试论《搜神记》中的佛教神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搜神记》中的佛教神话
摘要:《搜神记》保留了丰富的中国神话,其中有很多佛教神话。
佛教传入中土后,采用中国远古神话的模式,利用自身故事及改编整合中国远古神话与传说来宣传推广其教义,为此诞生了中国佛教神话。
佛教神话在中土经过艰难漫长的抗争与努力,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神话的一部分。
佛教神话是时代造就的新神话,它与远古神话、道教神话、民间神话共同发展着繁荣着中国神话。
关键词:搜神记;佛教神话;兴起;发展
中国远古神话大约在西周末年已遭改造与调整,此时新的远古神话也失去了产生的土壤。
历经春秋战国,至西汉时以图腾与始祖及英雄神祇为核心的远古神话改造定型为以五帝系统为核心的神话,这标志着远古神话的终结。
但远古神话的终结并没有终止中国神话的发展,随着道教神话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另一类神话也异军而起,这就是佛教神话。
佛教神话是佛教传入中土后,其为了生存与发展,改编原有的佛教故事、融合整合中国远古神话与传说,为其教义作注释与宣传,从而创造出来的同中国远古神话有着相同模式与特性的鬼话。
坚持广义神话学的袁珂先生认为:“神话不是僵固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它会随着历史的长河而发生变化,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神话。
”①佛教神话即是中国汉魏晋时期兴起及后世发展的以宣扬推广佛教教义为主旨的本土化的新神话,是中国神话发展变化的时代产物,是中国神话的一部分。
本文拟就《搜神记》②中的佛教神话作一探讨,并对中国佛教神话的兴起与发展作一简论。
一、《搜神记》与佛教关系简说佛教起源于公元前5~6世纪的古印度,于公元前3世纪开始对外传播。
东汉明帝时佛教正式传入我国。
当时佛教并不流行,少数信徒也局限于帝王贵族中。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故鲁迅先生指出:“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
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
”③干宝的《搜神记》即为其中一种志鬼神灵异的代表作,干宝在书中记录了不少鬼魂故事,其中不乏佛教神话。
正因为如此,“《搜神记》中有不少条目为后来的佛教文献采录。
据汪绍楹先生查考,在仅存的464则故事中,被《法苑珠林》所择取的就有129条,约占28%。
”④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佛教对于《搜神记》的重视,或曰《搜神记》对于佛教发展的贡献。
但需要说明的是《法苑珠林》的引录可以作为参考,不可认为其所引录《搜神记》中的故事都与佛教有关涉,或曰所引录的鬼魂故事都是佛教神话,其中的很多可以说与佛教无甚关涉,如:6《彭祖》、71《风伯雨师》是先秦时的神话人物;2《赤松子》、3《赤将子轝》、4《甯封子》、8《葛由》、10《冠先》、11《琴高》是先秦时的仙道人物,44《李少翁》、21《左慈》、22《于吉》是汉魏晋时的仙道人物;105《马化狐》、106《人化蜮》、107《地暴长》、109《人产龙》、114《马生人》、115《女子化男》、116《五足牛》是先秦故事,103《山徙》、118《龙见井中》、119《马生角》、120《狗生角》、
121《人生角》、122《狗与豕交》、124《牛足出背》、125《赵郭蛇》、130《雌鸡化雄》、133《废社复兴》是西汉故事,184《两足虎》、186《武库飞鱼》、215《任乔妻》等是魏晋故事,这些都是“灾异说”,是以阴阳五行理论解释怪异事件,不可认为是佛教史料。
另外,73《灌坛令》、117《临洮长人》、43则《贾佩兰》、88《阴子方》是先秦西汉人的所见所闻,也与佛教无关。
退一步讲,《法苑珠林》引录《搜神记》中的故事就是与佛教有关涉的也不一定都是佛教神话,如41《天竺胡人》讲的是天竺胡人的魔术本领。
这位天竺胡人无疑是佛教徒,其故事也是佛教故事,但这个故事不能说是佛教神话。
佛教神话也叫佛教鬼话,主要表现为死而复生神话、鬼魂神话、地狱神话等,这三种神话在《搜神记》中都有记录。
二、死而复生神话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三世轮回、死而复生、因果报应、地狱之说。
佛教认为人有前生、今生、来生三世,其间生命主体不断在三世中生死流转,以致使人得到不同的善恶报应。
佛教的这种教义和中国远古神话、道教神话在认为“灵魂不灭”“死而复生”上有一致性,这就为佛教“三世轮回”“死而复生”教义在中国的传播找到了契合点,也为中国佛教神话的诞生找到了生存的土壤与发展的环境。
于是在这种背景下,佛教利用人们的心理,采用、改编本身故事和中国远古神话及民间故事,开始宣扬“死而复生”观念,并很快流传开来,其结果是产生出了许多死而复生神话。
史载干宝的《搜神记》就是感其父婢与兄“死而复生”而作的。
故在《搜神记》中干宝多记此事,如:20《平常生》写平常生多次死而复生,78《张璞》写张璞二女投水后又复生,146《人死复生》写一个女子死七天后复活走出了棺材,166《桓氏复生》写桓姓人死后一个多月又复活了,177《陈焦复生》写陈焦死后七天活过来走出坟墓。
在《搜神记》卷十五中较集中地记述了死而复生之事,其中17则故事中除第367、369、373、374、375等5则不是死而复生故事外,其余12则皆记死而复生之事,如:359《王道平》写王道平死三年后复活,360《河间郡男女》写死几年的女子从被掘墓中苏醒,361《贾文合》写贾文合夫妻二人死了到地狱转了一遭又回到了人世间,362《李娥》写李娥被埋葬十四天后复活,370《汉宫人冢》则写西汉的宫女在东汉末复活;等等。
《搜神记》所记“死而复生”故事,一方面是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及生产生力水平有关,而另一方面是受佛教“死而复生”观念的影响所致,是佛教“三世因缘”和“因果报应”思想的必然产物。
其实,早在原始社会这种“死而复生”的远古神话观念与模式在中国就已经存在,《山海经·大荒西经》有“颛顼死而复生”、《山海经·海外北经》(郭璞注)有“穴居食土之人死百廿岁乃复生”,《淮南子》之“地形训”“氾论”有“后稷死而复苏”。
到了周直至汉魏中国人认为人死后是不可复生的。
佛教进入中土后,又把中国人的这种“死而复生”的观念给找了回来,且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
东晋以降,中国关于“死而复活”的记录还有很多:如《博物志》有“无启民死后百年还化为人”,《太平御览》有“无咸民、无继民死后百年复生”、“录民死百二十年复生”等。
后来,“死而复生”成了中国文学的一个主题,《牡丹亭》“杜丽娘
还魂”成为千古绝唱,《聊斋志异》更是“死而复生”的集大成之作。
“死而复生”鬼话是在佛教教义的指引下融远古神话因子形成的,它反映了神话在时代进程中的发展与变化。
三、鬼魂神话
佛教传入初期遭到了中土的强烈抵制与攻击,对此,佛教竭力从自身及中国远古神话中寻找相同性及一致性来进行反击,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鬼魂故事。
佛教的这种鬼魂故事首先是以神话的面目出现的。
在他们进行佛祖宣扬时,首先把佛祖如来和诸大菩萨们说成是高于他人超越时空的神话般人物。
牟子《理惑论》说:佛是天竺国白净王夫人昼梦六牙白象而孕并从右肋生出的。
太子(佛)出生时天地大动,宫中皆明。
出生后的太子即行七步,并说“天上天下靡有逾我者也”。
太子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体皆金色,顶有肉髻,舌自覆面,手把千辐轮,顶光照万里。
太子十九时,弃禄位飞出宫,言“万物无常,有存当亡。
今欲学道,度脱十方”。
太子思道六年遂成佛。
这里佛的出生、形象及行为同天竺国的一样,但叙述中却完全具备了东方神话的特点,完成了后世佛教神话的基本柜架,佛神以它独特的形象加入了中国神话大神的行列。
佛的怪诞形象遭到了中土的猛烈攻击。
为了将佛祖形象合理化,牟子借助远古神话人物来进行反击,他说:“尧眉八彩,舜目重瞳子,皋陶鸟喙,文王四乳,禹耳三漏,周公背偻,伏羲龙鼻,仲尼反頨,老子日角月玄,鼻有双柱,后把十文,足蹈二五,此非异人乎?佛之相好,奚足疑哉!”这样一来,佛祖的形象得到了中土的认同。
佛教借助中国远古神话为其“开脱”也为其教义做宣传,以此来应对围攻谋求生存,其结果是造就了大量的充满神异色彩的鬼魂故事及鬼魂神话。
《搜神记》中的鬼魂故事大概有50余则:16《刘根》、32《寿光侯》、46《白头鹅》、47《石子冈》、48《夏侯弘》、74《胡母班》、97《丁姑祠》、98《赵公明参佐》、99《周式》、146《人死复生》、299《范巨卿张元伯》、359《王道平》、360《河间郡男女》、361《贾文合》、362《李娥》、363《史姁》、364《贺瑀》、365《戴洋复生》、368《颜畿》、372《杜锡婢》、375《栾书冢》、376《疫鬼》、378《阮瞻》、379《黑衣客》、380《蒋济亡儿》、381《辽水浮棺》、382《温序》、383《文颖》、384《苏娥》、385《曹公船》、386《夏侯恺》、387《诸仲务女》、388《王昭》、389《鼓琵琶》、390《秦巨伯》、391《鬼酣醉》、392《钱小小》、393《宋定伯》、394《紫玉》、395《驸马都尉》、396《汉谈生》、397《崔少府墓》、398《汝阳鬼魅》、399《钟繇》、400《张汉直》、405《倪彦思》、404《朱诞给使》、406《顿丘鬼魅》、415《怒特祠》、426《宋大贤》,等等。
《搜神记》中的鬼魂故事并不都是鬼魂神话,只有那此辅教与护教的鬼魂故事才是鬼魂神话。
《搜神记》卷十六中的24则故事,除第377、385则不是鬼故事外,其余的22则皆为鬼故事,如:378《阮瞻》写无鬼论者阮瞻为鬼魂所吓而死。
379《黑衣客》写黑衣鬼化装成客人同无鬼论者辩论,辩不过,最后露出本来面目才使无鬼论者屈服。
390《秦巨伯》写受鬼捉弄的秦巨伯误杀其孙,此故事是从《吕氏
春秋·慎行论·疑似》衍生出来的。
鬼魂实有的佛教鬼话在后来的类书中有很多,如《搜神后记》、《幽明录》、《宣验记》等多有记述。
到唐时传奇中也有鬼魂故事。
到宋时话本中也有描写鬼魂的作品,《醉翁谈录》中的“烟粉”类就是专门描写女鬼的,《都城纪胜》和《梦粱录》中都有“烟粉”类;今天流传下来的专门描写女鬼的宋代话本有《西山一窟鬼》和《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两篇;另外,宋代话本中写到的女鬼还有《王魁》中的敫桂英,《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志诚张主管》中的小夫人等。
到清时《聊斋志异》中关于鬼魂的故事就更多了。
鬼魂故事说明当时社会相信鬼魂实有。
追溯鬼魂神话的的源头,我们发现早在原始社会时人们就信仰鬼魂。
山顶洞人的葬式里有鬼魂信仰的迹象,后来新石器时代的葬式里此信仰很普遍,再后来由于先秦的理性精神致使此风得以遏制。
在远古神话里,鬼魂的内容大量存在于祖先、英雄、图腾神话里,如:女娃化精卫、夸父之杖化邓林、颛顼死而复活、稷死为后稷、鲧复生禹、禹得子启等神话的化物变形都是一种鬼魂的存在,只是我们不叫它鬼魂而已。
在《墨子·明鬼下》中记述了杜伯鬼追射周宣王报仇的故事,这里“鬼”被明白说出。
春秋战国时的楚国信巫,其境内大量流传着鬼魂神话,《楚辞》给我们保留了“东皇太一、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等丰富的鬼魂神灵。
在《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有黎丘奇鬼捉弄人致使人误杀亲子。
《礼记·祭义》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由此可见鬼魂神话在远古神话里早已存在,《搜神记》中的一部分“丛残小语”式的鬼魂故事,说明了当时鬼风很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信仰。
佛教借助鬼魂来宣传其教义,催生了新神话——中国鬼魂神话,中国鬼魂神话可以说是中国远古神话的延伸与发展,这是远古神话的灵魂传承,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四、地狱神话
佛教在编造改造了大量的鬼魂神话的同时,还编造改造了一些地狱神话。
地狱神话是佛教地狱论的宣扬手段与表现方式。
佛教认为有阴间存在,阴间有八大地狱,人死后都要经过地狱,在地狱里对上世的的善恶作一了断,然后再进行转世。
在中国远古神话中也有地狱之说,它们一般指夜晚太阳运行的空间,因幽暗不明,故曰“幽都”。
因“幽都”处于地底,而地底是黄泉大水所在之处,故“黄泉”也被认为是地狱。
后来,其义演化为阴间鬼所,认为是人死后的归宿。
《左传·隐公元年》云“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楚辞·招魂》云“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
《搜神记》的地狱神话描述出了鬼阶、鬼差以及鬼府。
如98《赵公明参佐》写出了“上帝-鬼将军-鬼参佐-众鬼”的冥界鬼等级。
鬼在冥界中各司其职,其中有专门勾人魂索人命的,如99《周式》中的鬼吏的差事就是取应死者的性命。
在362《李娥》中通过勾魂鬼误勾的李娥之口说出了“司命—户曹—门卒—鬼魂”另一个冥界鬼等级。
冥界中最著名的鬼府就是泰山鬼府。
在361《贾文合》中鬼吏带文合到泰山查阅生死簿,这里把泰山就当做了鬼府。
关于泰山作为鬼府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神话时代就有“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韩非子·十过篇》)之说。
至汉代,泰山鬼府传说更为普遍。
《史记》中详细记述了秦始皇、汉武帝封禅泰山的事,这表明泰山作为鬼神聚集之地已广泛流行于世。
《后汉书·乌桓传》称“中国人
死者魂神归岱(泰)山”,张华《博物志》亦称:“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云招人鬼魂。
”曹丕《列异传》记:“胡母班为太山府君贵书,请河伯,贻其青丝履,甚精巧也。
”《搜神记》中74《胡母班》将此22字的“丛残小语”扩充为500多字的故事,不仅写了胡母班为泰山府君传信,又增加了他为自己在阴间做劳役的亡父调换工作的情节。
在380《蒋济亡儿》中写蒋济在阴间泰山府当差,托梦给蒋济让他帮着调换好的鬼差之事。
较之远古神话,《搜神记》中描述的地狱神话已明显进步,那里已有地狱官府,也有官阶等级,但其阴间机构既不系统也不完备,其管理也不完善,对人间善恶行为不甚清楚,对善恶处惩处于“无政府状态”。
在后来流行的晋赵泰的故事(见刘义庆《幽明录》、王琰《冥祥记》)则把地狱写得十分完整了。
唐时道世把赵泰等类故事收进了《法苑珠林》,以此来验证佛教的地狱学说,恰当精到。
在《法苑珠林》“地狱部”之“感应缘”中所引的一系列故事都是中国人魂游地狱,这是中国佛教地狱神话的代表,如晋赵泰的故事写的是:晋中散大夫赵泰,三十五岁时因心痛须臾而死,但十日后又复活了。
他说他死去的这些日子是去了地狱。
在地狱里他做了水官都督,知诸狱事,看到了因前世不善而遭受各种酷刑惩罚的人,其中他也见到了自己的祖父母及二弟。
因赵泰阳寿还有三十年,故被遣再回人间。
赵泰故事是现有的关于地狱神话的最完备记录,地狱中的种种酷刑及报应皆为传统神话所未见。
地狱中职位“府君”“都督”的称谓都是中国式的,关押的罪人也是中国人,其所见地狱完全中国化了,这为中国地狱神话的发展起到了助澜作用。
在佛教地狱观念传入前,中国可以称之为的地狱神话尚十分幼稚。
佛教的传入使地狱学说广被华夏中土。
佛教中的八大地狱是中国地狱神话的直接蓝本。
自此中国人模拟出了丰富的地狱神话,这在后世的民间传说及小说如《西游记》、《聊斋志异》等中都有丰富详尽的描述。
五、后《搜神记》时代的中国佛教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