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学期课外知识阅读理解专项竞赛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学期课外知识阅读理解专项竞赛题含答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天鹅
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yán)美,与它那种温和的天性正好相称: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

凡是它所到之处,它都成了这地方的点缀品,使这地方美化;人人喜欢它,人人欢迎它,人人欣赏它。

我们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那么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典型。

可不是吗,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地道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向前航行。

天鹅在一切方面都高于家鹅一等。

家鹅只以野草和谷物为生,天鹅却会找到一种比较精美的、不平凡的食料。

它不断地用妙计捕捉鱼类。

它做出无数的不同姿态以求捕捉的成功,并尽量利用它的灵巧与气力。

它会避开或抵抗它的敌人:一只老天鹅在水里,连一只最强大的狗也不怕,它用翅膀一击,连人腿都能打断,其迅疾、猛烈可想而知。

(有删改)
1.这篇短文的作者也是《松鼠》一文的作者——法国作家________。

这篇短文选自他的代表巨作《______》。

2.短文介绍了天鹅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3.短文第二自然段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了天鹅的体形非常便于它在水上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画出一个作比较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一个举例子的句子,并选择其中一句说说该说明方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读画“”的句子,再读下面的句子,比较一下两者有什么不同。

天鹅颈修长,超过体长或与身躯等长;嘴基部高而前端缓平;尾短而圆,尾羽20~24枚;蹼强大。

它在水中滑行时神态庄重,飞翔时长颈前伸,徐缓地扇动双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成全善良
双休日,我去医院看望一位朋友。

等公交车的人很多,每一辆公交车里都挤得满满的。

我买了一份报纸,一边看报一边等车。

我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和一个姑娘,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与我同路。

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

我看到女儿为了不让别人碰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挽着父亲的胳膊。

费了很大劲,她才把父亲挽上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那父女俩只能站着。

一个姑娘突然站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坐吧。

”老人说:“谢谢了。

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

”女儿竟也谢绝了姑娘的好意,说她父亲身体硬朗,而且只有几站路,站一会儿就到了。

姑娘脸上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

”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

”让座的姑娘流露出了笑容。

公交车突然刹车,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的不适。

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

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谢意。

下车后,我听到这对父女的对话。

“爸,伤口疼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你还要坐。


“你啊,人家小姑娘可是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明白了,老人和女儿的拒绝,是另有隐情。

我不禁又想起在车上老人几次紧皱眉头的表情。

在那颠簸的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苦,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让座给老人的过程中,姑娘神情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一连串神情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明白了,老人和女儿的拒绝,是另有隐情。

”在文中,“隐情”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文中划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是()
A.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B.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谢意。

C.我明白了,老人和女儿的拒绝,是另有隐情。

4.用简洁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短文内容,谈谈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生活简朴的周恩来
在人们的印象中,周恩来总是那样衣冠楚楚,风度翩翩。

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

有一次,他穿织补过的衣服接待外宾,身边工作人员说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

他笑笑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

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

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他的衬衣磨破了,换上新的领口和袖口照旧穿。

1963年,他出访亚非欧14国,到了开罗,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随行工作人员不便拿到外国宾馆去洗,只好请我国驻埃及使馆的同志帮忙,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以免搓破。

大使夫人看到后,感动得边洗边流泪。

至于周恩来穿用了几十年破旧的睡衣、皮凉鞋和第一代上海牌国产手表等,已作为珍贵文物,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周恩来的饭菜很简单,主食经常吃些粗粮,副食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

他规定的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

他说:“四菜一汤既经济又实惠。

”他在外地视察或主持会议,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不搞特殊,离开时一定付清钱和粮票。

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其他领导干部也这样做。

一位专机机长的回忆,颇为传神地反映了周恩来在饮食方面的律己要求。

有一次,这位机长看他吃饭,掉了个饭粒在桌上,他连夹两次才夹住放进嘴里,笑着吃了。

看到这种情景,这位机长后来感慨地说:“我心里不禁百感交集,什么叫廉洁,看看总理就知道了。


同周恩来接触较多的一些知名人士,对他廉洁俭朴的生活作风也是赞不绝口。

宋庆龄说:“周总理在个人生活和作风上,和他在政治上一样,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衣冠楚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感交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简朴的生活。

3.对画“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周总理想着国家大事,不在意个人形象。

B.周总理怕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被人笑话。

C.周总理认为穿织补的衣服不丢人,讲排场、搞浪费,丢掉革命者艰苦奋斗的传统才令人耻笑。

4.文中写大使夫人流着泪为周总理洗衣服和专机机长回忆周总理夹饭粒两件小事,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坎坷中的记忆最难忘却。

那年冬天,弟弟患了急性肾炎。

于是,父亲东拼西凑弄了些钱,每日背着弟弟去乡卫生院治疗。

数九寒天,风雪交加,空着手走路尚且艰难,更何况父亲要背着十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走上二十余里路。

每一次,父亲都不惧风雪,护送弟弟,坚持治疗。

有一天,我跟在父亲后面当帮手。

回来时,父亲放下背上的弟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望着积雪逐渐消融而变得花白了的山野,他喃喃地说:“冬天快过去了。


②还是一个冬季。

有天早上,我磨蹭着没去上学。

饭票前天就用完了,家里无米让我背到学校换饭票;借给我饭票的同学家里同样拮据。

因此,今天去学校,不仅自己肚皮打发不了,也无法面对帮助过我的同学。

父亲得知,喉头蠕动一下,手抚在我的头上,说“你先去上学,我不会让你挨饿的。


③果然,中午时父亲扛着一袋米赶到学校来了。

他脚步沉重地走在冬天的残雪里,老远就听到他的喘息声。

我跟在他后面,几次要帮他一把,都被他拒绝了:“不用不用,你人还小,扛不动。

”望着父亲被压得弯弯的腰,我鼻子突然一阵发酸。

后来知道,这袋米是父亲向好几个亲威家借来的,他天蒙蒙亮就出门了。

父亲临走前,抚着我的头,叮嘱道:“娃儿,好好念书,冬天快过去了。


④父亲不是个文化人,说不出什么思想深刻的话语。

但那句“冬天快过去了”的喃喃自语,胜过我读过的任何诗句,给我以鼓舞,让我对未来充满期望。

⑤今天的生活已经彻底告别了“冬天”,与年少时相比,即使用四季如春来形容也不过分,但父亲教给我们的“熬过冬天”的体验使我终身难忘。

有了这样的体验,其实就是拥有了一种力量啊。

感谢你,父亲。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拮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列举了父亲的两件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①自然段中的“不惧风雪”一词概括了父亲面对风雪护送弟弟时的表现,请将这一情景进行具体描写。

(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的话“冬天快过去了”仅仅是指冬季快结束了吗?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的话对我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市长的柱子
乌克兰的基辅市市政斤是一座距今已有100年历史的古老建筑。

1918年十月革命胜利后组建的新政府对它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负责修缮的施工队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大厅中心的支柱和屋顶之间有1厘米的间隙。

这是怎么回事呢?是支柱下沉了还是屋顶变形了?市长波尔金接到报告,立刻派人去把当年负责设计和建造这座大厦的工程师奥罗斯基找来,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奥罗斯基说:“市长先生,什么事情也没发生,当年建成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

”市长奇怪了:“建成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支柱没有顶到屋顶,那不是毫无用处吗?”“是的,市长先生,毫无用处。

”市长越发地奇怪了:“既然毫无用处,你为什么还要这样设计?难道你觉得大厅里多一根柱子好看吗?你不嫌它碍事吗?”
奥罗斯基说:“是的,它很不好看,也很碍事,就是画蛇添足。

我的设计里本来没有这根柱子,是后来接照柯蒙市长的要求加进去的,因为他认为没有这根柱子大厦会不安全。

如果我不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他将不会采用我的设计,不让我来负责建造这座大厦。

原来是这么回事!波尔全一下子就明白了臭罗斯基的用意,他在屋顶和支柱之间留了1厘米间隙,是为了日后用它来证明自己原来的设计并没有错。

臭罗斯基对这位新市长说:“现在柯蒙早就下台了,我们可以把那根毫无用处的柱子拆掉了。

”波尔沉思良久,却说:“不,留着它,还有用处,让以后的市
长和所有市政府的官员都能看到它。

”后来,那根奇怪的柱子被保留下来了,人们称它为:柯家市长的柱子。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修缮——(__________)良久——(__________)画蛇添足——
(__________)
2.“支柱没有顶到屋顶,那不是毫无用处吗?”请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自然段中施工队发现的“奇怪的事情”是什么?请用“_____”画出来。

4.你认为设计师奥罗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波尔金市长知道这是根毫无用处的柱子后,为什么不拆掉,而把它保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空城计
这一天,诸葛亮正在和部下商量怎样抵抗魏兵的事,忽然探子飞马传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这边打来。

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马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

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

诸葛亮对手下的人说:“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打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老兵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要惊慌失措。

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不久,魏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满面,悠闲地弹琴。

左面的小童手捧宝剑,右面的小童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来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
人。

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

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锋,前军改做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

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

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

你等怎能知道!”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情的前因后果。

(1)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句子。

3.用“”画出点明司马懿退兵原因的句子。

4.如果领兵人变成了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能成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完成作业。

别让人偷走你的梦
蒙迪·罗伯特上高中时,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梦想。

罗伯特兴奋无比地将心中(躲藏蕴藏)已久的梦想——拥有一个牧马场——详尽地写出来,足足占据了七张纸,配有一幅200英亩牧马场示意图,有马厩、跑道、种植园、房屋建筑和场内平面设计图。

在昏黄的灯光下,罗伯特沉浸在英姿飒爽纵横驰骋于牧马场的梦境中。

可是,老师并不领他的情,在他的作业上批了个大大的“F”(差)字,这犹如一盆冷水从天而降。

下课后,他满怀迷惑地找到老师,不解地问:“我为什么得‘差’?”
老师是个有一点儿绅士派头的、相貌冷峻的男子。

他平静地看着这个几乎和他一般高的毛头小伙子,说:“我很欣赏你作文的那份苦劲。

但是,对于一个像你这样的孩子来说,这个理想太不现实,你出身于贫困家庭,要拥有一个牧场,需要很多钱买地买种畜和其他许多东西,你根本无法实现这些!”老师停了一会儿,接着说:“如果你重做这份作业,确定一个现实些的目标,我可
以考虑重新给你打分。

这个分数对你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我并不是想为难你。


这个分数,是罗伯特能否毕业的关键。

回家后,他左思右想,不知如何是好,便问父亲怎么办。

父亲说:“你已经不小了,要学会自己拿主意,这对你是一个重要的决定。

”一个星期以后,罗伯特把这份作业原封不动地退回给老师,十分坚定地说:“您可以不改动这个‘差’字,我也不想改变我的梦想。


18年后,罗伯特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个200英亩的牧马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后来,那个老师知道后,不无歉意地说:“蒙迪,现在我意识到,当我是你的老师时,我是个专门偷梦的贼。

那些年我可能偷走了许多孩子的梦,幸运的是,你是那样的矢志不移,那样的勇敢,从始而终都没有放弃你的梦。


其实,每个人在其成长的道路上,都会有许许多多瑰丽多彩的梦。

它们极有可能是我们明天成功事业的雏形,但是由于立场的不坚定,生活的挫折,经济的拮据,往往容易因别人的“好言相劝”而(破碎破灭)。

记住,别让人偷走你的梦。

1.从括号里划去不合适的词语。

2.从文中找到下列词的近义词。

坚持不懈——(_____________)难为——(_______)
3.题目中的“梦”其实是指_______(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回答)。

文中蒙迪·罗伯特的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为什么给罗伯特作业批了个“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6.用“
~~~~~~
7.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崂山的来历
很早以前,东海滩上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并没有山。

草原上,四十八个村的村民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他们捕鱼捞虾、种地打粮、放牛牧马,幸福极了。

可是,有一年突然来了一只巨鳖,它不仅搅得东海不得安宁,还经常卷着大浪蹿到岸上。

渔船被掀翻了,庄稼被淹没了,牛马被卷走了,房屋倒塌了……从此,人们的笑脸再也不见了。

海边的村里有对兄妹,哥哥叫大智,妹妹叫大勇。

他俩看到巨鳖祸害乡亲,非常气愤。

一天,巨鳖又卷着大浪扑来,兄妹俩抓起鱼又拿起弓箭,勇敢地迎了上去。

可是没有制服巨鳖。

为了找到制服巨鳖的办法,兄妹俩决定去向高人求教。

告别乡亲,他们跨过几十道河,越过几十道岭,翻过几十座山,有一天遇见了一个白须、白发、白眉毛,穿着白衣衫的老人。

老人听了他们的话,说道:“用万人纺的万斤线拧成的绳子,能拉动巨鳖;用万人凑的铁打的万斤重的鱼钩,能钩住巨鳖;用万人攒的牛皮和万斤草做的假牛,能引得巨鳖上钩;力能拔山的人,能把上钩的巨鳖拉上岸制服。


听了老人的话,兄妹一齐跪下求教怎么才能找到这样的人。

老人说:“你俩真有心除害的话,就背我走上一千里。

巨人自然就出现了。


大智二话没说,立刻背起老人往家乡走去。

老人非常沉,但大智一直咬牙坚持。

他每走一步,身子就长高一些;每走十步,就觉得力量增了几分。

就这样走了五百里,大智已经力能拔山了。

大勇背着老人继续走,走满五百里时,
就变成了力大无穷
....的巨人。

回到家乡,兄妹俩带着乡亲们备齐了万人绳、万人钩和大草牛,将巨鳖拖出水,钉在了岸上。

被制服的巨鳖和大智、大勇一起化成了整山,也就是崂山。

现在崂山著名的巨峰和美人峰,传说就是这对兄妹的化身。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无忧无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大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短的话概括这篇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神奇?用波浪线画出一处。

4.文中面横线的部分写得很简略,请你想象两兄妹与巨鳖打斗的场面,把这一部分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兄妹俩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多选)
A.足智多谋B.勇于献身C.团结互助D.善良正义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第一次真好
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果实累累的柚子树。

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人。

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果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电视和电影中看到。

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①。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
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

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那么吸引人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
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愿你珍重第一次。

注释:①十姊妹:一种鸟,体型小巧,繁殖快,叫声好听。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奇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味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
...,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和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

(写一个即可) 3.文中详细叙写了哪两次“第一次”的人生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从文中哪件事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末句说:“愿你珍重第一次。

”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布封自然史
2.外形水上活动特点生存能力
3.从颈子、胸脯、腹部、身子、尾巴、脚、翅膀等方面说明。

4.家鹅只以野草和谷物为生,天鹅却会找到一种比较精美的、不平凡的食料。

它会避开或抵抗它的敌人:一只老天鹅在水里,连一只最强大的狗也不怕,它用翅膀一击,连人腿都能打断,其迅疾、猛烈可想而知。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天鹅的生存能力很强大。

5.文中画“——”的句子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天鹅整体比作一条船,又将其颈和胸脯、腹、身子、尾巴、脚、翅膀分别比作船头、船底、船舳、舵、桨和帆,生动有趣;而题目中的这段话简洁,不带感情色彩,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
216.微笑尴尬流露出笑容姑娘很乐意让座,谢绝后又觉得不自然,让座成功后非常高兴。

217.老人臀部有伤口
218.C
219.双休日,“我”在去医院的公交车上看见年迈的父亲为了成全让座姑娘的善良,强忍臀部伤痛坐在座位上。

220.老人以细腻的爱来对待这个姑娘,才使姑娘的那颗善良之心没有受到伤害,因此说,这也是“另一种善良”。

3、
1.形容衣帽穿戴整齐漂亮。

文中指周总理总是衣装整洁,仪表出众。

各种感想交织在一起。

文中指专机机长对周总理夹饭粒的事感触很深。

2.服装饮食
3.C
4.通过具体的小事更能深刻地表现出周总理简朴的生活作风,使文章真实感人。

4、
1.生活贫困,手头不宽裕,钱不够用,经济窘迫
2.父亲冒雪背弟弟上医院父亲为我借米送到学校
3.顶着刺骨的寒风,迎着鹅毛的大雪,一步一步艰难前行。

4.冬天过去了
5.不是,还指艰难的生活很快就会熬过去的。

6.给我以鼓舞,使我对未来充满了期望。

5、
1.修葺很久多此一举
2.支柱没有顶到屋顶,那是毫无用处的。

3.大厅中心的支柱和屋顶之间有1厘米的间隙。

4.设计师奥罗斯基是个聪明、坚持真理、相信自己的人。

5.波尔金市长把柱子保留下来,是想告诚后人,不要像柯蒙市长那样愚昧无知、傲慢蛮横、自以为是,要做到前事不忘,时时刻刻保持清醒。

6、
1.司马懿率兵来攻城,城内没有足够的人马。

诸葛亮临危不乱,设出空城计。

吓退司马懿的大军。

2.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打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老兵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要惊慌失措。

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3.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

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

你等怎能知道!
4.不能。

因为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生性多疑,才会设下此计,如果换成司马昭,司马昭就会攻城,空城计也就会失败。

7、
1.躲藏破碎
2.矢志不移为难
3.梦想拥有一个牧马场。

4.因为老师认为他的梦想太不现实,根本无法实现。

5.梦想,很可能成为我们未来事业的雏形,但因为现实中的种种困难,我们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