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州市达川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还在于精神的感化和性情的。

②月色溶溶的夜晚,一声的笛声从远处传来。

③古人说,水是天下最的,但是它却能摧毁世上最坚硬的东西。

④这种颜色可以及时发出警报,提醒人们立即采取措施,以免温度过高机器设备。

A . 陶醉清脆柔和损伤
B . 修炼嘹亮柔顺损害
C . 陶冶悠扬柔弱损坏
D . 培养悠长软弱损失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通过老师的一番教育,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B . 中学生上网吧,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班主任老师的重视。

C .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D . 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 (2分)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 老人路上掉了一张餐纸,清洁人员追上去说:“老家伙,你怎能乱扔垃圾?真没素质!”
B . 小刘到书店买到了梦寐以求的书,临走时,店老板说:“谢谢惠顾,欢迎下次光临。


C . 快递员送货超时,收货人说:“你是腿短呢,还是属蜗牛的?这么老半天才把东西送到!”
D . 端午节放假,有网友发帖:“真要感谢屈原!如果没有他投江,哪来这么愉快的假期?”
二、默写 (共1题;共10分)
4. (10分)(2017·深圳模拟)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________,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④________,天光云影共徘徊。

(朱熹《观书有感》)
⑤《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山中春季和夏季的景色。

⑥诵读古代诗歌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文学之美,还能让我们明白不少哲理,如汉乐府《长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年轻积极进取;赵翼《论诗》当中“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一时代的风流人物。

三、书写 (共1题;共4分)
5. (4分)给下列句中加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抔________黄土。

②他就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在地上并且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衍________自己的子孙。

③尤其那些十四岁的少女,怀着一颗tǎntè________的心在思考着:什么是爱情?
④上帝久久地zhù________立凝视着。

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

四、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37分)
6. (5分) (2017九上·越秀期末)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

①秦王不说(《唐雎不辱使命》)________
②于是与亮情好日密(《隆中对》)________
③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________
④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________
⑤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________
7. (16分) (2019八下·南岸期末)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水尤清冽________ ②日光下澈 ________
③俶尔远逝________ ④悄怆幽邃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表明小石潭原本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B .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的描写,说明了小石潭起名的缘由。

C . 文章生动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深冷寂,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寂悲凉之情。

D . “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同时也表明自己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

(4)下面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选文是否相同?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

②累:束缚,牵累。

③南夷:这里指永州。

④农圃(pǔ):农田。

⑤偶似:有时好像。

⑥山林客:指隐士。

⑦榜(péng):行船。

⑧响溪石:触着溪石而发出响声。

⑨长歌:放歌。

⑩楚天:这里指永州的天空。

8. (16分) (2017九上·扬州月考) 阅读文言文《韩诗外传·七》(节选),完成小题。

昔者孔子鼓瑟,曾子、子贡侧耳而听,曲终,曾子曰:“嗟乎!夫子瑟声殆有贪狼之心、邪僻之行,何其不仁趋利之甚?”子贡以为然,不对而入。

夫子望见子贡有谏过之色,应难之状,释瑟而待之。

子贡以曾子之言告。

子曰:“嗟乎!夫参,天下贤人也,其习知音矣。

向者丘①鼓瑟,有鼠出游,狸见于屋,循梁微行,造焉②而避,厌③目曲脊,求而不得,丘以瑟浮其音。

参以丘为贪狼邪僻,不亦宜乎!”
【注】①丘:孔子,名丘。

②造焉:遇到障碍。

③厌:眯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昔者孔子鼓瑟________
②公将鼓之________
③其习知音矣________
④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参以丘为贪狼邪僻
A .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 . 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C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 . 以丛草为林(《幼时记趣》)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子贡以为然,不对而入。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文中的曾参和《曹刿论战》中的曹刿,《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都是给别人提意见的。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他们在性格上的异同点。

五、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
9. (5分)《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

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

……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又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12分)
10. (12分) (2017七上·常熟月考) 阅读《观沧海》,完成下列题目。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以“________”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________.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涌”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
11. (5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词语解释
(1)
根据具体的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②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③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12. (25分)(2012·镇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大师什么是大
朱晖
①最早发现并引荐陈寅格这匹“千里马”的,是梁启超。

上世纪20年代,清华国学院刚刚成立,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力荐陈寅格。

曹问:“陈寅格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

”曹又问:“他有没有
著作?”梁答:“也没有。

”曹拒绝:“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大怒:“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曹一听,十分震惊,这才同意聘请陈寅格。

②陈寅格在国外陆续留学20余载,潜心读书和研究,不仅学贯中西,而且通晓三十多种文字。

由于他始终对博士、硕士之类的学位淡然处之,所以连大学文凭也没拿过。

幸亏梁启超慧眼识珠,才使得这位旷世奇才没有“遗于野”,也才成就了这位日后清华园里大名鼎鼎的“教授中的教授”。

按理说,陈寅格对梁启超不说感恩戴德,至少也应该礼让三分。

但是,因为一个古人陶渊明,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

③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末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是有名的隐士。

东晋灭亡后,陶坚决归隐,誓不与新政权合作。

他的举动,关系到所谓的“名节”问题,也引发了后世的长期争论。

作为史学大家的梁启超,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动机,是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纵然没有力量移风易俗,起码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丧掉。

陈寅格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认为陶渊明“耻事二姓”才是可信的。

同时,针对梁启超本人“无论从政还是从教,都不在乎在清朝还是在民国”的做派,陈寅格批评他“取自身之思想经历,以解释古人之志尚行动”。

④应该说,陈寅格批评不仅力道十足,而且尖酸刻薄。

有好友劝他:“梁公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这样做,就不怕别人说你忘恩负义?”陈寅格笑答:“错了,我这样做才是对梁公最大的尊重,也才没有辜负他对我的赏识和抬举。

”那么,梁启超又会怎么想的呢?“饮冰室主人”生性洒脱不羁,当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他回敬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无论是批评陈寅格还是讥讽我的人,都把我们看得太小了。


⑤相对于梁启超所言的“小”,西方著名的社会哲学家马克思•韦伯曾相应地表述过“大”。

有学生问他:“您教书的目的是什么?”韦伯答:“是让后来的人超越自己。

超越老师就是尊敬老师。

”学生又问:“您就不怕学生超越了你反而瞧不起你了?”韦伯大笑:“孩子,这样想太狭隘了。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做一件比他们自身还大的事,那就是学术。


⑥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从17岁开始追随柏拉图。

他对老师非常崇敬,曾写了一首诗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然而,当亚里士多德思想日益成熟之后,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柏拉图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他勇敢而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结果遭致众人的谩骂,说他背叛了老师。

对此,亚里士多德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们需要补充一句,这个真理被实践所检验、证明了得。

⑦到底何为大师呢?他既不是头顶的光环,也不是姓名前的头衔,除了的学问、广博的见闻、宽阔的胸襟,更需要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和恩怨情仇的境界。

大师者,是把学术看得远大于自身,心中超越一切的是对真理永不妥协的探索。

(选自《学习博览》)
(1)
通读全文,你认为大师什么最大?
(2)
对陶渊明归隐的最主要动机,梁启超和陈寅恪各持怎样的观点?
(3)
第⑤段划线句子中梁启超所言的“小”的含义和韦伯所表达的“大”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4)
第⑥段中划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5)
按照作者的标准,你认为梁启超是不是“大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 (2018七下·阳东期中) 请以《那一幕,让我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难以忘怀”“懊悔不已”“难过”“感动”等词语。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许出现真实人名、地名、学校名,不得抄袭,要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抒发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默写 (共1题;共10分)
4-1、
三、书写 (共1题;共4分)
5-1、
四、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37分)
6-1、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五、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
9-1、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12分)
10-1、
10-2、
10-3、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
11-1、
12-1、
12-2、
12-3、
12-4、
12-5、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