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遗传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导5 群体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研究群体内基因的种类、频率、基因型的种类和频率,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
通过医学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以了解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遗传病的传递方式、致病基因频率及致病基因频率变化的规律,为认识某些遗传病的产生原因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为遗传病的预防、监测以及治疗提供必要的资料。
一、群体的遗传结构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
等位基因A和a,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的频率为q,p+q=1。
人群中三种基因型AA、Aa、aa,其频率分别为D、H、R,D+H+R=1。
p=D+1/2H
q=R+1/2H
二、群体的遗传平衡定律
遗传平衡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公式为:
(p+q)2=p2+2pq+q2
在群体平衡状态时,群体中三种基因型AA、Aa、aa的频率就分别是p2、2pq、q2。
如果平衡条件不变,基因型频率就一直处在平衡状态。
遗传平衡定律可用于判断群体是否平衡,可用于推算群体的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
平衡群体隐性纯合基因型的频率为隐性基因频率的平方(q2),所以q=隐性表型频率的平方根,显性基因频率p=1-q,显性纯合基因型频率为p2,杂合基因型频率为2pq。
在遗传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可以推导出下列结论:
(1)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频率(q)很低,p=1—q≈1,所以2pq≈2q,即杂合携带者的频率约为致病基因频率的2倍。
(2)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q很小,p≈1,所以杂合携带者与患者的比例为
2pq/ q2≈2/q。
致病基因频率越低,该比值越大,即差不多所有隐性致病基因都处于杂合状态。
携带者检出对遗传病的预防意义重大。
(3)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p值很低,纯合患者的频率更低,即p2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杂合患者占全部患者的比例2pq/(p2+2pq)≈1,即所有受累者均为杂合体。
因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可以看成是杂合体的频率H=2pq≈2p,p≈1/2H=1/2×发病率。
三、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
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有突变、选择、迁移、遗传漂变及近亲婚配。
本章要求掌握的概念:
孟德尔群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基因库、遗传平衡定律、适合度、选择系数、选择放松、迁移、遗传漂变、近亲婚配、亲缘系数、近婚系数、遗传负荷
复习题:
1.简要介绍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
2.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3.为什么要禁止近亲婚配?过去常见的近亲婚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