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末复习提升课二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B
3.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1·s
-1
B.反应开始到10 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1 C.反应开始到10 s,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 Z(g)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铝质容器作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解析】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铝质容器、变黑的银器及 食盐溶液构成原电池装置,铝作负极,变质的银器作正极。A 项,Ag2S被还原成Ag,质量减轻,错误;C项,负极发生氧化 反应,错误;D项,Ag2S转化为Ag不是AgCl,错误。
——[知识归纳]————————————————— 1.化学反应的速率的计算 (1)根据定义式进行计算:v=ΔΔct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一般步骤: a.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 c.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 d.求速率。
“三段式法”的解题模式
对于反应mA+nB pC+qD,t0 s时A的浓度为a mol·L-1, B的浓度为b mol·L-1,反应进行至t1 s时,A消耗了x mol·L-1, 则反应速率可计算如下:
mA + nB pC + qD
起始/mol·L-1 a
b0
0
转化/mol·L-1 x
nx px mm
qx m
t1时刻/mol·L-1 a-x
【答案】 C
(双选)(2012·上海高考节选)一定条件下,在密闭恒 容的容器中,发生反应:3SiCl4(g)+2N2(g)+6H2(g) 高温 Si3N4(s) +12HCl(g) ΔH<0,能表示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__(填字母)。
a.3v逆(N2)=v正(H2) b.v正(HCl)=4v正(SiCl4) c.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c(N2)∶c(H2)∶c(HCl)=1∶3∶6
揭秘最新高考一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是每年高考的热点,出现率100%,命 题角度主要有①电极反应式书写,②电极判断,③电子、电 流、离子移动方向,④电极反应类型,⑤原电池原理应用等。 预计今后的高考方向仍会在上述五角度进行命题考查。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改编)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 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 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 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6~10 min时,生成O2的物质的量n(O2)=
29.9-22.4×10-3 22.4 L/mol
L≈0.335×10-3
mol,依据反应方程式,消
耗n(H2O2)=0.335×10-3mol×2=0.67×10-3 mol,6~10 min时, v(H2O2)=00..6071×L1×0-43mmionl≈1.68×10-2 mol/(L·min)<3.3×10-2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 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体 不好哦~
2021/4/17
2019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末复习提升课二课 件新人教版必修2
17
揭秘最新高考二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判定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平衡状态的判断是每年高考的热 点。命题角度主要有①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判断,②影响反 应速率的因素,③化学平衡的判定等。预测今后的高考方向仍 会在上述三个角度进行命题考查。
【解析】 利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系 数比可知a项叙述表示v正=v逆,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均 表示正反应,无论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都成立;d项表示的 浓度关系与是否平衡无关;混合气体密度不变说明溶液中气体 质量不变,而平衡移动则气体质量改变,所以c项表示达到平衡 状态。
【答案】 ac
【答案】 B
(2013·江苏高考改编)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 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该 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Mg电极反应为Mg-2e-===Mg2+ 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
v(A)∶v(B)∶v(D)∶v(E)=a∶b∶d∶e或
vaA =
vB b
=
vD d
=veE。
2.化学平衡的判定 (1)“等”——v正=v逆。指的是用同一物质表示的正、逆反 应速率相等。 (2)“定”——即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百分含量一定。“百分含量”可能会被“物质的量”“物质的 量浓度”“密度”“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温 度”“颜色”等代替。
(2014·北京高考)一定温度下,10 mL 0.40 mol/L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 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 2mol/(L·min) B.6~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 2mol/(L·min) C.反应至6 min时,c(H2O2)=0.30 mol/L D.反应至6 min时,H2O2分解了50%
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等作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 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3)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的正 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的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 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通常是伴随金属的析 出或H2的放出。
3.原电池的应用 (1)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 快。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3)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休息时间到啦
b-nmx
px m
qx m
则:v(A)=t1-x t0 mol·L-1·s-1, v(B)=mtn1-x t0mol·L-1·s-1, v(C)=mtp1-x t0mol·L-1·s-1, v(D)=mtq1-x t0mol·L-1·s-1。
(3)根据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计算
aA+bB===dD+eE
0.79 1.00
mmooll×100%=79.0%。
【答案】 C
4.(2015·沈阳高一检测)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 器中,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当m、n、p、q为 任意整数时,不能作为达到平衡标志的是( )
A.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B.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C.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D.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纯锌跟稀H2SO4反应速率很小,为了加快锌的溶解和放出
H2的速率,并且使产生H2的量不变,当稀H2SO4过量时,可向
其中加少量( )
A.CuSO4溶液
B.CH3COONa固体
C.铜
D.镁条
【解析】 A项中CuSO4溶液会消耗锌,使产生氢气的量减 少;B项中CH3COONa固体和稀H2SO4反应使溶液中H+浓度减 小,反应速率变慢;加入铜,形成原电池,反应加快,因Zn的 量不变,故产生H2的量不变,C正确;D项中镁和硫酸反应使生 成H2的量增多。
【解析】 平衡状态的直接标志是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 变,则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C、D正确;间接标志是体 系的温度不再改变,故B正确。但因m+n与p+q的相对大小不 确定,故A无法确定。若m+n=p+q,则压强始终不变化,则A 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因此选A。
【答案】 A
5.应用原电池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A.X可以是银或石墨 B.Y是硫酸铜溶液 C.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 D.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
【解析】 由电池反应2Ag++Cu===2Ag+Cu2+可知,铜 作负极,电极反应为Cu-2e-===Cu2+,X为正极,可以是比铜 不活泼的银或石墨等,电极反应为Ag++e-===Ag;电解质溶液 中需含有Ag+,故B说法错误。
复习课件
2019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末复习提升课二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021/4/17
2019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末复习提升课二课 件新人教版必修2
1
网 络
章末复习提升课(二)
链 接
构
高
建
考
· 总
(教师用书独具)
· 真
览
题
全
体
局
验
一、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1.化学能与热能ຫໍສະໝຸດ 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
【解析】 2H2O2催==化==剂= 2H2O+O2↑
A.6 min时,生成O2的物质的量n(O2)= 22.4 m22L.4×L1/0m-3olL/mL=1×10-3 mol,依据反应方程式,消耗 n(H2O2)=2×10-3 mol,所以0~6 min时,v(H2O2)= 02.0×1 1L0×-36mmoiln≈3.3×10-2 mol/(L·min),A正确。
二、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平衡——反应限度 3.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燃提料高充燃分料燃的烧燃的烧条效件率的措施
【答案】 一、1.①不同 ②断裂和形成 ③放热反应 ④高于 2.⑤氧化 ⑥还原 ⑦负 ⑧正 ⑨正 ⑩负 ⑪负 ⑫正 二、1.⑬v=ΔΔct ⑭增大 ⑮增大 ⑯增大 ⑰增大 2.⑱v正=v逆 ⑲组成或浓度不再变化
mol/(L·min),B正确。C.反应至6 min时,消耗n(H2O2)=2×10- 3 mol,剩余n(H2O2)=0.40 mol/L×0.01 L-2×10-3 mol=2×10 -3 mol,c(H2O2)=2×01.00-13Lmol=0.20 mol/L,C错误。
D.反应至6 min时,消耗n(H2O2)=2×10-3 mol,n(H2O2)总 =4×10-3 mol,所以H2O2分解了50%,D正确。
注意: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物理量有很多, 只要抓住“变量不变”即可——如果所给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 进行是一个变量,在某时间段内不变,就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 衡状态;如果该物理量始终是一个定值,就不能作为判断的依 据。
———[专题对点演练]——————————————— 1.根据国外媒体报道,某公司将推出一种全新的银锌电 池,这种银锌电池的续航能力要比锂离子电池强,有望取代锂 电池。其放电过程可表示为Ag2O+Zn===ZnO+2Ag,此电池 放电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 C.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D.Zn作负极被氧化
【解析】 由图示可知,在10 s内X、Y、Z物质的量的变化
量分别为0.79 mol、0.79 mol、1.58 mol,故反应方程式应为X+
Y 2Z;Z的反应速率为v(Z)=21.L5×8 m10ols=0.079 mol·L-1·s-1;
X的浓度减少了
0.79 mol 2L
=0.395
mol·L-1;Y的转化率为
【解析】 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A选项错 误;从总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电池放电后生成了ZnO,ZnO 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所以电解质溶液为碱液,B选项错误; 原电池中,电子是从负极流向正极,C选项错误;负极发生氧化 反应,D项正确。
【答案】 D
2.根据反应:2Ag++Cu===Cu2++2Ag,设计如图所示原 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解析】 该电池中Mg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Mg-2e- ===Mg2+,A项错误;石墨电极为正极,H2O2得电子发生还原 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O2+2e-===2OH-,电极附近溶液pH增 大,B项错误,C项正确;溶液中Cl-移向Mg电极,即Cl-向负 极移动,D项错误。
【答案】 C
——[知识归纳]————————————————— 1.原电源原理
3.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1·s
-1
B.反应开始到10 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1 C.反应开始到10 s,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 Z(g)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铝质容器作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解析】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铝质容器、变黑的银器及 食盐溶液构成原电池装置,铝作负极,变质的银器作正极。A 项,Ag2S被还原成Ag,质量减轻,错误;C项,负极发生氧化 反应,错误;D项,Ag2S转化为Ag不是AgCl,错误。
——[知识归纳]————————————————— 1.化学反应的速率的计算 (1)根据定义式进行计算:v=ΔΔct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一般步骤: a.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 c.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 d.求速率。
“三段式法”的解题模式
对于反应mA+nB pC+qD,t0 s时A的浓度为a mol·L-1, B的浓度为b mol·L-1,反应进行至t1 s时,A消耗了x mol·L-1, 则反应速率可计算如下:
mA + nB pC + qD
起始/mol·L-1 a
b0
0
转化/mol·L-1 x
nx px mm
qx m
t1时刻/mol·L-1 a-x
【答案】 C
(双选)(2012·上海高考节选)一定条件下,在密闭恒 容的容器中,发生反应:3SiCl4(g)+2N2(g)+6H2(g) 高温 Si3N4(s) +12HCl(g) ΔH<0,能表示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__(填字母)。
a.3v逆(N2)=v正(H2) b.v正(HCl)=4v正(SiCl4) c.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c(N2)∶c(H2)∶c(HCl)=1∶3∶6
揭秘最新高考一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是每年高考的热点,出现率100%,命 题角度主要有①电极反应式书写,②电极判断,③电子、电 流、离子移动方向,④电极反应类型,⑤原电池原理应用等。 预计今后的高考方向仍会在上述五角度进行命题考查。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改编)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 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 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 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6~10 min时,生成O2的物质的量n(O2)=
29.9-22.4×10-3 22.4 L/mol
L≈0.335×10-3
mol,依据反应方程式,消
耗n(H2O2)=0.335×10-3mol×2=0.67×10-3 mol,6~10 min时, v(H2O2)=00..6071×L1×0-43mmionl≈1.68×10-2 mol/(L·min)<3.3×10-2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 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体 不好哦~
2021/4/17
2019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末复习提升课二课 件新人教版必修2
17
揭秘最新高考二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判定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平衡状态的判断是每年高考的热 点。命题角度主要有①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判断,②影响反 应速率的因素,③化学平衡的判定等。预测今后的高考方向仍 会在上述三个角度进行命题考查。
【解析】 利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系 数比可知a项叙述表示v正=v逆,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均 表示正反应,无论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都成立;d项表示的 浓度关系与是否平衡无关;混合气体密度不变说明溶液中气体 质量不变,而平衡移动则气体质量改变,所以c项表示达到平衡 状态。
【答案】 ac
【答案】 B
(2013·江苏高考改编)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 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该 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Mg电极反应为Mg-2e-===Mg2+ 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
v(A)∶v(B)∶v(D)∶v(E)=a∶b∶d∶e或
vaA =
vB b
=
vD d
=veE。
2.化学平衡的判定 (1)“等”——v正=v逆。指的是用同一物质表示的正、逆反 应速率相等。 (2)“定”——即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百分含量一定。“百分含量”可能会被“物质的量”“物质的 量浓度”“密度”“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温 度”“颜色”等代替。
(2014·北京高考)一定温度下,10 mL 0.40 mol/L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 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 2mol/(L·min) B.6~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 2mol/(L·min) C.反应至6 min时,c(H2O2)=0.30 mol/L D.反应至6 min时,H2O2分解了50%
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等作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 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3)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的正 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的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 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通常是伴随金属的析 出或H2的放出。
3.原电池的应用 (1)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 快。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3)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休息时间到啦
b-nmx
px m
qx m
则:v(A)=t1-x t0 mol·L-1·s-1, v(B)=mtn1-x t0mol·L-1·s-1, v(C)=mtp1-x t0mol·L-1·s-1, v(D)=mtq1-x t0mol·L-1·s-1。
(3)根据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计算
aA+bB===dD+eE
0.79 1.00
mmooll×100%=79.0%。
【答案】 C
4.(2015·沈阳高一检测)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 器中,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当m、n、p、q为 任意整数时,不能作为达到平衡标志的是( )
A.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B.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C.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D.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纯锌跟稀H2SO4反应速率很小,为了加快锌的溶解和放出
H2的速率,并且使产生H2的量不变,当稀H2SO4过量时,可向
其中加少量( )
A.CuSO4溶液
B.CH3COONa固体
C.铜
D.镁条
【解析】 A项中CuSO4溶液会消耗锌,使产生氢气的量减 少;B项中CH3COONa固体和稀H2SO4反应使溶液中H+浓度减 小,反应速率变慢;加入铜,形成原电池,反应加快,因Zn的 量不变,故产生H2的量不变,C正确;D项中镁和硫酸反应使生 成H2的量增多。
【解析】 平衡状态的直接标志是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 变,则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C、D正确;间接标志是体 系的温度不再改变,故B正确。但因m+n与p+q的相对大小不 确定,故A无法确定。若m+n=p+q,则压强始终不变化,则A 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因此选A。
【答案】 A
5.应用原电池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A.X可以是银或石墨 B.Y是硫酸铜溶液 C.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 D.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
【解析】 由电池反应2Ag++Cu===2Ag+Cu2+可知,铜 作负极,电极反应为Cu-2e-===Cu2+,X为正极,可以是比铜 不活泼的银或石墨等,电极反应为Ag++e-===Ag;电解质溶液 中需含有Ag+,故B说法错误。
复习课件
2019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末复习提升课二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021/4/17
2019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末复习提升课二课 件新人教版必修2
1
网 络
章末复习提升课(二)
链 接
构
高
建
考
· 总
(教师用书独具)
· 真
览
题
全
体
局
验
一、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1.化学能与热能ຫໍສະໝຸດ 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
【解析】 2H2O2催==化==剂= 2H2O+O2↑
A.6 min时,生成O2的物质的量n(O2)= 22.4 m22L.4×L1/0m-3olL/mL=1×10-3 mol,依据反应方程式,消耗 n(H2O2)=2×10-3 mol,所以0~6 min时,v(H2O2)= 02.0×1 1L0×-36mmoiln≈3.3×10-2 mol/(L·min),A正确。
二、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平衡——反应限度 3.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燃提料高充燃分料燃的烧燃的烧条效件率的措施
【答案】 一、1.①不同 ②断裂和形成 ③放热反应 ④高于 2.⑤氧化 ⑥还原 ⑦负 ⑧正 ⑨正 ⑩负 ⑪负 ⑫正 二、1.⑬v=ΔΔct ⑭增大 ⑮增大 ⑯增大 ⑰增大 2.⑱v正=v逆 ⑲组成或浓度不再变化
mol/(L·min),B正确。C.反应至6 min时,消耗n(H2O2)=2×10- 3 mol,剩余n(H2O2)=0.40 mol/L×0.01 L-2×10-3 mol=2×10 -3 mol,c(H2O2)=2×01.00-13Lmol=0.20 mol/L,C错误。
D.反应至6 min时,消耗n(H2O2)=2×10-3 mol,n(H2O2)总 =4×10-3 mol,所以H2O2分解了50%,D正确。
注意: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物理量有很多, 只要抓住“变量不变”即可——如果所给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 进行是一个变量,在某时间段内不变,就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 衡状态;如果该物理量始终是一个定值,就不能作为判断的依 据。
———[专题对点演练]——————————————— 1.根据国外媒体报道,某公司将推出一种全新的银锌电 池,这种银锌电池的续航能力要比锂离子电池强,有望取代锂 电池。其放电过程可表示为Ag2O+Zn===ZnO+2Ag,此电池 放电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 C.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D.Zn作负极被氧化
【解析】 由图示可知,在10 s内X、Y、Z物质的量的变化
量分别为0.79 mol、0.79 mol、1.58 mol,故反应方程式应为X+
Y 2Z;Z的反应速率为v(Z)=21.L5×8 m10ols=0.079 mol·L-1·s-1;
X的浓度减少了
0.79 mol 2L
=0.395
mol·L-1;Y的转化率为
【解析】 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A选项错 误;从总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电池放电后生成了ZnO,ZnO 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所以电解质溶液为碱液,B选项错误; 原电池中,电子是从负极流向正极,C选项错误;负极发生氧化 反应,D项正确。
【答案】 D
2.根据反应:2Ag++Cu===Cu2++2Ag,设计如图所示原 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解析】 该电池中Mg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Mg-2e- ===Mg2+,A项错误;石墨电极为正极,H2O2得电子发生还原 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O2+2e-===2OH-,电极附近溶液pH增 大,B项错误,C项正确;溶液中Cl-移向Mg电极,即Cl-向负 极移动,D项错误。
【答案】 C
——[知识归纳]————————————————— 1.原电源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