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国务院司长,大骗子屡屡得手
副省级高官被“通天人物”骗财始末

副省级高官被“通天人物”骗财始末作者:暂无来源:《农家之友》 2014年第8期他是一个副省级领导,为了救儿子,也为了自救,病急乱投医,迷信所谓的“通天”人物,被一个冒充中央军委领导“干儿子”的混混骗了百万巨款,而最终还是躲不过法律的制裁。
儿子被带走高官父亲“病急乱投医”2004 年,时任河南省人大副主任的王有杰越来越觉得不对劲。
先是他早年的两位部下因违法违纪问题被纪检机关查处,让他眼皮跳了好一阵子。
到了10 月,更加坏的消息传来了:他那长年经商的宝贝儿子王铠,突然被中央纪委办案人员带走,看来,中央纪委很可能会对自己下手呀!这确实是个不怎么美妙的兆头。
他努力想搞清儿子的事究竟有多严重。
他知道,只要将儿子从中纪委手中“救”回来,自己的位置就能够保住。
王有杰出道很早。
三十出头就担任科级、处级干部,四十出头,就担任厅级( 洛阳市委常委) 干部,五十出头就做了副省级高官。
他的儿子和女儿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欢笑和奉承的环境里,要让他们做个勤学苦读的好学生,实在是太难了。
特别是儿子王铠在学校里调皮捣蛋,心思从来没在书本上停留过。
没等到一对儿女中学毕业,王有杰早已是威震一方的厅级领导,先后担任洛阳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洛阳市委副书记、漯河市市长、市委书记。
许多人也劝王有杰,让孩子读书考大学,将来上班拿工资也没多大意思。
家里有一个人做大官就足够了,关键是多赚钱,组成个“政商家庭”。
不如让儿女从商致富,家庭里既有人做大官也有人做大老板,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于是,王有杰干脆让一对儿女都经商。
其女儿王某原来在广东顺德做生意,赚到钱后去了香港。
然后,她又返回父亲主政的地方,在漯河、郑州等地跟一个雷姓的老板借着工程招标的名义揽到了不少工程。
这种从中抽头的做法,让她拿到了不少好处。
儿子王铠在内地混了一阵后,也去了香港,并且担任了香港兆泽投资公司董事。
其实,这个公司不过是个空壳子,注册资本只有 5 万港元。
但是,王铠凭着他父亲的地位,能够把“空”的玩成“实”的。
北京400余人冒充国家部委开培训班诈骗被刑拘

北京400余人冒充国家部委开培训班诈骗被刑拘2012年4月17日 21:06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于立霄选稿:赵菊玲东方网4月17日消息:北京警方17日通报~打掉了两个特大诈骗犯罪团伙~这两团伙涉嫌利用多家空壳公司~以冒充国家部委机关名义~自立名目开设培训班~收取高额培训费~发放伪造资格证书。
警方称~一年内诈骗金额上千万元~约有422名涉案人员被刑事拘留~犯案数目和人数之多都较为少见。
据北京警方介绍~今年3月22日~警方接到举报称~在北京市丰台区某写字楼内~有个“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北京分会”~以能够为办理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项目管理师”证书为名进行大肆行骗。
鉴于该案涉及范围广、人员众多~北京警方抽调精干警力~并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
侦查员通过大量调查取证~摸清犯罪团伙内部结构~对团伙所在公司地点、培训现场收集相关证据。
专案组出动多名警力前往河南、河北、江苏、湖北等多个省市查找被骗事主~固定证据。
经过20余天侦查~专案组查明了以肖某、张某为首的两个犯罪团伙的犯罪事实:他们以他人身份注册多个公司~在丰台区某写字楼内~组织多人打着“国际经济合作协会”的旗号~向被骗人推荐培训项目~承诺交9800元培训费并参加由其组织的考试后~百分之百可获得“高级项目管理师”证书。
肖某原为团伙骨干~见此诈骗方式易于操作、获利丰厚~随即脱离~纠集人员~组织团伙~以他人身份注册多个公司~在某写字楼内~打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中国医促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的旗号~以同类手段行骗。
据查~这两个诈骗团伙在网上和多个办公地点随时招揽业务员~专门教授话述词~集中骗术培训~通过在互联网海量搜索建筑、医疗行业人员信息~组织业务员电话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联系~大肆宣传推广~骗取上钩。
经初步查证~此案受害人遍布中国多个省市自治区~涉及事主达千人~遍及多个行业。
4月16日6时许~北京警方出动700余名警力~分为7个抓捕组~在10个单独点位和5个办公区域~对这两个犯罪团伙开展集中抓捕。
骗子骗人,受骗者骗己

骗子骗人,受骗者骗己作者:羽戈来源:《畅谈》2012年第11期如果不嫌危言耸听的话,不妨说,我们活在了一个以骗人与自欺为生的时代。
你不骗别人,就得骗自己,大多时候,不得不二者并举。
甚至有些职业的主体,便是对骗术的发扬。
在此语境之下,关于邹斌勇冒充国家发改委副司长行骗的新闻,所带给读者的惊异感,恐怕还不如扎克伯格与华裔女友结婚。
说白了,我们已经见惯了邹斌勇这样的货色,与这等拙劣的骗局。
也许在我们身边,便不乏邹斌勇式的骗子。
我见过一些,比邹斌勇高明多了。
现在并不流行冒充中央的高干,盖在信息社会,查证方便,点一下谷歌,打两个电话,邹副司长们就露出了纸扎的马脚。
高级骗子,多称系高干的秘书,或其子女,这些身份,则不易、不宜查询,尤其是后者,因为许多官员的家庭状况,与财产状况一样,近乎是国家机密,你怎么查呢。
我听过一例,说一位贵公子,自称是部长级别的高干之子,到地方广结企业家,融资圈地。
有一土老板,投了两千万,数日后,酒局之上,向我的记者朋友吹嘘,称攀上了高枝,以后生意更加好做了,我那朋友,饱经风雨,满饮一杯,嫣然一笑道:可惜这位高官,膝下并无子嗣。
老板当场傻眼。
打电话,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是空号。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问题不单出在骗子身上,许多受害者,往往都不能免责。
假如他们被骗,是出于低能,出于善良,当可换来一掬同情之泪;然而,如邹斌勇所欺骗的这上百人,或者出于投机,或者出于贪婪,或者出于虚荣,听完他们被骗的故事,可能你会咬牙骂一声:活该!将邹斌勇奉为上宾、报以钱物的官员、商人,没有一个傻瓜,他们不外乎是看中了发改委副司长手中的权柄。
如一位建筑商人,经人介绍认识邹斌勇后,心头一阵狂喜:“一个发改委的副司长,不得了呢!他只要拿手指轻轻一抠,随便给个基建项目,我们就赚大了。
”还有一些人,在识别了邹斌勇的骗子身份以后,并未选择报案,甚至不愿声张,原因仅仅在于“被骗了,没面子”——这毋宁是虚荣心在作怪。
如湖南的一位企业家,只要求邹斌勇“一是把以前的手机号换掉,不再联系那些受骗人;二是重新做人,不再行骗”。
超级骗局牵出国企腐败案中案

超级骗局牵出国企腐败案中案作者:顾亦来源:《蓝盾》2017年第11期1995年初,无锡邓斌非法集资32亿元,该案惊动党中央,特派中纪委常委刘丽英亲临无锡督办此案,先后追究违纪党员干部80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党员干部99人。
邓斌能够大规模非法集资,是因为她跟强力后台挂上了钩:北京兴隆公司董事长、北京市安全局副局长、原北京市副市长的秘书李敏。
李敏被捕又牵出了首都钢铁总公司助理总经理兼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周北方行贿一案。
此后发生的事,更是波折横生,让人大跌眼镜。
“老周尽独裁,小周尽胡来”1994年6月,无锡市破获一起大案:新兴实业总公司经理邓斌等人非法集资贷款32亿元,引发一批企业因巨额资金逾期得不到偿还陷入停产、半停产;企业之间相互拆借搞集资,纷纷债务缠身,每天有一两百人到邓斌公司讨债。
该案惊动中央,派中纪委常委刘丽英亲临无锡督导此案。
此案牵出邓斌的后台、北京兴隆实业公司董事长、原北京市副市长的秘书、时任北京市安全局副局長的李敏。
李敏又交代,有一次在轿车里,首钢总经理周冠五的儿子、首钢总公司助理总经理兼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总经理周北方,一边说笑一边拿出60万港币,分给李敏、北京市长陈希同的秘书陈健、副市长黄超的秘书何世平,每人20万。
李敏事后办理了周北方的妻子、女儿赴香港定居的手续,两次收受周北方贿赂80万元港币。
当年北京首钢公司有句著名顺口溜,“老周尽独裁,小周尽胡来”。
老周是当年首钢公司党委书记周冠五,小周是周冠五的二儿子周北方,1954年出生,小学没毕业就赶上文化大革命。
闲逛了几年,被父亲送进老战友的部队当小兵。
因为年龄太小,当兵也没正事,整天晃晃悠悠吊儿郎当,提着猎枪四处打鸟儿,营房周边的小鸟儿都被他一扫而光装进肚子,说是从此过往鸟儿没有不怕他的。
1972年周北方转业,进入首钢设计院工作,很快升任首钢助理总经理、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后来又出任首钢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山寨“部级单位”何以大行其“骗”

中,需要向社会筹集资金。如果校某能
大
法治新闻。“乍一看上去,无论是页面的
够出资,不但能实现“为国家做些事情并
设计还是刊载的内容,都像一个正规的
帮助更多人”的心愿,还能获得一个正式
行
政法类新闻网站”。
的国家事业编制。 陆某红色的工作证上赫然印着党
其
2014年,邓良为结识了楚志勇后,提 出将“法治传媒网”挂靠到“中心”的想
“网络犯罪的一大特点是,犯罪人员 都对特定领域及社会需求有所了解,通 过互联网这一媒介,将几件事串在一起, 并细致地研究法律法规漏洞。”该负责人 表不。
“这起案件中,有人搞过媒体,有人 搞过建筑工程,有人善于拉关系攀附名 人,加之信息没有渠道核实,给犯罪分子 提供了可乘之机。”办案民警说。
据了解.通过该起案件的侦办,公安 部已摸清了当前假冒国家机关名义开办 的网站总体情况,2016年以来,全国已经 关停了 4万多个“冒牌网站”。
能屡屡得手?警方侦查发现,除了何俊
深信不疑,屡屡中招?近日,笔者采访了
成、楚志勇、翁应斌等人高超的“忽悠”技
经办此案的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成都
能外,正是他们假借“法治传媒网”扯起
市青羊区人民检察院及法院的办案人
山
的“虎皮”助长了“公信力”。
员,案件的脉络逐渐清晰。截至目前,该
团伙中除一人尚在二审中,其余四人的
自由评弹
取创建分频道保证金30万元,还以签订 "宣传共建协议”的方式欺骗了四川省6 家政府部门。
办案民警讯问时还发现,网站还与 “涉诉、涉访、有可能涉及冤假错案的群 众”签订协议,帮助解决问题,收取一到 两万元的费用。相关书证显示,她还向 “中心”申请创办《法治廉政调研内参》, 获得何俊成及楚志勇的批准。
真假难辨的背后

真假难辨的背后——记我从假官员事件中看到的方泽萍公共卫生学院2011级预防一班学号:320110904350 摘要:官员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假官员的出现则是社会发展的畸形产物。
假官员,顾名思义,即指那些并非国家公务员,却冒充或假借官员的身份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人。
这一现象在古代就已存在,即使是到了现在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科技进步的文明社会,假官员的身影还是随处可见,甚至还有了愈演愈烈之势。
是什么让这些荒诞的现象长久地存在?关键词:假官员权力腐败今年三月份发生的一起假官事件让国人很是热闹地谈论了一阵,一个叫赵锡永的男子三年来以“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副部级巡视员”的身份在湖南、云南等地行骗,并取得了当地真正官员的信任,直到今年三月份他的骗局才被揭穿,自己也锒铛入狱,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至少在我们的国家,古代就有了假官员的存在,到现在,这样的糟粕不仅没有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舍弃,反而有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
仅浙江台州人民法院在2011年审理的500多起诈骗案中,冒充官员实施犯罪的,就占了近五分之一。
古代“钱豁五”事件清朝乾隆年间,常州有一个读书人钱豁五,因多年科举也没考取功名,便投奔了在广西衙门里当幕僚的族兄。
脑瓜子很聪明的钱豁五很快就摸清了官场里的各种道道,还掌握了吃“衙门饭”的这门手艺。
于是,“学业有成”的钱豁五便自立门户,置办了官员的行头,租房子,雇仆人,摆起了官员的架子,干上了招摇撞骗的不法勾当,并开始在在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长期流窜作案。
在江西,钱豁五的“事业”达到了一个高峰,他诓了江西学政,聚敛了不少钱财。
钱花完后,他又策划了一出“千里行骗”的闹剧,冒充广西巡抚衙门的信使一路“公费旅游”到杭州,结果被人识破骗局,扭送到了衙门。
可这个聪明的钱豁五又对当地县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抬出桂、湘、鄂、赣、浙的相关官员,使得县令难以作出决断。
后来,一个在杭州工作的常州藉官员,认为钱豁五是个人才,便把他捞了出来,介绍到了盐运使幕府。
假冒政府机关的骗术分析

假冒政府机关的骗术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假冒政府机关的骗术也越来越猖獗。
各类骗术通过虚假的官方身份或信息,诱骗人们财产和个人信息。
本文将从骗术的常见方式、特征和防范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提升公众的骗术辨识能力和防范意识。
一、骗术的常见方式1. 虚假电话诈骗:骗子冒充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以解决个人事务、违法办案、缴税罚款等为由,电话联系受害人,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敏感信息或转账汇款。
这种方式多数针对老年人等易受骗群体。
2. 冒充高官诈骗:骗子通过技术手段,伪造高官的电话号码和身份,以行政执法、办案处理等名义,敲诈勒索财产或迫使受骗者提供个人信息。
这种方式常见于高级官员、企业家和富豪等目标受害者。
3. 伪装政府网站:骗子通过仿冒政府机关的官方网站,以虚假公告、政策宣传等形式,要求受骗者填写个人信息、缴纳费用或下载恶意软件,从而达到获取财产或个人信息的目的。
这种方式多出现于证件办理、福利申请等热门领域。
二、骗术的特征1. 身份伪装:骗子通常冒充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高官或执法人员等身份,通过手段伪造官方电话号码、官方文书和官方网站,以此迷惑和诱骗受害者。
2. 诱导操作:骗子常利用人们对政府机关的信任感,通过威胁、诱骗或欺骗等手段,迫使受害者提供个人敏感信息、转账汇款或下载恶意软件。
3. 钓鱼网站:骗子以官方形象为基础,通过仿冒政府机关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发布虚假信息、欺骗宣传等手段,引诱受害者点击链接或下载文件,从而获取个人信息或控制用户设备。
三、防范措施1. 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电话或消息,特别是请求提供个人信息或敏感财务信息的。
如遇可疑情况,可挂断电话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电话的真实性。
2. 健康怀疑:任何形式的政府机关要求个人的信息或操作都应保持怀疑态度,多角度核实信息来源的合法性。
3. 官方渠道核实:通过政府机关官方网站、电话等官方渠道核实相关信息,避免点击可疑链接或下载未知文件。
“政府部门被骗”应该引起反思

法起 草等环节几乎没有着墨 , 因此 , 在条 件 成熟之 时 , 当通 过修订 《 法法》 应 立 等 方式 , 将一些行之有效 的立法立项 、 立法 起 草改革措 施纳入 制度 化 、 规范化 的轨
道。
的一大关键。
按照基 本的立 法程序 , 立法 活动需 要经历 立项 、 起草 、 审议 、 通过等各 个环
十万多元 , 看似 不多, 但要知道 , 些钱是在短时间内汇 出去的, 这
似乎是 不需要 交代 去处的 。看 来, 一些部 门手 中确 实拥有一些
来无影去无踪 的钱 。骗 子知道此 中奥秘 , 督管理部 门偏偏不 监
知道?
骗 子 刘 洋再 怎 么精 明 、 张 , 归 难 逃 法 网。 骗 子 落 网 , 嚣 终 此
议 案。但在我国 , 管民问并 不缺乏“ 尽 造 法” 热情 , 现实 中也 出现 了公 民 自行起草 的法案建议 稿 , 这些 “ 但 草根 法案 ” 无缘
纳 入 立 法 议 程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阻 碍 了 这
控 制力主要彰显于审议等立法活动后半 程, 对立项 、 起草等立法活动前半程却约 束 不足 , 法规立 项论证 ” “ 的改革举 措虽 然有 利于缓解 这一 弊端 , 但论 证通 过后
是对上级部 门或 者上级 官员的不合 理要 求 , 下属单位很难找 到 说 理、 辩驳 的平台 , 于是形 成 了这样 的对策—— 先拖 一拖 , 以求
不 了 了之 , 正 “ 字诀 ” 可攻 、 可 守 反 拖 进 退 怪 象之 三 , 些部 门 哪 来 的 这 些 闲 钱 ? 五 个 政 府 部 门被 骗 这
口李 辉
据《 市时报》 都 2月 1 0日报道 , 一个只读 到 高中的湖 北农 家 汉子竟然摇 身一 变, 了“ 南省环保局 副局 长” “ 成 云 、 云南省 司法
为何一些官员屡屡被骗——都是长官情结惹的祸

为何一些官员屡屡被骗——都是长官情结惹的祸拉起虎皮作大旗的社会浮噪助长了一些官员的名利思想,让他们在廉价的彩头和吹捧中昏了头、迷了眼。
于是就有了敬请骗子‚把脉指导‛、‚光临授牌‛、担任‚经济顾问‛之类的闹剧。
近日,两则骗子行骗的新闻,在网上炒得沸沸扬:一则是一名叫赵锡永的男子,挂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副部长级巡视员‛等头衔,屡屡‚视察‛、‚调研‛于云南等地;一则是一名叫葛守江的男子,挂着‚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办公室处长‛、‚科技部核高基重大专项办公室处长‛等头衔,屡屡出现于多个科技会议,并在多地‚视察‛企业。
之所以对二骗冠以‚屡屡‛,是因为其‚风光‛时间,均在三年以上,‚视察‛、‚调研‛之地均在三个省份以上,内容涉及烟草、农林、文化旅游、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冶金、科技,甚至幼教等多个领域。
且所到之地,大享礼遇,出面陪同的官员上至省、地、县领导,下至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一把手‛,甚至还在当地媒体频频出镜。
是其骗术高明吗?非也。
先说那‚副部级‛大员赵,他那自命‚钦差‛的面纱,打一个电话即可揭开,但诸多官员均是‚宁信其有‛。
至于那‚科技部处长‛葛,靠得仅仅是一张小小的街头小店就可以随便制造的名片,官员们就信了,就一路好吃好喝恐怕还有好陪、好拿伺候(尽管不会有人承认),着实‚傻冒‛的很。
是官员们脑残吗?没人会承认也没人会相信。
至少从目前的回应来看,凡是骗子‚视察‛、‚调研‛、‚指导‛过的地方,人家均清醒地表白‚没有任何损失‛,以致骗局至今给人们一头雾水。
然而,这里透出的几个信息却是了然的:其一,长官意志在下级官员心目中投下的阴影结成难以化解的长官情结,让受骗的官员们盲从于权力,即使有怀疑也不敢问,以致让骗子钻了空子。
其二,‚朝里有人好做官‛、上头有人好办事的怪世相在一些官员中染上了微妙的攀附心理,迷信骗子的‚高位‛或‚高就‛,轻信骗子发布的‚内部消息‛,以致跌进以种种许诺编织而成的圈套里。
民间组织变身“国家机构”的伪装术

民间组织变身“国家机构”的伪装术作者:来源:《读天下》2013年第14期近日,一组据称“中国动态调查委员会主任(下称中调委)兼党组书记”李广年包养情妇的艳照在网络上流传。
然而,既查询不到该机构的官网,也查询不到其上级单位和批准机构。
后续的披露证明,李广年是个“伪官”,“中调委”是一家假官方机构。
从“假钦差”赵锡永到“80亿LED采购案”的何学民,无论是高端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还是时髦的“国家环资委”,各种民间组织繁忙兜售权力,李广年们屡屡得手,他们有哪些唬人的招数?名称用“中字头”唬人众所周知,在中国大陆某机构或公司若前冠“中国”二字,非常难注册。
“中字头”的机构往往和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中国动态调查委员会”这个名称非常有唬人的功用。
其次,在组织架构上“山寨”党政机构。
从网上曝光的一份2010年的“中调委”(当时叫“国家动态调查委员会”)工作章程来看,它自称宗旨是“执行党的原则、提供决策依据,下设学术动态调查局、社会动态调查局、经济动态调查局、反腐动态调查局、秘书局、廉政动态调查局、商业动态调查局、保险动态调查局,办公室、机要处等委直属机关”。
不仅如此,在其资金来源一项,排在第一位的供给单位是“各地方政府”。
李广年2013年重组“中调委”后,宣称其上级主管单位“科学发展观理论调查研究学会”是中央党校的一个部门。
在艳照事件曝光后,“中调委”的秘书长党金国也在微博上称,此事要向中纪委汇报。
在办公地点选择上,故意混淆视听,和政府单位做邻居。
“中调委”选租在朝阳区公安局、朝阳区人民检察院边上的大楼里办公。
“国家环资委”选租和国家发改委的部分司局在同一幢楼里办公,甚至还借用国家发改委的会议室。
负责人假装“上头有人”外在硬件上向官方机构看齐,软件上主要负责人的身份也不能“跌份儿”。
这些民间组织的负责人往往还会为自己创造几个其他“看起来来头很大”的身份。
“中调委”秘书长党金国,同时兼任“中国科学发展与调查研究成果建言献策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会长”“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会秘书长”;副秘书长冉令全,同时兼任“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世界低碳环保联盟总会副秘书长”“中国新农村爱心公益事业委员会会长”。
当心假冒政 府工作人员的电话诈骗

当心假冒政府工作人员的电话诈骗《当心假冒政府工作人员的电话诈骗》在如今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电话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其中假冒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诈骗的案例更是屡屡发生,给广大民众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困扰。
这类诈骗通常是犯罪分子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
他们会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一些个人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来增加诈骗的可信度。
比如,他们可能知道你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甚至是部分工作经历等。
当他们拨通你的电话时,往往会自称是来自某某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语气严肃且专业。
常见的诈骗借口包括通知你领取某项补贴、告知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违法犯罪、声称你的账户存在异常需要配合调查等等。
以领取补贴为例,诈骗分子可能会说:“您好,这里是_____市社保局,根据最新政策,您符合领取一笔就业补贴的条件,补贴金额为_____元。
但需要您按照我们的指示进行操作才能顺利领取。
”听到有补贴可领,很多人可能会心动,从而放松警惕,一步步陷入诈骗分子的陷阱。
还有一种常见的手段是恐吓威胁。
诈骗分子会冒充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语气严厉地告知你:“你的身份证被不法分子盗用,涉嫌一起重大的洗钱案件。
现在需要你将银行账户中的资金转移到我们指定的‘安全账户’进行审查,以证明你的清白。
”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因为害怕而失去理智,听从对方的指示。
另外,他们也可能会说你的银行卡、信用卡等账户存在异常交易,需要你提供个人信息、密码或者验证码来进行核实和处理。
一旦你按照他们的要求做了,你的财产就会面临极大的风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范这类电话诈骗呢?首先,要保持冷静和警惕。
当接到自称是政府工作人员的电话时,不要轻易相信对方所说的话。
政府部门通常不会通过电话要求你提供个人敏感信息或者进行资金操作。
如果对方声称有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处理,也要先冷静思考,核实对方的身份和信息的真实性。
其次,要学会核实对方的身份。
可以要求对方提供工作证件号码、办公电话等信息,然后通过正规渠道(如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公开的咨询电话等)进行核实。
警惕冒充国家机关的诈骗信息

警惕冒充国家机关的诈骗信息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冒充国家机关的诈骗事件,给广大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创伤。
这种诈骗手法通常涉及身份冒充、信息欺骗等多种手段,令人防不胜防。
作为普通群众,我们务必提高警惕,学会识别这类诈骗行为,远离它们的伤害。
常见的冒充国家机关的诈骗手法
诈骗分子常常假冒税务局、公安机关、银行等单位,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向群众宣称有税款欠缺、涉嫌违法等问题,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汇款。
有的还会直接上门蒙骗,出示假冒证件,试图骗取钱财。
这些手法都是典型的诈骗行为,受害者一旦上当,往往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如何识别并应对这类诈骗
面对这些冒充国家机关的诈骗信息,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和理性。
要谨慎核实来电、来信等信息的真实性,切勿轻易相信。
如有疑问,可以直接拨打相关部门的官方热线进行确认。
还要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不轻易向他人透露。
一旦发现可疑情况,要立即报警,配合警方调查取证,切断诈骗分子的逃脱通道。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很关键
除了个人警惕,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此类诈骗案件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向公众传播识别诈骗信息的技巧,提高大家的防骗意识。
还要加强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切断他们的资金链,遏制此
类违法行为的蔓延。
只有广大群众和政府部门通力合作,才能筑起牢固的防护屏障,切断诈骗分子的歹念。
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强识别诈骗的能力,远离这类伤害。
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谨防假冒政府机构电话核实信息真伪

谨防假冒政府机构电话核实信息真伪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电信诈骗也随之层出不穷。
其中,有一种常见的骗术就是假冒政府机构打电话核实信息真伪,企图让受害者上当受骗。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更应该提高警惕,了解这种骗局的特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切断骗子的渠道。
典型骗术手法常见的假冒政府机构电话骗术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手法:冒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骗子会自称是来自税务局、公安局、工商局等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声称需要核实某些重要信息。
虚构紧急情况:骗子会编造一些紧急情况,比如说你涉嫌洗钱、逃税或者涉及其他违法行为,需要立即进行信息核实。
要求提供个人信息:骗子会以核实信息为借口,要求受害者提供银行卡号、身份证号、手机号等重要隐私信息。
诱导转账汇款:有时骗子还会要求受害者立即进行转账汇款,以配合所谓的”调查”或”立案”。
这些手法看似合理,但实际上都是骗子设下的圈套,目的就是想套取你的个人隐私信息或者钱财。
一旦上当,受害者很可能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识破骗局的关键面对这些骗术,我们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学会识破其中的蛛丝马迹。
以下几点可以作为识别的依据:谨慎验证来电方身份:如果对方自称是政府工作人员,可以要求对方提供工作证件信息,并主动拨打该部门的官方电话进行确认。
留意语言表述异常:骗子往往会使用一些不恰当的词语或措辞,透露出其并非专业人士的蛛丝马迹。
提高信息保护意识:切记不要轻易向陌生人透露个人隐私和财务信息,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安全。
保持冷静谨慎的态度:骗子常常会制造紧急情况,试图让受害者慌张失措。
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轻易被他们蛊惑。
主动向相关部门报警:一旦发现有可疑的骗局,要立即拨打110或12321报警,配合警方调查取证。
面对假冒政府机构的电话骗局,我们要提高警惕,培养识别和防范的能力。
只有切断骗子的利益链条,我们才能有效遏制电信诈骗的蔓延,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诚信的社会环境。
伪造国家公文诈骗罪案例

伪造国家公文诈骗罪案例
近日,一起伪造国家公文诈骗罪案件在广州市法院审理。
该案涉
及嫌疑人伪造国家公文骗取他人信任,并通过此手段骗取大量财物。
据了解,嫌疑人胡某在去年起开始伪造国家公文,包括虚假的通知、文件等,骗取他人信任。
胡某利用伪造的国家公文,与受害人展
开交流,并假扮领导官员指引受害人进行某些操作,从而骗取相应的
财物。
受害人因为对伪造的国家公文信任旺盛,很多人会不加思考地
按照嫌疑人的指示付款或转账。
据统计,该案共有50余名受害人,涉及金额几百万元。
其中不
乏名校教师、工程师、公司高管等人士。
绝大多数受害者都表示,当
时完全没有察觉到这是一种骗局,所以才会上当受骗。
经过一番侦查,警方在广州成功抓获了嫌疑人胡某。
胡某在审讯
时表示,他伪造国家公文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发财,并承认自己是这起
诈骗案的罪魁祸首。
经过法院审理,嫌疑人最终被判定伪造国家公文诈骗罪,刑期为15年。
此外,法院还要求嫌疑人退赔受害人全部损失。
据国家公安部门统计,以伪造国家公文获利的电信诈骗事件在近
年来呈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许多城市的法院也陆续审理了多起伪造
国家公文诈骗罪案件,这给了电信诈骗的打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同时,公众也需要提高警惕,避免因为贪图便利而受到骗局的诱惑。
真正的国家公文具有极高的权威度,而伪造的国家公文无论从格式还
是内容上都存在明显的漏洞,因此大家在接收到类似的文件时,务必
提高警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咨询,避免被人骗取钱财。
持“周总理批件”诈骗案

秘 书 室 办理 。
赵全一收 。 旁注 : 为避免资本主义 国家记 者造谣 , 、要 市场 流通 旧 1
票。、 1 2 要 0元 票 。 、 3
2 0万元 整 , 此致 中国人 民银行 。
一
九六 。年 三 月十 八 日
包装好 看一 些 。 时 七
去, 信封 上 印着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国务院”的一 行落款正对 着收
发员 。 收发员签收 了文件 , 办理好
手续 ,来人就离 开了人 民银 行总
行。
倬 看着 这个批 示 , 未 伪 都 辨真伪 , 当作 紧急 造 便
的
鉴于是 总理的急信 ,行 长办 公室于秘 书当即请 示 当 日值班 的
计划局王副局 长。王副局长小 心
任 务 通 知 会 计 发 行 周
局急速办理送款 。 在
总
理
示
办理 过程 中 , 他们 又 批
翼 翼地 打开那 个 “ 件 ”信 的 内 急 ,
08
接 到 自称 是 总 理 办
工作 人员 “ 确认 无 误 ” , 后 提
出索要收据 ,赵全一 ”即从笔记 “
纷表示要 协助组织抓住这个丧心 病狂 的大骗子 。
王倬 , ,6岁 , 男 3 辽宁省 辽宁
县人 , 在北 京李广桥南街 3号 。 住 14 之后 ,曾先后 参加三青 团 、 91 青帮 。14 年 东北大学经济系毕 98 业, 在大学期 间跟人合办过 杂志 , 画过人 民币 , 印过假火 车票 , 还研 究过 “ 动机” 9 9 4月 , 永 。14 年 报 名到 华北人 民革命 大学 学 习 , 同
李双江谣言

李双江谣言
关于李双江的谣言已经不胜枚举,一时间难以一一列举。
然而,这些谣言大多是毫无根据的恶意诽谤,或是出于兴趣爱好的网友们编造故事。
以下将介绍一些主要的谣言。
首先,有谣言称李双江是中国最大的贪官之一,拥有千亿财产。
这种谣言完全是胡说八道,无论是李双江还是其家族,都没有这种巨额财产。
李双江本人曾担任副国级领导职务,没有举报过他贪污受贿的事实。
第二,有谣言称李双江涉嫌洗钱和走私。
这些谣言没有任何依据,只是一些人捕风捉影的揣测。
李双江一直以廉洁自律著称,从来没有涉及过任何违法活动。
第三,有谣言称李双江是异性恋。
这种谣言显然是针对他的性取向进行的攻击。
然而,谣言毫无根据,同时也触及了个人隐私问题,这种恶意诽谤是不可接受的。
第四,有谣言称李双江在政府工作期间贪污受贿。
这种谣言完全是无稽之谈,李双江一贯以廉洁自律著称,从未涉及过任何贪污受贿的问题。
这种谣言很可能是一些人出于政治动机散布的。
综上所述,关于李双江的谣言大多是无根据、恶意中伤的。
我们应该通过理性思考和客观事实的证明,对这些谣言持严谨的态度,不随意相信,以免误导他人。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好个人隐私,在互联网上进行正确、合法的言论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冒国务院司长,大骗子屡屡得手
作者:张书舟丁斌斌文静
来源:《蓝盾》2013年第05期
从2010年开始,一个叫赵锡永的人。
自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在湖南娄底、云南昆明、玉溪等地行骗,不少政府官员信以为真,甚至聘其为政府顾问。
近日国务院研究室下发通知,称没有此人,请云南省办公厅“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并揭露赵锡永的诈骗行为”。
云南各地也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应对云南各地下发通知
3月12日,认证信息为“云南大理政务服务管理局”的微博“@问政大理”发出一则警示公告称:“近日,一名叫赵锡永的人冒充国务院研究室(或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副部长级巡视员身份,在昆明、玉溪、澄江、通海等地区调研并发表言论,请各地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有何情况,及时与省政府研究室联系。
”这一微博引来不少网友关注。
3月13日,昆明西山区教育局网站发布了三份文件通知,内容都与“@问政大理”发布的内容相似。
其中,3月8日由国务院研究室发给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公文称,“我单位没有赵锡永这个人,也未组织什么所谓专家组赴云南考察调研”。
公文还请云南省政府办公厅“通知省内相关地区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并揭露赵锡永的诈骗行为。
”
同日由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特急函件称,将《国务院研究室关于赵锡永冒充国务院研究室工作人员有关情况的函》转发给各州、市、县政府,“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有何情况,及时与省政府研究室联系。
”
第三份文件则是3月11日,昆明市西山区政府办公室转发上述函件给各街道力、事处、各办局、各直属机构的通知。
上述三份文件的真实性已得到了确认。
骗史地方官员礼遇有加
根据媒体之前的报道,赵锡永曾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名义在湖南娄底市,以“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名义在云南昆明市、玉溪市以及玉溪市下属的通海县、澄江县等地出席活动与调研。
2010年4月娄底新闻网上的一则新闻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锡永4月21日被聘为娄底经济开发区经济顾问,娄底市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为他颁发了聘书,赵锡永还在经济开发区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作了报告。
4月22日,在娄底市委统战部、
工商业联合会等发起的“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捐赠活动上,赵锡永也作了“把握机遇、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加速发展”的报告。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赵锡永密集出现在云南则在2012年底。
根据《昆明日报》2012年11月4日的报道,赵锡永以司长名义出席了“2012…收获金秋‟投资昆明年会”,昆明市委书记和多名市领导出席了这次年会,赵锡永还在这次年会上透露“云南省桥头堡2012-2020年规划已经得到国务院的正式批复”。
2013年1月,赵锡永出席了昆明理工大学与两家企业的合作挂牌仪式,该学校领导与云南省科技厅一名副厅长出席了这一活动。
玉溪市、澄江县等政府网站上的消息显示,“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赵锡永”2月27日至3月1日率专家组在玉溪市、玉溪下属的通海县、澄江县进行了调研,“把脉玉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实现路径和玉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定位”。
玉溪市委书记、代市长、常务副市长等多名党政领导陪同专家组调研并“先后与专家组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及座谈”;在通海县,玉溪一名副市长、通海县委书记、县长等官员陪同赵锡永调研,赵锡永还在调研中希望县委县政府“把更多更好的蔬菜产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回应目前无人向警方报警
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外,网络上对赵锡永的介绍并不多,一家聘赵锡永为专家团队成员的“清大远景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其网站上介绍,赵锡永为“经济学博士,教授、研究员,国务院研究室司长。
长期致力于国家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经济、产业经济、服务经济及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与指导实践”。
该设计院为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法定代表人李言平曾以“国际金融投资家联合会秘书长”名义与赵锡永一起出席了一次考察活动。
此外,娄底市政府网上称,赵锡永曾任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厂长、总经理,华晨中国汽车控股公司总裁。
但这一消息也没有得到证实。
3月14日,国务院研究室一名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在互联网上看到相关信息,也在近日接到有人举报,之后才向云南发了函件,“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这里没赵锡永这个人”。
云南省政府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则说,对赵锡永“目前还没有收到什么反馈”。
上述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称,尚未就此事向警方报警。
3月18日,记者致电云南省政府研究室询问事件进展,对方回答:没有新的进展,和在网络上看到的差不多,下面的地、州没有反馈进一步的信息。
如果这个人再出现,就会采取措施。
当被记者问及为何不报警时,这位工作人员称有事,随即挂掉电话。
此前,有人假冒高官的朋友、亲戚诈骗,如今有人冒充“京官”到地方政府行骗。
有人质疑,赵锡永在湘、滇两省的行骗活动,均有各级官员陪同视察,其间,这些官员有没有发现赵
锡永可能存在“政治理论水平低、指导能力不足”?抑或赵锡永本来就是一个官员型、学者型“人才”,一次次指导、报告都能令官员们“虚心聆听,收获很大”?
长沙市政协委员、湖南和润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岳认为,首先,此事件暴露了当前一些基层政府官员“官本位”的思想和“惟上是从”、“惟官是从”的心态。
其次,政务公开环节不透明。
如果国家高层政府机关人员的信息及人事变动能及时在网站上公布出来,这种骗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
记者在国务院研究室的官方网站上进行查询,发现除了党组书记、成员等领导信息外,国务院研究室8个内设机构(正司局级),均无相关人员信息可查询。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站上,记者在“中心专家”栏目中,看到在职人员(包括研究员)与老专家的人员信息按姓氏笔画排序都列了出来,但还是让赵锡永们钻了空子。
追问地方为何乐于接待京官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从地方政府的角度,他们不审查官员的真实性,看重骗子手中的“权力”而上当;从中央的角度来说,与地方信息沟通不畅。
“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古代还有情有原,而现在,通过网络或电话,很多信息都可以查询得到,但是一些地方的官场风气往往充斥着对权力的追逐,只要说中央来的,就请客吃饭送礼。
”
“地方官员想得到领导肯定,为个人职务升迁或争取项目上得到帮助。
有的公司与当地政府打交道后,在政府面前积累了好的印象,政府对其引荐人身份考察就会忽视。
加上之前在媒体上做的报道,赵锡永们把过去的经历复制,领导了解不深入,加上中间人的引荐和渲染,当地政府极容易受骗。
”刘岳说。
2006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要求:国内公务,是指出席会议、考察调研、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因公外出,应当按照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说明公务活动的内容、时间、人数和人员身份。
“赵锡永等人巧妙地利用了当前机制上的漏洞。
”刘岳说,当前上下级公务一般属于对口接待,这里面有个业务对口体系。
赵锡永们选择到县、地市级,利用一些基层官员对业务渠道不了解、信息不对称的缺点从事行骗活动。
赵锡永假冒高官行骗被曝光后,接待他的单位纷纷表示没有受到损失。
对此,庄德水认为,地方政府说没有损失肯定是不负责任的,首先第一个损失就是政府的公信力,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另外,行政成本包括接待、送礼等是直接的经济损失。
“接待过的政府单位知道自己上了当,选择不报警,有掩盖自己错误的嫌疑,不敢说自己犯的错误,也不敢说自己被骗,说到底就是逃避责任。
”
北京易行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凝说,此事涉及招摇撞骗罪,即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应当立案。
“纪检部门需要介入追究,当事人在接待单位讲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无收受钱财、有无引进项目的承诺、中间引荐人是谁等,现在看来都不可得知。
我们需要更详细的过程披露和进一步的处理结果,但是,现在却没有。
”刘岳表示。
最新消息:
赵锡永假冒国务院司长等,以参加研讨会或咨询等名义招摇撞骗,3月22日在辽宁营口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