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读后感
《洞》读后感
《洞》读后感1
当我读完《洞》这本书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古往今来,能做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人不在多数,而能做到“有福你享,有难我当”的又有几个呢?而斯坦利和零蛋他们做到了。
可怜的主人公斯坦利因为捡了一双从天而降的臭球鞋,而被告上法庭进了一个专门为坏孩子开放的翠湖营。
翠湖营没有湖,在那里他每天要挖一个深五英尺,宽五英尺的洞,而且生活的很艰苦。
但他认识了他的好兄弟零蛋。
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零蛋替斯坦利承担罪名,并逃出翠湖营,斯坦利在挖完第四十五个洞后也逃跑了,他们俩相遇,并一起踏上寻找翠湖营秘密的旅程。
零蛋那一刻的挺身而出,我想一定印在斯坦利的内心深处。
能为一个人而牺牲自己那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而且那个人只和自己认识一个月,可见零蛋是多么的重视这份兄弟情。
在离开翠湖营后,他们俩人都有好几天没吃东西,没喝水了。
但在有了几瓶水之后,他们强忍着口渴,都说一定要对方先喝好,自己再喝,要知道很有可能下一秒他们就撑不下去了。
这种为了兄弟死又何惧的情谊让我的眼睛里泛起了泪水,视线变得模糊,再不能看下去。
《洞》之中的兄弟情让我想到了《三国演义》中的另一种兄弟情,关羽被曹操抓住,曹操十分想要关羽当他的得力部下,于是他便想尽各种方法诱惑关羽给他:金钱,地位……可关羽不为所动,一直思念着大哥刘备。
最终关羽答应了曹操,但提了三个要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只要一有刘备的消息,就让关羽去找他。
可曹操没有信守承诺,于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身边。
为了兄弟,不怕翻山越岭,不管风雨的打击,全心全意相伴左右,这是兄弟情的另一个完美诠释。
古有关羽过关斩将,现有朋友同甘共苦。
还记得四年级的那次夏令营,我们正在进行着站军姿的训练。
火辣辣的太阳丝毫不怜悯我们幼小的身体,依旧尽情地压榨我们身体中仅存的水分。
十分钟,二十分钟,我口渴难耐,嗓子貌似冒烟了一般。
定海神针般的教官却一点儿解散休息的意思也没有,怎么办?机会来了!只见教官转身走向队伍的那头检查军姿。
我紧紧地拽紧拳头,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迅速蹲下身子拿起水杯“咕咚、咕咚”大口地喝了起来,馋得旁边的同学直咽口水。
“谁在喝水?”严厉的喝声如。
同当头一棒,吓得我赶紧扔掉了水杯。
“谁在喝水?我最后再问一遍。
”黑着一张包公脸的教官已大步流星地向我走来。
“我……我……”支支吾吾的我急得满头大汗。
“出来罚站!其他同学解散!”“报告教官!还有我!”我诧异地抬起头,是他——睡在我上铺的同学。
太阳依旧那么毒辣
地照射着两个小小的身影。
“你是不是傻?故意来罚站。
”“呵呵,我来陪你呗,这样你也不会太寂寞啊!” “陪我!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兄弟啊!”他漫不经心地说着,又是显得那么悠然自得。
“可、可我们才认识几天啊?”“认识几天就不能做兄弟了?我宣布,以后你就是我的兄弟!”那么自然,那么霸气,也那么温暖。
“罚站也不老实!再领罚40分钟!”教官震天雷般的吼声又响了起来,吓得我俩吐吐舌头赶紧乖乖领罚。
太阳依旧那么大,那么毒,那么辣,可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热,也许这就是兄弟情的魔力吧!
“我的好兄弟,心里有苦你对我说……”一首《我的好兄弟》唱出了我在读完《洞》之后的感情。
《洞》读后感2
天马老师的《回洞,回洞》可称奇文,文章脑洞大开,令人回味无穷,也引人深思,其含义需细细品味。
据说受了卡夫卡《变形记》的影响,看来我得赶忙去读一下《变形记》了。
文章采用了动物的视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动物的生存状态及其眼中人类的模样。
人类是欲望无边的"动物",在我们看来,我们不断发展,突破自我,是一件好事,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件天大的坏事。
因为——欲望。
我在书上看过这样一段话:世界上注定没有心安的人。
人的欲望不断膨胀,我们就难得心安。
欲望越小,人的心里就会越踏实;欲望却大,内心就会焦躁许多。
所以,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在可能的范围内产生欲望。
人类在尽可能地使自己变得更加美好,但殊不知,大自然生灵们的宁静生活被打破了。
从此,属于它们的一切,都被人类打上了属于"人类"的烙印。
文中"小猴子"内心的无助与害怕,我能够想象得到。
文章最后一句"回洞,回洞"写出了小猴子内心对本我的渴望回归,引人深思。
小猴子想尽全力把自己变得和人一样,它不得不给自己戴上面具,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人",面具下的它,又是怎样一个孤单又无助的灵魂?!
我们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那只涉世未深的小猴子——
面对纷繁的世界,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缩成一团,把自己伪装起来,来面对外界所有的伤害。
我们强颜欢笑,又有谁知道面具下的心酸、无助与泪水。
笑得多开心,哭得就有多伤心!
带着面具有多累?
很累的——因为你不能把真实的自己释放出来,也就只能藏着掖着,心理压力很大,就像身体时里时刻刻有一种束缚着的力量,你就只能把它深深压制,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哭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不想让别人看到。
因为不能忍受脆弱的自己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他人耻笑。
但要是不戴面具呢?这个时候,你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内心。
首先,不能质疑真实的自己。
因为真实的自己可能不能被外界所接受,所以就必须要有一颗坚强的心,来面对外界的所有伤害与误解。
这时,真实的自己就不能太在意外界对你的反馈,而忽视了内心的坚守——这是需要勇气的。
面具会埋没本我,但是换一个角度想一想,戴面具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它能掩饰保护你的内心,从而不会被伤害,只是好多人并不习惯。
很多人想找回本我,但是,当面具与你融为一体时,有些人就再也找不回来了,这才是最可悲的。
所以,当你想远离伤害戴上面具时,先仔细瞧一瞧原来自己的样子,不要让本我在戴过面具后找不回来。
小猴子希望回归自我,是他心中真纯的渴望。
而这世界,如果人人不戴面具,轻松自在的生活,难道不会更好吗?
希望《回洞,回洞》给世人一些警醒!
感谢天马老师,感谢他的脑洞!
【谢谢施仪,你宏大开阔的人生观比"我"这只呆萌的小猴子牛多了——戴上面具又何妨?是啊,该戴时还是得戴——不忘初心就好!】
《洞》读后感3
张之洞是晚清政坛举足轻重一位人物。
他26岁中探花,早期任职于翰林院、詹事府等机构,做过湖北、四川的学政,主要从事的是研究和教育工作,敢于发表意见,是著名的清流党成员;44岁开始官运亨通,历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可谓入阁拜相、位极人臣。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著名代表,他在地方工作期间,尤其是两广和湖广总督任上,大
兴洋务,创办新式学堂、军队、工厂等,引领一代风气之先,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书重点从张之洞外放督抚前夕开始写起。
彼时43岁的他还只是从五品的洗马,自认为才高同侪,却官运不济,内心也是很郁闷的。
他官虽小,但格局却很大,识见不凡,因上书言"伊犁事件"等奏折而引起慈禧太后的注意,一年内连升三级,外放山西做巡抚。
在晋期间,他禁鸦片、清藩库、办学堂,做得有声有色。
三年后升为两广总督,面临中法交战,请出老将冯子材,在后方运筹帷幄,取得近代中外交战的第一次胜利——谅山大捷,大大提高了他的声望。
他在广州招揽洋务人才,开始建工厂、办洋务。
但他在两广总督任上只干了五年,真正大办洋务还是在做了十八年的湖广总督任上。
在武昌,他创办了汉阳铁厂、枪炮厂以及纺织局,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输送了不少留洋学生,按照西方军制创建了一支新军。
同时,奏请建设京汉、粤汉、川汉等铁路。
在他的带领下,武昌洋务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武昌俨然成为了全国洋务运动的中心。
张之洞一生汲汲于事功,致力于国家富强,忠诚于满清朝廷,这是一个典型的儒家士大夫修齐治平的人生路线。
如果他生于太平年代,或许可以做一个太平宰相,佐天子、调阴阳、安百姓,成就一段圆满功名。
然而,他生于"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年代,上是蛮横专制的异族统治者,外有洋人的.坚船利炮和革命思想输入,虽然他部分接受了洋务运动的新思想,但毕竟是一个从两千多年封建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旧官僚,他的见识受限于传统,他的作为受限于时代。
他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试图以"中体西用"的思想调和维新与守旧的冲突。
但是,时势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他毕生经营的洋务运动,最终都在某种程度上走向了他追求目标的反面。
比如,他的洋务工厂衙门作风严重、亏损累累,他的新式学堂选派出去的留学生过半成为了革命党骨干,他提议修建的川汉铁路最终成了武昌起义的导火索,而他培养的新军更是成了武昌起义的主力军,直接掘了清廷的墓。
这本书的结尾引述了黄兴在日本的一个演讲。
黄兴是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走出去的学生,可以算作张之洞的门生。
黄兴笑称,应该给张之洞铸一个百吨黄金的大勋章,以奖励他对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
张之洞临死前认为,他一生的心血都白费了。
呜呼!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难以脱离时势。
借用梁启超评价李鸿章的名言,套在张之洞身上也是合适的:吾敬张之洞之才,吾惜张之洞之识,吾悲张之洞之遇。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千秋功过自有人评说。
张之洞亦一代人杰,他的一生值得书写。
本书文笔生动,既把故事写得引人入胜,也把景致描绘得栩栩如生,引用了很多诗词歌赋,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特别是不仅写张之洞一人,还穿插介绍了同时代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背景,可谓是一幅宏大的时代画卷,读完后更能加深对清末上层政治的理解。
本书作者唐浩明也为曾国藩立过传,同样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