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测井13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2划分渗透层
⑵确定层界面时,以微电阻率测井方法 为主参考其他测井方法进行。
13.3 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定量分析
对渗透层必须进行岩性和孔 隙度的定量分析 。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⑴骨架岩性识别图法(MID)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1 n
对于冲洗带:
S xo a b Rmf R m xo
1 n
13.4.2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
②径向电阻率比值法:
R / R Sw R R xo mf w xo R /R S xo R R t w t mf
⑵体积模型法: ①对于单矿物岩性的储集层只用一种孔隙 度测井即可。 Ⅰ 纯地层 Ⅱ 泥质地层 ②对于双矿物岩性的储集层最少需要两种 孔隙度测井方法 。 Ⅰ纯地层 Ⅱ泥质地层 ③对于三种矿物岩性的储集层,需要三种 孔隙度测井资料 Ⅰ纯地层 Ⅱ泥质地层
13.4 储集层的含油气性分析
储集层中是否含有油气,含有 多少油气。 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 分析两种。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Ⅱ用MID图识别岩性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单矿物的位置、 双矿物的位置、 多矿物的位置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 ⑵M-N值交会图法 • ①M-N值交会图识别岩性的原理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M
t f t ma
ma f
0.01
t f t
b f
0.01
Nf Nma Nf N N ma f b f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M、N分别是声波——密度、中 子——密度交会图中骨架点与流 体点连、线的斜率
R / a Rwa1 m Rt 2 2 / a Rwa 2 Rw min(Rwa1 , Rwa 2 , Rwan ) m Rtn / a Rwan
m t1 1
13.4.2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
③确定地层的电阻率Rt Rt为原状地层的电阻率,所以必须用深探测的电阻 率测井方法确定。 Ⅰ确定Rt的测井方法 普通电阻率测井(ES): 梯度电极系 电位电极系 侧向测井(LL):深侧向 深七侧向 深三侧向 感应测井(IL):深感应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②用MID图识别岩性的步骤 ( ma ) a Ⅰ用图版法确定出目的层的 (t ma ) a 、 B. 用 N b 交会图确定 ( ma ) a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N b 交会图的制作与 N t 交会图的制
L n ( L 1)
13.4.2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
Rxo / Rmf Sw R /R t w
L n ( L 1)
径向电阻率比值法与阿尔奇公 式法相比,具有经验常数少,不需 要孔隙度测井资料的优点,但它借 用了 S S 的关系,当这一关系不 存在时,它不能用来准确确定。
13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13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一、进行综合解释的原因 用单一测井资料的分析不能对地质现象作 完全正确的解释。因为各种地球物理测井只 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反映地层的某些物理特性, 某些地层之间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某些物 理特性,如: 石灰岩——高电阻率 白云岩——高电阻率 石膏 ——高电阻率 孔隙度较高的含油砂岩与孔隙度很低的水 层(砂岩)电阻率可相近。
13.3.2储集层孔隙度的定量计算
• ②由M-N值交会 图确定岩性的步 骤: • Ⅰ计算目的层的 M、N值 • Ⅱ用M-N值交会 图确定岩性
13.3.2储集层孔隙度的定量计算
在岩性分析的基础上很容易求准 储层的孔隙度 。
13.3.2储集层孔隙度的定量计算
⑴由岩芯的物性分析资料与测井资料所获 得的经验公式求:
对于某一地区的某层位 :
1 n

1 n
S xo S
1 L w
13.4.2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
对于某一地区的某层位 :
1 n

Sw S
1 L w
R xo / Rmf R /R t w

Rxo / Rmf Sw R /R t w

13.4.2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
⑴确定储集层含油饱和度的基本公式 在具有均匀粒间孔隙的纯地层 中,用电阻率测井资料和其他测井 资料确定饱和度Sw的方法大多采用 阿尔奇公式或由其导出的其他公式。
13.4.2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
①阿尔奇公式:
R0 a F m Rw
Rt b I n R0 S w
②用MID图识别岩性的步骤 ( ma ) a Ⅰ用图版法确定出目的层的 (t ma ) a 、 A. 用 N t 交会图确定 (t ma ) a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N t 交会图的制作
t (1 )t ma t f N (1 ) Nma Nf
13.1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
见测井基础
13.2 岩性的定性分析和渗透层的划分
13.2.1岩性的定性分析
⑴进行岩性分析的目的 ①为地质工作者提供参考资料(绘制综 合录井图) ②指导渗透层的划分 ③指导测井工作者选择正确的解释方法 和解释参数
13.2.1岩性的定性分析
⑵岩性定性分析的方法 岩性的定性分析是人们利用测井 曲线的形态和测井值的相对大小,根 据长期生产实践积累的一些规律性的 认识(或经验)去划分岩性的方法。
13.4.1储集层含油性的定性分析
定性解释是一种粗略的估算, 它要求经验丰富,提供的结果都是 仅供参考,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已知 的油层来确定油层与测井资料的对 应关系,然后再通过对测井资料的 分析来评价地层的含油性。
13.4.1储集层含油性的定性分析
①油气层的最小电阻率 ②油层的电阻率与水层电阻率的差别的大小 ③径向电阻率的变化规律 ④邻井中与目的层相当的层位的含油性及电 阻率如何?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基本就可 得出不同含油气级别地层(油、油水同层、 含油层、水层)的测井响应规律。
① MID图识别岩性的原理 Ⅰ横坐标是视骨架声波时差 Ⅱ纵坐标是视骨架密度值 Ⅲ不同的岩性、骨架成分不同,其 (t ma ) a 及 ( ma ) a 也就不同(见图中点的位 置) Ⅳ根据测井值确定出 (t ma ) a、( ma ) a 就 可用MID图识别岩性。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对于某一已知岩性和孔隙流体的岩石, Nf 都是已知的定 Nma 、 其 t ma 、 t f 、 值,所以有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N t 交会图的制作
1 , 2 , , M t1 , t 2 , , t n , , , Nn N1 N 2
13.4.2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
Ⅳ根据同层系已知水层由测井资料确定Rw
R0 a F m Rw
Rw R / a
m
对于水层:
Rt R0,
R0 ,
Rt m / a Rw
对于非水层 : Rt
Rt m / a Rw
13.4.2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
Ⅳ根据同层系已知水层由测井资料确定Rw
13.4.2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
Ⅱ各种测井方法的有利条件: 普通电阻率测井(ES) 该方法受井眼、围岩、侵入等影响 较大,要想用它确定Rt,对每项都应做 相应的校正,因此不方便,而且过多的 校正也不一定会正确。 其有利条件是小井眼、浅侵入的厚 层。
13.4.2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
Ⅱ各种测井方法的有利条件: 侧向测井:
13.4.2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
⑵计算含油饱和度的步骤 ②确定地层水电阻率Rw: Ⅰ用地层水分析资料确定Rw 地层水分析:C、T、盐的成分 用图版就可求出等效的NaCL溶液的浓度,从 而确定Rw Ⅱ直接测量地层水的电阻率,然后换算到地层温 度的条件下 Ⅲ根据SP测井资料确定Rw
Ⅳ根据同层系已知水层由测井资料确定Rw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从M、N的表达式及上图可以看出 地层中的流体性质一定时,M、N 值仅与岩性有关,即不同的岩性 M、N值不同。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从M、N的表达式及上图可以看出地层中的 流体性质一定时,M、N值仅与岩性有关, 即不同的岩性M、N值不同。
U Ra K K (rm rmc ri rt ) I0
所以其有利条件是:高矿化度泥浆 条件下的高阻地层。
13.4.2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
a b Rw Sw n Rt m
a b Rw S0 1 Sw 1 n Rt m
13.4.2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
②径向电阻率比值法: 对于原状地层:
Sw n a b Rw Rt m
a b Rw Sw m R t
xo 1 LΒιβλιοθήκη w13.4.2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
⑵计算含油饱和度的步骤
Sw n a b Rw Rt m
Rxo / Rmf Sw R /R t w

L n ( L 1)
①确定地区经验常数a、b、m、n、L 用岩电实验结果确定a、m、b、n 用Sw与Sxo进行回归分析即可得L
作类似
( 1 ) b ma f ( 1 ) N Nma Nf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N b 交会图的制作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根据测井值由 N b 交会图确定 ( ma ) a
13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二、综合解释的主要任务 (一)研究和评价井剖面上的油气储集层 划分地层的岩性、寻找储集层 对储集层的含油性进行分析,提供有关 的地质参数( h, , k , s0 , ) 对储集层的工业价值进行评价 (二)提供各种工程上所需的有关参数 固井水泥用量 检查固井质量 评价、分析地层的机械特性、异常压力
在以中子孔隙度测井值为横坐标, 以声波时差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由以 上点就可以确定出一条曲线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N t 交会图的制作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对应于目的层正确读取测井值 N , t ,根 据 N , t 确定的点在交会图中采用内插或外 (t ma ) a 推的办法确定出
13.2.1岩性的定性分析
⑵岩性定性分析的方法 ①根据已知岩性的地层寻找相应的测井 响应特征 钻井取芯 岩屑录井 岩性 测井响应特征 井壁取芯 ②通过对测井响应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 岩性
13.2.2划分渗透层
⑴识别渗透层时以岩性分析为主,结合储集层 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 砂泥岩剖面中: 渗透层的岩性为砂岩、泥质砂岩…… 测井响应特征: SP:在砂泥岩剖面中出现异常 GR:低值 微电极:正差异 径向电阻率:一般有差异 孔隙度测井:反映有一定φ
f1 ( N )
f 2 ( N )
f 3 (t )
f 4 ( b , N )
f 5 ( b , t )
f 6 ( N , t )
实际工作中选择效果最 好的一种即可。
f 7 ( b , N , t )
13.3.2储集层孔隙度的定量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