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2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护

【摘要】目的分析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临床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护理当中的方法、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患者均具有头晕、胸闷、乏力症状,1例患者伴有出汗情况,通过护理后,患者情况缓解。

结论双硫仑样反应危险较大,临床使用药物当中需要注意,患者出现反应症状时,需要及时进行抢救治疗,护理过程需加强关注,提高患者护理效果。

【关键词】双硫仑样反应临床护理分析观察
本次研究为2012.6我科接收的2例“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病历介绍
病例1,男,48岁,以“头晕、胸闷、乏力2小时余。

”为主诉入院,患者入院前2小时出现头晕、胸闷、乏力,精神不佳,家人发现后急送就诊,测血压
90/60mmHg,心率65bpm,末梢血糖5.10mmol/L,近期睡眠不佳,前两日因咽痛,自服“头孢氨苄胶囊”,具体不详,晚饭时少量饮酒后出现、头晕、胸闷,晨起时上述不适加重,无恶心呕吐、肢体抽搐、发热、腹泻等不适,门诊拟“睡眠障碍待查”收住我科住院治疗。

体格检查;T:36.5℃,P:65次/分,R:18次/分,BP:90/60mmHg。

神情,精神不佳,患者入院后即予以下列治疗:评估和维护重要器官的功能,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生命支持(呼吸、循环和脑功能)治疗。

积极输液,扩充血容量,维持内环境稳定,支持对症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泮托拉唑、乙酰谷酰胺、纳洛酮、丹参酮、能量合剂、维生素、电解质等。

2012-07-18患者诉头晕、胸闷乏力,纳差,血压100/70mmHg,心率85bpm,律齐,临床治疗继续积极扩容、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经上述治疗后患者不适症状逐步缓解2日后患者痊愈出院。

病例2,男,49岁,以“少量饮酒后出现头晕、胸闷、乏力、出汗半小时余。

”为主诉急诊入院,测血压75/37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未见明显异常;末梢血糖11.30mmol/L。

即予以吸氧、输液、血管活性药等对症治疗,症状逐步好转后急诊门诊拟“双硫仑反应”收住院治疗。

既往体健,体格检查:T:36.℃,P:71次/分,R:18次/分,BP:75/37mmHg。

神情,精神不佳,项软,布氏征(-),克氏征(-),营养中等,发育正常,查体合作,面色、口唇苍白,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和黄染。

住院经过:入院常规检查―血常规示未见明显异常;生化检查示ALT 55.0,GGT116.0,CR119.0,GLU14.30,TC7.63,CRP16.70,患者入院后即予下列治疗:氧疗、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积极的输液、扩容、支持对症治疗―泮托拉唑、能量合剂、硫普罗宁、乙酰谷酰胺、电解质等。

07-14患者诉乏力,食欲不佳,血压120/70mmHg,心率65bpm,律齐,心肺阴性,腹平软,剑突下无压痛,无反跳痛,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和黄染,病理征阴性。

综合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应系输注“头孢类抗菌药物”后少量饮酒致双硫仑反应,导致患者入院时胸闷心悸、出汗、
乏力、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不适,继续目前治疗。

经上述治疗后患者不适症状逐步缓解,3天后痊愈出院。

2 护理
双硫仑样反应重点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旦确诊,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2.1 立即停药头孢类药物,使患者平卧位,吸氧。

2.2 入院时患者嗜睡状,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警惕休克的发生,并做好病情动态的护理记录。

休克者采取“V”型体位。

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大多数发病突然,心率快,呼吸困难伴有濒死感,对疾病预后缺乏信心,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

将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治疗方法详细告知病人及家属,稳定患者情绪,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4~6L/min,改善组织缺氧。

2.4 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补液及利尿药物,并根据病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2.5 遵医嘱给予纳洛酮等对症处理。

2.6 患者表现为头晕、胸闷、乏力、精神差,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面部潮红、多汗、失眠、头痛、恶心、呕吐、眼花、嗜睡、幻觉、恍惚、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床旁备齐急救器械及药品,包括除颤仪、吸痰器、气管切开及静脉切开包、呼吸兴奋剂、利尿剂等其他抢救药品[1]。

3 健康指导
用药指导,对门诊、住院病人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了解病人饮酒史,告知患者应用头孢类药物期间以及停药后5-7天不得使用含乙醇的制品,尤其包括各种酒类及含乙醇饮料,对老年人和心血管患者更应做好宣教。

不得用酒精进行皮肤消毒或擦洗降温,特别是患糖尿病进行注射对皮肤消毒时。

4 讨论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由于应用药物(头孢类)后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或接触酒精)导致的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

酒精进入体内后,首先在肝细胞内经过“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乙醛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经过“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酸和乙醛酶A”,乙酸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由于某些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抑制了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醛产生后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聚集,出现双硫仑样反应[2]。

许多抗菌药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作用,用药后饮酒及使用含乙醇药物或者饮酒后用头孢类药物会发生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等。

双硫仑是一种药物,但服用该药物后即使少量饮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会引起面部潮红、头痛、呼吸困难等,达到戒酒目的。

很多抗菌药物有跟双硫仑相似的作用,用药后饮酒或使用喊酒精的药物,会产生双硫仑样反应。

会产生双硫仑样反
应的抗菌药物主要有: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呋喃唑酮(痢特灵),以头孢菌素最多见。

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乙酰脱氢酶被抑制后4~5天才能恢复,也有报道用药后8天饮酒还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所以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在用药期间及停药后7~10天内不应饮酒。

医护人员对应用抗菌药物过程中的戒酒硫样反应要有足够的认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外,还应询问患者平时的酒量,应积极做好疾病的健康宣教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教育,反复提醒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的过程中和过程前后禁止接触乙醇,除不能饮酒外,还应避免服用含乙醇的药物和食品如调味剂、发酵的食醋、糖浆剂、酊剂、人参蜂王浆等滋补强壮剂,此外,还应注意避免使用含乙醇的注射液[3]。

参考文献
[1] 李杨玲.李淑彬.双硫仑样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9,2(04):13-14
[2] 许萌.头孢菌素致双硫仑反应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6(06):34-35
[3] 谢秀霞,王建辉.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1,8(08):98-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