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_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关锁国教学设计
1、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清朝实行“闭关锁
国”的原因及结果。

2、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
锁国”中的一节。

主要讲述了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

由于清朝统治者的保守与自大,实行“闭关锁国”这虽对西方
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阻碍了中国的发展,
导致了经济的停滞与倒退,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3、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初一年学生学习的内容。

初一年学生活泼好动,开始具备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对某些问题开始有了一定的看法。

根据这些特点,在课堂中本人设计了一个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也设计一些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选择了典型的、孩子们有兴趣的图片、文字等材料配合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4、重点难点
重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难点: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形成的原因。

二、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唐朝与明朝初期对外交往路线图
提问:唐朝对外交往情况呢?举两个例子。

(学生回答:唐僧西天取经、鉴真东渡等)教师讲述:到了明朝,对外交往我们又出现了郑和下西洋。

可见,在我国历史上,强盛时期的朝代在对外交往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开放。

但是进入明朝末年,我国的对外政策不是那么开放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

(一)闭关锁国
1、概念
2、表现(学生通过教本和图册找出明清时期闭关所过的表现)
(二)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
㈠统治者的保守自大的思想是闭关锁国政策形成的原因之一。

㈡带领学生通过分析历史材料,得出相关的结论。

材料一:雍正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材料二:(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明史·舆服志》结论1:中国传统的观念——重农抑商,导致对海外贸易的限制。

材料一: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乾隆时期英国还很尊敬大清,弘历八十大寿还派了使团前来访华,带来了不少工业革命后的先进武器科技等,可惜乾隆看不起人,对这些不屑一顾,一直放在仓库里堆成蜘蛛网,到最后英法联军时候都不知道拿出来用。

结论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以自我供给)------根本原因
材料一: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商船遇风暴,要求暂住澳门曝晒货物,获准上岸居住。

此后随意扩占住地,最后发展到擅自修筑城墙,建炮台,设官吏。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帆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结论3: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所以为了加强防范和自卫,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三)闭关锁国的影响
积极: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
消极:鸟笼的封闭——固步自封;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阻碍了中国对世界先进文化和科技的吸收;阻碍了中国经济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导致国家闭塞,社会停滞,中国落伍于世界。

出示材料:
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它的体积和外
表。

——马戛尔尼对中国的印象
材料二:到1840年时,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公斤左右,美国接近1000公斤;中国年产铁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

结论:中国表面看去强大,实际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军事都已经落后于世界。

本课小结:闭关锁国政策是当时统治者为维护自身安全、防止外敌入侵而实行的退避政策。

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廷的统治。

但是也阻碍了中国经济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导致国家闭塞,社会停滞,中国落伍于世界。

所以今天,我们的国家政府可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来对待对外关系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