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酒文化的经典语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酒文化的经典语录
唯有王者饮大风——徐州酒文化闲谈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大风歌》是汉高祖刘邦所作。
据《汉书·高帝纪》记载,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刘邦亲自出征并击败了英布。
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
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
这首《大风歌》表达了刘邦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露了其内心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担心、惆怅。
充满王霸之气的《大风歌》从一问世就与酒结缘,直至成为现在徐州特别是沛县丰县酒文化中一个独特的饮酒方式。
若有亲朋好友来徐州,地主必定喊上三五亲友,把盏接风。
席始,主人总是先要用小酒杯斟满连敬三个酒(徐州人习惯将一杯酒称为一个酒),以表示对来客的敬意!这是一个规定的基本礼仪。
酒过三巡后,《大风歌》开始了。
所谓《大风歌》就是用大杯大碗斟满一饮而尽敬客的饮酒方式!首先,一徐州好汉会恭敬地向坐在主人席位者请示:下面我“吱”一个《大风歌》(“吱”是徐州方言音,喝的意思。
此外,“玩、缠、咧、剋、叨”都是徐州方言,亦为喝或吃的意思)。
得到允诺后,随即将自己面前的大杯或量杯斟满并站起来说:“下面我敬各位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一杯”,紧接着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拎起酒瓶从主人席位旁边开始逐一给每位来客斟酒、端酒、敬酒。
一般来说,“吱”《大风歌》所用大杯约半斤左右,量杯2两5左右,而给来客斟酒因人而异,最多不超过“吱”《大风
歌》者饮酒量的一半。
此外,《大风歌》还分为一杯式和两杯式。
一杯式如上所述。
两杯式则是“吱”歌者同时斟两杯酒,一杯斟满,先一饮而尽;另一杯则根据来客酒量情况或满或浅,做为给来客斟酒的标准,最多不超过此杯量,待所有来客都敬到饮过后,自己再将这杯一饮而尽!如此这般,待几位徐州好汉(包括女汉子)轮番大风“吱”下来,酒桌上腿能站稳者、言语利落者、神智清晰者已是稀有动物了!
凡见过识《大风歌》者,无不发出“壮哉!《大风歌》!壮哉!徐州好汉!”的惊叹!无不对那句广为流传的“黄河长江两岸,喝不过丰县沛县”的定论表示首肯,更对徐州排名江苏饮酒第一不持任何异议!
在下因酒精过敏不能饮酒而有幸清醒地欣赏了几次《大风歌》,稍加研究后,我发现了其中的一点端倪。
从饮酒的策略上说,《大风歌》其实是主方掌控喝酒主动权的战法,且以主人比客人多喝一倍之礼貌的“障眼法”让客人不好意思不喝。
以主客各五人为例:酒过三巡的规定动作后,主方五人轮流“吱”一个半斤的《大风歌》,然后给客方每人按一半的量端杯敬酒,客方每个人此时的饮酒量为5杯×2.5两=一斤二两五钱,若其中有人的酒量只有半斤,那就明显多了,最后只剩“墙走人不走”的境界了!而主方此时每个人的饮酒量却只有半斤多,都还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这是多么聪明智慧的战法啊!
观罢《大风歌》,我充分地感受到:喝酒不仅是靠酒品、酒胆、酒量,还要靠酒智!我以为,酒智,这是《大风歌》在酒文化当中的独有的特点和最大的贡献!所以,客方若想把握饮酒的主动权,应研究酒智,反客为主,先声夺人“吱”《大风歌》,结局肯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