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11:第9课 屈原列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谗谄之蔽明也(动词活用为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做名词,邪恶、不正的小人)
蝉蜕于污秽(名词做状语,像蝉那样;形容词做名词,污浊的环境)
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做名词,端方正直的人)
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做动词,阐明)
4.文言句式: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判断句)
方正之不容也(被动句)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
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
5.重点实词拓展:
顾: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回头看
顾野有麦场(《狼》):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拜访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难道、岂
使于齐,顾反,谏怀王:返回
②阅读第九自然段,概括该段内容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并指出每一个角度运用的表达方式。最后分析该段表达了屈原和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它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先从为臣(屈原)的角度写,方法是寓议于叙,突出屈原的“忠”与“贤”,阐明他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后从为君(怀王)的角度写,方法是纯用议论,突出其结果是“兵挫地削,身客死于秦”,阐明人君“不知人之祸”。
(二)语言文字积累:
正音:
属草稿zhǔ 惨怛dá 帝喾kù 举类迩ěr 濯淖zhuó nào
皦然泥而不滓者也jiào niè zǐ 商於wū 屈匄gài 唐昧mò
啜其醴chuò lí汶mén 罹难lí温蠖huò 渔父fǔ
(三)层次梳理:
第一部分(1):简介屈原的姓名、家世、所任官职、为政才能,以及楚王对他的信任。
风格:其文约,其词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第四至九节文本探究:
1.重点字词:
惠王患之(担心、畏惧) 齐与楚从亲(同“纵”,合纵)
楚诚能绝齐(如果) 奈何绝秦欢(断绝)
屈平既嫉之(憎恨) 人君无愚智(无论)
冀幸君之一悟(希望; 全部)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一件接着一件)
平伐其功(自夸、炫耀)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 可谓穷矣(处境困难)
明道德之广崇(阐明) 治乱之条贯(条理,规律)
2.通假字:
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
人穷则反本(“反”通“返”)
糜不毕见(“见”通“现”)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3.词类活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做名词,识别力)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顾重顾藉。(《柳子厚墓志铭》):顾惜
注:“顾”还有照顾;考虑;反而;不过的意思。
6.感悟思考:
①本文的题目是《屈原列传》,为什么这里用大量的篇幅来写楚国的政治而不写屈原?
说明屈原的去留关系着楚国的命运。实写楚国的命运,其实是写屈原对楚国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意在揭示楚王父子都昏庸腐朽,当朝重臣多贪婪鄙陋,像屈原这样端方正直的人,必然不见容于朝廷,所以最后终于自沉汨罗江。
②研读第三自然段,指出屈原作《离骚》的原因,并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离骚》的?
原因: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以下几个方面:解题:离骚者,犹离忧也。
成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内容: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第二部分(2—3):写屈原遭谗被疏后“忧愁忧思而作《离骚》”,说明了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和心理状况,评述了《离骚》的思想内容和写法,并对屈原的人品作出了“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高度评价。
第三部分(4—9):历叙屈原被罢黜后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的一系列失利,表现楚国的日益衰败,说明屈原被排斥给楚国造成的巨大影响。
属shǔ: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类别
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隶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系,是
6.感悟思考:
①课文第一段重点介绍了屈原哪几个方面的才能?并联系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把屈原得志时的情况写的如此简约?
主要介绍了屈原的文化素养、政治才干、外交能力三个方面的才能。作者之所以写的简约,是因为作者为屈原写传的重点是表现其失意后的忠君爱国和发愤著书的情况。
第四部分(10——12):叙述屈原的放逐和自杀,交代屈原死后楚国为秦所灭。
第五部分(13):司马迁对屈原的赞词。
(四)文本探究:
第一至三节文本探究:
1.重点字词:
娴于辞令(熟练、熟悉) 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位次) 屈平属草稿(写作)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法令,两词都是同义复用)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名词做状语,在宫内; 在外面)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形容词做名词,忠诚、贤能的人)
身客死于秦(名词做状语,像客人那样)
秦虎狼之国(名词做状语,像虎狼一样)
时秦昭王与楚婚(名词做动词,结为婚姻)
4.文言句式:
大破楚师于丹淅(状语后置句)
遂绝齐(省略句)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省略句)
既强调屈原的忠贞不渝和九死未悔,也鲜明的表达了作者对屈原遭遇的愤愤不平和深切同情。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离骚者,犹忧也(判断句)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故死而不容(被动句)
明道德之广崇(定语后置句)
5.重点实词拓展:
属zhǔ::
属引凄异。(郦道元《三峡》):连缀,接连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同“嘱”,嘱咐,托付
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赤壁赋》):倾注,引申为劝酒:
注:“属”还有⑴(意念)集中于一点,如“属意”;⑵恰好遇到的意思。
课题
屈原列传
备课时间
教学要求
和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和难点
1.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点拨,讨论指导
教具
教学步骤
备注
(一)简介屈原生平: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年),名平,战国末期楚国人,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汉代把它们合编为《楚辞》。出生楚国贵族,知识渊博,有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当高的“左徒”官职,参与国家政令的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 285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
2.通假字:
屈平既绌(“绌”通“黜”) 齐与楚从亲(“从”通“纵”)
亡走赵,赵不内(“内”通“纳”)
乃令张仪详去秦(“详”通“佯”) 使于齐顾反(“反”通“返”)
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
3.词类活用:
厚币委质事楚(名词做动词,用丰厚的礼物)
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使……破)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做名词,邪恶、不正的小人)
蝉蜕于污秽(名词做状语,像蝉那样;形容词做名词,污浊的环境)
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做名词,端方正直的人)
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做动词,阐明)
4.文言句式: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判断句)
方正之不容也(被动句)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
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
5.重点实词拓展:
顾: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回头看
顾野有麦场(《狼》):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拜访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难道、岂
使于齐,顾反,谏怀王:返回
②阅读第九自然段,概括该段内容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并指出每一个角度运用的表达方式。最后分析该段表达了屈原和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它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先从为臣(屈原)的角度写,方法是寓议于叙,突出屈原的“忠”与“贤”,阐明他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后从为君(怀王)的角度写,方法是纯用议论,突出其结果是“兵挫地削,身客死于秦”,阐明人君“不知人之祸”。
(二)语言文字积累:
正音:
属草稿zhǔ 惨怛dá 帝喾kù 举类迩ěr 濯淖zhuó nào
皦然泥而不滓者也jiào niè zǐ 商於wū 屈匄gài 唐昧mò
啜其醴chuò lí汶mén 罹难lí温蠖huò 渔父fǔ
(三)层次梳理:
第一部分(1):简介屈原的姓名、家世、所任官职、为政才能,以及楚王对他的信任。
风格:其文约,其词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第四至九节文本探究:
1.重点字词:
惠王患之(担心、畏惧) 齐与楚从亲(同“纵”,合纵)
楚诚能绝齐(如果) 奈何绝秦欢(断绝)
屈平既嫉之(憎恨) 人君无愚智(无论)
冀幸君之一悟(希望; 全部)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一件接着一件)
平伐其功(自夸、炫耀)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 可谓穷矣(处境困难)
明道德之广崇(阐明) 治乱之条贯(条理,规律)
2.通假字:
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
人穷则反本(“反”通“返”)
糜不毕见(“见”通“现”)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3.词类活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做名词,识别力)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顾重顾藉。(《柳子厚墓志铭》):顾惜
注:“顾”还有照顾;考虑;反而;不过的意思。
6.感悟思考:
①本文的题目是《屈原列传》,为什么这里用大量的篇幅来写楚国的政治而不写屈原?
说明屈原的去留关系着楚国的命运。实写楚国的命运,其实是写屈原对楚国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意在揭示楚王父子都昏庸腐朽,当朝重臣多贪婪鄙陋,像屈原这样端方正直的人,必然不见容于朝廷,所以最后终于自沉汨罗江。
②研读第三自然段,指出屈原作《离骚》的原因,并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离骚》的?
原因: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以下几个方面:解题:离骚者,犹离忧也。
成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内容: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第二部分(2—3):写屈原遭谗被疏后“忧愁忧思而作《离骚》”,说明了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和心理状况,评述了《离骚》的思想内容和写法,并对屈原的人品作出了“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高度评价。
第三部分(4—9):历叙屈原被罢黜后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的一系列失利,表现楚国的日益衰败,说明屈原被排斥给楚国造成的巨大影响。
属shǔ: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类别
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隶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系,是
6.感悟思考:
①课文第一段重点介绍了屈原哪几个方面的才能?并联系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把屈原得志时的情况写的如此简约?
主要介绍了屈原的文化素养、政治才干、外交能力三个方面的才能。作者之所以写的简约,是因为作者为屈原写传的重点是表现其失意后的忠君爱国和发愤著书的情况。
第四部分(10——12):叙述屈原的放逐和自杀,交代屈原死后楚国为秦所灭。
第五部分(13):司马迁对屈原的赞词。
(四)文本探究:
第一至三节文本探究:
1.重点字词:
娴于辞令(熟练、熟悉) 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位次) 屈平属草稿(写作)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法令,两词都是同义复用)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名词做状语,在宫内; 在外面)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形容词做名词,忠诚、贤能的人)
身客死于秦(名词做状语,像客人那样)
秦虎狼之国(名词做状语,像虎狼一样)
时秦昭王与楚婚(名词做动词,结为婚姻)
4.文言句式:
大破楚师于丹淅(状语后置句)
遂绝齐(省略句)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省略句)
既强调屈原的忠贞不渝和九死未悔,也鲜明的表达了作者对屈原遭遇的愤愤不平和深切同情。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离骚者,犹忧也(判断句)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故死而不容(被动句)
明道德之广崇(定语后置句)
5.重点实词拓展:
属zhǔ::
属引凄异。(郦道元《三峡》):连缀,接连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同“嘱”,嘱咐,托付
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赤壁赋》):倾注,引申为劝酒:
注:“属”还有⑴(意念)集中于一点,如“属意”;⑵恰好遇到的意思。
课题
屈原列传
备课时间
教学要求
和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和难点
1.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点拨,讨论指导
教具
教学步骤
备注
(一)简介屈原生平: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年),名平,战国末期楚国人,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汉代把它们合编为《楚辞》。出生楚国贵族,知识渊博,有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当高的“左徒”官职,参与国家政令的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 285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
2.通假字:
屈平既绌(“绌”通“黜”) 齐与楚从亲(“从”通“纵”)
亡走赵,赵不内(“内”通“纳”)
乃令张仪详去秦(“详”通“佯”) 使于齐顾反(“反”通“返”)
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
3.词类活用:
厚币委质事楚(名词做动词,用丰厚的礼物)
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使……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