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0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2020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

”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
①废除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② 参加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
③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④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③②④
2. (2分) (2017高一上·诸暨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后出现三次建交高潮: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第二次是1956-1965年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第二次和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得益于()
A . 日内瓦会议中美关系改善
B . 联合国大会中日邦交正常化
C . 万隆会议中美关系改善
3. (2分) (2017高三上·湖北期中) 17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

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A . 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
B . 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需要
C . 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
D . 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影响深远
4. (2分) (2019高二下·崇阳月考)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其中的十个法表主要是由贵族编订的并为其利益服务,在引起平民强烈不满后,才增编两表,虽然《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撰却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

这是因为()
A . 是在平民主导下诞生的
B . 奠定了“万民法”的基础
C . 体现了罗马公民的意志
D . 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5. (2分)(2020·济南模拟) 下列文字是出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是()
A . “军阀、地主、资本家、富农等……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


B . “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保证农民的人权、政权……借以改善农民生活。


C . “汉奸、卖国贼及内战罪犯……其家庭未参与犯罪者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


D . “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6. (2分) 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

为了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细说近代南京”活动。

下列“细说”中正确的是
A .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 . 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首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 . 1939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D .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7. (2分) (2017高一下·蚌埠期中) “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

”这种情形的发生反映了()
A . 英国罪恶的三角贸易
B . 中英间的正当贸易
C . 大规模的鸦片走私
D .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8. (2分) (2017高三上·济南月考) 比利时外交部长斯帕克在1956年的一份报告中强调:“欧洲这一世界制造业的巨头,曾经从其海外市场获得大量重要资源,如今正面临着外在地位衰弱、影响力衰减的局面,它在分裂中失去了进步的能力。

”斯帕克认为欧洲失去“进步的能力”的主要原因是()
A . 欧洲国家间矛盾尖锐竞争激烈
B . 战后亚非国家纷纷独立,东西欧对峙
C . 战争沉重打击欧洲各国的经济
D . 战后美国独占世界市场,并控制欧洲
9. (2分)以下关于下图“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正确的是()
A . 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B . 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
C . 历史上秦朝首次废除分封制,推广郡县制
D . 秦律的颁行改变了传统的人治社会的现实
10. (2分) (2017高三上·大丰开学考) 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

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

”这表明()
A . 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B . 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
C . 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D . 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
11. (2分)(2016·云南模拟) 1944年11月7日,经蒋介石与美国总参谋部的同意,赫尔利飞赴延安与中共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会谈。

会后赫尔利相信“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原则之问,即使有分歧的话,分歧也不是很大”。

美国派代表飞赴延安与中共商谈的原因是()
A . 开始意识到中共敌后抗战的重要性
B . 担心国共矛盾影响统一战线建立
C . 否定中国具备建立联合政府的基础
D . 担心国共分歧影响对日战争效率
12. (2分) (2017高一上·浙江月考) 下图是罗马尼亚画家杜罗于1950年画的一幅漫画,题为《他为什么瘦得只剩皮包骨了》。

该漫画创作的直接背景是()
A . 铁幕演说的发表
B .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13. (2分)有人认为“五四”提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科学和自由,乃至“现代与西方”、“传统与中国”这样的认识问题的方式,在晚清时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中都已经提出了。

下列观点与该说法一致的是()
A . “五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 “五四”彰显了彻底的反传统精神
C . “五四”是探索的延续
D . “五四”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
14. (2分)马克思主义诞生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工业革命的深入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B . 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C .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 . 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阶级密切联系
15. (2分) (2018高一下·太和开学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签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体现了新中国在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上具有()
A . 灵活性
B . 彻底性
C . 妥协性
D . 宽容性
16. (2分) (2016高一上·浙江期中) 从右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秦朝:()
①设立左右丞相制度②实行分封制③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④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
A . ①②
B . ①③④
C . ①③
D . ③④
17. (2分) (2018高三上·如皋模拟) 1832年,英国改革方案通过,它提出取消一大批衰败选邑的选区资格,把议席重新分配给人口众多的城镇,主要是工业城镇。

它还提出扩大选举权,实行财产资格制,在原有的选民之外,农村增加年收入10镑以上的公薄持有农和50镑以上的租地农;城镇则统一标准,实行10镑房产持有人选择权。

材料表明英国这次改革不正确的是()
A .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贵族的政治权力
B . 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C . 工人阶级被排除在改革成果之外
D . 选举制度存在财产歧视
18. (2分) (2017高二下·无锡模拟)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

能够为作者观点提供佐证的史实是()
A . 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 参加万隆会议
C . 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 . 改善中日关系
19. (2分)明朝出现海瑞扶棺式的冒死硬谏,海瑞谏嘉靖,几近痛骂,嘉靖帝碍于舆论,无可奈何;官僚集团或采取车轮战术,或发动集体抗议,在君主屈尊求情下仍决不让步。

这说明明朝()
A . 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B . 士大夫民主意识觉醒
C . 天理纲常的礼法加强
D . 君主与士人共治天下
20. (2分)(2020·福建模拟) 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

如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主题:?(1840~1901年)
A . 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
B .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C . 中国近代化步履艰难
D . 中国人民的探索抗争
二、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30分)
21. (20分)(2019·湖口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

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

然而封建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

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

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

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谈谈汉唐中央集权曾经一度遭削弱的原因,并指出作者推崇何种国家结构体制。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4)材料四中雍正帝设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军机处的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22. (10分) (2018高二上·田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张之洞很早就主张“择西学之可以补我阙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他认为这样做是“有其益而无其害”。

光绪二十七年,他与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名上了三道《江楚会奏变法折》,提出了“恤刑狱”、“结民心”、改良法制的建议,并同袁世凯一起保举沈家本、伍廷芳为修律大臣。

1901年所奏的《整顿中法十二条折》中关于刑法改革的九条意见中,提出了“重众证”、“改罚锾”、“教工艺”、改良监狱等具体改进方法。

稍后,张之洞明确提出:“鉴前事之失,破迂谬之说。

将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张之洞还十分重视西律中的“公法学”,他提出两条建议:第一,参酌中外法律,制定“通商律例”;第二,培养熟悉中外法律的人才。

后来,张之洞还主张聘请各国律师,博采各国矿务律、铁路律、商务律、刑律等,为中国编撰简明矿律、路律、商律、交涉刑律,说制定此四律是“兴利之先资”,“防害之要”。

——摘编自唐浩明《张之洞》
(1)根据材料,概括张之洞法律改革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上述张之洞的改革主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30分)
21-1、
21-2、
21-3、
21-4、
22-1、
2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