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物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栀子花没有牡丹花的绚烂,没有玫瑰花的娇艳,却以素洁淡雅,把一缕幽香留在世间芳菲心田。

栀子叶终年翠绿,历经风霜不变色的坚韧受到普遍称赞。

栀子花清雅幽香、色泽纯一简约美,赢得广众喜爱。

栀子花和果从原始的印染布匹到药食皆用,从发髻装饰、绘画织染到如今的精深加工,其巨大作用在新时代助力脱贫攻坚中日益彰显。

树木档案栀子为茜草科栀子属,灌木,高可达3米。

自然分布于我国南方20个省区的旷野、丘陵、山谷、山坡、溪边灌丛或林中。

叶对生或3枚轮生,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

花芳香,单朵生于枝顶,萼筒宿存。

花冠白或乳黄色,高脚碟状。

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或橙红色。

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栀子花没有牡丹花绚烂,没有玫瑰花娇艳,却以素洁淡雅,把一缕幽香留在世间芳菲心田。

栀子原产于中国,我国先民认识到栀子染色功效后,逐渐引种栽培。

栀子花的淡雅幽香,赢得人们喜爱,成为南方宅院美化和居家插花、盆栽优选树种。

由栀子引种栽培逐渐发展丰富的诗词歌赋、音乐、绘画刺绣、医药食品等栀子文化,丰富了浩瀚灿烂的中华植物文化。

在新时代全面奔小康路上,栀子以其清新典雅、香气独特,被开发出了诸多新产品,栀子种植、精深加工等领域为助力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

诗词文赋意蕴深中国古代多部文献对栀子有记载。

《史记·货殖列传》有:“若千亩卮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汉书》有“栀茜园”记载,《晋令》曰:“诸宫有秋栀子守护者置吏一人”。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栀子五株”。

这些都说明我国栽培栀子历史悠久。

在华夏诗词宝库里,以栀子抒情的诗词赋很多。

谢朓《咏墙北栀子》:“有美当阶树,霜露未能移。

金蕡发朱采,映日以离离。

幸赖夕阳下,余景及西枝。

还思照绿水,君阶无曲池。

余荣未能已,晚实犹见奇。

复留倾筐德,君恩信未赀。

”这是现存最早专咏栀子的诗歌。

唐宋时期,咏栀子的诗词更多。

唐代杜甫《江头四咏·栀子》,用诗歌语言对栀子功用及生长特点进行了概括。

王建《雨过山村》一诗,描绘了栀子掩映下幽静恬淡的乡村美景。

韩翃的“栀子同心好赠人”,元稹的“散乱栀黄萼”,张祜的“一庭栀子香”,李贺的“凄凉栀子落”,温庭筠的“栀子咏同心”等诗句,用不同情景栀子指代不同心情。

宋代杨万里《栀子花》诗中“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是对炎炎夏日栀子花能静心消暑的最好诠释。

韩愈的“芭蕉叶大栀子肥”,对栀子赞美视角奇巧。

梅尧臣的“举世多植梨,而我学种栀”,则体现的是不随波逐流的人生志向。

李商隐、陆游都有多首写栀子诗。

“微风栀子香”是陆游描述栀子花香的妙句。

此外,范成大、司马光、沈周、谢灵运、龚自珍,以及鲁迅、汪曾祺等诸多名人都在其作品里或赞美或提及栀子树、栀子花。

南宋李嵩《花篮图》之“夏花篮”我国花鸟绘画中不乏栀子题材,传世栀子绘画名品以宋元明时期为最。

南宋李嵩有《花篮图》多幅,其“夏花篮”精致典雅,右下角几朵胭脂色花瓣、朱砂色花托的石榴,在绿叶衬托下,与左下角白色栀子花呼应,和红黄两色萱草、夜合花、蜀葵巧妙搭配,整个构图精巧奇绝,绚烂富丽。

南宋佚名《夏卉骈芳图》《折枝花卉图》,画中栀子花型工而不板,设色柔和淡雅,花之娇态和明暗恰到好处。

元代钱选《来禽栀子图》《八花图》所绘栀子花含苞者、半开者、盛放者,与叶之正反、俯仰浑然一体,构图妙绝。

王渊的《花竹锦鸡图轴》,张中的《写生花鸟轴》等,都把栀子花作为构图亮点。

明代沈周《卧游》册页中《栀子图》,一枝折枝栀子,一朵硕大栀子花,在数片绿叶衬托下,枝叶疏朗,花朵艳丽。

画幅左上角沈周自题《寄小玉山》:“花尽春归厌日迟,玉葩撩兴有新栀。

淡香流韵与风宜,帘触处、人在酒醒时。

生怕隔墙知。

白头痴老子,折斜枝。

还愁零落不堪持。

招魂去、一曲阙小山词。

”读来趣味盎然、意味深长。

此外,明代一些青花瓷盘子、花瓶等瓷器上,绘有精美栀子图。

他在芭蕉栀子图上都自题“芭蕉叶大栀子肥”,可见张大千对韩愈诗句由衷欣赏。

李苦禅有多幅《栀子花》,一枝栀子,几朵栀子花。

欣赏其画上“栀子花开满院香”题跋,
幻化成了一缕幽香飘满小院的意境。

陈半丁《栀子花》用淡墨勾勒出花瓣,淡雅、闲适而又含蓄,有风清香自远意蕴。

当今时代,人们日益追求清新典雅的个性化生活,栀子花图案清新淡雅,符合各个年龄段人们审美情趣,比如手帕、手提袋、挎包、团扇,以及工艺摆件、丝巾、围巾、披肩等,配栀子刺绣或印染图案,典雅清新,受到越来越多人们青睐。

疗疾美容价格廉栀子(中药)栀子的花、根、叶、果皆可入药。

我国古代多部医学典籍都有栀子药效记载。

《神农本草经》记载栀子:“味苦寒。

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一名木丹。

生川谷。

”《新修本草》记载栀子:“味苦,寒、大寒,无毒。

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一名木丹,一名越桃,生南阳川谷,九月采实,暴干。

”李时珍《本草纲目》对栀子入药记载更详细:“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疗目赤热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

去热毒风,除时疾热,解五种黄病,利五淋,通小便,解消渴,明目,主中恶,杀蟅虫毒。

解玉支毒,主瘖哑,紫癜风。

治心烦懊憹不得眠,脐下血滞而小便不利。

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

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花主治悦颜色,千金翼面,膏用
之。

”栀子方剂在《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圣济总录》《普济方》等多部医学典籍有记载。

张仲景创制多剂栀子方,如“栀子豉汤”“栀子厚朴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甘草豉汤”等,对伤寒发汗烦热、胸中窒者,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身热不去、微烦等诸症有疗效。

《千金方》亦有含栀子方剂多个。

现代中医用栀子方剂治疗小儿发热、腹泻、冠心病及脑出血等症均有疗效。

当代医学大典《中华本草》对栀子的花、叶、根等疗疾功效及产地等,也有详细说明。

栀子除了疗疾,自古就有美容功效。

盛唐时期,士大夫阶层都有美容化妆嗜好,皇帝常把口脂香药赐给王公大臣。

杜甫、张九龄、刘禹锡等人诗文中称赞皇帝赏赐的“红雪”“腊脂”“面药”等化妆品,就是由栀子、茜草等花卉制成。

随着现代技术发展,人们用新技术提取栀子花中芳香成分,制作多种香型化妆品和香皂香精等洗漱用品,且质优价廉,比如栀子花香水、栀子牙膏、栀子精油、栀子面膜、栀子花护肤霜等,颇受年轻女性青睐。

助力脱贫笑意甜畲族男女在黄栀子种植基地采花庆丰收栀子除了作为传统中药材外,其利用已扩展到食品工业、日用化工等多方面。

在我国栀子分布地区的脱贫攻坚领域,栀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