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基础2 基本操作练习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夺市安全阳光实验学校专题2 实验基本操作
一、知识梳理
1.药品的称量、取用
化学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①取用药品时要严格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用药匙,若药匙不能伸入试管,可用小纸槽,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而不能沾在管口和管壁。

块状和大颗粒固体镊子夹取。

④取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

取用较多的液体用倾注法,注意试剂瓶上的标签向手心。

向容量瓶、漏斗中倾注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⑤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以免污染试剂;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常见指示剂(或试纸)的使用
⑴试纸种类及作用
①石蕊试纸(红、蓝色):定性检验酸、碱性。

② pH试纸:定量检验酸、碱性的强弱(粗测)。

使用时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③品红试纸:检验SO2等有漂白性的物质。

④淀粉—KI试纸:检验Cl2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⑵使用方法
①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吸取待测液) 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②检验气体: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并使其接近盛气体的试管(或集气瓶)口,观察颜色变化。

3.仪器的洗涤
(1):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集成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2)若附着不易用水洗净的物质时,应选择不同的“洗涤剂”区别对待.
4.物质的加热
(1)固体的加热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②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2)液体的加热
①加热前,先把玻璃容器外壁的水擦干,以免炸裂试管;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中上部,管口向上倾斜,不得对人,以防液体沸腾时溅出烫伤人。

②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31。

(3)加热的方式
5.物质的溶解
(1)固体的溶解
一般在烧杯或试管里进行,为了加速溶解,常采用研细、搅拌、振荡或加热等措施,但FeCl 3、AlCl 3等易水解的固体溶解时不能加热。

(2)液体的稀释
用量筒分别量取一定体积被溶解的液体和溶剂,然后先后加入烧杯中搅拌而稀释。

但对于稀释放热较多的液体,往往先加入密度较小的液体,再沿烧杯
内壁缓缓加入密度较大的液体,边加入边搅拌。

如浓H 2SO 4稀释时是把浓H 2SO 4慢慢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气体的溶解
①对溶解度较小的气体(如Cl 2等),为了增大气体分子与水分子的接触机会,应将气体导管插入水中(如图中A)。

②对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 3、SO 2、HCl 等),气体导管口只能靠近液面,最好在导管口连接一倒置的漏斗,并使漏斗边缘刚好贴靠在液面上,这样可以增大气体的吸收率,减少气体的逸出,同时也避免出现液体倒吸的现象(如图中B 和C)。

6.其他基本操作 (1)洗涤沉淀的方法
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刚好浸没沉淀,使水自然滤出,重复2~3次。

(2)化学实验中应该记住的几个数据
①酸碱指示剂的用量一般在2~3滴。

不宜多加,否则会造成较大误差。

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烧杯、玻璃棒要洗涤2~3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一般加到距离刻度线1~2 cm 处,再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③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度。

④酸碱中和滴定时,一般变色后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即可判定为滴定终点。

⑤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应控制反应温度为55~60 ℃,用水浴加热,且控制水浴温度为55~60 ℃。

(3)化学实验中的几个标志
①仪器洗净的标志: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均匀附着。

②沉淀完全的标志:继续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沉淀剂,无沉淀生成。

③沉淀洗净的标志:取最后一次洗涤滤出液,检测被洗去离子时无现象。

二、试题精练
1.某学生做完实验后,采用下列方法清洗所用仪器:①用浓氨水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后的试管;②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③用浓盐酸清洗做过高锰酸钾分解实验的试管;④用盐酸清洗长期存放三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⑤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⑥用热氢氧化钠的浓溶液清洗沾有硫黄的试管。

下列对以上操作的判断正确的是( )
A.除①外都对B.除⑥外都对
C.④⑤不对D.全都正确
【答案】A 【解析】①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用稀硝酸进行洗涤,错误;②碘易溶于酒精,故可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正确;③二氧化锰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浓盐酸,故可用浓盐酸清洗做过高锰酸钾分解实验的试管,正确;④Fe3+能发生水解,三氯化铁溶液长期存放后,会有较多的氢氧化铁生成,故可用盐酸清洗长期存放三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正确;⑤苯酚可以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苯酚钠,故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正确;⑥硫黄可以与热的强碱发生反应,故可用热氢氧化钠的浓溶液清洗沾有硫黄的试管,正确。

故选A。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托盘天平称量时应为“左物右码”,且NaOH固体易潮解,不能在滤纸上称量,A错误;B项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错误;配制150 mL盐酸,应用250 mL容量瓶,C错误;蒸馏是利用液体物质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D正确。

3.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加热),下列试纸的选用、现象、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一项是 (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点为试纸的选用以及规范使用试纸。

A 项,淀粉遇I 2变蓝是I 2的特性,而不体现氧化性,错误;B 项,NH 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错误;D 项,NO 2使淀粉KI 试纸变蓝是因为NO 2氧化KI 生成了单质碘,体现了NO 2的氧化性,错误。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B .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C .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D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 【答案】B
【解析】A .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使液体顺利流下,正确;
B .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
滴管的尖嘴不可以接触试管内壁,否则容易造成试剂污染,错误;C .滴定接近
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
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以使残余在滴定管的尖嘴的液体进入到锥形瓶,正确;
D .向
容量瓶转移液体时,用玻
璃棒引流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正确。

故选B 。

5.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下表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答案】B
【解析】A 、溴能溶解在苯中,不能使用分液漏斗分液,二者的沸点相差大,可
以使用蒸馏,A 错误;B 、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蔗糖中没有醛基,可以使用醛基的鉴别方法,即可以
通过银镜反应来鉴别,B 正确;
C 、硝酸是氧化性酸,金属与硝酸反应不能制取氢气,应该用稀硫酸,C 错误;
D 、中和滴定实验的关键点
之一是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所给的试剂中缺少酸碱指示剂,不能实现,D 错误,
答案选B 。

【明晰十种易失分问题】
1.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口未紧挨接受器口致使药品外流,标签没向着手心,造成标签被腐 蚀。

2.使用托盘天平时将被称量物质直接放在托盘上或放错托盘。

3.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将滴管尖嘴伸入接收器口内[除制取Fe(OH)2外]。

4.不能依据需量取液体体积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

5.在量筒或容量瓶内进行稀释或混合等操作。

6.检查装置气密性没有形成封闭系统(如关闭活塞、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下等)。

7.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8.配制溶液定容时没有用胶头滴管或加水过多再用胶头滴管吸出。

9.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盛装溶液错误。

10.吸收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忘记防倒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