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教学设计
《论语》选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并积累成语: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
2、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3、结合《选读》中的其它章节,为子路画像,探讨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深入理解孔子的人才观。
4、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文化内涵】
1、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2、结合《选读》中的其它章节,为子路画像,探讨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深入理解孔子的人才观。
3、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课时建议】
三课时
教学步骤一:讲―读―品
1、文意疏通:
〔1〕以学生研习讨论为主,串讲重要文言词语。
〔2〕文意难点,需教师深化点拨。
如:5.22见《论语别裁》“公冶长五不如归去〞章节
17.4见《论语讲要》……
2、在疏通文句根底上,从诵读入手,揣摩人物语气,品味人物思想感情〔重点人物:孔子、子路、颜渊、子贡等〕。
教学步骤二:为子路画像
以专题研究的形式,采用小论文的体裁,以小组合作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成果以文章形式进行交流展示。
〔注:关于子路形象的材料,课文中还有:第二课13.3章,第三课17.5章、17.7章,第四课18.7章,第五课5.26章,第十三课11.26章。
分析子路形象时要把这些材料综合起来考虑。
〕
参考专题:
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分析子路性格;
子路与孔子的特殊关系;
儒学思想必须是一个社会群体思想气氛的产物,子路对孔子思想的影响;
怎样看待““门人不敬子路〞〞?
《论语》选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掌握周、比、矜、斯、责、举、道等词在文中的含义,重点辨析周、比、党等词一词多义现象。
2.掌握文中出现的动词活用现象。
3.理解孔子在察人、择友、处事、待人方面的主要观点。
【文化内涵】
1、理解孔子在察人、择友、处事、待人方面的观点;
3、深入阐发“君子〞的含义;
4、思考孔子的人际交往观在当今社会的时代意义。
【课时建议】
三课时
教学步骤一: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1、疏通文意:
〔1〕学生自学注释和译文〔可在预习中完成〕。
〔2〕教师适当补充课本没有给出的注释,点出重点词汇,疏通文意〔插入完成课后第四题〕。
〔3〕学生质疑,教师答疑。
2、指导诵读:
〔1〕老师示范背诵,明确背诵要求。
〔2〕组织讨论:可以将哪些内容相似的句子放在一起背诵?
〔3〕鼓励学生采取分组竞赛形式当场速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二:深入理解,阐发内涵
学生讨论:将本章节内容分为“察人、择友、处事、待人〞四方面,先概述各
方面主要观点,然后在自己感受最深、启发最大的章节旁边写评注或随感,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
察人〔1、2、3、4、5章〕
择友〔6、7章〕
处事〔12、13、14章〕
待人〔8、9、10、11章〕
注:此这个环节中,学生自由发言与老师讲解应结合进行。
多义性:例举“久而敬之〞的多义理解。
丰厚性:例举“察人〞章中可补充孔子对“君子〞的评判与见解。
2、《论语》原文非常简约,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体会,深
入讨论内涵,将原文具体化。
如:517子曰:“晏平仲善于人交,久而敬之。
〞让
学生从生活中体会如何与人交往,让人“久而敬之〞。
注:活动应充分表达儒家注重内心修养的精神,鼓励学生反省自我,反思生活,不可泛泛而论。
〔形式:分组讨论,就某一论题设正反方辩论,写小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