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学习理论与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比较(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学习理论与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较(⼀)
内容摘要: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是两⼤重要的学习理论。

通过分析⽐较得知,这两⼤理论在对学习的指导上都有重要意义,但把这两⼤理论运⽤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时都有⼀定的不⾜。

我们可以取长补短,综合运⽤这两种理论来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

关键词:发现学习意义接受学习⽐较改⾰启⽰
⼤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对学习理论的探究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且对我们当今的基础教育改⾰有深刻的启⽰。

⽽作为四⼤学习理论之中的发现学习理论和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然成了⼈们研究的焦点.
⼀.发现学习与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
(⼀)发现学习的实质
发现学习是美国⼼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提倡的。

布鲁纳认为教师应该提供问题情景,以促使学⽣亲⾝发现教材的结构。

为了把握发现的本质必须弄清“发现”的涵义。

布鲁纳指的发现是再发现,是在校⼉童凭⾃⼰的⼒量作出的发现,它不是原原本本地沿着科学的原发现过程⽽进⾏的,⽽是学⽣以⼩科学家的⾝份在教师的帮助下迅速⽽有效地主动探求未知世界的过程。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是⼀个积极主动的过程,不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是指由⼈过去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概括的⼀般⽅式和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系统。

认知结构可以看成是编码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有:“⼀套感知的类⽬”,“⽐较抽象的概念”,“主观臆测”。

学习就是类⽬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并认为是⼀切知识都是按编码系统排列和组织的。

①总⽽⾔之,教师不应该将学⽣置⾝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是为学⽣提供⼀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独⽴发现和解决问题,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知识结构。

(⼆)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
接受学习理论是美国⼼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所提倡的。

他认为在:“在绝⼤多数的学术性的学科中,学⽣主要是通过对呈现的概念,原理及信息的意义接受学习来获得教材的。

”“教师应该把严密组织好的,有顺序的,或多或少带有结
论性的材料提供给学⽣,从⽽让学⽣接受最有⽤的材料。

” ②教学的⽬的在于帮助学⽣理解传递给他的信息的意义以致他们能恰当的将新材料与⾃⼰已有的知识相结合。

奥苏贝尔为了更好阐述其接受学习的理论,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这两种区分都是⼀个完全独⽴的维度。

⽆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有可能是有意义的。

这取决于学⽣的条件。

只要学习任务能够⽤⼀种⾮任意的和⾮逐字逐句的形式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发⽣联系,那么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是意义学习。

意义学习发⽣有三个条件:(1)学习者表现出⼀种意义学习的⼼向,即表现出⼀种把新学的材料同他已有的知识建⽴⾮任意的,实质性联系的意向。

(2)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者有潜在的意义,即学习任务能够在⾮任意和⾮逐字逐句的基础同学习者知识结构联系起来。

(3)学习材料本⾝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的⼼理机制是同化,并且认为同化理论的核⼼是:学⽣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认知结构已有的有关概念的互相作⽤才得以发⽣的,由于这种互相作⽤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同化。

(三)两者的本质区别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是有本质区别的。

正如奥苏贝尔⾃⼰所说:“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区分并不难理解。

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多少是以定型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对学习者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它把材料内化或结合⾃⼰的认知结构,以便在将来某个时刻能够再现或派作他⽤。

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给予的,在学⽣能够内化它以前,必须由他们⾃⼰去发现它。

换⾔之,与众不同的和⾸要的学习任务是要有所发现。

在这⼀发现阶段结束以后,便同接受学习⼀样,再内化发现的内容。

”两者⽤图式来表⽰,发现学习是:发现-----内化-----再现;接受学习是:接受-----内化------再现。

其主要区别是看第⼀阶段,看它是不是以定论的形式将学习内容呈现给学习者。

发现学习的主要特点是不把学习的主要结论告诉学⽣,⽽必须由学⽣通过⾃⼰的独⽴思考和推理改组材料,⾃⾏发现学习的内容,⽽后将学习内容内化。

在接受学习中,要学习的全部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

学⽣只需将⽼师提供的材料,讲述的内容加以内化,使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存储起来。

⼆.发现学习与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及特点
发现学习遵循的步骤是:⾸先由⽼师提出使学⽣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学⽣对问题探究和体验;⽼师再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材料和线索;经学⽣思考后,⽼师协助学⽣分析材料和证据,提出可能的假设;最后在⽼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审定假设,得出结论。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是⾃上⽽下的同化过程:第⼀步,学⽣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对新学习知识起到固定作⽤的观念,即寻找到⼀个同化点;第⼆步,根据新知识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之间的关系的上下位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将新的知识置如到认知结构的合适位置上去,与原有观念建⽴相应的联系。

第三步,将新知识与就知识进⾏精细的划分;最后⼀步,将新知识与其他相应的知识之间建⽴联系,使之成为⼀个完整的观念系统。

⼀⽅⾯,对新知识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以利于对新知识的记忆和利⽤,另⼀⽅⾯,使学习这原有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和丰富。

布鲁纳和奥苏贝尔都主张“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

③重视知识的相互重⽤和联系,但布鲁纳倾向强调新问题情景本⾝或原有认知结构内部的重新改组,奥苏贝尔讲的主要是新旧材料的相互作⽤。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认为,学习的进程应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般。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归纳式的,应给学⽣提供具体的事列,以便他们能够亲⾃⼤限⼀般规律和结构。

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是向学⽣提供具体事列或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由学⽣⾃⼰观察思考,并形成假设和结论。

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积极的参与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