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江西师范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江西师范大学
第一章测试
1.关于我国刑法的发展与完善。
从1997年至2020年1月1日,我国刑法总
共出台了相关刑法典、单行刑法、修正案。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一部刑法典,一个单行刑法,十个刑法修正案
2.刑法的任务就是用刑罚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
参考答案:
错
3.甲怀疑医院救治不力致其母死亡,遂在医院设灵堂、烧纸钱,向医院讨说法。
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刑法规定,下列哪一看法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
如以寻衅滋事罪判处甲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为有效维护医疗秩序,
法院可同时发布禁止令,禁止甲1年内出入医疗机构
4.根据刑法通说观点,刑法的价值包括:
参考答案:
刑法的公正性;刑法的歉抑性;刑法的人道性
5.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
为项目筹集资金,向亲戚宣称有高息理财产品,以委托理财方式吸收10名亲戚300万元资金的,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6.有的行为尽管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但只要它具有社会危害性,
就可以比照刑法相关规定定罪处罚。
参考答案:
错
7.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有以下观点:
①罪刑法定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
念的本质属性
②罪刑法定既约束司法者,也约束立法者,符合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
③罪刑法定的核心是限制国家机关权力,保障国民自由,与执法为民的理
念相一致
④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理念在刑法领域的具体表现
关于上述观点的正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第①②③④句均正确
8.相对于宪法而言,刑法是子法;相对于民法而言,刑法是公法;相对刑事诉
讼法而言,刑法是实体法。
参考答案:
对
9.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
决持异议时,应当根据民意判决
10.甲与乙女恋爱。
乙因甲伤残提出分手,甲不同意,拉住乙不许离开,遭乙痛
骂拒绝。
甲绝望大喊:“我得不到你,别人也休想”,连捅十几刀,致乙当场惨死。
甲逃跑数日后,投案自首,有悔罪表现。
关于本案的死刑适用,下列哪一说法符合法律实施中的公平正义理念?
参考答案:
根据《刑法》规定,当甲的杀人行为被评价为“罪行极其严重”时,可判处甲死刑
11.使母体内尚未出生的胎儿死亡,不构成故意杀人罪,而溺婴则构成故意杀人
罪。
参考答案:
对
12.现代刑法区别于封建刑法的关键在于
参考答案:
是否体现了保障人权机能
第二章测试
1.罪责自负、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
三项基本原则。
错
2.我国刑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
参考答案:
对
3.关于罪刑法定原则有以下观点:
①罪刑法定只约束立法者,不约束司法者
②罪刑法定只约束法官,不约束侦查人员
③罪刑法定只禁止类推适用刑法,不禁止适用习惯法
④罪刑法定只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第④句正确,第①②③句错误
4.对任何人犯罪,在判刑处罚上一律平等。
参考答案:
错
5.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参考答案:
对
6.“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是:(1)禁止溯及既往(_____的罪刑法定);(2)
排斥习惯(_____的罪刑法定);(3)禁止类推解释(_____的罪刑法定);
(4)刑罚法规的适当(______的罪刑法定)。
”下列哪一选项与题干空格内
参考答案:
事前——成文——严格——确定
7.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8.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才能定罪处刑。
参考答案:
对
9.我国刑法规定了____法定原则,____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
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____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____和承担的____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____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在这段话的空格中:
参考答案:
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10.下列哪些选项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参考答案:
将重度醉酒后在高速公路超速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法》规定了盗窃武装部队印章罪,未规定毁灭武装部队印章罪。
为弥补处罚漏洞,将毁灭武装部队印章的行为认定为毁灭"国家机关"
印章;将明知是痴呆女而与之发生性关系导致被害人怀孕的情形,认定为强奸"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第三章测试
1.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
罪”,可以理解为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参考答案:
错
2.犯罪对象是犯罪的构成要件之一。
参考答案:
错
3.根据刑法通说,大陆法递进式犯罪构成体系的组成部分是
参考答案:
构成要件该当性;构成要件有责性;构成要件违法性
4.根据我国刑法通说,我国所采用的犯罪构成理论包括
参考答案:
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
5.成为犯罪行为,应当具备的特征包括
参考答案:
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6.“凡是刑法明文禁止的行为,就是犯罪”。
这是哪一类型的犯罪概念
参考答案:
形式概念
7.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
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
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
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
是犯罪。
”这种表述属于哪一类型的犯罪概念?
参考答案:
混合概念
第四章测试
1.无意识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
参考答案:
对
2.不作为犯罪是以负有特定义务为前提而构成的犯罪。
参考答案:
对
3.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司法解释规定,虽交通肇事重伤3人以上但负事故次要责任的,不构成交
通肇事罪。
这说明即使有条件关系,也不一定能将结果归责于行为
4.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甲夜晚驾车经过无照明路段时,不小心撞倒丙后继续前行,随后的乙未注
意,驾车从丙身上轧过。
即使不能证明是甲直接轧死丙,也必须肯定甲的
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甲、乙等人因琐事与丙发生争执,进而在电梯口相互厮打,电梯门受外力挤压变形开启,致丙掉入电梯通道内摔死。
虽然介入了电梯门非正常开启这一因素,也应肯定甲、乙等人的行为与丙
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
5.关于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甲向乙的茶水投毒,重病的乙喝了茶水后感觉更加难受,自杀身亡。
甲的
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6.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甲等多人深夜追杀乙,乙被迫跑到高速公路上时被汽车撞死。
甲等多人的
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甲、乙无意思联络,同时分别向丙开枪,均未击中要害,因两个伤口同时出血,丙失血过多死亡。
甲、乙的行为与
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甲将妇女乙强拉上车,在高速公路上欲猥亵乙,乙在挣扎中被甩出车外,后车躲闪不及将乙轧死。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
间具有因果关系
7.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
丁毁坏被害人面容,被害人感觉无法见人而自杀。
丁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
有因果关系
8.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甲向乙的咖啡投毒,看到乙喝了几口后将咖啡递给丙,因担心罪行败露,
甲未阻止丙喝咖啡,导致乙、丙均死亡。
甲对乙是作为犯罪,对丙是不作
为犯罪;甲在火灾之际,能救出母亲,但为救出女友而未救出母亲。
如无排除犯罪的事由,甲构成不作为犯罪;儿童在公共游泳池溺水时,其父甲、救生员乙均故意不救助。
甲、乙均成立不作为犯罪
9.关于不作为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
甲看见儿子乙(8周岁)正掐住丙(3周岁)的脖子,因忙于炒菜,便未理会。
等炒完菜,甲发现丙已窒息死亡。
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10.下列哪一选项构成不作为犯罪?
参考答案:
丙与贺某到水库游泳。
丙为显示泳技,将不善游泳的贺某拉到深水区教其
游泳。
贺某忽然沉没,丙有点害怕,忙游上岸,贺某溺亡
11.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甲乱扔烟头导致所看仓库起火,能够扑救而不救,迅速逃离现场,导致火势蔓延财产损失巨大。
甲不扑救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甲盗伐树木时砸中他人,明知不立即救治将致人死亡,仍有意不救。
甲不救助伤者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甲带邻居小孩出门,小孩失足跌入粪塘,甲嫌脏不愿施救,就大声呼救,待乙闻声赶来救出小孩时,小孩死亡。
甲不及时救助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12.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成立猥亵儿童罪,要求行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满14周岁的儿童
13.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相同点就是都预见到结果必然发生。
参考答案:
错
1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
错
15.下列哪一行为构成故意犯罪?
参考答案:
作客的朋友在家中吸毒,主人装作没看见
16.某甲驾一货车行驶在陡峭山路,某乙为尽快赶到投宿地想搭便车,冒然抓住
车厢后部,但却无法攀上,甲知道这一情况后,为摆脱乙突然刹车,致乙摔入山沟死亡。
甲对乙的死亡结果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
参考答案:
对
17.所有故意犯罪中都有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参考答案:
对
18.下列哪些案件不构成过失犯罪?
参考答案:
邻居看见6楼儿童马上要从阳台摔下,遂伸手去接,因未能接牢,儿童摔成重伤;汽车修理工恶作剧,将高压气泵塞入同事肛门充气,致其肠道、内脏严重破损;老师因学生不守课堂纪律,将其赶出教室,学生跳楼自杀;路人见义勇为追赶小偷,小偷跳河游往对岸,路人见状离去,小偷突然抽筋溺毙
19.宁某为了不赡养老人,在饭中下毒准备杀死老人,但其发现老人与小孩一起
吃饭时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结果导致老人和小孩一起死亡。
对此,宁某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只有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
参考答案:
错
20.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在没有预见危害结果上的区别是前者是根本不可
能预见而没有预见,后者是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
参考答案:
对
21.关于过失犯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这里的“法律”不限于刑事法律
2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
对
23.甲(15周岁)求乙(16周岁)为其抢夺作接应,乙同意。
某夜,甲抢夺被
害人的手提包(内有1万元现金),将包扔给乙,然后吸引被害人跑开。
乙害怕坐牢,将包扔在草丛中,独自离去。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
乙成立抢夺罪的中止犯
24.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16周岁。
参考答案:
错
第五章测试
1.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参考答案:
对
2.对正当防卫行为和紧急避险行为,不能实行正当防卫。
参考答案:
对
3.关于正当防卫,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
基于过失而实施的侵害行为,不是不法侵害
4.互殴案件,后动手的是正当防卫。
参考答案:
错
5.李某与王某因琐事发生斗殴,李某声称要将王某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菜
刀。
王某害怕,在李某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将李某打死。
王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参考答案:
错
6.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
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关于刑法对特殊正当防卫的规定,下列哪些理解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
对于正在进行杀人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没有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能称为正当防卫;由于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防卫时可以杀死不法侵害人,所以,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
暴力犯罪结束后,当场杀死不法侵害人的,也属于特殊正当防卫;由于特殊正当防卫针对的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这种犯罪一旦着手实
行便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应当允许防卫时间适当提前,即严重危及人
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处于预备阶段时,也应允许进行特殊正当防卫
7.任何人为避免本人危险而实施的紧急避险行为,都可以适用刑法关于紧急避
险的规定。
参考答案:
错
8.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参考答案:
错
9.甲对正在实施一般伤害的乙进行正当防卫,致乙重伤(仍在防卫限度之内)。
乙已无侵害能力,求甲将其送往医院,但甲不理会而离去。
乙因流血过多死亡。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10.负有特定责任的公职人员履行公职时,不能实行紧急避险。
参考答案:
对
11.实施紧急避险,要求必须是危险正在发生,即危险必须是现实的,具体的。
参考答案:
对
12.严重精神病患者乙正在对多名儿童实施重大暴力侵害,甲明知乙是严重精神
病患者,仍使用暴力制止了乙的侵害行为,虽然造成乙重伤,但保护了多名儿童的生命。
观点:
①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不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
②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
③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不以防卫人是否明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
提
④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以防卫人明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
结论:
a.甲成立正当防卫
b.甲不成立正当防卫
就上述案情,观点与结论对应错误的是下列哪些选项?()
参考答案:
观点②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①④与b结论对应;观点①④与a结论对应;
观点②③与b结论对应;观点①②与a结论对应;观点③④与b结论对应
13.关于正当防卫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乙发现齐某驾驶摩托车抢劫财物即驾车追赶,2车并行时摩托车撞到护栏,弹回与乙车碰撞后侧翻,齐某死亡。
乙不成立正当防卫
14.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
某日晚,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
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
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
参考答案:
正当防卫
15.乙基于强奸故意正在对妇女实施暴力,甲出于义愤对乙进行攻击,客观上阻
止了乙的强奸行为。
观点:
①正当防卫不需要有防卫认识
②正当防卫只需要防卫认识,即只要求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③正当防卫只需要防卫意志,即只要求防卫人具有保护合法权益的意图
④正当防卫既需要有防卫认识,也需要有防卫意志
结论:
A.甲成立正当防卫
B.甲不成立正当防卫
就上述案情,观点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哪一选项?
参考答案:
观点①观点②与a结论对应;观点③观点④与b结论对应
第六章测试
1.甲意图杀死其妻,某日误将碱面为砒霜投放在其妻将要吃的饭中,其妻吃后
安然无事,甲的行为属于犯罪的未遂。
参考答案:
对
2.甲蓄意盗窃,于某日深夜窜至一单位财务室,但打开保险柜后却发现空无分
文。
甲的行为构成手段不能犯未遂。
参考答案:
错
3.下列哪一行为成立犯罪未遂?
参考答案:
发送诈骗短信,受骗人上当后汇出5万元,但因误操作汇到无关第三人的账户
4.下列哪些选项中的甲属于犯罪未遂?()
参考答案:
甲、乙共同杀害丙,以为丙已死,甲随即离开现场。
一个小时后,乙在清理现场时发现丙未死,持刀杀死丙;乙欲盗窃汽车,让甲将用于盗窃汽车的钥匙放在乙的信箱。
甲同意,但错将钥匙放入丙的信箱,后乙用其他方法将车盗走
5.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
参考答案:
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
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
6.甲为了谋杀乙,在乙的饭菜中投毒,但乙因有急事未吃饭。
甲的行为属于犯
罪预备,应负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
错
7.对于中止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参考答案:
错
8.一天傍晚,某甲在一僻静的胡同口遇见一位妇女,突然将该妇女抱住,正欲
实施强奸,这时,附近有人走动,于是犯罪嫌疑人停止了犯罪,匆忙逃走,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参考答案:
错
9.下列哪些选项不构成犯罪中止?()
参考答案:
丁为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3万元用于孩子学费,4个月后主动归还;乙使用暴力绑架被害人后,被害人反复向乙求情,乙释放了被害人;甲收买1名儿童打算日后卖出。
次日,看到拐卖儿童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的新闻,偷偷将儿童送回家;丙加入某恐怖组织并参与了一次恐怖活动,后经家人规劝退出该组织
10.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甲入户抢劫时,看到客厅电视正在播放庭审纪实片,意识到犯罪要受刑罚处罚,于是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后离开。
甲成立犯罪中止;甲欲杀乙,埋伏在路旁开枪射击但未打中乙。
甲枪内尚有子弹,但担心杀人后被判处死刑,遂停止射击。
甲成立犯罪中止
11.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
参考答案:
犯罪行为已经实行完毕的情况下;犯罪的实行阶段;犯罪的预备阶段;犯罪行为尚未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12.根据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形态的理论分析,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哪些是
错误的?
参考答案:
丁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丁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险。
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50%,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
也不会死。
丁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行为和被害人的没有死亡之间,并无因
果关系,所以丁不能成立犯罪中止;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
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
伤。
乙不是犯罪中止。
;丙对仇人王某猛砍20刀后离开现场。
2小时后,
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
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
丙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13.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
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
因久等
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
关于乙的行为,下
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14.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个价值
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
然后继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
几分钟后售货员
发现少了一个戒指并怀疑陈某,便立即报告保安人员。
陈某见状,速将戒指
扔回柜台内后逃离。
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陈某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不属于中止行为;陈某将戒
指扔回柜台内属于犯罪既遂后返还财物的行为
1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参考答案:
对
第七章测试
1.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过失犯罪。
参考答案:
错
2.共同犯罪形式只能表现为共同作为,共同不作为不构成共同犯罪。
参考答案:
错
3.王某为了杀害张某,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李某,并骗李某说枪里没有子弹,
让李某向张某开枪,李某开枪将张某打死。
王某和李某构成共同犯罪。
参考答案:
错
4.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完全不同,不构成共同犯罪。
参考答案:
对
5.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乙基于敲诈勒索的故意恐吓丙,在丙交付财物时,知情的甲中途加入帮乙
取得财物。
甲构成敲诈勒索罪的共犯;乙因妻丙外遇而决意杀之。
甲对此不知晓,出于其他原因怂恿乙杀丙。
后乙杀害丙。
甲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教
唆犯
6.《刑法》第29条第1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
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对于
本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
该款中的“犯罪”并无限定,既包括一般犯罪,也包括特殊身份的犯罪,既包括故意犯罪,也包括过失犯罪
7.关于共同犯罪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乙明知黄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仍按黄某要求为其收取毒品原植物的种子。
2人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的共犯
8.下列哪些情形成立共同犯罪?
参考答案:
丙发现某商店失火,立即叫孙某:“现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孙某便和丙一起到失火地点窃取商品后各自回家;医生丁为杀害仇人王某,故意将药量加大10倍,护士李某发现后请丁改正,丁说:“那个家伙太坏了,让他死了算了。
”李某没再吭声,按丁所开处方用药,导致王某死亡;乙在境外购买了毒品、钱某在境外购买了淫秽物品,二人共谋同雇一条走私船回到内地,后被海关查获;甲与赵某共谋共同杀苏某,但赵某因病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苏某
9.甲(15岁)与乙(16岁)在一住宅楼前闲坐,见女学生刘某、张某在马路
上行走,甲说:“我一瞧这两女生就来气。
”乙听说便激起流氓心理,用手中弹弓向刘、张二人射石子,结果,打中刘的左眼,致刘左眼失明。
甲、乙二人系共同犯罪。
参考答案:
错
10.关于共同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