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劳动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7 8
9 时 间 (min)

2、动态(力)作业:dynamic work 依靠肌肉等张收缩进行的作业。

特点:能够持久、不易疲劳、不容易引起损伤、 容易恢复、做功效率高。
六、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


1、神经系统 建立动力定型(dynamic stereotype): 从事该项作业时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反应敏捷, 耗能较少且劳动效率明显提高 2、心血管系统 1)心率 无锻练者→心率加快 有锻练者搏→心输出量150~200ml/每搏
劳动强度指数计算
I=3T+7M 式中: T,劳动时间率 M,能量代谢率
五、作业类型

1、静态作业sedentary work 依靠肌肉等长收缩进行的作业。

特点:不能持久、容易疲劳、容易引起损伤。 需要恢复时间长、做功效率低。
氧 需 和 氧 消 耗
(L/min)
安静
氧需消耗Βιβλιοθήκη 作业恢复0
1
2 3
4 5
二、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1、能量来源: (1)ATP-CP系统

主要特点:无氧,提供能量迅速,产生ATP量少, 任何劳动 主要特点:提供能量较慢、产生ATP几乎不受限制, 长期轻和中等劳动 主要特点:提供能量迅速、产生ATP有限, 短期重及很重的劳动

(2)有氧氧化:初期糖类,后为脂肪


(3)无氧酵解:乳酸致疲劳
四、劳动强度labour intensity分级:
1、分级方法: (1)常用方法:


A.能量代谢 B.氧消耗 C.心率 D.直肠温度 E.出汗量
劳动强度分级:
(2)其他方法:
A.相对代谢率
RMR 劳动时氧耗量 基础代谢率
1
B.
RMR
2

劳动时代谢率
安静时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
劳动强度分级:
B.劳动净能耗(work calories) C.劳动净脉率(work pulse) (3)劳动强度指数 I=3T+7M I,劳动强度指数 T,劳动净时间率:工作日净劳动时间/工作日总工时 M,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劳动强度分级:

2、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1)劳动强度: A.中等强度作业:作业时氧需不超过氧上限 B.大强度作业: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在氧 债大量蓄积的条件下进行的工作,一般只能持 续数分钟到10分钟。爬坡搬运重物 C.极大强度作业:几乎在无氧的情况下进行工 作。一般不超过2分钟游泳、短跑
• 2)血压 作业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不变或上升 当脉压差保持不变时,才能维持正常劳动 大强度作业后,收缩压可降低与低于作业前的水 平,然后才恢复正常,血压恢复比心率快 • 3)血液再分配 安静:血液主要在内脏(肝、肾和胃肠道) 劳动:内脏血管收缩 肌肉血管扩张 血液主要在肌肉 (CO2和乳酸刺激肌肉小动脉扩张)

八、脑力劳动的生理特点:

1、代谢率高,氧消耗量大,对缺氧敏感
2、觉醒时即处于高度活动状态 3、以葡萄糖为供能物质但储存量少,对 缺血敏感。 4、脑力劳动负荷过重可以影响其他组织 5、持续工作时间不宜过长


八、提高工作能力的措施
?2心血管系统1心率有锻练者搏心输出量150200ml每搏无锻练者心率加快?2血压作业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不变或上升当脉压差保持不变时才能维持正常劳动大强度作业后收缩压可降低与低于作业前的水平然后才恢复正常血压恢复比心率快?3血液再分配安静
劳动生理
(Work Physiology)
一、概念

劳动生理学work physiology 研究劳动过程中机体各种生理变化及其 规律的科学。
(2)中等强度作业分级:
A.一般分级:3-6级 B.我国分级:4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动强度级别 劳动强度指数 -----------------------------------------------------------I <15 II ~20 III ~25 IV >25 -------------------------------------------------------------

4、排泄系统 1)肾脏:尿量减少达50%~90%
尿液成份:乳酸、无机盐含量增加 2)肝腺:排汗 5、体温 劳动后体温上升不得超过安静时1℃。


七、疲劳

1、定义:作业能力明显下降时集体所处的状 态
2、分类: (1)疲劳部位: A.全身疲劳 B.局部疲劳(包括个别器官疲劳)

(2)疲劳原因 A.生理性:肌肉疲劳、神经疲劳、节律性 B.营养性 C.疾病性 D.综合性
3、表现 (1)疲倦、困倦、乏力 (2)思维懒惰 (3)警惕性减退 (4)接受能力慢或差 (5)不愿继续工作 (6)对周围食物感到厌倦 (7)作业能力下降
疲劳
4、预防: (1)适当劳动负荷 (2)合理劳动休息制度 (3)避免强迫体位 (4)合理用力 (5)正确的人际关系 (6)合理营养 (7)加强锻炼 (8)改善工作环境 (9)去除疾病

4)血液成分 安静时血糖含量为5.6mmol/L,可维持一般劳 动 < 2.8mmol/L,肝糖原耗竭,以补充血糖, 不能维持工作。 人体内糖原贮量300~400g 氧需为1.5L/min,劳动4~6小时

3、呼吸系统
呼吸次数
重劳动:30~40次/分;极重劳动:60次/分 肺通气量增加 安 静:6~8L/min;劳动:40~120L/min 锻练者:肺通气量加大 无锻练者:增加呼吸次数(易疲劳) 120mlO2/L血液

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2、能量代谢测定: (1)直接测热法 (2)间接测热法 闭合式 开放式
三、劳动时的氧消耗
1、氧需(oxygen demand):劳动1分钟所需要的氧
量(l/min)。
2、氧上限(maximum oxygen uptake):机体1分钟所
能提供的最大氧量(l/min)。 3、氧债(oxygen debt):当氧需超过氧上限时, 氧需与氧上限的差值(l/min)。非乳酸氧债2-3 分钟得到补偿,乳酸氧债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 全补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