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领头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1月25日晚上,河南省长葛市会议中心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

主席台巨幅彩色背景画面上,打着“长葛市2018年‘出彩长葛’颁奖晚会”十几个大字。

音响里播放着欢快的乐曲,与会的千余名干部群众,精神饱满,喜气洋洋。

当晚要上台接受颁奖的25人,是从全市78万市民中评选出来的佼佼者,涵盖5种行业,每种行业仅评出5人,他们分别获得“最美扶贫干部”“最美政法干警”“最美创建之星”等荣誉称号,是全市各行业的先进模范人物。

晚7点整,颁奖晚会准时开始,市委主要领导致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同全囯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我们市近三
年来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涌现出了以李富强等同志为代表的先进模范人物……”
领导讲话后,进入颁奖程序。

随着主持人高声宣布:“请获得长葛市‘最美扶贫干部’荣誉称号的李富强同志上台领奖!”会场里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身材魁梧、神采飞扬的李富强,满面红光健步登上主席台。

他是长葛市委、市政府从全市2800多名市直及乡镇选派驻村的扶贫干部中,评选出的5名获得“最美扶贫干部”光荣称号的其中之一。

2019年他被佛耳湖镇评为“最美扶贫人”,他的先进事迹,被长葛电视台采访报道。

李富强原来在哪个单位工作,驻在哪个村,是怎样开展扶贫的呢?
所驻村庄名官亭 千年村落不富裕
李富强今年58岁,中共党员,曾任许昌市襄城县农信联社主任、长葛市农商银行行长。

退居二线后,上级派他到长葛市佛耳湖镇官亭村扶贫,任脱贫攻坚责任组组长。

他团结带领9名扶贫队员,与村“两委”干部一道,围绕上级精准扶贫的要求,全身心投入到帮扶工作中去。

官亭村地处长葛市最北部,与新郑市接壤,西临京广铁路,东靠佛耳湖,距长葛市政府所在地17公里,位置偏僻,交通不便。

官亭村历史悠久,古代为中原南北驿道上的一个驿站,名曰“接官亭”。

自汉代起,官亭周围住下移民开
荒种地,代代生息繁衍,人口逐渐增多并形成村庄,官亭这个村名,从千百年前一直沿用至今。

现该行政村由官亭、象庄、白庄、敬渡口、李院、陈庄等6
个自然村组成,居民987户,4200人,耕地6200余亩。

几十年来,由于交通闭塞等原因,导致村里没有能赚钱的工业,经济落后。

居民靠种地和外出打工为生,收入少。

村容村貌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模样,几条街道依然是高凸下凹的泥土路面,是全市比较落后的村庄。

2018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前期的责任组及村“两委”干部,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甄别标准及一系列程序,认定该村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29户79人。

在长葛市337个有贫困户的行政村庄中,该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最多,是全市前三个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村庄之一。

李富强任农商行行长期间,因工作成绩一贯突出,多次被评为河南省农信系统先进工作者,并受到中共河南省直

长葛市市长张忠民为李富强颁奖
扶贫路上的领头雁
文/张长安
工委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驻官亭村后,他感到这里的扶贫工作任务重、困难多。

但他端正态度,敢于担当,觉得自己是党和政府派来扶贫的一名党员干部,一言一行代表着党对贫困人口的关怀。

决心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领导下的土改工作队进村访贫问苦的精神,学习吃透脱贫攻坚政策,了解弄清贫困的原因及现状,再“对症下药”。

从此,他不计个人得失,不顾自己严重亚健康的身体状况,迅速适应农村几乎没有节假日的工作节奏,每天用于扶贫工作的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有时因会议、统计各种数据、整理档案、撰写文字、协调工作等常常忙到深夜。

贫困家庭拒绝帮扶 满腔热情化解冰心
李富强入村的2018年3月初的一天上午,天晴日朗,他带领扶贫队员,到贫困户朱军德家实地走访。

去之前,李富强从该村干部群众中了解到,当年已49岁的朱军德,父母去世早;前几年他大哥在外地拾破烂被火烧死;二哥当年拿到高招录取通知书后,去河中洗澡溺水身亡;他妹妹被农具砸中头部造成脑瘫,后出嫁;弟弟朱跃东患癫痫,病情时好时坏,左腿患类风湿关节炎,行走靠拐杖或人搀扶,失去劳动能力。

朱军德本人几年前也因脑梗落下后遗症,行走迟缓,现弟兄俩相依为命一起生活,至今都是单身汉。

家庭出现的这些变故,使朱军德精神受到严重刺激,每天胡言乱语,骂骂咧咧。

有时他看到帮扶队员向他家走去,就掂根木棍站在门口,气势汹汹挡着不让进。

对扶贫人员送去的米面油,他不近情理扔到大门外,放出狠话:不稀罕,饿死不让你们管!由于他数十次拒绝帮扶,成了脱贫攻坚责任组遇到的“钉子户”。

因帮扶队员及村干部去他家扶贫常常碰壁、挨骂,不得已联名向上级扶贫办写
出说明材料,不再对他家进行帮扶。


上群众说,你朱军德不知好歹,扶贫队
帮助你脱贫奔小康,你却不领情,简直
是个神经病!
李富强心想,按常理,扶贫干部给
贫困户送去米面油,他们都会满面笑容,
感谢党的关怀、政府的温暖,连连道谢
才是。

可朱军德怎么会断然拒绝呢?都
说他心理变态,今天去他家会出现什么
样让人尴尬的场面呢?
三月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身着春装的村民在路两旁地里忙碌着。

在通往朱军德家的路口,一个中年男子
却身着臃肿的棉衣棉裤坐在路边砖台上
晒太阳。

村干部介绍,他就是朱军德的
弟弟朱跃东。

走近身前, 村干部指着李
富强对他说,这是新来的李行长,来看
望你们哥俩。

李富强见他费力地挣扎着
想站起来,连忙上前把他搀起,扶着向
他家走去。

众人扭头见头发蓬乱的朱军德,上
身穿一件缺扣子的脏衣服,脸色紧绷,
在他家大门口站立看着大家。

朱军德见
李富强搀着他弟弟,亲切地边走边交谈,
由着他一瘸一拐的步子缓缓向家走来,
心里不由得一热,不友好的抵触情绪顿
时消了大半,连忙紧走几步上前把弟弟
搀到屋里。

李富强打量着朱军德家低凹潮湿的
院落,见庄稼秆、枯树枝堆满一地。


门西侧,三个砖头支起一口冒着热气的
旧铝锅,锅下是正在燃烧的几根干树枝,
掀开锅盖看看,里面是未煮熟的半锅稀
饭。

进入家徒四壁的三间旧屋内,一股
霉酸气扑鼻而来,地面上零散地堆着破
衣、杂物,瞅瞅没有下脚的地方,四周
墙壁上,有漏雨留下的一道道水流痕迹,
李富强暗想,他好端端的一个大家庭,
十几年间死的死,病的病,残的残,件
件祸事接踵而来,从意志上击垮了弟兄
俩,导致他们终日消沉,精神委靡,情
绪颓废。

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可他
俩每天觉得被人可怜,仰人鼻息,靠别
人施舍,失去了自尊,失去了把日子过
好的信心,所以才以极端的抵触言行向
外界显示自己的尊严。

这个家庭的贫困
状况,不是亲眼所见,让人难以置信!
李富强心想,党的政策明察秋毫,
真是体恤民意呀。

帮他这样的贫困户走
出困境,不能有丝毫居高临下的言行,
要平等待人,赶快把他俩从陷入贫困的
泥沼中拉出来。

扶贫先扶志,一定要让
其树立好好活下去的信心和志气,有尊
严地站在人前!
李富强拿定主意,什么也没说,和
同去的司志军、李保定、王留江等人,
拿起扫帚先打扫卫生,把室内的破衣、
杂物分类摆放。

众人扫的扫,抬的抬,
用了半晌时间,把弟兄俩用于烧锅的干
树枝、庄稼秆码放整齐,清理出的垃圾
倒入粪坑。

朱军德弟兄俩,看着往常杂
乱无章的屋内、院落,转眼间变得整齐
清洁,脸上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

头次家访,李富强用满腔热情和
实际行动,给朱军德弟兄俩留下了好印
象,没有被拒之门外。

后来李富强多次
来朱军德家,同他交谈时,觉得他个性
很强,非常固执,同他交流只要不戗茬,
顺“毛”拨拉,掏心掏肺沟通,他也能
接受对方的真情善意。

李富强的体会是: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哪块碱拿哪块面,
哪把钥匙开哪把锁,要看“客”下菜,
因人而异。

针对朱军德家的实际困难,对照帮
扶政策,李富强带领的责任组给他家申
请了1万元的C级危房改造,解决了房
子漏雨问题;根据朱军德的身体条件,
安排他担任村级卫生保洁员,每月有
600元的稳定收入,促使他树起劳动光
荣的信念,靠双手养活自己,激发他的
内生动力。

李富强几次开车拉着行走困难的朱跃东,到市医院给他检查鉴定,办理了智障三级残疾证、慢性病卡,他不仅每月增加了120元的残疾困难补贴,每月吃药还能节省很多的支出,减轻了负担。

此外,李富强对照扶贫政策,申请或筹措资金,陆续将朱军德家室内外墙壁粉刷一新,用砂石水泥硬化了院内地坪,更换了旧大门,在厨房安上自来水管、水池,垒砌了放案板、锅碗的灶台,贴上白色瓷砖,显得干净卫生。

还为弟兄俩购买了电视机、电暖器、热水壶、衣柜、餐桌、小椅、大衣、被单等。

李富强本人还给朱军德捐赠了合体的衣物。

两年多来,李富强陆续6次到市里药店为朱跃东购买用于治疗癫痫的药物30瓶,供他天天服用。

朱军德心存感激,充满信心地对扶贫干部说:“感谢你们把国家扶贫政策件件落实到俺身上,我的下半生有了盼头。


身患重病妻离子散 精准扶贫破镜重圆
人生在世难免生病,可一旦家庭主要成员得了不好治的病,轻者花干积蓄,重者家庭解体。

几年前40来岁的宋建磊,家庭幸福,和谐美满,育有一双儿女,聪明可爱,都在学校读书。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宋建磊突然生病,浑身无力发烧不止。

到医院化验检查,被确诊为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为保命,宋建磊和各级医院打上了交道。

家庭本来就不富裕,很快花光了所有积蓄,又在亲戚朋友中借钱治病,欠了一屁股债。

妻子见治好无望,和丈夫提出离婚。

宋建磊见自己患病拖累了妻子,吃不嘴里穿不身上,为让她过上好生活,同意离婚。

俩人协商女儿由妻子带走,儿子随他留下,以后好给宋家续上香火。

从此,夫妻儿女你东我西,原本一个完
整的家庭、这面完整的“镜子”,却因
病致贫,被迫摔碎了!离别时,一双儿
女不愿分开,儿子跪在妈妈怀里哭得撕
心裂肺,女儿喊着爸爸哭得肝肠寸断,
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都陪着掉眼泪。

李富强和赵伟琴、李红军等队员多
次深入到宋建磊家访贫问苦,见他家房
屋漏雨,缺少必要的生活用品,十分困
难。

了解到夫妇离婚的主要原因是因病
致贫造成。

打听到他的妻子在她娘家附
近打工,并未改嫁。

为使他的家庭重新
弥合,李富强和村“两委”干部,针对
他家的实际困难,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
记提出的扶贫工作“既不能降低标准、
也不能吊高胃口”的要求,除落实最低
生活保障金、光伏补贴、金融扶贫、教
育补贴、协保员等帮扶政策措施外,还
根据“六改一增”的扶贫政策,为他家
改厨、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
增加了日常必需用品。

不仅解决了房子
漏雨的问题,还对他家原有房屋里外墙
粉刷,门窗重新油漆,为他家添置必需
的餐桌、椅子、电暖器、电风扇、水壶、
蒸馍锅等。

他的儿子享受教育扶贫政策,
不仅免除了学费、住宿费,每年还享受
到1800元的困难补助和营养餐补。

从此,
宋建磊家充满了生机。

李富强将宋建磊病情基本稳定、
享受一系列帮扶政策的好消息传给他前
妻。

她回来一看,果然如此,原来破败
的家旧貌换新颜!她心里燃起了和丈夫
复婚,继续过好日子的火苗。

经李富强
和扶贫队员及村干部从中牵针引线,两
人很快复婚。

因病致贫被廹分开的一家
四口破镜重圆,两口见面喜极而泣。


子儿女回来后,李富强和其他责任人又
为其申请了低保金,为其儿女办理了年
2050元的困难补助和营养餐补。

现在,
经长期治疗,宋建磊病情基本稳定,绝
望的他看到了光明,和妻子一起出外打
工,贫困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宋建磊逢
人便说:“没有党的扶贫政策,俺这个
家就彻底散了,俺看到了希望。


扶贫扶志又扶智 贫困户衣食无忧
在实际工作中,李富强深知要做好
精准扶贫工作,必须带领队员熟知牢记
党和政府对贫困人口的帮扶政策。

为便
于记忆,他把有关政策编成顺口溜。


国家提出的脱贫攻坚的基本目标,是让
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
“不愁吃、不愁穿”“基本医疗有保障、
义务教育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
及河南省提出的“安全饮水有保障”。

这是定性标准。

而定量标准,即人均纯
收入达到全省农村人均最低收入标准。

他编成“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房有几
间,不愁看病去医院,不愁上学有条件、
不愁饮水拧开关,收入超过贫困线”。

再如入户识别贫困户的方法:“一进二
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中的“看”, 他
编的顺口溜是:“一看粮,二看房,三
看有无读书郎,四看劳力强不强,五看
有无病人卧在床,六看有无换洗的被单
和衣裳,七看有无安全饮水进厨房”。

两年多时间,李富强在精准施策上下工
夫,带领扶贫队员先后为司水全、刘改
卿等29家贫困户及8户特困供养人员(居
家五保户)落实了多项帮扶政策和措施,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贫困人口的户容户
貌和精神面貌。

官亭村50岁的宋根富,单身,患白
血病,因病致贫无力盖房,长期借住在
其四弟家。

李富强按照政策规定,为他
一人申请新建20平方米住房,配套的新
厨房、新厕所、新院墙也陆续建起。


引导他自强自立发展庭院养殖业,为其
搭建了57平方米的兔子棚,购买了兔子
笼,现在养殖规模可以达到存栏400只,
每月平均可收入1500元左右。

宋根富感
激地逢人就说:“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
没有李行长他们扶贫,我到死也盖不起这么结实、漂亮的住房,发展不了家庭经济。

托共产党的福呀!”
42岁的农妇任晓丽,丈夫身体残疾,两个儿子上中学,家庭贫困。

根据产业扶贫政策,李富强安排有劳动能力的任晓丽,从事街道卫生保洁岗位,每月收入1600元。

同时,安排她兼任人保财险公司协保员,每月收入200元。

出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的, 为达到“志智双扶”,还安排她免费参加蜂巢加工、电焊技能培训班。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学习,任晓丽获得了两种资格证书,她信心十足地说:“我一定踏实苦干,早日奔上小康!”
现年47岁的残疾人赵松霞,丈夫2016年因病去世,她一直和当时已75岁的婆婆杨水仙、15岁的儿子白云山生活在一起,生活困难,是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帮助其家庭摆脱困境,李富强帮杨水仙到鉴定机构,为她鉴定后办理了肢体三级残疾证,办理了慢性病卡。

特别是为让正在读高中的白云山
完成学业,李富强为白云山申请落实了
各种教育扶贫政策,促使其发奋学习,
2019年高考时,白云山以630分的成绩
榜列长葛市考生第18名,佛耳湖镇考
生第一名,被全国“双一流”院校中南
大学医学院录取。

为解决其上学困难问
题,李富强积极联系由共青团许昌市委
牵头,许昌市福彩中心、许昌市民政局
2019“同心圆梦•携手未来”捐资助学
公益活动组织,于8月28日为其申请到
活动组奖励的5000元助学金,帮他按时
进入大学学习。

为增加赵松霞的家庭收入,李富强
为她安排了人保财险公司村级协保员,
每月收入200元。

她原在距家6公里的
一家企业打工,工资偏低,李富强又给
她联系安排了一家距家较近,工资较高
的企业打工,这些措施使她精神振奋,
对扶贫队员说:“你们帮助俺渡过难关,
使俺的日子越过越好。


搞好扶贫攻坚 狠抓精准落实
李富强在官亭村近三年的脱贫攻坚
工作,组织责任组的同志,先后开车数
十次带着贫困人口到市人民医院等鉴定
机构为司金聚等10人申请办理了残疾
证,为司水全等11人申请办理了慢性
病卡;先后为白水旺等15个家庭36人
申请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金,为白静怡
等15名学生核实落实了教育扶贫政策,
为白坤岭等26个家庭核实落实了电价补
贴、物价补贴;为29个家庭核实落实了
涉及医保、养老、卫计、金融扶贫、光
伏补贴等各项政策补贴及帮扶措施。

先后组织任晓丽等7人4次参加培
训,多渠道提供就业帮助。

现官亭村贫
困户中,共有具备劳动能力及弱劳动力
的32人居家或走出家门创收(其中20
人在镇内外务工);为申景立等11人申
请到镇、村级卫生保洁员岗位;为赵松
霞等10人申请到人保财险公司村级协保
员公益岗位;帮助司建华建成了“益农
信息社”、电商服务门店;帮助赵保田
等9户申请到小额贴息贷款用于发展经
济,特别是帮助尿毒症患者白水旺,申
请小额贷款2万元发展波尔羊养殖,帮
助白血病患者宋根福、李学良发展庭院
式兔子养殖、花卉种植等。

李富强为尽快落实解决贫困户的实
际问题,组织大家经常垫支一些费用,
先后为白金立等29户建档立卡户,赵长
法等8家分散特困供养户,根据户情进
行了“六改一增”项目,提升了户容户貌;
为白海宽等28户按照“厕所革命”要求
标准改造了厕所;为许福妮等8名重度
残疾人进行了无障碍改造;为宋根福、
朱军德2户进行了危房改造,两年多来
累计入户实施各种帮扶项目242个。

李富强先后7次协调农商银行,
动员社会捐资,开展“重阳节”慰问、
“温暖冬季”、祥和春节慰问等活动;
要求帮扶人对帮扶家庭的重大事宜帮助入户走访 ▲
料理,给予资助或添彩添喜;对身体有病需要住院或检查,或办理鉴定的,先后数十人次开车带贫困人口进城鉴定或看病就医;开展“清洁家园”活动,数次帮助贫困户打扫庭院卫生、厨房卫生,改善室内外环境,引导他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

心中装着贫困户 正月初八回官亭今年疫情期间,李富强从正月初一开始,给所在村的贫困户逐户打电话,向他们宣传疫情问题的严重性,并要求响应政府号召,不走亲戚不串门,自觉居家抗“疫”。

正月初八他急切地回到官亭村,同村干部战斗在抗击疫情防控一线。

李富强同其他帮扶人入村后,组织大家手提消毒液入户消杀病毒、并嘘寒问暖。

与村小学结合排查12个贫困户家庭、13名学生的上网课情况,并为贫困学生捐赠了口罩。

为有劳动力的家庭宣传推介就业信息40余条,为高明亮等3人安排从事公益岗位。

为有发展经济需求,又符合贷款条件的李学良等4个家庭,申请小额贷款。

为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赵松霞等5个家庭申请发放临时救助资金。

为李合全等9个家庭涉及21人重新认定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请到低保救助,为兰国中等10户原有低保家庭28人进行了低保提标。

以上措施,为控制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富强积极落实长葛市委组织部要求“党支部联建”的工作要求,帮助官亭村“两委”制定各种规划、计划。

协调申请扶贫项目2个,涉及资金211万元,已配合实施项目3个168万元,先后硬化了5条街道及2条连接自然村的道路,改善了村容村貌。

同时积极参加每月10日村级“主题党日”活动,帮助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发挥管理优势,为村两委当好参谋助手;发挥文字优势,为村里
当好秘书,经常帮助村里撰写整理各种
文字材料、表格资料,并撰写以扶贫工
作为主题的诗歌、散文、通讯材料40余
篇。

宣传助推驻地帮扶工作,发挥老同
志优势,为解决村办公环境改善和办公
经费不足问题,李富强个人经常垫付一
些办公费用;积极做好村里宣教、工作
督导等。

配合参与村部建设、村集体经
济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扫黑除恶治乱、
信访维稳、秸秆禁烧、植树造林、果树
进村以及“厕所革命”、疫情防控等农
村中心工作。

为脱贫攻坚日夜操劳 无法尽孝愧对
母亲
扶贫工作组实行帮扶责任制,李富
强作为责任组组长,除负责6家贫困户
的扶贫工作外,还要承担其他队员帮扶
贫困户的责任。

如申请办理慢性病卡、残疾证,都
需要到长葛市人民医院或精神病医院、
市鉴定委员会、市残联检查鉴定。

这些
人年龄大,本来就行动不便,一来一回
到40公里远的市有关部门检查、鉴定,
非常不容易。

有人不清楚这些部门在哪
条街,门朝哪儿开,常因缺这少那来回
跑三五趟办不成。

李富强在农村长大,
深知乡下人不常出门办事的难处。

他常
常开自己的车,急病残人所急,想他们
所想,自费加油,数十次拉他们到市里
就医鉴定检查。

像对待亲人一样搀扶他
们上下楼,到有关部门检査、鉴定、办证。

有的人脚上有泥巴,踩在车厢内,有的
晕车,憋不住在车内呕吐。

他从无怨言,
无论多少次他都心甘情愿。

当地群众看
在眼里,夸他:“李行长的小轿车,成
了咱村贫困户的专车,李行长成了他们
的专车司机。


虽然上级对扶贫人员,规定有每周
驻村“五天四夜”或“七天四夜”的工
作制度,可李富强坚持吃住在官亭村,
几乎没有节假日,一天到晚围绕脱贫攻
坚工作转。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结肠
炎的他,日夜操劳带病工作。

2018年5
月, 他在路上突发心肌梗塞,仅仅住了4
天医院就回村工作。

2019年7月,他在
许昌医院做了胆囊切除手术,伤口拆线
的当天便回到了村里。

不料,天气炎热,
伤口感染化脓,因工作忙不能住院治疗,
硬是在村卫生室坚持治疗一个月。

2019
年10月,他妻子摔倒,导致4处骨折,
住院治疗21天。

李富强因在扶贫村里工
作太忙,连她两次做手术时都没有去医
院照看。

只能利用晚上,抽时间去医院
看望,连医院的医生护士、病友都不理
解。

而村干部群众看在眼里,异口同声
夸他:“李行长一颗心都扑在了官亭村,
干起工作真是‘拼命三郎’!”
李富强觉得最对不起的是他84岁
因病瘫痪在床6年的老母亲。

因距老家
100多公里,很想回去看望母亲,可抽
不出半天时间,他在官亭村忙得一两个
多月也没空回去一次。

有一天晚上,他
终于抽空回家见到了老母亲,老人家喜
出望外,伸出枯瘦的手拉住他喃喃地说,
“儿呀,娘想你呀,你还是没明没夜地
工作?别累坏了身体,娘还指望你养老
呀……”听到瘫痪在床的母亲这番话,
他为自己不能在床前尽孝,十分愧疚,
禁不住泪流满面,跪在床前,哽咽着叫
了一声:“娘——”便扑在母亲怀里……
醒来时见自己躺在官亭村宿舍里的床
上,无声的泪水浸湿了枕巾,长时间没
见到老母亲,见了一次却是在梦中!他
隔窗见东方现出鱼肚白,起床洗过脸,
遥望东南方100多公里远的故乡,默默
祝愿老母亲身体健康,又全身心投入到
新的一天扶贫工作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