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3号卫星
嫦娥三号ppt讲解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探月卫星
与“嫦娥一号”的探月轨道不 同,将来“嫦娥三号”卫星将 不再采取多次变轨的方式,而 是直接飞往月球。“嫦娥三号” 要携带探测器在月球着陆,实 现月面巡视、月夜生存等重大 突破,开展月表地形地貌与地 成分等探测活动。根据中国探 月工程三步走的规划。2013年 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自动巡视 勘察。
月球车模型
载人登月
载人登月未正式立项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明确表示 ,中国的探月工程共分为“无人月球 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欧阳自远透露说,我 国在2017年将有望实现月球采样与返回,对登陆地点附近区域的月球表面的 资料进行更加详细的积累和收集,从而完成无人探月工程中“绕、落、回” 的三个探测阶段,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 。 “嫦娥五号”将实现中国第一次月球采样返回。而全国人大代表、探月工 程副总设计师兼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透露,备受关注的载人登月计划 仍未正式立项,但各方关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已趋于一致 。
两器分离
嫦娥三号及玉兔号任务
名为“玉兔”号的月球车将以每小时200米的速度和每一“步”7米左右的节 奏巡视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并与留在落月点的着陆器一起,开展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月 面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地球等离子体层等科学探测,大约任务时间为3个 月。
嫦娥三号卫星任务
着陆区全景照首公开
16日之后,嫦娥三号迎来月昼高温考验。月球车转入“午休”模式,为应对 高温,只保留部分分系统工作,移动等分系统则停止工作。而着陆器热控能 力强,月午状态仍能工作,地形地貌相机对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点进行了 360°环拍,获得了全景照片,其他有效载荷也都开展了相应的科学探测 。 据嫦娥三号任务探测器系统主任设计师刘恩海介绍,全景图片是用 60张照片 分三次拼接而成,分别为0°,往下倾斜15°和30°三个角度拍摄而成,而 选择这个角度正是因为可以由近到远清晰地看清楚。
嫦娥一号到五号知识点总结

嫦娥一号到五号知识点总结嫦娥一号到五号知识点总结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颗探月卫星,成功发射于2007年10月24日。
作为中国探月计划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开启了中国航天史上的新篇章。
随后,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相继发射,为我们揭开了月球的神秘面纱。
本文将对嫦娥一号到五号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嫦娥一号是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月球轨道探测和数据传输。
嫦娥一号搭载了绕月探测器、撤退级和上升级,发射成功后进入近月点轨道,完成了环月飞行任务。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后第三个登月国家。
嫦娥二号是中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于2010年10月发射。
嫦娥二号也完成了环月飞行任务,并在进入绕月轨道后成功拍摄了独特的月球背面影像。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月球背面进行了近距离拍摄,这些影像为我们了解月球的地质构造和天文学特征提供了重要信息。
嫦娥三号是中国第三颗月球探测卫星,于2013年12月发射。
嫦娥三号成功实现了着陆器软着陆,并将“玉兔”月球车成功移出着陆器,进行了月面巡视和探测任务。
月球车“玉兔”在月面自由行驶,采集了大量的月表数据,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物理特性和地质构造提供了重要线索。
嫦娥四号是中国第四颗月球探测卫星,于2018年12月发射。
嫦娥四号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
它携带了巡视器和着陆器,并在月球背面进行了巡视和科学实验。
嫦娥四号的任务是对月球背面的地质构造和环境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同时也为未来人类月球基地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数据。
嫦娥五号是中国第五颗月球探测卫星,预计于2020年底发射。
嫦娥五号将进行采样返回任务,这将是人类自从1976年苏联“月球20号”任务以来的首次月球样品返回。
这将是中国航天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地球和月球的起源以及宇宙进化提供了珍贵的样本。
嫦娥一号到五号的发射和任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彰显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崛起。
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卫星即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即“玉兔号”,月球车)组成,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月球自动巡视勘察,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将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测”引申至内部探测。
[1] 2013年9月11日嫦娥三号乘飞机转运,于12日10时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13年11月26日月球车正式命名为玉兔号。
2013年12月2日0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2013年12月6日傍晚17时53分,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2]2013年12月10日21时20分,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进入预定的月面着陆准备轨道。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的虹湾以东地区着陆。
[3]2013年12月15日凌晨,嫦娥三号搭载的“玉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与嫦娥三号进行器件分离。
2013年12月15日晚,嫦娥三号拍下玉兔月球车上五星红旗画面。
[4]2013年12月20日,嫦娥三号月球着陆区全景照片首次公开。
[5]目录1概况发射火箭携带仪器探月卫星月球车承担任务着陆点月球软着陆2研制过程任务经过发射轨道修正近月制动降轨控制月表软着陆两器分离两器互拍着陆区全景照首公开进入月夜休眠3研制进展发射时间发射地点突破最后准备完成总装4技术特点长征3号乙增强型火箭发射月夜生存嫦娥三号及玉兔号任务软着陆月球车降落伞技术风险5面临问题6航展首秀7载人登月8发射意义9征名活动10任务新闻发布会11嫦娥三号两器互拍结束1概况嫦娥三号实物模型揭神秘面纱嫦娥三号将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月球车),也是月球24号结束后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是探月工程二期(落)的关键任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嫦娥三号探测器将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月面生存、深空探测通信与遥控操作、运载火箭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等关键技术。
高考化学热点-“嫦娥三号”专题

“嫦娥三号”专题1、10月24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三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
发射“嫦娥三号”卫星的长征系列火箭,用肼(N2H4)作燃料,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03次飞行。
再结构上NH3和N2H4的关系有如H2O2和H2O的关系。
N2H4能发生下列反应:N2H4+H3O+= N2H5++H2O N2H4+ H2O= N2H5++OH- N2H5++ H2O= N2H62++OH-N2H5++ H2O= N2H4+H3O+据此可得出的结论:A、肼水解显酸性B、肼在水中电离出氢离子C、肼是二元弱碱D、肼是二元弱酸2、发射“嫦娥三号”卫星的长征系列火箭中装的是液氢和四氧化二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中装的是液氢和四氧化二氮是燃料B、火箭中装的是液氢和四氧化二氮形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使火箭上天C、液氢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及机械能,使火箭上天D、液氢燃烧,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火箭的动能,使火箭上天3、10月24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三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是勘察、或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少的而月球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
关于He-3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B、和He-4性质完全相同C、比He-4性质活泼D、是He-4的同位素4、10月24日,“嫦娥三号”奔月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发射“嫦娥三号”卫星的长征系列火箭,用肼(N2H4)作燃料,液态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产物为氮气和水蒸气。
已知4g N2H4放出71KJ的热量,航天飞船是用铝粉与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反应:NH4ClO4==N2↑+4 H2O+Cl2↑+2 O2↑;△H<0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肼与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2H4(L)+ N2O4(L)=3N2(g)+ 4 H2O(g);△H=-1136KJ/molB、以上两个反应均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NH4ClO4是一种弱酸弱碱盐,它在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D、1mol NH4ClO4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7N A5、10月24日,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三号”发射升空,人类探测发现,其土壤结构中存在较丰富的23He,它可以作核聚变原料。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史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史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自2007年启动以来,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三次探月任务,分别是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
2007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卫星,这是中国第一次探月任务。
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月球环境探测和科学实验。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为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的后续任务奠定了基础。
2010年10月1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卫星,这是中国第二次探月任务。
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月球表面探测和科学实验。
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为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的下一步任务做好了准备。
2013年12月2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卫星,这是中国第三次探月任务。
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月球巡视器,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月球表面巡视和科学实验。
嫦娥三号卫星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为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强大实力,也为人类探索宇宙、认识月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和信息。
未来,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将继续发扬光大,为人类探索宇宙、认识月球做
出更大的贡献。
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意义

(1)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对航天事业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这是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也表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基于综合国力竞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也是基于建设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
随着21世纪的全球化到来,现在人口已经超过70亿,用不了30年人口超过百亿,人类将面对人口增长的失控,温室效应,极端气候环境,陆地的能源危机,食物来源短缺等等困境。人类必然寻求新的出路,活动范围将从陆地走向海洋、天空和太空,甚至考虑到适合人类居住的外星移民。所以,发展太空技术是摆在人类面前的客观需要。探测月球的目的是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意义。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嫦娥三号任务发射过程中,中国航天科工的技术产品再次发挥突出作用。这表明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7借机开发和检验最新高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工将科学探索和未来空间开发经济利益相结合,
业的更新升级,这包括自动化技术、光机电一体化、信息图像处理传输技术,远程遥感、雷达通讯和信号监测、精密机械加工工艺、极端环境的化学和材料技术、空间轨道研究和相关技术、以上多学科的联合协调和组织管理等等。我国发展多种先进月球探测器,确立未来月球基地的利用,进行月基科学研究,造福全人类。为了打破了20世纪以来只有美苏两个国家对月球探测的垄断局面,欧洲、日本、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纷纷进行月球探测,新一轮的重返月球竞赛方兴未艾。
2012年以来祖国航天取得的大成就文章

2012年以来祖国航天取得的大成就文章自2012年以来,祖国航天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下将重点介绍几项代表性的成就。
一、嫦娥探月工程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是自2012年以来祖国航天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
该工程分为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等多个阶段。
嫦娥一号于2013年成功实现绕月飞行,并成功返回地球,这是中国首次实现月球探测任务的完全成功。
嫦娥二号于2010年成功实现了软着陆,并开始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
嫦娥三号于2013年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并成功展开巡视器“玉兔”,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
嫦娥四号于2019年成功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对月球背面的探测。
嫦娥五号于2020年成功实现了月球样品的采集和返回任务,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样品返回的国家。
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强大实力,也为解开月球及太空科学之谜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二、天宫空间实验室天宫空间实验室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重大成就。
自2011年首次发射天宫一号以来,天宫空间实验室已成功完成了多次载人和货物交会对接任务。
2016年,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并顺利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对接,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首次长期载人空间实验。
天宫空间实验室为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科学实验、技术验证和空间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未来的载人航天任务做好了准备。
三、北斗导航系统自2012年以来,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组成。
北斗系统不仅能够为国内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导航定位服务,还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球导航覆盖服务。
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二号卫星于 2010 年 10 月 1 日 18 时 59 分 57 秒在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由长 征三号丙运载火箭 成功发射升空并顺 利进入地月转移轨 道。携带了 CCD 立 体相机、伽玛谱仪、 太阳风离子探测器、 高能粒子探测器等 7 种科学载荷。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二号卫星获取 的全月图,,月球 表面钾元素分布图。 获取了高分辨率全 月球影像、虹湾地 区局部影像以及地 月空间等约6 TB 原始数据,现已取 得了空间分辨率7 m 的全月球图像、 多种元素月面分布 图等多项重要科学 成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三号于2013 年12月2日凌晨1 时30分从中国西 昌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升空,2013 年12月14日21时 14分安全着陆月 面。中国由此成 为世界上第三个 实现在地外天体 软着落的国家。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12月15日晚,正在月球 上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的
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 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 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承担研制。 2007年10月24日,中国 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 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 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 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一号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首
号着陆器当日已圆满完成第13个月昼的全部预定
工作,“着陆器预定寿命期内月面工作都已完 成”,在一年的月面工作段完成了大量的科学探
测工作。未来将开展拓展试验。
截至
12月14日21时14分,嫦娥三号登陆月球已满一周 年,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也实现了精心护航嫦娥三
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进程追踪2013年9月11日嫦娥三号乘飞机转运,于12日10时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13年11月26日月球车正式命名为玉兔号。
2013年12月2日凌晨1:30分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2013年12月6日傍晚17时53分,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2013年12月10日21时20分,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进入预定的月面着陆准备轨道。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的虹湾以东地区着陆。
2013年12月15日凌晨,嫦娥三号搭载的“玉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与嫦娥三号进行器件分离。
2013年12月15日晚,正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实验,“两器”顺利互拍,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发展历史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且在11月5日进入绕月轨道。
这艘太空船一直工作到2009年3月1日,才脱离轨道并且撞击到月球表面。
嫦娥1号收集到的资料被用来建立非常精确和高解析的完整立体月面图。
它的姊妹月球探测船嫦娥二号在2010年10月1日发射,在100公里高的绕月轨道上进行研究,为嫦娥三号的软着陆作准备。
嫦娥2号类似于嫦娥1号,但做了些改进,包括解析力更好,达到1米的相机。
在2009年,确认了将在2013年发射的登录载具和漫游车的名称是嫦娥三号。
它将使用可变速的推进器,垂直降落在月球表面上。
登陆之后,漫游车将离开嫦娥三号登陆载具,并在月球表面工作三个月。
2011年9月21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透露,嫦娥三号目前正处于初样研制阶段,正在进行大量试验验证工作,预计2013年前后发射。
2012年1月6日,月球着陆器的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试验,月球巡视器的综合测试及内、外场试验等各项验证性试验完成。
2013年9月25日,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举办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并将于10月25日截止报名,于10月31日结束终审,并于11月上旬按程序报批。
嫦娥一号至三号简介

嫦娥一号至嫦娥三号资料简介嫦娥一号简介“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任务“嫦娥”命名。
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一号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嫦娥一号”的探月过程:1.升空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直冲云霄,奔向遥远的月球,成功地进入环绕地球的预定轨道(即16小时轨道)。
2.环绕地球运行(1)第一次变轨。
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按照预定计划,向在太空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出变轨指令,对其实施远地点变轨。
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
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
这次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约16小时周期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在第二个远地点时实施的。
(2)第二次变轨。
26日17时3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发出指令,开始实施第二次变轨。
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
11分钟后,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变轨成功。
变轨前,北京飞控中心对轨道参数及控制参数进行了精确计算,随后向在太空飞行了3圈处于近地点的“嫦娥一号”卫星发送了高精度控制指令,卫星主发动机准时点火,使卫星进入24小时周期椭圆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
这次变轨为卫星在预定时间到达设计的地月转移入口点创造了条件。
(3)第三次变轨。
29日18时01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这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二次近地点变轨。
中国在探索太空领域的事迹

重启卫星研制
党中央决定重启卫星研制,并在当年10月份召开卫星方案论证会议。
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84年4月8日
发射“东方红二号”
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成功实施“双星计划”,并建立了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如“悟空”“墨子号”“慧眼”“夸父一号”等。
2024年(计划)
发射长征六号丙和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
这两款新型运载火箭将丰富中国火箭型谱,提升太空发射能力。
10月11日
成功回收实践十九号卫星
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并顺利回收其搭载的各类载荷。
2019年1月3日
“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2020年11月24日
发射“嫦娥五号”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
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
1988年9月7日
发射“风云一号”
中国发射第一颗自行研制和发射的极地轨道实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2000年10月
发射北斗一号导航卫星
两颗北斗一号导航卫星定点于东经1440度和东经80度赤道上空。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
2013年12月2日
发射“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资料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资料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资料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俗称月球车)共同组成。
与嫦娥一号、二号不同,嫦娥三号不再称为卫星,而是称作“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月面巡视器(后者也被称为月球车)。
2013年11月26日嫦娥三号月球车得名“玉兔”在我国首辆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中,近65万网民投票“玉兔”号。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
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后,“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就位探测。
按照计划,将于12月中旬择机在月球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等科学探测任务。
2017前后将开展探月工程第三期任务,主要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
“人类探月一般遵循“探”“登”“驻”三大步。
中国探月工程将第一大步“探月”细分为三期——即“绕”“落”“回”三小步。
绕月探测工程,由嫦娥一号卫星承担。
“绕月”任务圆满完成后,进入探月工程二期“落月”阶段,“落月”主任务由嫦娥三号承担。
嫦娥二号由嫦娥一号“备份星”转为嫦娥三号“先导星”。
嫦娥三号是中国首个在地球以外天体实施软着陆的航天器,将实现探月工程二期“落”的工程目标。
与嫦娥一号、二号相比,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技术跨度大、设计约束多,结构也更为复杂,主要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两大部分,其中巡视器,俗称月球车,由9个分系统组成;而着陆器是为了实现月面软着陆专门量身定做的新型航天平台,具有11个分系统。
嫦娥三号探测器由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经发射段、地月转移段、环月段和动力下降段等过程,飞行大约14天的时间,将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虹湾地区;之后,着陆器释放巡视器;两器分离后,各自独立开展月面探测工作。
与以往航天器相比,嫦娥三号最大的特点就是首次在地球以外天体执行软着陆及月面巡视勘察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第一。
嫦娥卫星_精品文档

嫦娥卫星引言:嫦娥卫星,也称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于2013年12月第三次探月任务中发射的一颗探月卫星。
嫦娥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向着更加宏伟的目标迈进,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巨大进步。
本文将详细介绍嫦娥卫星的背景和发射过程,以及其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的意义。
一、嫦娥卫星的背景嫦娥卫星项目起源于20世纪初期,当时中国正处于国家建设的起步阶段,国家对航天科技的发展寄予了厚望。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国家航天局在2004年正式启动了嫦娥卫星项目。
该项目旨在实现中国人探测月球的梦想,并提高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国际地位。
二、嫦娥卫星的发射过程嫦娥卫星于2013年12月2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嫦娥卫星采用的是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进行发射,这是一种可靠的运载工具,它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成功发射了一系列中国航天器。
嫦娥卫星的发射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精确计算火箭的轨道和推力,以确保卫星可以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三、嫦娥卫星的任务嫦娥卫星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中国人类登月计划的目标,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研究。
嫦娥卫星具备多项重要科学仪器,可以进行月球表面的成分分析、地质探测以及对月球的拍摄等工作。
此外,嫦娥卫星还进行了一次月面巡视器的控制试验,这是中国第一次实现了从地面对月面巡视器的远程操控。
四、嫦娥卫星的成果嫦娥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完成的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首先,嫦娥卫星成功实现了我国人类登月的目标,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向着更加宏大的目标迈进。
其次,嫦娥卫星的科学研究成果极大地拓宽了人们对月球的认识,对于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嫦娥卫星的成功发射也提升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国际地位,为中国在全球航天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五、嫦娥卫星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意义嫦娥卫星的成功发射和任务完成对中国航天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嫦娥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未来更复杂的航天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科普小知识。

孙家栋、欧阳自远、叶培建三位院士在嫦娥三号发射前夕接受专访——【人民日报】五问嫦娥三号无人登月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模拟图。
新华社发12月伊始,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将前往38万公里之遥的月球,目标是落月,也就是无人登月。
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将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开展着陆器悬停、避障、降落及月面巡视勘察。
如“落月”顺利,我国航天相关技术将实现巨大跨越,将为我国深空探测的发展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
发射前夕,开拓并亲历我国探月征程的孙家栋、欧阳自远和叶培建三位院士,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讲述他们眼中的嫦娥三号和中国探月历程。
为什么在虹湾着陆?——着陆区比较平坦,通讯和光照条件好记者:嫦娥三号的月球软着陆区目前选定在月球虹湾地区,为什么虹湾是唯一的选择?欧阳自远(首任探月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嫦娥三号计划将在月球虹湾着陆。
虹湾位于月球正面的西北角,属于月海区域。
月球正面,其实就是月球朝向地球的这一面。
由于月球自转一周和绕地球一周都是约28天,所以地球上的人们永远只能看到月亮的一半,看不到另一半。
又因为月球向着太阳的时间是半个月左右,背着太阳的时间也是约半个月,月亮的完整一天是地球概念的一个月。
从地球上看月球的那一半,会看到有几块黑斑,古代的时候,人们以为是海,就把它们命名为月海。
其实我们现在知道那里一滴水也没有,是辽阔的平原。
为什么是黑的呢?是因为月球上有些地方被撞出大盆地,盆地下面有很多岩缝。
火山喷发,又把一些坑填平了。
黑斑其实大多是石头,比如黑色的玄武岩。
虹湾是大约39亿年前砸出来的一个坑,由于形似彩虹的弧形,就把这个月海区域的“海湾”命名为虹湾,大约有400公里长。
嫦娥三号在月球着陆,着陆区必须要能跟地球联系上,所以一定要降落在正面。
而正面的具体位置,第一得通讯好,第二得阳光好,第三是那儿可以研究的问题多,第四是比较平坦,第五是最好别的国家还没有勘察过。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点预测最新版(二)_4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点预测最新版(二)1、单选题嫦娥三号卫星已于 2013 年 12 月 2 日凌晨 1:30 分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嫦娥三号”携_____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
A : “揽月号”B : “钱学森号”C : “玉兔号”D : “追梦号”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这是一道时事题。
“嫦娥三号”于 2013 年 12 月 2 日 1 时 30 分,在西昌发射中心发射。
“嫦娥三号”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
“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 (即“玉兔号”月球车) 组成,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将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测”引申至内部探测。
在这里问的是月球车的名字,故选 C。
2、判断题在师生关系中,学生是主要方面,教师要围绕学生来展开教学。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在学校里,“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最高尚、最健康的人际关系。
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要方面,其行为对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
3、单选题人类的染色体是由 DNA 即_____链构成的,基因就是在 DNA 链上的特定的一个片段。
由于亲代的染色体通过生殖过程传递到子代,这就产生了遗传。
A : 脱氧核糖核酸B : 氨基酸C : 多肽D : 核糖核酸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DNA 又称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
有时被称为“遗传微粒” 。
DNA 分子的功能是贮存决定物种性状的几乎所有蛋白质和 DNA 分子的全部遗传信息;编码和设计生物有机体在一定的时空中有序地转录基因和表达蛋白完成定向发育的所有程序;初步确定了生物独有的性状和个性以及和环境相互作用时所有的应激反应。
“嫦娥”系列探月卫星

科学视点TOPICS嫦娥一号“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嫦娥二号嫦娥二号是我国第二颗探月卫星、第二颗人造太阳系小行星,也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是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沿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2020.04期嫦娥三号探测器是我国嫦娥工程二期中的一个探测器,是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
由月球软着陆探测器(简称着陆器)和月面巡视探测器(简称巡视器,又称玉兔号月球车)组成。
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取得一定成果。
2016年8月4日,嫦娥三号正式退役。
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
其拍摄的月面照片不久前首次公布。
据悉,这些照片是人类时隔40多年首获最清晰月面照片,其中包含大量科学信息,照片和数据向全球免费开放共享。
嫦娥四号嫦娥四号卫星,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四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主要任务是接着嫦娥三号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嫦娥四号的结构基本不变,仍分为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分,但这次着陆点选在月球背面,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嫦娥四号也进行了针对性改进。
2018年12月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
嫦娥探月卫星取得的成就

嫦娥探月卫星取得的成就嫦娥探月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一颗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由长征三号B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该卫星命名为“嫦娥”,寓意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探月卫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其取得的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实现了我国首次绕月探测2007年10月28日,嫦娥一号控制中心接收到了第一张拍摄到的月球图像,这标志着我国首次绕月探测任务圆满完成。
在此之前,我国曾经尝试过两次绕月任务,但都因技术原因失败了。
而这次成功发射并成功执行任务,不仅让我国成为第三个拥有绕月能力的国家,也为未来更深入地探索和利用太空资源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实现了我国首次软着陆2008年12月14日晚上6点22分17秒,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软着陆器“玉兔”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了月球软着陆。
此前,只有美国和前苏联两个国家成功地在月球表面实现了软着陆。
嫦娥一号着陆器的成功降落,为下一步月球探测任务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技术支持。
三、收集并传回了大量月球数据嫦娥一号搭载了多种科学仪器,如光学相机、高能粒子探测仪、微波辐射计等,在绕月和着陆期间对月球进行了全面、多角度的观测和调查。
此外,玉兔号还携带了多种科学实验设备,如激光测距仪、地形探测雷达等,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大量的物理、化学和地质勘察工作。
通过这些仪器和设备的运行,嫦娥一号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科学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回到地面上。
四、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嫦娥探月卫星是中国航天事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之一。
其成功发射和执行任务不仅证明了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实力和水平,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外,嫦娥探月卫星还促进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卫星制造、航天通信等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总之,嫦娥探月卫星是中国航天事业中的一项重要成就,其成功发射和执行任务标志着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未来,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太空技术研究与应用,不断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嫦娥三号探月卫星有效载荷接受初样复查

嫦娥三号探月卫星有效载荷接受初样复查
佚名
【期刊名称】《太空探索》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日前,嫦娥三号探月卫星有效载荷分系统在产品性能、技术状态、质量问题、元器件、工艺、原材料、软件/FPGA、可靠性、安全性、数据包等12个方面,接受了初样鉴定产品质量复查。
复查结束后,有效载荷分系统将按照复查结果查漏项、补不足,确保正样产品质量。
【总页数】1页(P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722.6
【相关文献】
1.探月仪器初样开始研制可探测月球生命痕迹 [J],
2.“嫦娥三号”探月卫星12月发射 [J], 无;
3.“嫦娥三号”转入初样研制阶段 [J], 郝哲
4.探月卫星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轨道设计 [J], 温宇鹏
5.干涉成像光谱技术通过成果鉴定项目成果已作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有效载荷[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嫦娥三号构造图
20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 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 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实现“绕”、“落”、 “回”三步走战略。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 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 月。 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 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嫦 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飞天。 另外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 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 2014-10-26 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第六、首次在我国航天器上采用同位素热源和 两相流体回路技术,确保探测器在极端温度环境 下的月面生存。 第七、首次研制建设一系列高水平特种试验设 施,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先进试验方法。
2014-10-26
图片欣赏
2014-10-26
嫦娥三号着陆点-虹湾
按照原先公布的计划,嫦娥三号的预选着陆区 有5个,分别是虹湾、酒海、湿海、开普勒和阿里 斯基撞击坑。但综合各方面情况,虹湾地区的地 势相对平缓,最适合飞行器着陆。为给“嫦娥三 号”落月选址,嫦娥二号卫星对虹湾地区拍摄了 分辨率达1米的“特写”图片。虹湾影像图上看到, 该地区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平坦,地形坑坑 洼洼,遍布米级甚至几十米直径的环形坑,同时 还有许多,分布在环形坑底部、坑壁及坑缘地区 的约米级零散石块。不过与月表其他地方相比, 虹湾地区相对平坦,因此经科研论证嫦娥三号的 着陆点选为虹湾。
第四、首次研制我国大型深空站,初步建成覆盖行星际 的深空测控通信网。掌握了大口径高效率天线关键技术,实 2014-10-26 现了高精度、快速测定轨和月面定位目标。
嫦娥三号七大看点
第五、首次在月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探测。 嫦娥三号的着陆器和巡视器将分别搭载4台科学 载荷,用于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 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月空间和月表环境探 测与月基光学天文观测。
2014-10-26
嫦娥三号成功发射
2014-10-26
2014-10-26
嫦娥三号概况
• 嫦娥三号是中国研制的绕月人造卫星,由中国空 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按照任务安排,承担发 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把嫦娥三号 送入近地点210公里、远地点约36.8万公 里的地月转移轨道;探测器在轨飞行约5天,近 月制动被月球捕获,进入100公里的环月圆轨 道。运行约4天后,变轨进入15公里乘以10 0公里的椭圆轨道;再运行约4天后,从高度约 15公里的近月点开始动力下降。着陆后,探测 器择机释放月球车,着陆器开展就位探测,月球 车开展巡视勘察。
2014-10-26
嫦娥三号飞行轨道示意图
2014-10-26
嫦娥三号七大看点
第一、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目前, 全世界仅有美国、苏联成功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 陆。如果嫦娥三号成功落月,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3个实现 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第二、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巡视探测。全世 界只有美国实现了载人登月。苏联开展了2次月面无人巡视 探测任务。如果月球车“玉兔”号在月面“走起来”,中国 将成为世界上第2个实施无人月球巡视探测的国家。 第三、首次实现对月球探测器的遥操作。“玉兔”号月 面巡视探测采用自主加地面控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地面 根据环境参数对“玉兔”进行任务规划,而巡视器自主完成 局部规划、避障并具备安全监测、应急保护的能力。
2014-10-26
嫦娥三号-月球车玉兔号
• 嫦娥三号”最大的特点是携带有一部“中华牌” 月球车,实现月球表面探测。欧阳自远表示,从 “嫦娥三号”卫星着陆器中走出的月球车,将是 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最高智能的机器人,它可以 实现自我导航、避障、选择路线、选择探测地点、 选择探测仪器等,在它上面还安装了一台雷达, 可以边走边探测月球内部的结构变化,此外着陆 器上搭载了七套设备,包括一套天文望远镜,这 在世界上尚属首次。另外,“嫦娥三号”还将克 服温度在零下180℃环境下的月夜长期生存难题。
2014-10-26
嫦娥三号携带仪器
嫦娥三号着陆器上携带了近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 极紫外相机, 巡视器上携带了测月雷达。这些都 是世界月球探测史上的创举。嫦娥三号任务将首 次获得月球降落和巡视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 并将首次实现月夜生存。 月球的一个昼夜相当于地球的14个昼夜,白天 最高温达到150摄氏度夜晚最低则达到-170摄氏度。 月面生存热控制系统的关键突破将是重要看点。 嫦娥三号除了使用嫦娥二号已经验证的部分数 据,还将增加测距测速雷达和激光测距仪。嫦娥 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但将完成不同的探测 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