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学案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能准确翻译全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学习运用托物寓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见解。
3、通过分析千里马的遭遇及原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基础知识检测(100分)
1. 给加点字注音。
(1*9=9分)
骈.死于槽枥
..之间()(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 食.马者()才美不外见.()其真无马邪.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31=31分)
1、故.()虽.()有名马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一食.()或.()尽.()粟.()一石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是.()马也
6、才美不外见.()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9、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辨析下列各句中“之”的意思。
(2*5=10分)
虽有千里之能策之不以其道马之千里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4. 翻译下列句子。
(5*4=20)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补充拓展训练
中考链接一(16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介:披上战甲。
②褫(chǐ):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比.行百余里()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4分)。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4分)
中考链接二:(14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4分)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是马也()②食马者()
③策之不以其道()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3、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3分)
4、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
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
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4分)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