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
Mi
三、质量比和摩尔比
若双组分物系由A、B两组分组成,则 1.质量比
XA mA mB
质量比和质量分率的换算关系如下
A XA 1 A
XA A 1 X A
2.摩尔比
nA X nB
摩尔比和摩尔分率的换算关系如下
x X 1 x
X x 1 X
注意:教材中用X表示液相组成,Y表示气相组成。
②液相-液相 在均相液体混合物中加入具有选择性
的溶剂,系统形成两个液相(图7-1d)。
2.流-固相间的传质过程
①气相-固相 固体的干燥(图7-1h) 含有水分或其它溶剂的固体,
与比较干燥的热气体相接触,被加热的湿分气化而离开
固体进入气相,从而将湿分除去。 气体吸附或脱附(图7-1f)气体吸附传递方向恰与固 体干燥相反,它是气相某个或相间某些组分从气相向 固相的传递过程;脱附是吸附的逆过程p A N A ( )( ) p p A RT dz
所以
在稳定状况下, NA =常数, D 、 P 、 T 也均为 常数。对上式进行积分
pD p dp A N A z dz p RT p pA
z2
1 A2 A1
NA
传质推动力 传质速率= 传质阻力
即 传质速率=传质系数×传质推动力 相间传质的每一步有各自的速率方程,称为分速率 方程;整个过程速率方程为总速率方程,相应的有传 质分系数和总系数之分。
7.2.1分子传质(扩散)
一、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
1.分子扩散(molecular diffusion) 定义:单一相内、浓度差异下,分子的无规则 运动造成的物质传递现象。 2.扩散通量 扩散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扩散传 递的物质量,其单位为kmol/(m2·s),以J 表示。
dc B J B DBA dz
7-20
以下讨论双组分混合物中的一维稳定分子扩散 二、气体中的稳态分子扩散 1. 等分子反向扩散
pA1 pB1 1 P pA2 pB2
P
A
F F’
B
2
因为两容器内气体总压相同,所以接管内任一横截面 上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向右传递的A分子数与向左传递 的B分子数必定相等。这种情况称为等分子反向扩散。
nA p A cA V RT
二、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 1.质量分率
质量分率为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占总质量的分率或百分率, 以符号ω 表示。
mC mA mB A ,B ,C , m m m
对于混合物有多个组分组成时:
A B C 1或i 1
②液相一固相 包括结晶(或溶解)、液体吸附、 浸取和离子交换等过程。 (图7-1e、f、g) 结晶 含某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与同一物质的固相
相接触时,其分子以扩散方式通过溶液到达固相表 面,并析出使固体长大。 固体浸取 是应用液体溶剂将固体原料中的可溶 组分提取出来的操作。 液体吸附 是固液两相相接触,使液相中某个或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传质与分离过程的基 本概念和传质过程的基本计算方法,为以后各章 传质单元操作过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物质以扩散方式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的过程,称为质
量传递过程,简称传质。在一相中发生的物质传递是单
相传质,通过相界面的物质传递为相际传质。 质量传递的起因是系统内存在化学势的差异,这种 化学势的差异可以由浓度、温度、压力或外加电磁场等 引起。 传质过程广泛运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它常与化 学反应共存,影响着化学反应过程,甚至成为化学反 应的控制因素。掌握传质过程的规律,了解传质分离
DBA dp B JB RT dz 这两个通量方向相反,大小相等,若以A的传 递方向(z)为正方向,则可写出下式
J A J B
由于总压是常数,所以
dpA dpB
因此
DAB DBA
传质速率:在任一固定的空间位置上,单位时间 内通过单位面积的 A的物质量,称为A的传质速率, 用NA表示。 在等分子反向扩散中
的工业实施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离过程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反应过程 分离过程 目的产物 副产物
原料
反应产物
示例:三氯甲烷的甲烷氯化的制备方法。
分离过程 原料
目的产物
副产物
示例: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常减压蒸馏。
7.1 概述
7.2 质量传递的方式与描述
7.3传质设备简介
7.1 概述
7.1.1 传质与分离方法
7.1.2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在传质过程中,为了分析问题与设计计算的方便, 通常采用不同的组成表示方法。常用的组成表示方 法有 一、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 二、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 三、质量比与摩尔比
一、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 1.质量浓度
指单位体积内的物质的质量,对A组分
A
mA V
kg/ m3
相际间的传质过程,分为流体相间和流固相间的
传质两类。
1.流体相间的传质过程 ①气相-液相 包括气体的吸收、气体的增湿、液体
的蒸馏等单元操作(图7-1a、b、c) 。
气体吸收 利用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 不同,使易溶于溶剂的物质由气相传递到液相。 增湿 是将干燥空气与液相接触,水分蒸发进入气相。 液体蒸馏 是依据液体中各组分的挥发性不同,使其 中沸点低的组分气化,达到分离的目的。
ij K i / K j
通常将K值大的作分子、小的为分母,故αij一般大于1.0。 我们可以用分离因子的相对大小,判断平衡分离的难易程度, 即αij值越大越容易分离。 传质过程一般要涉及的两个主要问题是:相平衡和传递速率
二、速率分离过程
速率分离过程是指借助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温 度差、电位差等)的作用,利用各组分扩散速度的差异 而实现混合物分离的单元操作。速率分离过程的特点是 所处理的物料和产品通常属于同一相态,仅有组成的差 异。 速率分离过程主要分为膜分离和场分离两类。 1.膜分离是指在选择性透过膜中利用各组分扩散速率 的差异,而实现混合物分离的单元操作。主要有:超滤 (UF)、纳滤(NF)、渗透与反渗透(RO)等,它们都 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 2.场分离是在外场(如电场、磁场)作用下,利用各 组分扩散速率的差异而实现混合物分离的单元操作,如 电泳、热扩散、高梯度磁场分离等。
dc A DAB dp A N A J A D dz RT dz 将上式改写为 D N A dz dp A RT 扩散初、终截面处的积分限为
z z1 , pA p A1
z z2 , p A p A2
积分后得到
D p A 2 p A1 NA RT z 2 z1
平衡浓度,则无传质过程发生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PA = PA*
3.传质过程推动力与速率 相平衡关系指明传质过程的方向,平衡是传质过 程的极限,而组分浓度偏离平衡状态的程度便是传质 过程的推动力。 物质传递的快慢以传质速率表示,定义为:单位 时间内,单位相接触面上被传递组分的物质的量 传质速率与传质推动力的大小有关,可以写为:
令
z2 z1
D NA ( p A1 p A 2 ) RT
同理,组分B的传质速率为
D NB JB ( pB1 pB 2 ) RT
N B N A
N N A NB 0
等分子反向扩散,通过接管中任一截面的净 物质通量N为零。 2.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单向扩散) 对于气体,在总压不太高的条件下
我们依据分离原理的不同,可以将传质与分离过 程划分为平衡分离和速率分离两大类: 一、平衡分离过程 平衡分离指借助分离媒介(如热能、溶剂、吸附 剂等)使均相混合物变为两相体系,再以混合物中 各组分处于平衡的两相中分配关系的差异为依据而 实现分离的过程。 不难看出,平衡分离属于相际传质过程。相际传 质是我们后面重点学习讨论的内容。
2.摩尔分率
指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占总摩尔数的分率或百分率。
nC nA nB x A , xB , xC , n n n
xA xB xC 1或 xi 1
3.质量分率与摩尔分率的换算
Am
xA MA m
A
MA
i
i
x A nM A A n xi M i
对气体混合物(在总压不太高时)中A组分的质量浓度为
A
mA nA M A p A M A V V RT
2.物质的量浓度
指单位体积内的物质的量,对A组分
nA cA V
mol / m3或k mol/ m3
对于气体混合物(在总压不太高时),若其中组分A的分 压为pA,则可由理想气体定律计算其摩尔浓度
如图7-2所示的分子扩散现象,在任一截面,处于动 态平衡中的物质A、B的净扩散通量为零,即:
J J A JB 0
3.费克定律(Fick’s law)
7-18
在恒温恒压下,A在混合物中沿Z方向作稳定分 子扩散时,其扩散通量与扩散系数及在扩散方向的 浓度梯度成正比。 dc A J A DAB 7-19 dz
相间传质过程的方向和极限的判断:
①若物质在一相中(A相)实际浓度大于其在另一相 (B相)实际浓度所要求的平衡浓度,则物质将由 A相向 B相传递;
P A > P A*
②物质在A相实际浓度小于其在B相实际浓度所要求
的平衡浓度,则传质过程向相反方向进行,即从 B相
向A相传递; PA < PA*
③若物质在A相实际浓度等于B相实际浓度所要求的
应该指出,能量消耗通常是制约传质分离过程单位 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因此降低能耗是传质分离研究的 热点之一。而膜分离和场分离是新型分离操作,具有节 能、环保等特点,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以后 选择性地介绍膜分离和场分离的一些方法。 三、分离方法的选择 选择分离方法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1.被分离物系的相态 2.被分离物系的特性 3.产品的质量要求 4.经济程度
浓度处的过程。 某组分在两相间(即相际)传质,步骤是:从一相主体扩 散到两相界面的该相一侧,然后通过相界面进入另一相,最后 从此相的界面向主体扩散。
2.传质过程的方向与极限 相间传质和相际平衡的共有规律 ①一定条件下,处于非平衡态的两相体系内组分会 自发地进行,使体系组成趋于平衡态的传递。
②条件的改变可破坏原有的平衡。其平衡体系的独 立变量数由相律决定:f =k -φ+2 f为独立变量数, k为组分数, φ为相数,“2”是指 外界的温度和压力两个条件。 ③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力),两相体系必然有 一个平衡关系。 对稀溶液,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遵循亨利 (Henry)定 律;理想溶液的气液相间符合拉乌尔(Raoult)定律。
某些组分扩散到固相表面并被吸附的操作。
离子交换 是溶液中阳离子或阴离子与称为离子 交换剂的固相上相同离子的交换过程。
相平衡常数和分离因子
在平衡分离过程中,相平衡常数表示i组分在两相中的组 成关系,用Ki来表示:
Ki yi / xi
Ki大小取决于物系特性及操作条件 i、j组分的Ki和Kj之比称为分离因子αij
7.2传质过程的方式、共性与描述
补充:传质过程的方式与共性 1.传质的方式与历程
单相物系内的物质传递是依靠物质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物
质在静止或层流流体中的扩散方式是分子扩散,它是物质靠分
子运动从高浓度处转移到低浓度处;物质在湍流流体中的传质 方式是对流扩散,其包括涡流扩散和分子扩散,涡流扩散是因
流体的湍动和旋涡产生质点位移,使物质由高浓度处转移到低
对任一截面FF’来说,根据费克定律,A的 扩散通量为
dc A J A DAB dz
同理,B的扩散通量为
dc B J B DBA dz
对于气体,在总压不太高的条件下,组分在 气相中的摩尔浓度可用分压来表示。即
pA pB cA , cB RT RT
因此
DAB dp A JA RT dz
《化 工 原 理》
(下 册)
学 时 安 排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气体吸收 蒸馏 6 14 16 10 2 总学时 54 授课 复习课 50 4 期中考试 2
第十章
液-液萃取和液-固浸取 2
第十一章 固体物料的干燥 第十二章 其他分离方法
第七章 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学习目的 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