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断 每日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我国著名逻辑学家金岳霖小时候听到“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这样两句话后,发现有逻辑问题,因为它们可推出“朋友如粪土”的荒唐结论。

既然“朋友如粪土”这个结论不成立,于是从逻辑上可以推出:
A.“金钱如粪土”这一说法是假的
B. 如果朋友确实值千金,那么金钱并非如粪土
C. “朋友值千金”这一说法是真的
D. “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这两句话或者都真,或者都假。

2. 以下关于某项技术考核结果的四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1)如果甲成绩优秀,那么乙也成绩优秀
2)成绩优秀者是丙
3)成绩优秀者是甲,但乙成绩不是优秀
4)成绩优秀者是甲或丁
以下哪个选项一定为真?
A. 1)
B. 2)
C. 3)
D. 4)
E. 无法确定
3. 一个花匠正在配制插花。

可供配制的花共有苍兰、玫瑰、百合、牡丹、海棠和秋菊6个品种。

一件合格的插花须有两种以上花组成,同时须满足以下条件:①如果有苍兰或海棠,则不能有秋菊;②如果有牡丹,则必须有秋菊;③如果有玫瑰,则必须有海棠。

以下各项所列的两种花都可以搭配在一起组成一件合格的插花,除了:
A. 苍兰和玫瑰
B. 苍兰和海棠
C. 玫瑰和百合
D. 玫瑰和牡丹
4. 一把钥匙能打开天下所有的锁。

这样的万能钥匙是不可能存在的。

以下哪项最符合题干的断定?
A. 任何钥匙都必然有它打不开的锁
B. 至少有一把钥匙必然打不开天下所有的锁
C. 至少有一把锁天下所有的钥匙都必然打不开
D. 任何钥匙都可能有它打不开的锁
5. 张飞和李柏今年都报考了MBA,关于他们的考试有如下四个断言:
1) 他们两人至少有一个考上;
2)张飞并不必然考上;
3)李柏确实考上了;
4)并非张飞可能没考上。

最后录取结果表明:这四个断言中有两个是真的,两个是假的。

下面哪一个结果可以从上述条件推出:
A. 张飞考上了,李柏没考上
B. 张飞和李柏都考上了
C. 张飞和李柏都没考上
D. 李柏考上了,张飞没考上
6.类人猿和其后的史前人类所使用的工具很相似。

最近在东部非洲考古所发现的古代工具,就属于史前人类和类人猿都使用过的类型。

但是,发现这些工具的地方是热带大草原,热带大草原有史前人类居住过,而类人猿只生活在森林中。

因此,这些被发现的古代工具是史前人类而不是类人猿使用过的。

为使上述论证有说服力,以下哪些项是必须假设的?
A. 即使在相当长的环境生态变化过程中,森林也不会演变成为草原。

B.史前人类从未在森林中生活过。

C.史前人类比类人猿更能熟练地使用工具。

7. 塑料垃圾因为难以被自然分解一直令人赶到头痛。

近年来,许多易于被自然分解的塑料代用品纷纷问世,这是人类为减少塑料垃圾的一种努力。

但是,这种努力几乎没有成效,因为据全球范围内大多数垃圾处理公司的统计,近年来,它们每年填埋的垃圾中,塑料垃圾的比例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 近年来,由于实行了垃圾分类,越来越多过去被填埋的垃圾被回收利用了。

B.塑料代用品利润很低,生产商缺乏投资的积极性。

C. 近年来,用塑料包装的商品品种有了很大的增长。

D. 上述垃圾处理公司绝大多数属于发达或中等发达国家。

8. 烟斗和雪茄比香烟对健康的危害明显要小。

吸香烟的人如果戒烟的话,可以避免对健康的危害;但是如果改吸烟斗或雪茄的话,对健康的危害和以前差不多。

如果以上的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断定最不可能为真?
A. 香烟对所有吸香烟者健康的危害基本相同。

B. 烟斗和雪茄对所有吸烟斗或雪茄者健康的危害基本相同。

C. 同时吸香烟烟斗和雪茄所受到的健康危害,不大于只吸香烟。

D. 吸烟斗和雪茄的人戒烟后如果改吸香烟,则所受到的健康危害比以前大。

9. 小红装病逃学了一天,大明答应为她保守秘密。

事后,知道事情底细的老师对大明说,我和你一样,都认为违背承诺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人和人的交往,事实上默认一个承诺,这就是说真话,任何谎言都违背这一承诺。

因此,如果小红确实装病逃学,那么,你即使已经承诺为她保密,也应该对我说实话。

要使老师的话成立,以下哪项是必须假设的?
A.说谎比违背其它承诺更有害。

B.有时,违背承诺并不是一件坏事。

C.任何默认的承诺都比表达的承诺更重要。

D.违背默认的承诺有时要比违背表达的承诺更不好。

10. 据交通部门2007年对全国十大城市的统计,S市的汽车交通事故率最低。

S市在2006年实施了汽车特殊安检制度,提高了安检的标准和力度。

为了有效降低汽车交通事故率,其他大城市也应当像S市那样,对本市的汽车实施特殊安检。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题干的论证?
A. 在上述十个大城市中,在S市行驶的汽车中,外地汽车所占的比例最低
B. 在上述十个大城市中,2007年S市的汽车交通事故中,外地汽车肇事所占的比例最低
C. 在上述十个大城市中,在S市行驶的汽车的总量最少
D. 在上述是个大城市中,H市也实施了和S市同样的特殊安检制度,但2007年其汽车交通事故率要高于S市。

KEY:
1 解析:正确答案为B。

题干实际上是一个充分条件推理的否定后件否定前件式:p且q,则r;非r,则非(p 且q)= 非p或非q;p,则非q;q,则非p;p为“金钱如粪土”,q为“朋友值千金”代入选B.
2 解析:正确答案为A. 1)和3)互为逆命题,必一真一假。

则2)和4)必假。

由2)知非丙,由4)知非甲且非丁。

所以,只能是乙。

由乙真,断定1)为真。

充分条件前件假后件真,整个命题为真。

对于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来说,只有当其前件真而后件假时才假,其他情况下皆为真。

1)的情况属前假后真,举个例子:“如果天塌下来,那么也是地球围绕这太阳转”,前件假后件真,整个命题为真。

3 解析:正确选项是D. 代入②,如果有牡丹,则必须有秋菊;代入③,如果有玫瑰,则必须有海棠;而有海棠,代入①则不能有秋菊。

4 解析:正确选项是A. 题干断定可以整理为:不可能有的钥匙能打开天下所有的锁。

该命题等价于:必然所有的钥匙都有它打不开的锁。

“不可能”变成“必然”,“有的钥匙”变成“所有的钥匙”,“能打开”变成“不能打开”,“所有的锁”变成“有的锁”。

(不可能P = 必然非P = 一定非P)
5 解析:正确选项是A. 题干中的条件2)“张飞不必然考上”和4)“并非张飞可能没考上”之间具有矛盾关系,必然有一个是真的,一个是假的。

“并非可能没考上”的意思是:必然能够考上。

所以,条件1)“张飞和李柏至少有一人考上”和3)“李柏确实考上了”之间也必然有一真一假。

这里,如果3)是真的,则1)也是必然是真的。

所以,3)不可能是真的,必然是假的。

即李柏没考上,张飞考上了。

6 解析:正确选项是A. 题干给出的第一个前提是“在东部非洲发现古代工具的地方是热带大草原”,第二个前提是“类人猿只生活在森林中”,即不生活在热带大草原中,结论是“这些工具不是类人猿使用过的”。

整个三段论推理是完整的,但作为论证还需要假设:在相应的过程中,森林没有演变为草原。

因为如果森论曾经变化为草原,则题干论证的可靠性就值得怀疑了。

7 解析:正确选项是A。

解析:题干中的论点是:用易于自然分解的塑料代用品来减少塑料垃圾的努力是没有成效的。

论据是:每年填埋的垃圾中塑料垃圾的比例并没有减少。

选项A意味着,虽然近年来每年填埋的垃圾中塑料垃圾的比例没有减少,但是由于越来越多的过去应该被填埋的垃圾现在被回收利用了,即现在被填埋的垃圾总量明显减少了,这说明了用易于自然分解的塑料代用品来减少塑料垃圾的努力还是有很大成效的。

C项削弱力度不大,商品品种增加,不等于其塑料包装的数量增加。

排除他因。

8 解析:正确选项是 B. 题干的意思是说,吸香烟的人如果改吸烟斗或雪茄,对健康的危害并不会减少,即烟斗和雪茄对健康的危害,在从不吸香烟的人和原来吸香烟后来又改吸烟斗和雪茄的人之间是不同的。

显然,B的意思与此相矛盾,故不可能真。

其他选项均为无关选项,都有可能为真。

9 解析:正确选项是D. 老师的话提到了两个承诺,表达的承诺(大明对小红的承诺)和默认的承诺(说真话)。

老师的观点是,当两个承诺相冲突时,大明应该选择说真话。

老师的话所依赖的假设是:违背默认的承诺有时要比违背表达的承诺更不好。

此题重在读明白两个承诺的含义,小心别看反了。

10 解析:正确选项是B. 题干中的论点是,其他大城市也需要通过对本市的汽车实施特殊安检来有效降低汽车交通事故率。

这里的关键是要看造成其他大城市交通事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选项B指出,在上述十个大城市中,2007年S市的汽车交通事故中外地汽车肇事所占的比例最低,意味着其他大城市的汽车交通事故中,外地汽车肇事的比例很可能比较高。

所以,对其他几个大城市来说,降低交通事故率的根本手段不是对本市的汽车实施特殊安检,而是对外地汽车实施特殊安检。

选项A削弱力度不够,因为汽车比例高不一定汽车肇事比例就高。

C无关。

选项D属于个别情况,不能反驳一般。

还有一种解析: 从B项外地肇事率低,可知本地经过特殊安检过的车肇事率高,可见特殊安检对肇事率没有太大影响,又谈何推广到其他城市呢? 大家可以看看两种不同的解析
1).在世界总人口,男女比例相当,但黄种人是大大多于黑种人的,在其它肤色的人种中,男性比例大于女性,由此可见
A .黄种女性多于黑种男性
B .黄种男性多于黑种女性
C .黄种男性多于黑种男性
D .黄种女性多于黑种女性
(2).任何一本所有批评家赞许的作品都被每个文学工作者所读过,并且任何一个读过点什么都将谈论到它,任一个批评家都将赞许那些推崇批评家本人的人的任一作品,张因铣推崇每位批评家,由此可见
A .张因铣写了很多作品
B .所有文学工作者都读过张因铣的作品
C .张因铣作品被所有批评家读过
D .张因铣所有作品都被所有的文学工作者谈论
(3).在其生态区由于激烈的生存竞争,老年大象的数量在逐年减少,幼年大象的成活
率也大大提高了。

照此发展下去,可以预见两年内
A .老年大象的数量将少于幼年大象的数量
B .幼年大象的比例将提高
C .青年大象比例将减少
D .青年大象的比例将增加
(4).来自公安机关的资料显示,娱乐圈中有人吸毒,高级知识分子中也有人吸毒,吸毒者中有些人是女性,而抢劫犯中有相当比例是吸毒者。

由此可见
A .高级知识分子中也有抢劫犯
B .抢劫犯中吸毒者占了大多数
C .有些抢劫犯可能是女性
D .有些抢劫犯不是女性
(5).小丁说:“只要高局长过目, 2006年年度统计报告就不会出错。

”小陈说:“如果我和小丁认真负责,高局长就不要过目。

”小马说:“高局长审过了 2006年统计报告,他一眼就看出其中一个统计数字有问题。

”假如三人中有一人说错并且高局长确实看过 2006年统计报告,那么可以推出
A .小马说了假话
B .小陈说了假话
C .小丁没有认真负责
D .小丁或小陈没有认真负责
(6).如果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并且民众消费心理变化了,那么蔬菜的供应将大幅增加;如果国民生产总值没有提高,或者蔬菜供应将大幅增加,那么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将没有保障;如果蔬菜供应大幅增加,那么或者农民增收,或者社会福利增加。

而事实上,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获得了保障。

由此可见
A .农民增收了
B .社会福利增加了
C .民众的消费心理没有发生变化
D .民众的消费心理变化了
(7).世界上越是经济发展快的国家,人们看表的次数相对也就多。

越是发展缓慢的国家,人们看表的频率也就越低。

早些时候经济发展速度的排列次序是美国、日本国、荷兰、新加坡、意大利、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 … 但这些排列总会随着对流的而不断变化。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A .看表的频率决定经济发展速度
B .经济发展速度决定看表的频率
D .美国人的看表次数总是世界第一
(8). 今年春运对全市中巴客运车的安全查后,甲、乙、丙三名交警有如下结论:
甲:所有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乙:所有中巴客运车都不存在超载问题
丙: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只有一个错误,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 甲乙丙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吉祥公司中巴客运车都不存在超载问题
B 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C 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存在超载问题,但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不存在超载问题
D 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存在超载问题,但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不存在超载问题
(9).无论是工业用水还是民用水,现行.水费价格一直偏低。

某区推出一项举措,对超出月额定数的用水量,无论是工业用水还是民用水,一律按上调高价收费。

这一举措将该区的节约用水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上述举措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是真的
( l )有相当数量的浪费用水是因为水价格偏低而造成的
( 2 )有相当数量的用户是因为水价格偏低而浪费用水的
( 3 )超额用水价格的上调幅度一般对浪费用水的用户产生经济压力
A . ( l )、( 2 )和( 3 )
B .仅( l )和( 2 )
C .仅( l )和( 3 )
D .仅( 2 )和( 3 )
(10).某教研室要选派一些教师参加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

根据工作安排,必须满足下列几个条件:
( 1 )如果赵老师或者钱老师去,那么孙老师也应该去;
( 2 )负责科研的宗主任必须去;
( 3 )如果钱老师不去,那么李老师去,但是周老师不能去;
( 4 )如果宗主任去,那么周老师也应该去。

由此可见
A .钱老师、孙老师应该去
B .钱老师、孙老师都不应该去
C .钱老师应该去,孙老师不应该去
D .孙老师应该去,钱老师不应该去
1.【答案】 A 。

解析:本题属于结论型题目;前提是男女比例相当,其他肤色人种男性比例大于女性,那
么可推断出黄种人和黑种人女性比男性多,根据黄种人“大大”多于黑种人,黄种女性是多数人中的多数人,黑种男性是少数人中的少数人,可推出黄种女性多于黑种男性。

2.【答案】此题命题有误。

解析:张因铣推崇每一位批评家,所以每一位批评家都赞许张因铣的任一作品,
所以所有文学工作者都读过张因铣的所有作品,并谈论到这些作品, BD 皆正确。

A 题中未提及口. C 批评家只赞许一个人的作品,但题中不能推出他是否读过。

3.【答案】B 。

解析:“老年大象数量逐年减少”、“幼年大象成活率大大提高”,二者的参照物不同,所以
无法判断老年大象的数量是否会少于幼年大象的数量。

A 排除。

但可推出 B 是正确的。

C 、 D 涉及青年大象,排除。

本题正确答案是 B
4.【答案】 C 。

解析:“高级知识分子”和“抢劫犯”之间的联系是有“吸毒者”建立的,但是在题干中
找不到吸毒者既是高级知识分子又是抢劫犯的依据,所以 A 不正确。

相当比例不代表占了大多数, B 不正确。

D 属于不能确定的推理。

本题正确答案是 C
5.【答案】 D 。

解析:小丁和小马的话是矛盾命题,所以小陈的话正确。

另外,因为题干指出高局长确实
看过 2006年统计报告,所以小陈或小丁没有认真负责。

6.【答案] C 。

解析:( l ) “如果 A 那么 B ”的逻辑含义是有 A 则有 B ,无 B 则无 A ,即肯定前
件必须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必须否定前件。

( 2 )联言判断( A 并且 B ) ,否定“ A 并且B ”的等价说法是:“非 A 或非 B ”二“ A 和 B 至少有一不是”,也就是说,联言判断的否定是选言判断。

( 3 )选言判断( A 或 B ) ,否定“ A 或 B ”的等价说法是:“并非 A 或 B " = “非 A 和非 B ”。

这就是说,选言判断的否定是联言。

本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获得了保障,可以推出国民生产总滇提高了,并且蔬菜供应没有大幅增加如果蔬菜供应没有大幅增加,可推出国民生产总值没有提高,或者民众消费心理没有变化。

故选择 C 。

7.【答案】 C 。

解析:此题命题不严谨。

运用排除法。

A 不但把二者关系弄反,而且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B 也是绝对化的错误。

文中也未提到美国是否“总”是第一,“但这些排列总会随着对流的发展而不断变
化”,可知 D 项错误。

8.【答案】 B 。

解析:甲和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所以他们中必然有一个是假的,因为结论只有一个是错
误的,所以丙一定是真的。

选项 B 的表述和丙一致.所以正确答案是 B 。

9.【答案】 A 。

解析:本题属于前提型题目。

用调高水价的措施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前提是浪费用水
与水价偏低有关,所以( l ) ( 2 )是真的。

另外,这个措施要保证有效还需要( 3 )也是真的,本题正确答案是 A 。

10.【答案】 A 。

解析:由( 2 )宗主任必须去, ( 4 )如果宗主任去,那么周老师也应该去,可推出周
老师去。

再根据( 3 )如果钱老师不去,那么李老师去,但是周老师不能去,可推出钱老师去,再根据( 1 )如果赵老师或者钱老师去,那么孙老师也应该去,可推出孙老师也去。

本题正确答案是 A 。

答案22:00准时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