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晶童心碰撞世俗人生——评曹文轩的成长小说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 术 实践 , 在 中 国当代 “ 成 长 小说 ” 发展 史 上 占有 重
“ 意” , 事实上 已融为作品的整体血 肉, “ 换一种情感 就是换一种意象 , 换一种意象就是换一 种境界 ” n , 曹文轩小说 中的文学意象是现实的 : 泥鳅 、 田螺 、 红 葫芦 、 草房子 、 艾草地 、 蔷薇谷 、 野风车 ……都是江 苏 盐城 农村 特有 的景物 , 是 他生 活 了 2 0 年 土地 上 的 真实存在 , 无不带有家乡浓重的泥土气息和 山野水 泽风貌 。同时 , 有些意象则体现的是浓厚的民族沧 桑感 、 历史感 , 如蓝花 、 祠堂 、 青塔 、 红门 、 药 寮 …… 这又蕴含着深厚 的文化意蕴和我们 民族特 有的古 典 情趣 和审 美情 趣 。 曹文轩小说 中的意象又是幻想的 , 是一种儿童 式 丰 富奇 妙 的幻 想 , 儿 童 式 的幻想 最 主 要特 征 就 是
淹 留米溪 , 踯躅莺店……在现实与梦幻的缠绵交织 之间 , 他成长了, 痛苦并快乐着 。
2 0 1 6 -1 0 — 0 9
1 20 7. 4 A
1 0 O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 0 {6
6
对 作 者 而言 , 在 苏 北 这 片土 地 上度 过 的童年 生
6 2 0 l 6
以水 晶童 心碰 撞 宝 利
辽 宁 教 育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锦 州 市教 师进修 学 院 ,辽 宁 锦 州 1 2 1 0 0 0
摘 要
曹文 轩 的 小说 创 作动 用 了他 本人 熟 悉 的生 活 , 选取 了独 特 的介入 方式— — 以儿童视 角反 映纷繁 复 杂 的
高 高 的 白杨 树 顶掏 雀 窝 … …或 者在 田野上 转 悠 、 疯
俗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 遵 守 的行 为 模式 , “ 百 里不 同风 , 千 里不 同俗 。 ” 就 反
映了风 俗 因地 而 异 的特 点 , 可 以说 , 展 现苏 北农村 质
朴浓郁的民风 民俗文化是曹文轩成长小说的一个重 要特点。短篇小说《 再见 了, 我的星星》 中, 当那些来 自苏州城的女知青像一群仙鹤飘落 , 庄稼人 由衷地 感 叹: “ 美得 , 像 天上 飞下来 似 的 。 ” 他们 处处 呵护这
“ 童心童性 ” : 开满 百 合 花 的 峡谷 , 白羽 毛 的鹰 , 凄 美、 纤 柔 的 女 孩— — 紫 烟 , 出 现 在 一个 叫根 鸟 的 少
要地位。他 的许多作 品, 从1 9 9 1 年的《 山羊不吃天
堂草》 到2 0 0 5 年 的《 青铜葵花》 , 都是讲述少年成长 阶段 的故事 。 “ 不是 我太 笨 , 而是这 世界 太复 杂 。 ” ① 当 代童话作家冰波借拟人化形象“ 阿笨猫 ” 之 口这样
说 。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都会情不 自禁 发 出这样的感叹, 这也是“ 成长小说 ” 的精髓所在 。 曹 文轩 小说 创 作 正 是 从 自己早 已逝 去 的苦 难 童年生活 中汲取素材 , 动用 了与 自己命运 、 与 自己 爱恨交织一 体 的熟悉 生活 , 选取 了独特 的介 入方
一
年 的梦里 。这些意象组合到一起 , 是多么美妙的场 景, 也是“ 童心童性 ” 所 特有 的 , 这 既 寄 寓 了 少 年对 从未感受过的母爱的渴望 , 对 萌 动 恋 情 的 向往 , 也 象征 了少年对勇气 、 道义 、 智慧和美的追求 。尤为 神奇 的是 , 根鸟竞以梦为马 ( 白马的意象 ) 闯鬼谷 ,
现 实世界 , 在苦难和考验 中体验和成长。作品 中渗透丰富的文学意象, 浓郁的民风 民俗和深刻的人 生体验 , 无不 感动今 世 。
关 键 词
儿童视 角; 文学意象; 民风民俗 ; 人生体验
曹文轩是 我国作家 中获得 “ 国际安徒生奖 ” 的 第一人 , 他一直坚守“ 成长小说 ” 的创作理念并付诸
式: 以水 晶般 童 心 碰撞 世 俗 人 生 , 即 以儿 童 视 角 反
映纷繁复杂 的现实世界 , 描绘 了成长所带来的每一 份 快 乐 和喜 悦 , 也 肯定 伴 随成 长 而来 的苦难 和考 验 的价 值 意义 。而作 品 中渗 透 丰 富 的文 学意 象 、 浓 郁
的 民风 民俗 和深 刻 的人 生 体 验 , 都独 具 特 色 , 无 不 感 动今 世 , 更具 有感 染今 天 和 明天孩子 们 的力量 。
继 续 维 持 了农 耕 文化 所 特有 的质 朴 淳厚 的 民风 民
活, 这是一个缺衣少食 , 物质生活极度匮乏 的童年 , 这也 是 一 个不 管 情 愿 与否 都 得亲 近 自然 , 把 自己完 全融 人 乡 野 的童 年 , 更 是 日后 转 化 为他 创作 的一 笔 财 富。这里有雨幕 中虚虚幻幻 的茅屋 , 烟囱里 冒出 的淡 蓝 色 的炊 烟 , 有开着黄的 、 白的 、 蓝 的、 五颜 六 色, 形状各异 的菊花 山坡 , 还有永 远吱吱呀呀转 动 的风 车 … …孩 子们 用 豆秸 烤 红 薯 , 在 银杏 树 下捡 银 杏, 用芦苇和鸭羽制的“ 芒” 在 水 田里 捉 泥鳅 , 爬 上
、
幻 想 与现 实缠 绵交 织 的文学 意 象
意象是 渗透了作 者主观感情的对客观事物 的 印象 , 它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文学意象的“ 象” 与
作者简介 : 张 宝利 ( 1 9 6 8 -) , 男, 辽 宁锦 州人 , 锦 州市 教 师 进 修 学院副教授 , 研 究方 向: 文学与写作教 学研 究。
些 嫩 弱 的女 知 青们 , 抢着 干 沉 重 的农 活 。 星星 的妈 妈还对人说 , 雅 姐 是 她 闺女 。 《 阿雏 》 中 只 因 为 阿雏 是 个 没 娘没 老 子 的孤 儿 , 乡 邻 们便 容 忍 了这 个怪 戾 少 年 一 系列 疯 狂 、 恶 毒 的报 复 。并 为 阿雏 的邪恶 举
“ 意” , 事实上 已融为作品的整体血 肉, “ 换一种情感 就是换一种意象 , 换一种意象就是换一 种境界 ” n , 曹文轩小说 中的文学意象是现实的 : 泥鳅 、 田螺 、 红 葫芦 、 草房子 、 艾草地 、 蔷薇谷 、 野风车 ……都是江 苏 盐城 农村 特有 的景物 , 是 他生 活 了 2 0 年 土地 上 的 真实存在 , 无不带有家乡浓重的泥土气息和 山野水 泽风貌 。同时 , 有些意象则体现的是浓厚的民族沧 桑感 、 历史感 , 如蓝花 、 祠堂 、 青塔 、 红门 、 药 寮 …… 这又蕴含着深厚 的文化意蕴和我们 民族特 有的古 典 情趣 和审 美情 趣 。 曹文轩小说 中的意象又是幻想的 , 是一种儿童 式 丰 富奇 妙 的幻 想 , 儿 童 式 的幻想 最 主 要特 征 就 是
淹 留米溪 , 踯躅莺店……在现实与梦幻的缠绵交织 之间 , 他成长了, 痛苦并快乐着 。
2 0 1 6 -1 0 — 0 9
1 20 7. 4 A
1 0 O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 0 {6
6
对 作 者 而言 , 在 苏 北 这 片土 地 上度 过 的童年 生
6 2 0 l 6
以水 晶童 心碰 撞 宝 利
辽 宁 教 育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锦 州 市教 师进修 学 院 ,辽 宁 锦 州 1 2 1 0 0 0
摘 要
曹文 轩 的 小说 创 作动 用 了他 本人 熟 悉 的生 活 , 选取 了独 特 的介入 方式— — 以儿童视 角反 映纷繁 复 杂 的
高 高 的 白杨 树 顶掏 雀 窝 … …或 者在 田野上 转 悠 、 疯
俗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 遵 守 的行 为 模式 , “ 百 里不 同风 , 千 里不 同俗 。 ” 就 反
映了风 俗 因地 而 异 的特 点 , 可 以说 , 展 现苏 北农村 质
朴浓郁的民风 民俗文化是曹文轩成长小说的一个重 要特点。短篇小说《 再见 了, 我的星星》 中, 当那些来 自苏州城的女知青像一群仙鹤飘落 , 庄稼人 由衷地 感 叹: “ 美得 , 像 天上 飞下来 似 的 。 ” 他们 处处 呵护这
“ 童心童性 ” : 开满 百 合 花 的 峡谷 , 白羽 毛 的鹰 , 凄 美、 纤 柔 的 女 孩— — 紫 烟 , 出 现 在 一个 叫根 鸟 的 少
要地位。他 的许多作 品, 从1 9 9 1 年的《 山羊不吃天
堂草》 到2 0 0 5 年 的《 青铜葵花》 , 都是讲述少年成长 阶段 的故事 。 “ 不是 我太 笨 , 而是这 世界 太复 杂 。 ” ① 当 代童话作家冰波借拟人化形象“ 阿笨猫 ” 之 口这样
说 。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都会情不 自禁 发 出这样的感叹, 这也是“ 成长小说 ” 的精髓所在 。 曹 文轩 小说 创 作 正 是 从 自己早 已逝 去 的苦 难 童年生活 中汲取素材 , 动用 了与 自己命运 、 与 自己 爱恨交织一 体 的熟悉 生活 , 选取 了独特 的介 入方
一
年 的梦里 。这些意象组合到一起 , 是多么美妙的场 景, 也是“ 童心童性 ” 所 特有 的 , 这 既 寄 寓 了 少 年对 从未感受过的母爱的渴望 , 对 萌 动 恋 情 的 向往 , 也 象征 了少年对勇气 、 道义 、 智慧和美的追求 。尤为 神奇 的是 , 根鸟竞以梦为马 ( 白马的意象 ) 闯鬼谷 ,
现 实世界 , 在苦难和考验 中体验和成长。作品 中渗透丰富的文学意象, 浓郁的民风 民俗和深刻的人 生体验 , 无不 感动今 世 。
关 键 词
儿童视 角; 文学意象; 民风民俗 ; 人生体验
曹文轩是 我国作家 中获得 “ 国际安徒生奖 ” 的 第一人 , 他一直坚守“ 成长小说 ” 的创作理念并付诸
式: 以水 晶般 童 心 碰撞 世 俗 人 生 , 即 以儿 童 视 角 反
映纷繁复杂 的现实世界 , 描绘 了成长所带来的每一 份 快 乐 和喜 悦 , 也 肯定 伴 随成 长 而来 的苦难 和考 验 的价 值 意义 。而作 品 中渗 透 丰 富 的文 学意 象 、 浓 郁
的 民风 民俗 和深 刻 的人 生 体 验 , 都独 具 特 色 , 无 不 感 动今 世 , 更具 有感 染今 天 和 明天孩子 们 的力量 。
继 续 维 持 了农 耕 文化 所 特有 的质 朴 淳厚 的 民风 民
活, 这是一个缺衣少食 , 物质生活极度匮乏 的童年 , 这也 是 一 个不 管 情 愿 与否 都 得亲 近 自然 , 把 自己完 全融 人 乡 野 的童 年 , 更 是 日后 转 化 为他 创作 的一 笔 财 富。这里有雨幕 中虚虚幻幻 的茅屋 , 烟囱里 冒出 的淡 蓝 色 的炊 烟 , 有开着黄的 、 白的 、 蓝 的、 五颜 六 色, 形状各异 的菊花 山坡 , 还有永 远吱吱呀呀转 动 的风 车 … …孩 子们 用 豆秸 烤 红 薯 , 在 银杏 树 下捡 银 杏, 用芦苇和鸭羽制的“ 芒” 在 水 田里 捉 泥鳅 , 爬 上
、
幻 想 与现 实缠 绵交 织 的文学 意 象
意象是 渗透了作 者主观感情的对客观事物 的 印象 , 它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文学意象的“ 象” 与
作者简介 : 张 宝利 ( 1 9 6 8 -) , 男, 辽 宁锦 州人 , 锦 州市 教 师 进 修 学院副教授 , 研 究方 向: 文学与写作教 学研 究。
些 嫩 弱 的女 知 青们 , 抢着 干 沉 重 的农 活 。 星星 的妈 妈还对人说 , 雅 姐 是 她 闺女 。 《 阿雏 》 中 只 因 为 阿雏 是 个 没 娘没 老 子 的孤 儿 , 乡 邻 们便 容 忍 了这 个怪 戾 少 年 一 系列 疯 狂 、 恶 毒 的报 复 。并 为 阿雏 的邪恶 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