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48网关控制协议-终结点

合集下载

H.248协议

H.248协议

目录第2章 H.248协议..................................................................................................................2-12.1 概述....................................................................................................................................2-12.1.1 基本概念..................................................................................................................2-12.1.2 相关术语..................................................................................................................2-12.1.3 协议栈结构..............................................................................................................2-62.1.4 H.248协议的应用....................................................................................................2-72.2 协议消息.............................................................................................................................2-82.2.1 消息类型..................................................................................................................2-82.2.2 消息结构..................................................................................................................2-92.3 基本控制流程...................................................................................................................2-242.3.1 网关注册流程.........................................................................................................2-242.3.2 网关注销流程.........................................................................................................2-252.3.3 网关初始化流程.....................................................................................................2-262.3.4 成功的终端呼叫流程..............................................................................................2-272.3.5 成功的中继呼叫流程..............................................................................................2-38第2章 H.248协议2.1 概述2.1.1 基本概念H.248协议,也叫MeGaCo协议,是媒体网关控制器(MGC)与媒体网关(MG)之间的一种媒体网关控制协议,这个协议是一项ITU-T与IETF合作结果的新标准。

H.248协议

H.248协议

H.248协议H.248协议是一种用于控制媒体网关的协议,它也被称为Megaco协议。

H.248协议的主要作用是在IP网络中对媒体网关进行控制,包括语音、视频和数据流的处理。

它定义了一种在媒体网关和控制器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使得不同厂家的设备可以进行互操作。

H.248协议采用了分层结构,它将控制和传输两个功能分离开来,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需求。

控制层负责处理信令和媒体控制,而传输层则负责传输媒体数据。

这种分层结构使得H.248协议更加灵活和可扩展,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H.248协议的核心是一个名为“动作”的概念,它定义了一系列操作,用于控制媒体网关的行为。

这些动作包括建立、修改、删除媒体流、查询设备状态等,通过这些动作可以实现对媒体网关的全面控制。

同时,H.248协议还定义了一套状态机,用于描述媒体网关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这样可以确保控制器和媒体网关之间的同步和一致性。

H.248协议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它通过定义一系列的命令和参数,可以适应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媒体网关,同时也可以支持不同的业务需求。

这样就可以实现在一个统一的控制平台下管理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媒体网关,从而降低了运营商的管理成本,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总的来说,H.248协议作为一种用于控制媒体网关的协议,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的特点,它为IP网络中的媒体网关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控制平台,使得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媒体网关可以在同一个网络环境下进行协同工作,从而为运营商提供了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网络管理方式。

总结一下,H.248协议在IP网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媒体网关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运营商提供了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网络管理方式。

随着IP网络的不断发展,H.248协议也将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网络通信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Part2 H.248(MEGACO)协议

Part2 H.248(MEGACO)协议
Part2:H.248/Megaco协议 Part2:H.248/Megaco协议 客户行为分析系统 技术交流
监测系统产品部 北京中创信测科技股份公司
2010年9月14日10时7分 第1页
学习目标
1、掌握H.248/Megaco协议基本概念; 、掌握H.248/Megaco协议基本概念; 2、掌握H.248/Megaco协议消息结构; 、掌握H.248/Megaco协议消息结构; 3、了解H.248/Megaco协议主要业务流程; 、了解H.248/Megaco协议主要业务流程;
第21页
H.248—命令
Add Modify Subtract Move AuditValue 使用Add命令可以向一个关联添加一个终结点。 使用Modify命令可以修改一个终结点的特性,事件和信 号。 使用Subtract命令可以删除一个终结点与它所在的关联 之间的联系。 使用Move命令可以自动地将一个终结点从一个关联转移 到另一个关联。 使用AuditValue可以获取有关终结点的当前特性,事件, 信号和统计信息。
2010年9月14日10时7分
第17页
事务响应TransactionReply
TransactionReply是事务接收者对事务请求的一种响应。对每个 事务都应有一个Reply响应: TransactionReply(TransactionID { ContextID { Response ...Response }, ... ContextID { Response ...Response } })
2010年9月14日10时7分
第14页
H.248—连接模型(关联)
关联 关联为一组终结点之间的联系。 空关联是一种特殊的关联,它包含所有那些与其它终结点没有联 系的终结点。 使用Add命令可以向一个关联添加终结点。使用Subtract命令删除 一个关联中的终结点。 关联标识用ContextID表示。

H.248协议介绍

H.248协议介绍

2019/12/22
7
协议简介-会话建立的关键步骤
MGC
用户A
MG (A) IP通道(1)
MG (B) IP通道(2)
会话建立过程的关键步骤:
建立用于收发语音数据流的IP通道(1)、(2)
分别将用户A、B和IP通道(1)、(2)相连 修改IP通道(1)、(2)的远端地址,建立连接
烽火通信 接入网 协议组
烽火通信 接入网 协议组
2019/12/22
6
协议简介-VOIP会话建立
VOIP会话模型:
MGC
用户A
MG (A)
MG (B)
用户B
VOIP会话建立的思想:
MGC通过NGN协议信令控制MG(A)和MG(B)建立一条从用户A到用户B之间的双 向通道,使得用户A和用户B之间实现正常通话。
烽火通信 接入网 协议组
烽火通信 接入网 协议组
2019/12/22
17
关联的属性
Context的四个属性
ContextID:32bits,在网关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关联。 Context ID是由MG决定的,在MG的范围内是唯一的。
特殊关联编码对照表
关联
二进制编码表示 文本编码表示
表示含义
NULL
0
CHOOSE关联 0xFFFFFFFE
Trans Hdr
Descriptor
....
Descriptor
H.248协议的消息机制
消息 事务 关联 命令 描述符
Message TransactionI ContextID1
CMD1 Des-1
... CMDn
ContextIDn
...
TransactionIDn

h.248总结(正常呼叫流程-被叫先挂机)

h.248总结(正常呼叫流程-被叫先挂机)

H.248总结一、协议介绍H.248协议是一种由MGC控制MG的软交换主从控制协议。

协议规定了媒体网关(MG)和媒体网关控制器(MGC)之间,媒体网关和软交换之间进行通信时的要求。

规定的是软交换设备(或MGC)与综合接入媒体网关、IP中继媒体网关、A TM中继媒体网关、多媒体网关、综合接入设备(IAD)、媒体服务器和H.248智能终端之间的接口协议,多点控制器(MC)和多点处理器(MP)之间的接口协议。

在MGC与MG的交互过程中,MG只是被动的接收MGC下发的各种指令,然后完成相应的动作。

为了能灵活的适应各种业务的需求,协议本身对MGC与MG之间的呼叫建立状态机没有进行严格的定义,而只是定义了一些简单的交互规则。

二、重要概念1、媒体网关(MG):MG 将一种网络中的媒体转换成另一种网络所要求的媒体格式。

例如:MG 能够在电路交换网的承载通道和分组网的媒体流之间进行转换。

MG 可以处理音频、视频或者T.120,也可以具备处理这三者任意组合的能力。

MG 能够进行全双工的媒体转换。

MG 可以演示视频/音频消息,实现其它IVR 功能,也可以进行媒体会议。

2、媒体网关控制器(MGC):MGC 对MG 中的与媒体通道的连接控制相关的呼叫状态进行控制。

3、中继媒体网关(TG):位于电路交换网和分组网络之间的媒体网关设备,用来终结大量的数字电路。

4、接入网关(AG):一种提供用户网络接口(UNI)的媒体网关。

5、终结点(Termination):终结点是MG上的逻辑实体,它发起和/或接收媒体和/或控制流。

终结点用一些属性来描述,如媒体流、modem和承载能力等属性,这些属性组成了一系列描述符。

6、关联(context):关联是一些终结点具有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结合体。

有一种特殊的关联称为空关联(Null),它包含所有那些与其他终结点没有联系的终结点。

例如,接入网关中所有的空闲线路都被看作空关联中的终结点。

7、描述符(Descriptor):协议中的一种语法元素,用来描述一组相互联系的特性。

H.248协议简介

H.248协议简介

H.248协议简介一、H.248/MEGACO的历史1998年2月Bellcore、CISCO等公司提出SGCP(Simple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协议。

1998年8月Level3、Alcatel、Lucent等公司提出IPDC(IP Device Control)协议。

1998年11月在IETF的撮合下,IPDC和SGCP被融合为MGCP(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协议,并被提交到IETF和ETSI TIPHONE项目组。

MGCP后来被标准化为RFC2705,与此同时Lucent、AGCS等公司提出了MDCP协议。

经过协商讨论,IETF成立了一个专门的MEGACO工作组,负责将MGCP和MDCP融合为MEGACO协议,并将它确定为MGC和MG之间的标准控制协议。

2000年6月,ITU-T Study Group16工作组正式发布了H.248协议第一版。

2002年11月IETF的MEGACO工作组正式发布了MEGACO协议第一版。

MEGACO和H.248的区别:MEGACO是由IETF提出,编码方式为text;H.248是由ITU-T提出,其编码方式为ASN.1。

二、名词解释1、Media Gateway(MG)媒体网关MG将在某一种网络上的媒体数据转换成另一种网络上的媒体数据。

2、Media Gateway Controller(MGC)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对MG上的通话状态进行控制。

3、terminationTermination是媒体流和控制流的终点和起点,是媒体网关上的一个逻辑实体,它是以数种特性数据所构成的一种逻辑上的终端,而这些特性,是以descriptor的方法存在。

终结点分为半永久性终结点和临时终结点两种。

半永久性终结点可以代表物理实体,比如一个TDM信道,此时,只要媒体网关中存在这个信道,这个终结点就存在。

临时终结点也可以代表临时性的信息流,例如RTP流,此时,只有当媒体网关使用这些信息流时,这个终结点才存在。

H.248网关控制协议-终结点

H.248网关控制协议-终结点

终结点是媒体网关中的一个逻辑实体,它用于发起和/或接收媒体流和/或控制流。

终结点可用一组特性进行描述,特性可以隶属于一系列作为命令的输入和输出参数的描述符。

当媒体网关创建终结点时,将赋予终结点一个唯一的终结点标识符(TerminationID)。

代表物理实体的终结点是媒体网关中的一个逻辑实体,它用于发起和/或接收媒体流和/或控制流。

终结点可用一组特性进行描述,特性可以隶属于一系列作为命令的输入和输出参数的描述符。

当媒体网关创建终结点时,将赋予终结点一个唯一的终结点标识符(TerminationID)。

代表物理实体的终结点具有半永久性特性。

例如,一个标识TDM通路的终结点将永远存在,只要媒体网关中存在该通路。

代表临时媒体流的终结点(如RTP流),通常只能生存一段时间。

临时终结点可由Add命令创建,以及由Subtract命令进行删除。

相比而言,当使用Add命令向一个关联添加一个物理终结点时,该物理终结点将来自空关联中,当使用Subtract 命令从一个关联中删除物理终结点时,该物理终结点将返回至空关联中。

终结点可以用于播放信号音(参见7.1.11)。

且终结点还可以用于事件检测,一旦检测到事件发生,媒体网关可以将通知消息或由其执行的相应动作上报给媒体网关控制器。

终结点上的统计参数可以进行累计。

当接受来自媒体网关控制器的请求消息时(例如AuditValue命令,参见7.2.5),以及当终结点不复存在或当Subtract命令将终结点从一个关联返回至空关联时,统计参数可以通过请求响应上报给媒体网关控制器。

多媒体网关可以处理复用的媒体流。

例如,ITU-T H.221建议书描述了一种帧结构用于在一组64kbit/s数字通路上进行多个媒体流的复用。

连接模型中处理复用媒体流的方式如下所描述。

对于承载部分复用流的每个数字通路,将有一个物理或临时的终结点与之对应。

所有这些用于发起或接收数字承载通道的终结点将连接到一个被称为“复用终结点”的终结点。

h248协议

h248协议

h248协议H.248协议,又称MEGACO(Multi-Edia Gateway Control),是基于H.323协议的一种新型协议,用于在IP网络上进行语音、视频和数据传输的媒体网关的控制。

它是一种应用层协议,旨在协调和控制媒体网关设备的多种功能。

H.248协议定义了控制网关如何分配、传递和处理语音、视频和数据传输的任务。

它允许媒体网关通过与控制点(Control Points)通信来传递传输和处理要求,这样就可以集中控制一个或多个网关设备。

H.248协议的架构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组件:1. Control Point(CP):控制点是一个控制设备,负责发出控制指令和传递信令。

控制点可以是一个软件应用程序、一个媒体网关或一个媒体控制器。

控制点和网关之间通过IP网络进行通信。

2. Media Gateway Controller(MGC):媒体网关控制器是一个实体,负责协调和控制一个或多个媒体网关的资源。

它与控制点进行通信,接收和发送控制指令,并将其传递给相应的网关。

3. Media Gateway(MG):媒体网关是一个设备,用于将语音、视频和数据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

它可以将传输格式进行转换、处理信令、采样和编解码等任务。

H.248协议的基本机制是通过传递消息来控制媒体网关。

控制点向媒体网关发送控制命令,媒体网关根据命令执行相应的操作,并向控制点返回结果。

控制命令包括创建和删除媒体会话、改变媒体流的参数、指定媒体传输路径等。

H.248协议还定义了通信过程中使用的消息格式,包括请求消息、响应消息和命令消息。

请求消息由控制点发送给网关,用于发出控制指令。

响应消息由网关发送给控制点,用于返回操作结果。

命令消息是在两个相邻的媒体网关之间传输的,用于协商传输和处理要求。

H.248协议的优势在于它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它可以通过定义新的命令和消息类型来支持不同的功能和需求,因此可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H.248协议介绍

H.248协议介绍
◆ Topology:拓朴,用于描述一个关联内部终端之间的媒体流 向。终端也存在一个称之为MODE的属性,用于描述媒体的流向, 但它描述的是相对于关联外部的流向。
◆ Priority:标识媒体网关对关联处理的优先级。MGC还可以在 MG重启时平滑处理中,根据优先级处理大量Context到达的情况。 取值范围为0到15,取值越小优先级越大。 ◆ Emergency:描述关联的紧急处理信息。也提供一种优先处 理Context的方式。
Cambridge Industries (CIG) Proprietary
>> 7/12/2012 >> Slide No. 05
基于H.248的网络结构
Cambridge Industries (CIG) Proprietary
>> 7/12/2012 >> Slide No. 06
第二章 H.248协议介绍
Cambridge Industries (CIG) Proprietary
>> 7/12/2012 >> Slide No. 012
终端(Termination)
◆终端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半永久终端,用来表示物理实体。 例如TDM信道,只要这个TDM信道在媒体网关中被配置,就一 直存在,只有当配置信息被删除与之对应的终端才会消失。另一 类称为临时终端,代表临时性的信息流,例如RTP流,当需要时 创建,使用完毕后就删除。 ◆终端特征通过属性来描述,这些属性被组合成描述符在命令中携 带。终端被创建时,媒体网关会为其分配一个唯一标识。 ◆ ROOT终端,通常用来表示媒体网关本身,允许在ROOT终端上定 义包,也可以拥有属性、事件、信号、统计和参数。ROOT终端可以 出现在Modify 、Notify 、AuditValue 、AuditCapability 、 ServiceChange命令中,其它任何对ROOT终端的使用都是错误。

pon组网及原理13-h.248协议流程介绍 共57页

pon组网及原理13-h.248协议流程介绍 共57页
请求消息:
消息头
消息体
MEGACO/1 [10.25.18.118] Transaction=5{ Context=1{ Modify=line/1{Events=1{al/of}}}}
响应消息:
事务请求
关联 命令 终结点 参数(描述符)
MEGACO/1 [10.25.18.118] Reply=5{ Context=1{ Modify=line/1 }}
不同类型的终结点支持不同的属性集; 终结点通过终结点ID来标识,如line/1,RTP/000,同一MG内的终结点ID具 有唯一性,但不同MG之间可以存在相同的终结点ID;
2019/7/21
13
终结点的属性
• Termination ID : 用二进制编码表示可以有64位,文本编码可以达64个字符
命令(一)
命令(Command) :是H.248消息的主要内容,实现对关联和终端属性
的控制,包括指定终端报告检测到的事件,通知终端使用什么信号和 动作,以及指定关联的拓扑结构等。命令由命令头部(CMDHdr)与 命令参数构成,在H.248协议中,命令参数被组织成“描述符” (Descriptor)。
H.248协议建立会话的关键步骤: 建立临时性终结点rtp/1、rtp/2 MG(A)上建立关联1,将line/1和rtp/1加入关联1 20修19改/7/r2t1p/1、rtp/2的远端属性参数
用户B
8
协议简介-重要概念
终结点可用可选的特性、事件、信号和统计来进行描述,不同类型的终结 点所支持的特性、事件、信号和统计不相同 。 为了对终结点和关联进行控制,协议中还定义了以下元素:
可见,事务表现为TransactionRequest,对TransactionRequest 接收者必须响应一个TransactionReply,在此之前可能由许多 TransactionPending响应。

中国电信H.248协议规范

中国电信H.248协议规范

中国电信H.248协议规范(暂行版)2004年4月发布 2004年4月试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前言媒体网关控制协议H.248是下一代网络中的接口协议之一,它应用于下一代网络中媒体处理和信令控制分离后所产生的控制接口。

本标准以IETF和ITU-T 的相关标准为基础,结合中国电信网络的实际情况,综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对下一代网络的实验成果而制定。

它是中国电信在下一代网络建设中引进、测试和研发软交换、媒体网关控制器、媒体网关、媒体服务器等相关设备的规范和依据。

本标准的附录都是标准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归口。

本标准2004年4月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负责解释。

目录1 范围 (1)2引用标准 (1)3定义 (1)4缩略语 (4)5协议在网络中的位置 (5)6连接模型 (6)6.1 关联 (8)6.1.1关联属性 (9)6.1.2关联的创建、删除和修改 (9)6.2 终结点 (9)6.2.1终结点的动态性 (12)6.2.2终结点标识符TerminationID (12)6.2.3包(Package) (13)6.2.4终结点的属性和描述符 (14)6.2.5根终结点(Root) (16)7命令 (16)7.1 描述符 (17)7.1.1参数的指定 (17)7.1.2Modem描述符 (18)7.1.3复用描述符(Mux) (18)7.1.4媒体描述符(Media) (19)7.1.5终结点状态描述符(TerminationState) (19)7.1.6流描述符(Stream) (20)7.1.7本地控制描述符(LocalControl) (20)7.1.8本地和远端描述符(Local和Remote) (21)7.1.9事件描述符(Events) (24)7.1.10事件缓存描述符(EventBuffer) (26)7.1.11信号描述符(Signals) (26)7.1.12审计描述符(Audit) (28)7.1.13业务改变描述符(ServiceChange) (28)7.1.14号码表描述符(DigitMap) (29)7.1.15统计描述符(Statistics) (34)7.1.16包描述符(Packages) (34)7.1.17被观察事件描述符(ObservedEvents) (34)7.1.18拓扑描述符(Topology) (35)7.1.19错误描述符(Error) (37)7.2 命令API (37)7.2.1Add (38)7.2.2Modify (39)7.2.3Subtract (40)7.2.4Move (41)7.2.5AuditValue (43)7.2.6AuditCapabilities (45)7.2.7Notify (46)7.2.8ServiceChange (47)7.2.9关联属性的处理和审计 (51)7.2.10通用命令语法 (52)7.3 命令错误码 (52)8事务(TRANSACTION) (56)8.1 公共参数 (57)8.1.1TransactionID (57)8.1.2ContextID (57)8.2 事务API (58)8.2.1TransactionRequest (58)8.2.2TransactionReply (58)8.2.3TransactionPending (60)8.3 消息 (61)9协议传送 (61)9.1 命令执行的顺序 (62)9.2 预防重启雪崩 (63)10安全 (64)10.1 保护协议连接 (64)10.2 过渡性AH方案 (65)10.3 保护媒体连接 (65)11MG-MGC的控制接口 (66)11.1 多虚拟MG (66)11.2 冷启动 (67)11.3 协议版本协商 (68)11.4 MG故障 (69)11.5 MGC故障 (69)11.6 心跳机制 (71)11.6.1只有MGC控制的心跳消息 (71)11.6.2MGC和MG分别独立控制的心跳消息 (71)11.7 MGC-MG控制连接中断业务处理建议 (72)11.7.1MGC检测到中断 (72)11.7.2MG检测到中断 (72)11.8 MGC-MG控制连接中断后又恢复的处理建议 (72)11.8.1MGC检测到恢复 (72)11.8.2MG检测到恢复 (73)11.9 超长通话的审计 (73)12包的定义 (74)12.1 包定义规则 (74)12.1.1包(Package) (74)12.1.2属性(Property) (75)12.1.3事件(Events) (77)12.1.4信号(Signals) (77)12.1.5统计(Statistics) (78)12.1.6程序(Procedures) (78)12.2 事件(E VENTS)和信号(S IGNALS)的参数定义规则 (78)12.3 列表类型(L IST) (79)12.4 标识符(I DENTIFIER)的命名 (79)12.5 包的注册 (79)13IANA注意事项 (79)13.1 包 (79)13.2 错误码 (80)13.3 S ERVICE C HANGE原因值 (80)14流程 (81)14.1 注册流程 (81)14.2 注销流程 (82)14.2.1MG主动注销 (82)14.2.2MGC发生切换 (82)14.2.3MGC退出对网关服务 (83)14.3 单个终结点状态改变 (83)14.3.1终结点退出服务 (83)14.3.2终结点发生故障退出服务 (84)14.3.3终结点恢复服务 (84)14.4 呼叫建立流程 (85)14.4.1AG-AG呼叫建立 (85)14.4.2TG-TG呼叫建立 (87)14.5 呼叫释放流程 (89)14.5.1AG-AG呼叫释放 (89)14.5.2TG-TG呼叫释放 (94)14.6 放通知音流程 (95)14.7 MGC-MG之间异常呼叫流程 (96)14.7.1久不拨号 (96)14.7.2空号 (97)14.7.3错号 (99)14.7.4后挂方久不挂机 (101)14.8 补充业务流程 (103)14.8.1呼叫前转 (103)14.8.2主叫号码显示 (106)14.8.3呼叫等待 (108)14.8.4反极信号 (114)14.8.5区别振铃 (116)14.8.6三方通话 (118)14.8.7会议电话 (127)附件A本协议二进制编码 (134)A.1 通配值编码 (134)A.2 ASN.1语法规范 (136)附件B本协议的文本编码 (138)B.1 通配值编码 (138)B.2 ABNF规范 (138)B.3 十六进制字节编码(H EXADECIMAL OCTET CODING) (138)B.4 十六进制字节序列(H EXADECIMAL OCTET SEQUENCE) (139)附件C媒体流属性标签 (140)附件D基于IP传输H.248协议的要求 (141)D.1 使用应用层帧结构(ALF)在IP/UDP上传输 (141)D.1.1提供“At-Most-Once”功能 (141)D.1.2TransactionID与三次握手机制 (142)D.1.3计算重传定时器 (143)D.1.4临时响应 (144)D.1.5重复的请求、响应和确认 (145)D.2 在TCP上传输 (146)D.2.1提供At-Most-Once功能 (147)D.2.2TransactionID和三次握手机制 (147)D.2.3计算重传定时器 (147)D.2.4临时响应 (147)D.2.5命令的顺序 (14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媒体网关控制设备(媒体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和相应的媒体处理设备(网关/媒体服务器/IP智能终端等)之间,进行通信时的协议要求。

H.248协议介绍

H.248协议介绍
H.248
Mc
(G)MSC Server
H.248 MTP-3b STC SSCF SSCOP AAL5 ATM PL
H.248
H.248
MTP-3b STC
SCTP
SCTP SSCF SSCOP AAL5
IP
IP
MAC
MAC ATM PL
L1
L1
(a) 基于 IP
(b) 基于 ATM
NGN网络结构
Level3 Cisco/Bellcore
=
MGCP
Telecordia, Level3 : IETF RFC 2705, October 1999)
ITU-T SG16 H.248 / IETF MeGaCo
(IETF RFC 2885 Version 0.8, August 2000) (IETF RFC 3015 Version 1.0, November 2000)
MGCP :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MeGaCo :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SGCP : Simple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IPDC : IP Device Control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网关控制协议体系结

H.248和MeGaCo是同一种协议,是ITU与IETF共同努力的结果, ITU-T称之为H.248,而IETF称为MeGaCo。

H.248协议是在MGCP协议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媒体网关控制 协议特点发展而成的一种协议。

MGCP协议描述能力有欠缺,限制了其在大型网关上的应用。 对于大型网关,H.248协议是一个好的选择。

h248传输层承载的协议

h248传输层承载的协议

H248传输层承载的协议引言H248传输层承载的协议(H.248/M eg ac o)是一种用于控制媒体网关的通信协议。

它定义了在媒体网关和控制器之间进行通信所使用的消息格式和过程,为实现语音、视频和数据的传输提供了支持。

本文将介绍H248传输层承载的协议的定义、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应用场景。

定义H248传输层承载的协议(H.248/M eg ac o)是国际电信联盟(IT U)制定的一项标准,用于控制媒体网关中的I P电话和传统电话系统之间的转换。

它通过定义消息格式和过程,提供了控制信令和媒体交互的能力。

特点H.248具有以下特点:协议灵活性1.:H.248协议对网关和控制器之间的通信进行了灵活的定义,使得不同厂商的设备可以通过此协议进行交互。

它采用基于文本的消息格式,使得协议扩展更加容易。

分布式架构2.:H.248协议使用分布式架构,将媒体控制器与媒体网关分开,实现了对媒体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这种架构使得系统更加可靠和可扩展。

支持多种媒体类型3.:H.248协议可以同时控制语音、视频和数据等多种媒体类型的传输。

它定义了各种媒体的编解码方式、传输格式和参数设置等。

提供丰富的功能4.:H.248协议支持通话的建立、修改和终止操作,可以实现呼叫转接、媒体增强功能、音频/视频编码选择等丰富的功能。

工作原理H.248协议的工作原理如下:媒体网关注册1.:媒体网关通过与控制器建立T CP/I P连接并发送注册请求,完成媒体网关的注册过程。

资源描述2.:媒体网关向控制器发送资源描述消息,描述其支持的媒体类型、编码方式和传输参数等。

会话建立3.:控制器向媒体网关发送会话建立请求,包括呼叫号码、媒体类型和媒体描述等信息。

媒体协商4.:控制器与媒体网关进行媒体协商,协商媒体的编解码方式、传输格式和网络参数等。

媒体传输5.:媒体网关通过将媒体数据转发到合适的传输链路上,完成媒体的传输。

会话终止6.:控制器向媒体网关发送会话终止消息,终止当前会话并释放相关资源。

H248协议简介

H248协议简介

协议定义:H.248协议是2000年由ITU-T第16工作组提出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它是在早期的MGCP协议基础上改进而成。

H.248/MeGaCo协议是用于连接MGC(媒体网关控制器)与MG(媒体网关)的网关控制协议,应用于媒体网关与软交换设备之间及软交换与H.248/MeGaCo终端之间,是软交换应支持的重要协议。

H.248协议定义的连接模型包括终端(termination)和关联(context)两个主要概念。

终端是MG中的逻辑实体,能发送和接收一种或多种媒体流和控制流,在任何时候,一个终端属于且只能属于一个关联,可以表示时隙(TDM)、模拟线和RTP(实时传输协议)流等。

终端类型主要有半永久性终端(TDM信道或模拟线等)和临时性终端(如RTP流,用于承载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或各种混合信号)。

用属性、事件、信号、统计表示终端特性,为了解决屏蔽终端多样性问题,在协议中引入了包(package)概念,将终端的可选特性参数组合成包。

一个关联是一些终端间的联系,它描述终端之间的拓扑关系及媒体混合/交换的参数。

朗讯公司(Lucent)在MGCP协议中首次提出context概念,使协议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H.248/Me GaCo协议延用了这个概念,它可用Add termination命令创建,用Subtract或Move 命令删除。

主要功能:H.248协议是由MGC控制MG的协议,也称MeGaCo(ITU称呼)。

H.24 8中引入了cnntext概念,增加了许多package的定义,从而将MGCP大大推进一步。

可以说H.248建议已取代MGCP,成为MGC与MG之间的协议标准。

然而在固网中MG CP还是存在很大的应用,H248主要是应用于移动方面。

将网关分解成MG和MGC是研制大型电信级IP电话网关的需要。

MGC的功能是:(l)处理与网守间的H.225 RAS消息;(2)处理No.7信令(可选);(3)处理H.323信令(可选)。

H.248协议在VoIP中的可靠机制和安全机制

H.248协议在VoIP中的可靠机制和安全机制
维普资讯
2 0 年 第 5期 06
0 —l 嚣 l l
机翱 机 制 和 安全
姚 辉军 ,傅海 阳
( 京 邮 电大 学通信 工 程 系,江 苏 省南京 市 2 0 0 ) 南 10 3


作 为主 流媒 体 网关控 制 协议 ( MGC )H. 8ME AC P , 2 / G O在 下一 代 网络 中有 着重 4
H_ 8协议 不 要求 所 采用 的 低 层协 议保 证事 务 2 4 的顺 序 到达 , 一 特性 可 以增强 处理 事 务的实 时性 , 这 但 是 也存 在 一 缺 陷 ,例 如 Noi ty命 令 可 能 被 延 f
迟, 当它 到达软 交换 时 , 交换 可能 已发送 新 命令 改 软
2 8协 议 与软 交换 交 互 的 可靠 性 ,以及 H. 8协 议 4 2 4 执行 的 靠性 。
11 命 令 的 执 行 顺 序 .
下 一代 网络 的核 心控 制设 备是软 交 换 ,它足 电路交 换 网 向分组 网演进 的 核心设 备 ,提 供现 有 电路 交换
所 能提 供 的所 有业 务 以及 多样化 的第三 方业 务 。 VoP中主 要 使 用 的协 议 可 以 分为 对 等 式 和 主 l 从式 两 类 。对 等式协 议 包括 SP和 H 3 3 主 从式 I .2 , 议包 括 H. 8和 MGC 。使 用 主从 式协 议 H. 8的 2 4 P 2 4 Vl oP网 络需 要 有 支 持 H. 8协 议 的 软 交 换设 备 和 2 4 支持 H、 8协 【 2 4 义的终 端接 入设 备 作 为 MG CP的演 进 协 议 , 2 8协 议继 承 了 MG P的 众 多 优 点 , H. 4 C 在 扩展 性 、 全性 和互 通性 等 方 面较 MG 安 CP有较 显 著

H.248协议消息解读(doc 32页)优质版

H.248协议消息解读(doc 32页)优质版

H.248协议消息解读——基础篇目录1H.248协议概述H248协议(ITU-T),又称MEGACO协议(IETF)。

是NGN网络中的一种呼叫控制协议,是在媒体网关(MG)和媒体网关控制器(MGC)之间交互主从协议,从MGCP协议发展而来。

H248协议与SIP(一种对等呼叫控制协议)是目前主流的NGN呼叫控制协议。

H248协议从OSI层次上是工作于UDP之上,以文本方式或二进制方式描述。

通常情况下,多数厂商的媒体网关(MG)或媒体网关控制器(MGC/SS)使用文本方式的H248协议。

H248协议消息中的文本语法与描述符遵循ABNF协议(RFC2234)和SDP协议(RFC2327)要求。

H248协议消息的交互通常是在一个MG和MGC/SS之间,MG/MGC发送一个事务请求消息后,对应的MGC/MG必须有对应(即有同样的事务标识)的事务应答,以上的两个消息分别为事务请求和其对应的事务应答。

一个H248消息体中可以包含多个事务,但不要求对方对这些事务的应答都在一个消息体中。

在一个H248消息体中:协议类型,协议版本,消息发送的源地址,发送的源UDP端口号,事务及其标识,上下文(关联),命令,终结点等字段是必需的。

以下分别对普通呼叫建立流程和呼叫释放流程中的消息进行解释,并在各流程消息解释中标示出常见的异常或错误码,以便可以根据协议消息的错误类型及其出现的环节找出媒体网关(MG)或媒体网关控制器(MGC/SS)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所在。

2基本呼叫建立流程及消息解析2.1基本呼叫建立流程图CALLER SS图1 基本呼叫建立流程图2.2基本呼叫建立流程消息解析说明:1)SS的IP地址为:10.61.252.100;AG的IP地址为:10.61.94.55。

2)将事件与响应作为个整体进行说明。

3)文中的MG与AG等价,即可以理解为AG。

4)信令中重复的部分仅在最早出现的地方说明一次。

5) 以下消息中的编号与流程图中的流程标号一致。

H248协议

H248协议

H248协议H248协议是一种通信协议,用于在互联网协议(IP)网络上管理语音、视频和数据传输。

它是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标准Q.248定义的,旨在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一种灵活的方式来控制和管理网络中的多媒体资源。

概述H248协议是一种客户端/服务器协议,用于控制和管理基于IP网络的语音和多媒体通信。

它定义了一种通信模型,其中有一个中央控制器(Media Gateway Controller,MGC)控制着一个或多个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MG),以及其他相关设备,如会话边界控制器(Session Border Controller,SBC)。

H248协议的主要功能包括:•定义媒体网关与中央控制器之间的通信流程和消息格式。

•支持多种媒体传输,如语音、视频和数据。

•提供用户和设备管理功能,包括设备注册、鉴权和配置。

•支持呼叫控制功能,如建立、修改和终止通信会话。

•支持媒体流控制,如媒体编解码器的协商和传输参数的配置。

协议结构H248协议采用基于文本的消息格式,其结构由消息头和消息体组成。

消息头包含了协议版本、消息类型等信息,而消息体则根据消息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消息类型H248协议定义了多种消息类型,用于不同的功能和操作。

常见的消息类型包括:•设备管理消息(Device Management Message):用于设备注册、鉴权和配置。

•媒体控制消息(Media Control Message):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通信会话。

•媒体流控制消息(Media Stream Control Message):用于媒体编解码器的协商和传输参数的配置。

消息流程H248协议中的消息流程通常由以下步骤组成:1.设备注册:媒体网关在启动时向中央控制器注册自己的身份和能力。

2.鉴权和配置:中央控制器对媒体网关进行鉴权,并配置其相关参数和功能。

3.呼叫建立:用户通过发送呼叫请求消息,请求建立通信会话。

H.248-Megaco协议在全IP网络中的应用

H.248-Megaco协议在全IP网络中的应用

H.248/Megaco协议在全IP网络中的应用摘要:软交换和全IP网络是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

介绍了应用于MGC和MG 之间的H.248/Megaco协议,以及如何在TCP和UDP上传输该协议的各种消息。

讨论了提高该协议在IP网上传输安全性的两种方法。

关键词:H.248*Megaco 软交换全IP网络安全随着IPv6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发展,网络的全IP化是未来通信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电路交换网和互联网也正在正经相融合,电信网的核心部分将演化成为单一的分组网络。

作为下一代网络(NGN)控制核心的软交换,结合了传统电话网络可靠性和IP技术的灵活性、有效性等优点,是传统的电路交换网向分组化网络过渡的重要网络概念。

软交换的核心思路就是通过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能主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实现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使业务真正于网络,灵活有效地实现业务的提供。

因此将传统的网关分解为媒体网关控制器MGC(Media Gateway Controller)和媒体网关MG(Media Gateway),这种结构的最大好处在于业务和网络规模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媒体网关可以划分为中继媒体网关、ATM中继媒体网关和综合业务媒体网关等类型,主要用于终结电路交换网的媒体流以及负责各种用户或接入网的综合接入。

媒体网关控制器则对与媒体网关中的媒体通道的连接控制相关的呼叫状态部分进行控制。

目前,媒体网关控制器与媒体网关之间通过H.248/Megaco协议进行通信。

媒体网关控制器可以通过它实现对媒体网关的控制,媒体网关也可以通过向媒体网关控制报告用户端的事件,从而实现正常的通信。

1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及H.248/Megaco协议软交换设备(Soft Switch)也称为呼叫服务器(Call Server)或者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它是NGN的控制功能实体,为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MGC的功能主要包括呼叫控制功能、业务提供功能、业务交换功能、资源管理功能、互联互通功能、SIP代理功能、媒全网关接入功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结点是媒体网关中的一个逻辑实体,它用于发起和/或接收媒体流和/或控制流。

终结点可用一组特性进行描述,特性可以隶属于一系列作为命令的输入和输出参数的描述符。

当媒体网关创建终结点时,将赋予终结点一个唯一的终结点标识符(TerminationID)。

代表物理实体的终结点是媒体网关中的一个逻辑实体,它用于发起和/或接收媒体流和/或控制流。

终结点可用一组特性进行描述,特性可以隶属于一系列作为命令的输入和输出参数的描述符。

当媒体网关创建终结点时,将赋予终结点一个唯一的终结点标识符(TerminationID)。

代表物理实体的终结点具有半永久性特性。

例如,一个标识TDM通路的终结点将永远存在,只要媒体网关中存在该通路。

代表临时媒体流的终结点(如RTP流),通常只能生存一段时间。

临时终结点可由Add命令创建,以及由Subtract命令进行删除。

相比而言,当使用Add命令向一个关联添加一个物理终结点时,该物理终结点将来自空关联中,当使用Subtract命令从一个关联中删除物理终结点时,该物理终结点将返回至空关联中。

终结点可以用于播放信号音(参见7.1.11)。

且终结点还可以用于事件检测,一旦检测到事件发生,媒体网关可以将通知消息或由其执行的相应动作上报给媒体网关控制器。

终结点上的统计参数可以进行累计。

当接受来自媒体网关控制器的请求消息时(例如AuditV alue命令,参见7.2.5),以及当终结点不复存在或当Subtract命令将终结点从一个关联返回至空关联时,统计参数可以通过请求响应上报给媒体网关控制器。

多媒体网关可以处理复用的媒体流。

例如,ITU-T H.221建议书描述了一种帧结构用于在一组64kbit/s数字通路上进行多个媒体流的复用。

连接模型中处理复用媒体流的方式如下所描述。

对于承载部分复用流的每个数字通路,将有一个物理或临时的终结点与之对应。

所有这些用于发起或接收数字承载通道的终结点将连接到一个被称为“复用终结点”的终结点。

复用终结点为一类临时的性终结点,用于描述面向帧格式的会话。

复用终结点可使用复用描述符来描述所采用的复用类型(如H.320会话采用H.221复用方式)以及所有被复用的数字通路组合成帧的顺序。

复用终结点可采用多级复用类型(例如,为了支持H.324会话,可使用H.226复用数字同事类型适配成H.223复用类型)。

复用终结点可用流描述符(Stream)来描述会话中所承载的每个媒体流。

这些媒体流与关联中由终结点发起或接收的媒体流有关,而与进行复用的承载终结点无关。

每一个承载终结点仅支持单个数据流。

这些数据流在复用终结点上是不可见,而是隐含在关联中。

图4、图5和图6是复用终结点和复用描述符的典型应用示例。

图4/H.248.1 –复用终结点(电路侧-分组侧)图5/H.248.1 –复用终结点(电路-电路终结点)图6/H.248.1 –复用终结点(单-多终结点)与前一段落所描述的复用终结点不同的是,如果被复用的承载终结点是诸如A TM AAL2类型的复用承载通道,则被复用的终结点将不能承载媒体流。

此类复用的承载终结点将严格地用于创建和删除真实的承载类型。

当一个新的复用承载被创建时,则相应地在关联中创建一个临时性终结点。

当该终结点被删除时,则被复用的承载类型也应被删除。

2.1 动态的终结点本协议可以用于创建新的终结点或修改已存在的终结点的属性。

修改的方式可以是增加或删除事件或信号。

终结点属性、事件和信号将在本建议书的后续各小节进行描述。

媒体网关控制器可以仅仅释放或修改处于空关联中或通过Add命令刚被创建的终结点的相关资源。

2.2 TerminationID终结点可用终结点标识符(TerminationID)进行标识,其中终结点描述符可由媒体网关选用任意机制来进行命名。

媒体网关对物理终结点的终结点描述符进行分配。

终结点描述符可选用数据结构进行定义。

例如,终结点描述符可以由中继群组和中继来进行标识。

终结点标识符可使用两种类型的通配符,即“ALL”和“CHOOSE”。

“ALL”用于一次选择多个终结点,而“CHOOSE”则用来指示媒体网关必须选择一个符合条件的终结点。

例如,媒体网关控制器可以指示媒体网关选择一个中继群组中的一条中继电路。

终结点标识符可使用列表来进行描述。

终结点标识符列表(TerminationIDList)被推荐适用于当不期望对每个终结点发送单个命令和垂直终结点标识符不被允许时。

2.3 包不同类型的网关可以处理特性相差甚远的不同类型的终结点。

通过允许终结点被媒体网关配置可选的属性、事件、信号和统计参数,可以实现终结点的多样性。

为了实现媒体网关和媒体网关控制器之间的互操作,这些可选参数被组合成包(Packages),通常一个终结点可以实现一个包集合。

包的详细定义参见本建议书第12节。

媒体网关控制器可以通过审计命令(Audit)来查询终结点支持的包类型。

由包所定义的特性、事件、信号和统计及其参数可以分别用标识符进行标识。

标识符具备特定的有效范围。

对每个包而言,属性标识符、事件标识符、信号标识符、统计标识符和参数标识符都有独立的命名空间,所有标识符可使用命名相同的标识符。

由不同类型包所定义的两个属性标识符也使用相同的标识符。

为了实现某种类型的包,媒体网关必须支持此包中定义的所有属性、事件、信号、统计。

同时,媒体网关必须支持所有信号和事件所定义的参数。

如果媒体网关无法支持某个属性、事件、信号、统计所对应的功能,则媒体网关应返回“句法差错”或“无法识别的标识符”差错代码。

对一个特定的属性或参数而言,媒体网关可以仅支持某一个包中所定义的参数值集的一个子集。

如果媒体网关控制器指定了一个媒体网关所不支持的参数值,则媒体网关应返回501差错代码“无法实施”。

当包被扩展时,基本包中定义的属性、事件、信号和统计可以通过扩展包名称或基本包名称进行引用。

例如,A包定义了事件e1,B 包是A包的扩展包,那么B/e1 是适用于支持B 包的终结点上的一个事件。

根据规定,实现扩展包的媒体网关必须支持基本包,然而是否公开基本包接口为可选。

如果媒体网关选择公开A包,当媒体网关接收到AuditV alue 请求中携带包描述符(Package)时,媒体网关应将A包和B包同时上报给媒体网关控制器,同理,A/e1 也是终结点上的一个有效的事件。

如果媒体网关选择不公开A包,则仅有B/e1 是有效的事件。

如果通过AuditV alue消息进行公布,则A/e1 和B/e1为相同事件。

为了保证互通和后向兼容性,除已被注明“仅用于扩展”的那些基本包之外,媒体网关可以公开其所包含的终结点所支持的所有基本包和扩展包。

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不能公开那些仅仅定义未“仅用于扩展”的基本包。

2.4 终结点属性和描述符终结点可以具备属性。

每个属性采用一个唯一的属性标识符进行标识。

大多数属性参数是有默认值的,其默认值可由本建议书或包(参见第12节)进行规定,或者通过配置进行设置。

对于无默认值的属性,当一个终结点被第一次创建和返回至空关联时,除了终结点状态(TerminationState)描述符和本地控制(LocalControl)描述符之外,其他所有描述符中的属性值应设置为“空”或“无参数值”。

当一个终结点被第一次创建和返回至空关联时,终结点可以表示为处于空闲状态的模拟线,中继或其他物理实体。

“终结点状态(TerminationState)”描述符和“本地控制(LocalControl)”对媒体网关中的属性值进行配置可以替换本建议书或包中所定义的属性默认值。

因而,如果媒体网关控制器期望完全控制终结点的属性值,则媒体网关控制器向一个关联添加一个终结点时,应该明确规定所添加的终结点属性值。

媒体网关通过对空关联中的终结点进行审计,可以获知终结点的任意一个配置后的属性值。

终结点具有一些公共属性,以及与媒体流相关的属性。

公共属性也称为终结点状态(TerminationState)属性。

对于每一个媒体流,其包括本地(Local)属性和接收和/或发送流属性。

本建议书中未包含的属性可由包进行定义。

属性可以通过包名称和属性标识符进行标识。

大多数属性具备默认值,且由包进行定义。

属性值可以分为“只读”和“可读/可写”两类。

属性的所有可能值以及当前值可以通过审计获知。

对于那些具备“可读可写”的属性,媒体网关控制器可以设置其参数值。

如果实现某一个包的所有终结点共享一个属性参数值,则该属性被称为“全局参数”。

为了方便起见,某些相关的属性可以被组合成描述符。

当使用Add命令将一个终结点添加到一个关联时,可添加适当的描述符作为Add命令的输入参数来设置具备“可读可写”属性的参数值。

同理,某个关联中终结点的属性值可以通过Modify命令进行修改。

当Move命令将一个终结点从一个关联转移至另一个关联时,可以导致终结点的属性值发生改变。

当以上情况发生时,命令的输出参数通常包含相应的描述符。

如果对同一个关联中的不同终结点设置不同的属性值,则隐含的表示媒体网关应执行某种特定的功能。

例如,终结点A和终结点B 分别设置为支持G.711和G.729语音编码,则一旦两个终结点之间有媒体流进行传输,媒体网关应激活语音编码转换功能(例如,每一个终结点上应设置模式(mode)属性为不同于“非活动(inactive)”状态的其他状态。

注—为了避免媒体网关资源的不必要激活,媒体网关控制器应对某一指定的终结点和媒体流的模式属性设置为“非活动”,直至该媒体流将被使用时。

通常,如果某个描述符在命令被省略,则执行该命令的终结点中描述符的属性值将保持不变。

另一方面,如果某个可读可写的属性被命令所省略(例如,描述符仅被部分指定),如果包未定义其他操作方式,则执行该命令的终结点的属性值将被恢复为默认值。

处理单个描述符的细节参见7.1。

以上规定同样适用于信号和时间以及其相关的参数。

配置事件描述符时应包含一个请求标识符(RequestID)和事件所包含的任意参数。

为了避免来自媒体网关的错误的Notify命令响应,媒体网关控制器应对任何与配置媒体网关中事件描述符的请求描述符进行复制。

下列表格列举了本建议书所定义的所有描述符和其用法。

以下表格中并非所有描述符可作为同一个命令的输入和输出参数。

描述符名称说明调制解调(Modem)标识所使用的调制解调器类型和属性(注)复用(Mux )描述多媒体终结点的复用类型(如H.221、H.223和H.225.0)和组成复用终结点的终结点媒体(Media)媒体流的列表终结点状态(TerminationState)包中所定义的与特定媒体流无关的终结点属性流(Stream)单个媒体流的远端/本地/本地控制描述符的列表本地(Local)包含媒体网关从远端实体接收到的媒体流属性远端(Remote)包含媒体网关发送至远端实体的媒体流属性本地控制(LocalControl)包中所定义的包含与媒体网关和媒体网关控制器有关的一些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