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浅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浅见
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要求人们的思维角度和思维速度跟上社会的变化。

在我国,当代的中学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他们天天遇到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

他们希望政治老师能真正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度,就他们所关心的一些诸如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无核化等重大问题和现实问题,给以信服的解答。

希望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和综合问题的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

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为此,本人对如何上好一堂政治课进行了一番思考,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一、重视教法指导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

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法指导的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预习,给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的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

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将信息与原有知识结合,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的解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第四层是强化记忆,让学生把整理出来的重点知识加以背诵,已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教学情境
如果说教学设计中,确定目标和内容这一环节回答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话,那么,选择合理例子的教学方法这一环节,解决的就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最能体现创新教育的一个途径就是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即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

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最关键的一步。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在创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在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一般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
创新能力是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个体可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与一般能力中的具体能力是紧密相连的。

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

1.发现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在外部世界中,存在大量复杂信息,其中有些是常规性问题,有些是创造性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去辨别、选择有关问题。

但由于以往的知识经验、习惯、情感以及流行的观念与见解,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认知与活动,人们通常获取的问题往往只限于自己已有的知识范围之内,重重视常规性的问题,忽视了对创造性问题的探索。

能否使学生发现问题的有关信息,完全取决于敏锐的洞察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来发现问题。

比如,在讲中原崛起战略时,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到学校多媒体教室观看有关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分析、综合能力,从而达到能力的提升,指导学生总结观看结果并写出观后感。

通过学生之间的对比发现观看到的问题,同时加深了学生们对河南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理解,更加热爱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积极思考。

2.辩证思维的能力的培养
辩证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

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中直接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总的看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

首先,是学生了解丰富而生动的辩证法事实,通过分析归纳,使学生了解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道理。

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要注意纠正学生从单一侧面绝对看问题的思维倾向。

3.实践能力培养
所谓实践能力,就是指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或对自身实践活动的指导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调查能力、政治参与能力等。

这里培养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能力,其实也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思想支配行动,实践上的创新,先要思想上的创新。

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与思维方法的训练相结合,尤其要重视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的,如突破定势思考法、发散求异思考法、放胆猜测思考法、标新立异思考法等的训练,发挥各种思考方法的威力,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巨大的创造性,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