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试点改革的实施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试
点改革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8.03.28
•【字号】铜政办〔2018〕5号
•【施行日期】2018.03.2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政医管综合规定
正文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试点改革的实施意见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7〕9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2018年全省综合医改重点工作任务,为探索紧密型医联体管理机制创新,经市政府同意,在市立医院医疗联合体开展改革试点,打造全省可推广、全国可借鉴的医疗联合体新模式。
现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基本原则,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为重点;以转变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资源利益共享、责任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医联体为目标;以医保结算方式改革为杆杠;突出医防融合、同向激励;引导医疗
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促进市民科学合理有序就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二、试点范围
市立医院、市立医院石城医院、狮子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映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铜办社区卫生服务站、梅塘卫生服务站、学苑卫生服务站、解西卫生服务站、长江卫生服务站、机厂卫生服务站、五松卫生服务站、沙河卫生服务站、井巷卫生服务站、中市卫生服务站、露采卫生服务站、新城花园卫生服务站、梦苑卫生服务站、天桥卫生服务站、友好卫生服务站、铜山卫生院、铜矿卫生所、金口岭卫生所、安工学院卫生室。
市立医院为牵头单位,其他22家为成员单位。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一体化”管理
组建统一法人的市立医院医疗联合体(集团)(以下简称市立医院医联体),实行“人员配置一体化、运行管理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
人员共享:人才统招统用、双向流动;加强基层队伍建设,适宜人员优先安排在基层,实行轮转制。
资源共享:统一组建质量管理、影像诊断、医学检验、病理诊断等中心;统一药品采购、统一耗材采购、统一消毒供应、统一医疗废物处理等。
利益共享:在市立医院医联体内统一实施与分级诊疗、医防融合相匹配的科学绩效考核分配机制。
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支撑作用,统筹推进市立医院医联体医疗机构管理、医疗服务等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市立医院医联体内诊疗和公卫信息互联互通。
(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立医院)
(二)建立健全分级诊疗新秩序
1.落实功能定位。
明确分级定位,市立医院医联体牵头单位负责疑难复杂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对成员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成员单位负责常见多发
病诊疗、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随访等服务。
制定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临床路径、按病种付费等规范和流程,实现市内就诊率达到90%的目标。
(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立医院)
2.优化病种分级。
细化分级诊疗目录,按照疾病病种、轻重程度和机构服务能力对疾病进行分类,实行绩效系数管理,充分发挥病种分级在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立医院)
3.强化服务能力。
成立市立医院医联体专家坐诊工作室,牵头单位定期派出专家驻点成员单位进行坐诊、培训、带教、重点专科扶持等工作,统筹做好在职培训、对口支援、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基层服务等工作,向成员单位扩大预约号源比例,优先投放名医、名科号源,同时增加下派人员,为基层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立医院)
4.做实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加快推进,规范签约,认真履约,完善家庭医生收入分配机制和综合激励政策,稳步提升有偿签约比例,推进“两卡制”建设,确保各项签约指标超过上级下达指标5%以上。
(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立医院)
(三)放大医保基金杠杆作用
对市立医院医联体实行总额包干制度,以签约服务人口为基数,在本年度医疗保险可分配基金中,确定市立医院医联体总额包干指标。
建立年度总额预付制度,结余部分市立医院医联体内统筹分配使用,试点期间对市立医院医联体合理超支部分予以适当补助。
同时进一步建立优惠就诊制度、转外就医审批备案制度和费用核定报销制度,畅通居民就诊绿色通道。
制定将家庭病床费等纳入医保报销的相关政策。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卫计委、市立医院)
(四)促进医防融合发展
1.建立医防融合机制。
由市疾控中心、市妇幼保健院与市立医院医联体联合成立“慢病管理指导中心”、“妇幼保健管理指导中心”,提升慢性病和妇幼保健的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增设公共卫生人员,推动公共卫生资源和重心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约服务团队。
市级疾控机构将慢性病防控窗口前移至市立医院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立医院)
2.打造特色服务品牌。
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为重点,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抓手,提升居民健康素质,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在特定的治疗护理服务方面,以“三人”(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四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脑卒中康复)为重点,开展临床护理、健康管理和特定的治疗服务,促进上下联动和协同服务。
(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立医院)
四、政策保障
(一)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
加大投入,以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进行财政补助,建立财政补助资金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加大对市立医院医联体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保障力度,加大对市立医院医联体各成员单位的标准化建设与管护,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保障机制。
推进试点改革宣传与协调,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辖区政府)
(二)提升医联体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紧密型医联体试点改革相关制度,遴选一批技术优良、经验丰富的医生和高年资护士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担任负责人。
探索建立符合基层的全科医生认定、准入、培养、激励等系列机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职称占比。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卫计委、市立医院)
五、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
成立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程双林为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昌红梅为副组长,市发改委、卫计委、编办、人社局、财政
局、食药监局、医改办、铜官区政府、郊区政府、市立医院为成员单位的市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试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计委。
市卫计委负责牵头推进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建设,协调解决标准制定、政策支持等问题,开展工作督导和总结评估,协调市各医疗卫生机构支持配合试点改革工作。
市发改委、卫计委、编办、人社局、财政局、食药监局等有关部门要强化联动,制定推动在医疗服务价格、编制、支付方式、财政补助政策、药品耗材“两票制”等方面的改革配套政策,4月上旬将配套政策报市卫计委。
市立医院医联体要积极主动推进改革,3月底前制定系列实施办法。
(二)强化督导问责。
市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试点改革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市立医院医联体建设的督导,建立督导、考核和问责机制,将推进紧密型医联体试点改革工作作为年度医改考核的重点内容,分解落实任务,跟踪改革进展,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改革有序推进。
各责任单位要根据序时进度,制定配套改革政策方案,提出可检验的成果形式和进度安排。
(三)强化总结宣传。
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认真做好推进试点改革工作的宣传,引导群众建立“首诊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科学就医理念,逐步形成有序就医格局。
市立医院医联体要加强内部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对紧密型医联体试点改革工作的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主动性,提高积极性。
市卫计委、市医改办要及时总结和推广改革中的创新举措和成功做法。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