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管理模式优化与创新的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科技计划管理模式优化与创新的对策建议
潘慧
【摘要】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试验田”和“示范区”,多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部署,但是随着经济、科技一体化大趋势的逐步深化,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原有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都需要广东省的科技管理部门重新审视其管理体系,提高科技计划管理效率,充分发挥科技计划的效能.因此,根据广东省科技计划管理的现状和实际,必须采取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对策,促进其科技计划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Guangdong province as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forefront, "experiment -al field" and "demonstration area" for many years, has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ed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deployment. But with gradual in-tegration of the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department in Guangdong prov-ince should review its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 on the macro environment and the origi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 management system,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icienc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ality of the manag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 of Guangdong province, a series of feasible countenneasures must be adopted to promote its optimization and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 management model.
【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
【年(卷),期】2012(032)011
【总页数】4页(P36-38,43)
【关键词】广东省;科技计划;管理模式;对策
【作者】潘慧
【作者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4
科技计划是提高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推动科技与经济相互融合、互相促进,提高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引导产业技术发展和有效解决与社会公共问题相关的技术难题。

引领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政府科技管理的根本任务。

研究科技发展规律,解决科技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和障碍,强化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和引导能力,有助于保障科技发展前沿领先地位,指导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和结构调整,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高速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实力。

近年来,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抓住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科技发展跃升的重要战略机遇,大力建设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区域,广东省逐年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组织实施了一批优秀的科技计划项目,尤其是通过推动科技创新百项工程及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联合招标等重大科技专项,非常切实和有效地促进了广东省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使广东省的综合创新实力、高
技术产业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见表1)。

以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联合招标专项为例,至“十一五”中期,承担粤港联合招标重点突破项目的291家企业以及500多家联合单位共申请专利超过14000项,其中发明专利达800多项,取得突破性技术专利300余项。

粤港中标项目直接吸引高级人才1100多名,培养高层次人才800多人;政府投入的10.5亿元引导资金形成了显著的“乘数效应”,吸引企业投入了40余亿元的投资,累计实现新增利润256亿元,新增税收46亿元。

跨入“十二五”,广东省科技管理工作必须引入新的机制和模式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科技计划服务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

不同的科技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多样化的管理框架。

依据计划项目所针对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性质,由相关的部门和机构采用不同的组织管理模式。

而科技计划在规划过程中又可以分解成若干专项子计划,每一项子计划都有明确的领域和标换,并通过项目实施的形式来完成。

可以说,项目是科技发展战略的基础,任何国家和地区层面的科技战略规划实施和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以项目为载体形式进行的。

每一个项目都具有明确的目标性。

“开放性”和“协调性”是科技项目的重要特点,各项科技计划和项目都是在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跨部门的统一协调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通过产学研的分工合作才能得以实施。

因此,项目规划出来还需要配套的管理机制来保障项目的顺利执行和实施,完善的组织管理模式是对科技计划项目进行高效组织管理的基础。

项目组织管理就是为实现该项目任务而构建的组织架构和流程管理机制的有机结合。

通过对广东省科技计划的实施情况及相关研究分析,笔者总结出了三种具有典型意义的科技计划组织管理模式,它们被广泛应用于重大科技专项的组织管理上。

(1)PDCA循环管理模式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又称“闭环管理模式”,它涵盖了从科技计划到科技成果转化
的全过程,是着重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新管理模式。

闭环管理模式以科学的统计数据和处理方法作为推动项目和监督项目实施的有力工具,加强了对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

闭环管理模式通过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递进过程,使科技计划的管理模式得到不断地完善。

(2)业主制管理模式
“业主制管理模式”被形象地比喻为“政府掌舵,企业划桨”的管理模式,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下,通过政策支持和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实现政府和业主企业双赢的管理模式。

采取业主负责制,依托业主企业对重大科技专项进行资本投入和经营管理,使业主企业成为科技项目投入和实施的主体,在承担项目风险的同时也享受到相应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业主制管理模式”是我国吸收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高技术的一条有效途径。

(3)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以系统化、集成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是成为现代项目管理的新趋势。

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要经历从评审立项开始到完成成果转化的过程,可划分为评审立项、项目启动、实施管理、结题验收及成果转化等不同阶段,这称为项目生命周期。

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着眼于项目管理的完整性和延续性,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重大突破,也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管理中“重立项、轻管理”的弊病。

经过多年的经验实践,通过对科技计划管理模式的不断摸索,广东省科技计划管理模式正逐步与现代前沿的项目管理思想接轨。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对科技发展的需求的不断深入,广东科技计划管理模式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变革和完善,在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上都有一些问题值得提出来探讨。

(1)项目监管亟需完善
目前,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仍然延用传统管理模式,即侧重于项目的前期组织论证
和后期验收结题,对项目实施中期的过程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如:立项审批严格,项目实施过程调控相对较弱;项目过程中缺乏科学的阶段控制、节点控制和里程碑控制机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未能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监理机制;缺乏事后评估、外部评估和后续跟踪;对项目的管理局限于内部,项目的信息渠道相对封闭等等。

(2)经费投入与监管机制存在问题
政府部门对科技计划特别是对基础性研究的投入经费不足。

科技投入周期较短,短时间、非连续的经费投入机制制约了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与进展。

科技投入结构有待完善,对基础性研究的投入比重较低,对与产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技术创新与开发的重视度较高。

科技投入资金的管理与调控机制亟待健全,投入模式粗放,投入效益不高。

(3)调研与计划需求分析比较欠缺
相关单位在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前期调研和需求分析工作不够深广,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重点与难点问题了解和掌握不透彻,缺乏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及差异性的科技发展战略和指导,难以依据本地区的资源配置和科技能力以及科技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科技计划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经费的使用绩效。

(4)项目成果产业化程度偏低
就目前而言,广东的科技计划体系不完善,项目后续评价和管理是较为薄弱的环节。

科技项目的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缺乏引导和支持,导致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不高。

另一方面由于成果转化方面缺乏支持力度,也制约了产学研合作的发展,阻滞了科技成果向企业的及时转化,降低了科研成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5)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广东省的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中往往被忽视。

风险管理计划的缺失和不完善,造成对项目实施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估计不足,缺乏
相应的风险预防、识别、评估和对策,造成项目实施目标受到影响和巨大的资源浪费。

(6)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项目管理人才
任何模式的科技计划管理和项目实施都需要落实到人才能得以实现。

项目经理人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广东省科技计划管理中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员,只有少数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

项目管理人才的短缺往往成为项目管理中最大的瓶颈。

地方科技计划是围绕着区域经济与科技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蓝图,对区域科技发展布局和科技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试验田”和“示范区”,多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部署,但是随着经济、科技一体化大趋势的逐步深化,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原有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都需要广东省的科技管理部门重新审视其管理体系,提高科技计划管理效率,充分发挥科技计划的效能。

因此,根据广东省科技计划管理的现状和实际,必须采取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对策,促进其科技计划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1)认真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提高科技计划管理决策水平
产业技术路线图是广东省科技管理创新活动的一项重要成果。

立足于自主创新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建设创新型广东,在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旗帜下,广东省科技厅积极开展产业战略集成规划和管理创新的实践和探索,充分汲取产业技术路线图这一集成战略管理与技术规划工具的前瞻与引导、衔接与合作、整合与集成、沟通与协商的特点,这有利于组织开展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选择和研究,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体制和决策程序,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的科技力量整合,合理统筹和调配科技资源。

(2)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率,构建多渠道计划投入体系
广东仍处于经济发展上升期,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许多重大的科
技专项还需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

同时,要继续完善科技投入机制,通过政策和法规确保政府和企业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持续稳定增长。

加强对基础研究和战略技术及公益性研究的投入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扶持企业增加对科研的投入力度。

拓宽科技投入的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社会资本投入科技研发,打造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以重大专项为例,第一,设立重大科技专项风险基金;第二,成立融资信用担保机构,为研究机构与企业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融资信用担保;第三,推动科研机构和企业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第四,成立广东科技发展银行。

(3)建立科技计划长效机制,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科技计划服务于实体经济,科技计划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对实现广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幸福广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建立和健全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的管理评价机制和预算监督机制,加强对重大科技专项与一般科技计划的跟踪管理和整体评价。

其次,建立项目评审专家和项目承担单位的信用评价机制,保证项目实施和评审的科学、公开和公正。

再次,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管理和监督力度,提高按期结题验收率和计划目标完成率,对绩效显著、前景好的项目采取滚动结转支持。

第四,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引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

(4)努力提高项目人才业务素质,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重大科技专项是一项系统工程,项目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项目之本。

必须紧紧抓住培才、吸才、用才三个环节,努力锻造出一支适应科技项目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科技项目管理人才方阵。

以创新实践和效益为导向,在实施过程中营造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共同培养项目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充分发挥新老科技人员的传、帮、带作用,实现人才代际有序转移,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5)积极改进项目成果转化机制,使广东成为重要技术集散地
通过政策扶持和鼓励企业增加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同时通过对科研机构和企业实行合同管理机制,积极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多层次的研发合作。

探索投贷联动合作机制,更有效地集合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地帮助企业获得资金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广泛集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等各方面的资源,着力打造实体性和虚拟性结合的华南地区技术交易市场,逐步搭建起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促进广东发展成为我国重要技术的集散地。

(6)推动科技服务中介建设,构建多层次的科技服务中介体系
科技中介服务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体系,它涉及到技术研发、成果评价、技术交易、技术咨询、科技投资、企业孵化等科技创新的方方面面,构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内容。

目前,广东省科技中介体系的构建仍然缺乏总体规划和部署,对中介服务业的发展缺乏指导性措施。

因此,有必要重点扶持发展公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培育一批骨干科技中介机构,建立和完善科技评估、法律咨询、审计、仲裁、风险投资等业务机构的发展。

建立科技中介机构评价制度,完善科技中介管理体制。

【相关文献】
[1]招富刚,关皓云.重大科技专项的三项组织管理模式[J].广东科技,2009(3):49-52
[2]胡红亮,周萍,龚春红.中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6(8):1-5
[3]《科技计划管理百问百答》编委会.科技计划管理百问百答[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4]陈省平,李子和,刘涛.科技项目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5]周永章.创新之路——广东科技发展30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6]李兴华.产业技术路线图——广东科技管理创新实践[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
[7]李兴华.广东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研究报告[C].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
[9]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科技年鉴(2006年卷—2009年卷)[J].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