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标书画审美特征摭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 典
查士标与这些名满天下的大画家长期交往,使得他的绘画风格多样化而不拘于某 一家。
查士标73岁还在扬州与孔尚任、龚贤、石涛等参加春江诗社。
晚年画境超迈,直窥元人之奥。
当时,书画家、诗人、鉴赏家、收藏家、吏部尚书宋荦对查士标的评价最高。
“宋漫堂(荦)不轻许人,独以得其狮子林画册为快。
” 宋荦路过扬州时拜访查士标,对其画作极为推崇,称其为“董其昌后一人而已”,并云“山人查二瞻,画第一,字次之,诗又次之” 。
查士标与渐江(弘仁)相交极深,渐江的画作很少让友朋作题,查士标则是一个例外。
查士标常在渐江的画幅上题字,而且两人合作过不少画作。
今藏于天津博物馆的《弘仁、梅壑书画合册》共16帧,8帧为渐
图1 清 查士标 秋林远岫图图2 清 查士标 日长山静图江绘画,8帧为查士标对题。
四、查士标绘画审美特征
由于家境殷实、家藏丰富,查士标自幼即接触大量书画名迹,眼界开阔。
其画初学倪高士,后宗梅花道人、董文敏笔法;山水由董其昌上溯董巨、二米、元四家,并受程嘉燧、李永昌、汪之瑞、渐江等师友的影响。
评论家常说他的绘画、书法与董其昌神似,其实是偏激之言。
书画家的高明之处并非似某人,而是有自己的风格。
董其昌的书画风格在明末确实风靡一时,几欲一统画坛。
查士标的书画也确实有董其昌的影子。
这与他自幼习董书、摹董画有关。
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几十年的书画创作过程中,查士标广开眼界,博取众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就绘画来说,查士标早年即服膺同属
“新安画派”、比自己大5岁的的渐江。
二人均对元四家之一的倪云林情有独钟。
论者
说查士标山水初学倪瓒,后参用吴镇、董其昌法,笔墨疏简,画境荒寒。
确实,查士标常常在画上自题“拟云林笔意”“仿倪云林法”等跋语,并且自起“懒标”之号,这显然是受倪瓒“懒瓒”之号的启发。
这一“懒”字反映在他“风神懒散、气韵高逸”的绘画作品中。
中年后,查士标移居扬州,在与扬州、镇江一带的笪重光、王翚、恽寿平、石涛、孔尚任等当时画坛和文坛名流交往、切磋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绘画的面貌。
笔者多年欣赏查士标的画作,认为“荒寒简淡、萧疏静幽”是查士标绘画的审美特征。
查士标是多产的书画家。
以下通过对查
图3 清 查士标 溪山放牧图
图4 清 查士标 晴峦暖翠图
士标的几幅著名绘画作品进行赏析来说明查士标画作的审美特征。
(一)《秋林远岫图》(图1)
《秋林远岫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绘于清康熙四年(1665)。
在《秋林远岫图》中,两位高士盘膝而坐,远山近水,秋树成林,溪岸静谧,水光林影,表现了超脱世外、隐逸林泉的意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画的整体结构、远山近水隐隐有倪云林的风格;但其山峰的绘制,一望而知,为弘仁的平削的山顶风格。
这说明查士标在壮年就已经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二)《日长山静图》(图2)
《日长山静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作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
此图拟倪云林构图,以高远法布局。
远山,中水,近岸,笔法疏朗。
高士、童子皆以简笔为之,近树的描绘则较为着力。
远山的画法为“新安画派”常用的笔法,山势险峻陡峭,显然从黄山写生素材中而来。
此图流露出日长山静、自然天真的气息,为查士标结合倪云林及“新安画派”特色的佳作。
家表现的是主人幽居,客人携琴来访,知音共赏的山居之乐。
从艺术角度看,在此卷中,查士标完美地融入了倪云林、董其昌的笔意,形成了自己简淡萧疏、旷达明快的风格。
与查士标的大幅卷轴画相比,此卷相对少一些寒荒意境,多了一些文人交往生活中的人间气息。
其意境深远,构图巧妙,设色雅淡,笔触优美。
笔者以为,此卷乃查士标佳作中之佳作。
五、查士标书法的审美特征
查士标书法,一般认为是以行书、草书见长。
其书出米、董,上追颜真卿,颇得精要。
其行笔“俊逸豪放,神韵深邃”。
当时的大鉴赏家宋荦评查士标的成就,谓“山人多件书法作品,认为查士标的书法与他的绘
画一样,都达到很高的水平,足以在书法史
上留名。
查士标幼年时,董其昌曾访查士标家,
遗下书画。
查士标幼时学董其昌书法,这在
董书风靡天下之明末清初,并不奇怪。
查士
标一生对董书评价甚高,受到董书的影响也
很自然。
说他的书法“酷似董其昌”,或许
在他年轻时尚有一些道理;然纵观查士标一
生的书法,并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实际上,纵观查士标书法,特别是他
大篇幅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他的书法功力
极其深厚,绝不亚于其画。
在《查士标草堂
记墨迹》“出版说明”中, 编者说他“习
米芾和米友仁,又以行草见长,行笔俊逸豪
法的特点为:俊逸流畅、神韵深邃。
现以其数件书法代表作品为例,赏析如
下。
(虽是寥寥数件,读者当可体会到查士
标的书法从早年具有董书特色,到后来保留
董书自然流畅的风格,糅入米书的结字及气
势,并参以欧柳之意的转变过程。
)
(一)《行书五律诗》(图6)
《行书五律诗》轴(北京故宫博物
院藏)书明张羽五律《寻春》,行距宽
阔,笔法疏朗,行笔流畅,墨色简淡,确
有董书特征。
但其结字不似董书,特别是
“远”“度”“问”“觉”等字。
相信本幅
为查士标较早期书作,其董书风格特色仍较
为明显。
(二)《行书白居易〈草堂记〉》(图
图5 清 查士标 携琴幽居图
自然,以行书起笔,逐渐过渡到行草。
字与字之间以疏朗为主,气势流畅。
通篇看来,一气呵成,美不胜收。
掬出单字,则字字珠玑。
一笔一画,皆显功力;一撇一捺,其美无比。
此书完全脱离了董书藩篱,气息流畅,行距疏朗,不亚于董书,而笔画结字更胜于董书。
由结字看来,查士标此幅行书受米芾影响较大,但“草堂记”三字更有欧柳之意,说明查士标行书除融有米意,也有晋唐书法笔意。
笔者每抚此书,常叹服不已,始信《广陵诗事》的记载,当年扬州“杯盘户户江千里,卷轴家家查二瞻”。
查氏声名非浪得也!
现引用董其昌《行书范仲淹〈岳阳楼记〉卷》(图9)如下,读者当可对比查士标《行书白居易〈草堂记〉》与此卷的异同,可以看出,查士标晚年书法除依然有流畅的风格,其结字更有米字的气势,并有欧柳 之意。
(三)《行书黄镇成〈谷口〉诗》(图10
《行书黄镇成〈谷口〉诗》轴(香港听松阁藏),释文:“谷口桥边日未斜,先寻宿处近梅花。
分明听得吹长笛,只隔红楼第一家。
查士标。
”钤印:“士标私印” (白文) 、“查二瞻 ”(朱文)、“仪周审定”(朱文)、“安仪周家珍藏” 文)、“听松阁藏书画印”(朱文)。
此幅书元黄镇成《谷口》诗。
黄镇成(1287—1362),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市)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
查士标行书黄镇成《谷口》诗(谷口桥边日未斜),作者见过的不止一幅,说明查士标对此诗情有独钟。
香港听松阁收藏的此幅曾被著名清代书画鉴藏家安岐(字仪周,1683—?)收藏。
《文端公年谱》记载:“麓村安氏精鉴赏,凡槜李项氏、河南卞氏、真定梁氏所蓄古迹,均倾赀收藏。
图书
图6 清 查士标 行书五律诗图7 清 查士标 行书白居易《草堂记》第1页
图8 清 查士标 行书白居易《草堂记》末页
图9 明 董其昌 行书范仲淹《岳阳楼记》卷(局部)图10 清 查士标 行书黄镇成《谷口》诗
扫码阅读栏目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