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阿胶原料动物驴的种质资源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阿胶原料动物驴的种质资源概况
胡晶红;张永清;丁代兄
【摘要】阿胶属于传统中药之一,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用量逐年大幅度增加,
驴皮是其基本原料.驴的养殖历史悠久,经长期自然与人工选择,其种质资源丰富,各地均有独具特色的地方品种.驴的品种不同,形态特征、适应能力、生育特性等均有明
显差异.本文对全国各地驴的地方品种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其分布区域、形态特征、生育特点等内容,旨在为选育优良品种、实现规范化养殖,提高和稳定驴皮产量
与质量,促进驴养殖业及阿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
【年(卷),期】2013(015)005
【总页数】6页(P388-393)
【关键词】阿胶;驴;驴皮;种质资源;品种
【作者】胡晶红;张永清;丁代兄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聊城 252201
【正文语种】中文
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药用历史已长达二千多年,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滋阴养血、补肺润燥、止血安胎良药,也是畅销国内外、久负盛誉的著名滋补药[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阿胶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其味甘,性平;归肺、肝、
肾经;可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2]。
现代研究
证明,阿胶含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止血补血、抑瘤增效、增强免疫等药理活性[3],不仅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等妇产科疾病,还可用于循环、消化、血液、神经、呼吸、泌尿等系统多种疾病的治疗[4-6]。
随
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不仅阿胶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大幅度增加,其质量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驴皮是制作阿胶的基本原料,驴皮的产量与质量直接决定着阿胶的产量与质量。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养驴主要是利用其乘、挽、驮的功能。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加速,驴乘、挽、驮功能逐渐被机械所代替,结果导致驴的养殖规模急剧减小,驴皮产量大幅度降低,这已经成为限制阿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建立驴皮GAP
生产基地,发展以产皮为目标的驴养殖业,是促进阿胶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国驴养殖历史悠久[7],经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优化,形成了众多品种,种质资源丰富。
驴皮产量与质量与驴的种质关系密切,品种不同驴皮的产量与质量有显著差异。
选育优良品种,提高驴皮产量与质量,是建立驴皮规范化生产基地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此,我们对驴的种质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与总结,现归纳如下。
驴是由距今约6 000~7 000万年前第三纪出现的“骒节目”一类动物进化而来。
世界上的野驴分为亚洲野驴与非洲野驴两大类。
亚洲野驴主要分布于阿拉伯、叙利亚、印度及我国西部的沙漠地带和干旱草原等亚洲内陆,现有3个野生种:①库
兰驴,又称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广泛分布于阿尔泰山南北,北部在蒙古和俄国贝加尔湖、中亚细亚地区,南部在我国新疆、内蒙、甘肃西部干旱草原;②康驴,又称西藏野驴(E. kiang),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以及我国西藏和青海地区;
③纳格尔驴,又称伊朗驴,主要分布于印度、伊朗、阿富汗及俄国境内,并与库兰驴南部分布区相连。
非洲野驴可分为努比亚野驴、索马利兰野驴两个亚种。
前者主
要分布在尼罗河、红海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区的多山半沙漠地区,后者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部——红海沿岸[7]。
中国境内野驴包括蒙古野驴和西藏野驴,
前者分布于蒙新区,后者分布在青藏区[8]。
1.1 蒙古野驴
其分布区域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冷热各趋其极。
降水少,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气候极端干燥,风沙危害严重。
植被结构单纯。
因自然环境条件极为恶劣,尽管栖息地域浩瀚,活动范围广阔,但其种群繁衍缓慢[8]。
蒙古野驴外形似骡,体长可达260 cm,肩高约120 cm,尾长80 cm左右,体重约250 kg。
吻
部稍细长,耳长而尖。
尾细长,尖端毛较长,棕黄色。
四肢刚劲有力,蹄比马小但略大于家驴。
颈背具短鬃,颈的背侧、肩部、背部为浅黄棕色,背中央有一条棕褐色的背线延伸到尾基部,颈下、胸部、体侧、腹部黄白色,与背侧毛色无明显分界线。
1.2 西藏野驴
分布地域涉及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和四川等地的30个县(市),该区域以高寒
为其自然环境主要特点,年平均气温低于0 ℃,全年任何月份都可出现低于0 ℃
的气温,许多地方全年或几乎全年都有霜冻。
高原空气稀薄而干燥,太阳辐射强烈,光能资源丰富。
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
植被以高寒草甸草原和高寒荒漠草原为主[8]。
西藏野驴外形与蒙古野驴相似,头部较短;耳较长,能够灵活转动;吻端
圆钝,颜色偏黑。
全身被毛以红棕色为主,耳尖、背部脊线、鬃毛、尾部末端被毛颜色深,吻端上方、颈下、胸部、腹部、四肢等处被毛污白色,与躯干两侧颜色界线分明。
据记载,6 000年前驴在非洲的东北部开始驯养、家化。
3 500年前,经西亚、中亚引入我国新疆天山以南和甘肃等地。
殷商至两汉时期,驴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向中原内地传播。
唐、宋时期,驴作为役畜,已经遍布中原。
因各地自然、生态
与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经长期自然与人工选择,形成了若干体尺外貌和生产性能具有显著差异的品种。
据体型大小,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9]。
2.1 大型驴
体格高大,结构匀称,毛色纯正。
体高一般在130 cm以上,体重在260 kg左右。
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农业发达地区,因农耕和社会发展需要,多行舍饲,管理精细,重视品种选配。
关中驴、德州驴、晋南驴、广灵驴等均属此类。
2.1.1 关中驴产于陕西关中平原,以咸阳、兴平、武功、乾县、醴泉五县为中心产区。
该区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利灌溉条件良好,有种植苜蓿、黑豆、豌豆养殖牲畜的传统习惯,养殖历史2 000余年。
关中驴平均体高,公驴13
3.2 cm,母驴130.0 cm;平均体重公驴290.0 kg,母驴256.1 kg。
身体略呈长方形,头颅
高昂,眼大有神,体质健壮,四肢结实,抗病力与持久力强。
被毛短细,富有光泽,毛色有黑、栗、灰3种,以黑毛最多。
该品种是我国驴种的代表,同时也是世界
良种之一[10]。
2.1.2 德州驴德州驴又称渤海驴。
主产于山东德州地区,以沾化、无棣、广饶等县为中心产区。
该区域属黄河冲积平原,农业较发达,盛产各种粮棉等经济作物,饲草来源丰富。
德州驴体型方正,外形美观。
平均体高,公驴136.4 cm,母驴130.1 cm;平均体重,公驴266.0 kg,母驴245.0 kg。
头长大,尤其是鼻梁部长,大于一般驴而接近于马为其特点。
颈宽厚,背腰平直粗实,尻部发育好,四肢粗壮,蹄大坚实。
依毛色不同分为三粉和乌头两种类型。
三粉驴鼻、眼周围和腹下粉白,全身为纯黑,体质干燥结实,体型偏轻,皮薄毛细,四肢较细,肌腱明显,蹄高而小,步样轻快。
乌头驴全身乌黑,无白章,体质偏疏松,体型厚重,体躯较宽,四肢粗壮,关节圆大。
德州驴属于世界上少有的大型驴,是我国宝贵的畜牧种质资源[11]。
2.1.3 晋南驴主产于山西南部运城市和临汾市南部,以夏县、闻喜县为中心产区,
包括平陆、芮城、永济、临漪及临汾南部各县市。
该区域有平原、丘陵和山地,地形虽复杂,但土壤肥沃,气候温和。
当地农民喂养精心得法,全年舍饲,重视选配和幼驹培育。
晋南驴体型长方形,体质紧凑,外貌清秀细致。
平均体高,公驴134.3 cm,母驴130.7 cm;平均体重,公驴249.4 kg,母驴256.3 kg。
头部清秀,大小适中,颈部宽厚而高昂,髻甲稍低,背腰平直,尻略高而斜,四肢细长,关节明显,肌腱分明,前肢有口袋状附蝉。
尾细长,似牛尾。
皮薄而细,毛色以黑色带三白(粉鼻、亮眼、白肚皮)为主,少有灰、栗色[12]。
2.1.4 广灵驴主产于山西东北部广灵、灵邱两县,周边各县也有分布。
该区域山岳起伏,地处塞外山区,风大沙多,气候变化大,是塞外主要杂粮产地。
广灵驴骨骼粗壮,体质结实,耐寒性强。
平均体高,公驴138.4 cm,母驴134.1 cm;平均
体重,公驴305.3 kg,母驴234.0 kg。
驴头较大,鼻梁直,眼大,耳立,颈粗壮,鬐甲宽厚、微隆,背部宽广平直,前胸宽广,尻宽而短,尾巴粗长,四肢粗壮,肌腱明显,关节发育良好,管骨较长,蹄较小而圆,质地坚硬,被毛粗密。
体躯被毛黑色,但眼圈、嘴头、前胸口和两耳内侧为粉白色,也有全身黑白毛混生并有五白特征者[13]。
2.1.5 疆岳驴是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以陕西关中公驴为父本、当地母驴为母本杂交培育而成的品种。
主要分布于新疆喀什、和田等地,中心产区岳普湖县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西缘、盖孜河下游,其东北部和西南部为戈壁沙漠,西北部和东南部为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温度变化大,自然光照条件充足。
疆岳驴具有明显兼用体型,体格硕大。
平均体高,公驴135.5 cm,母驴129.6 cm;平均体重,公驴31
3.4 kg,母驴28
4.7 kg。
头干燥且长大,额宽,眼大明亮。
耳朵长而直立,颈部长、直,肌肉充实。
鬐甲较高,胸深宽阔,腹部充实而紧凑,背腰平直。
肢蹄结实,蹄大坚实有力,四肢发达,蹄圆质坚。
尾毛短,被毛为深黑色,口轮、腹部及四肢内侧为白色[14]。
2.2 中型驴
体高多在115~125 cm,体重多在180 kg左右。
结构良好,毛色比较单纯,多
为黑色。
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冀北高原和豫中平原。
该区域多为杂粮产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较大型驴产区稍差,但养殖数量多,喂养比较精细,重视公驴的选育,多从大型驴产区选购公驴与当地中、小驴相配,经长期选育而成。
佳米驴、泌阳驴、庆阳驴、淮阳驴等均属于此类。
2.2.1 佳米驴主产于陕西佳县、米脂和绥德,中心产区在三县毗连地带,分布到附近各县。
该区域地处陕西北部黄土高原沟壑地区,梁岗起伏、沟壑纵横、土地零散、道路崎岖狭窄。
春季多风,夏热冬寒,干旱少雨,适宜种植杂粮,兼种大量苜蓿。
佳米驴体型略呈方形,体质结实,结构匀称,眼大有神,耳薄而立;颈肩结合良好,背腰平直,四肢端正,关节强大,肌腱明显,蹄质坚实。
平均体高,公驴125.8 cm,母驴120.9 cm;平均体重公驴217.9 kg,母驴205.8 kg。
毛为粉黑色,因白色部分大小不同,又分为黑燕皮和黑四眉两种。
前者全身被毛似燕子,仅嘴头、鼻孔、眼周以及腹部为白色;后者除具有黑燕皮特征外,腹下的白色面积较大,甚至扩展到四肢内侧、胸前、额下及耳根处[15]。
2.2.2 泌阳驴主产于河南省西南部的泌阳、唐河、社旗、方城、南阳等市县,以泌阳、唐河两县为中心产区。
该区域四季分明,属暖温带气候。
土地肥沃,适宜耕种,农牧业生产发达,并盛产麦类和各种杂粮。
以谷草、豌豆为主要饲料,可利用河滩、丘陵放牧,饲草饲料资源丰富。
泌阳驴公驴富有悍威,母驴性温驯。
体型呈方形或高方形,平均体高,公119.5 cm,母119.2 cm。
公驴体重189.6 kg,母驴188.9 kg。
结构紧凑、匀称,灵俊清秀,肌肉丰满,多双脊双背。
背腰平直,头
干燥、清秀,口方正;耳大适中,耳内中部有一簇白毛;头颈结合良好,腰短而坚,尻高宽而斜,四肢直,系短而立,蹄质坚实。
毛色以三粉为主[16]。
2.2.3 庆阳驴主产于庆阳市的镇原、庆城、环县、华池等县(区)。
该区域地处甘肃
东部黄土高原,土质肥沃,气候温和,农业发达。
因交通不便,多养驴役用。
庆阳驴结构匀称,体态美观,头中等,眼大圆亮,耳中等长,体形近正方形,体长稍大于体高,颈肌厚,鬃毛短少,肋骨拱圆,背腰平直,尻部稍斜较钝圆,前后胸发育良好,四肢端正,关节筋腱大而明显,蹄大小适中。
平均体高,公驴约130 cm,母驴122 cm;平均体长,公驴130 cm,母驴121 cm。
被毛短粗而密,毛色以
黑毛为主,其次为粉三黑、青毛或灰毛[17]。
2.2.4 淮阳驴主产于河南沙河及其支流两岸的豫东平原东南部,即淮阳、郸城西部,沈丘西北部,项城和商水北部,西华东部,太康南部和周口市,以淮阳县为中心产区。
该区域属温热带季风气候,土壤以淤土、两合土最多,土质肥沃,盛产麦类和杂粮,当地以驴为主要役畜。
淮阳驴体型略为长方形,体幅较宽,头略显重,肩较宽,其鬐甲高,前躯发达,中躯显短,呈圆桶形,四肢粗大结实,尾帚大。
平均体高,公驴12
3.4 cm,母驴123.1 cm;平均体重,公驴223.0 kg,母驴229.9 kg。
毛色以粉黑为主,灰色少,纯黑更少,红褐色最少[9]。
2.2.5 和田青驴原名果拉驴,主产于和田皮山县乔达乡、桑株乡、木吉乡、藏桂乡、皮亚曼乡等地,该区域属典型大陆性暖热带干旱荒漠化气候,光热资源丰富。
和田青驴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力强、使役性能好,是较优良中型驴品种之一。
其体高以125~130 cm居多,耳长,头大而粗重,鼻孔大,眼睛明亮有神,下颌发达,颈长短适中或略短,胸宽,肋骨拱圆开张,肌腱发育良好,四肢关节粗大,蹄小质坚,毛色主要为青色和青黑色[18]。
2.3 小型驴
俗称小毛驴。
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体高平均在110 cm以下,体重在130 kg左右。
所有产驴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等地及华北和江淮地区,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及东北三省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除内地农区外,一般饲养管理粗放,实行放牧或半舍饲,基本不喂料,所以体型小,结
构差,毛色复杂,但以灰色、黄褐色居多,多有背线、肩纹等特征。
对寒冷气候和粗放管理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役力较强,富有持久力。
根据分布区域不同,可划分为新疆驴、华北毛驴、西南毛驴等。
2.3.1 新疆驴主产于新疆南部喀什、和田地区及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及新疆北部也有分布。
该区域属大陆性气候,气候温暖而干早,风沙多,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降水量少。
境内既有大面积的草原牧区,也有发达的绿洲农业。
受气候、水源等条件限制,农业产量较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全靠养驴农耕、驮运、乘骑。
因区域不同又有区分,产于宁夏西吉、海原、固原者称西吉驴,产于甘肃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和酒泉等地者称为凉州驴,产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者称为库车驴,等等。
2.3.1.1 西吉驴主产于宁夏西吉县、原州区、海原县、隆德县及与甘肃静宁、会宁等接壤地区,该区域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中心带,地形起伏,沟壑纵横交错,为典型大陆性季风气候,属中温带半湿润到半干旱过渡类型。
西吉驴平均体高,公驴100.97 cm,母驴99.92 cm。
体型较方正,体质干燥、结实,被毛多为黑色,灰青毛次之。
头稍大略重,鼻翼厚,眼中等大,嘴较方;背腰较平直,腹适中,前肢势正,后肢多有轻微刀状,运步轻快。
耐粗饲、劳役,抗病力强,用途广,利用年限长,但生长发育较为缓慢,体成熟晚,繁殖率较低,后肢发育较差[19]。
2.3.1.2 凉州驴又称“河西驴”。
为甘肃最古老的原始品种,中心产区在河西走廊的武威市凉州区,分布到酒泉、张掖地区。
该区域属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日温差较大,气候干燥。
主要气象灾害有高温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山洪和雷雨冰雹。
土壤多属灰钙土、栗钙土。
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大麦、青稞、胡麻、油菜及瓜果蔬菜等。
凉州驴短小精干,眼大有神,鼻孔大,嘴钝而圆,耳竖立、转动灵活,耳壳内外着生短毛。
颈薄,中等长,鬣毛少,肌肉厚实,头颈结合紧凑,颈肩背结合良好。
鬐甲低而宽、长短适中。
母驴胸深,肋开张良好,腹大略下垂;
公驴胸深而窄,腹充实而不下垂。
四肢端正有力,骨细,关节明显,蹄圆形小坚硬。
尾短小,尾毛较稀[20]。
2.3.1.3 库车驴主产于库车县,境内地形复杂,有天山山区、戈壁地带、平原农区、干旱荒漠及草湖地区,气温、降水、蒸发、无霜期、积雪、植被覆盖度等差异很大,宜农宜牧。
库车驴体型较小,但为新疆驴中体型稍大的一个类群,个体间差异较大,当地仍有大、中、小型驴之分。
温情,早熟,繁殖力强,无论荒漠、戈壁、草湖都能生存和繁殖,抗寒、耐热、耐粗饲、耐劳,疾病少[21]。
2.3.2 华北毛驴产于黄土高原以东、长城内外至黄淮平原,并分布到东北三省。
境内有高原、平原、山区和丘陵,是我国北方农业区,驴为仅次于牛的第二大家畜。
除黄河中下游的富庶农业区多产大、中型驴外,大部分的山区、高原农区、半农半牧区和条件较差的农区,因作物单产低、饲养条件差,而多养小型驴。
近几十年来,为适应生产需要,一些农业条件较差而畜牧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沂蒙山区、太行燕山山区、陕北榆林地区、张家口地区、哲里木盟库伦旗和淮北地区等,均开展了大批养殖。
因地区不同,又有陕北滚沙驴、内蒙古库伦驴、河北太行驴、山东小毛驴、淮北灰驴、苏北毛驴等之分[9]。
2.3.2.1 陕北滚沙驴俗称陕北小毛驴,是我国北方长城沿线风沙区广为分布的一个地方性古老畜种。
其体高107 cm,体质结实紧凑,外形结构匀称,行动灵活,善走沙地,耐劳苦,耐粗饲,耐风寒,适应性强。
从古至今,滚沙驴既是当地农民主要交通工具,又是家庭必需的主要畜力[22、23]。
2.3.2.2 内蒙古库伦驴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库伦旗和奈曼旗。
平均体高,公驴120 cm,母驴110.4 cm。
结构紧凑,四肢粗壮有力,毛色有灰、黑两种,多数有白
眼圈,乌嘴巴,腿上有虎斑。
役用性能良好,善驮运、骑乘、拉车,当地称为“万能驴”。
2.3.2.3 河北太行驴主要分布于河北太行与燕山山区及毗邻的山西、河南等地。
平
均体高,公驴102.4 cm,母驴102.5 cm。
体型多呈高方形,头大耳长,四肢粗壮,毛色以浅灰色居多,粉黑色与黑色次之。
2.3.2.4 山东小毛驴主要分布于山东沂蒙山区。
平均体高,公驴108.0 cm,母驴109.8 cm。
毛色多为浅灰色。
多用于驮运、拉车。
2.3.2.5 淮北灰驴主要分布在安徽淮河以北地区,包括宿州市、亳州市和阜阳市等。
平均体高,公驴116.1 cm,母驴109.3 cm。
体小紧凑,皮薄毛细,轮廓明显。
头较清秀,面部平直。
四肢细而干燥,关节坚实明显。
毛色以灰色为主,具有背线和鹰膀,尾毛稀疏而短。
属淮北灰驴血系的苏北毛驴,又称东海毛驴,体小轻巧,性情温顺,耐粗饲,抗病力较强[24]。
2.3.3 西南驴西南地区多高山和丘陵,海拔较高,河流多,气温差别较大,干湿季节明显,农业较发达,主要作物为水稻、麦类、蚕豆豌豆、甘薯、油菜,西藏更
盛产青稞,作物秸秆和野草是主要饲草,豆类、麦类是主要精料。
西南驴头显粗重,额宽隆,耳大长,鬐甲低,胸浅窄,背腰短直,尻斜短,腹稍大,前肢端正,后肢稍外向,蹄小而尖坚。
被毛厚密,毛以灰色为主,并有鹰膀、背线和虎斑,其它毛色还有红褐色、粉黑色。
具体类型包括云南各地的云南驴,四川甘孜、阿坝、凉山等地的川驴,等等。
2.3.3.1 云南驴大理州是云南驴的主要产地,中心产区为祥云、宾川等地,该区域炎热、干燥、草被稀疏。
驴体质结实干燥,头显粗重,额宽隆,耳大长;胸浅窄,背腰短直,尻斜短,腹稍大;前肢端正,后肢稍外向,蹄小而尖坚;被毛厚密,毛以灰色为主,并有鹰膀,背浅,虎斑;其它部分为红褐色。
2.3.3.2 川驴主产于四川西部部分地区。
全身结构紧凑匀称,各部结合良好。
头大小适中,方正,额宽突出,鼻孔大,牙齐整。
四肢短而强壮,肢势直立端正,关节大呈“竹节型”。
被毛细,密而短,有光泽。
平均体高,公驴96.2 cm,母驴94.8 cm;平均体重,公驴190 kg,母驴184.96 kg。
会理驴是川驴的代表之一
[25]。
阿胶属于优秀的祖国医药文化,在防治疾病、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驴皮是阿胶生产最基本、最主要的原料,在人们对阿胶产量、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如何建立规模化、规范化的养殖基地,保证驴皮产量与质量,满足生产需求,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保证驴皮产量与质量,首先需要解决良种选育、环境选择、科学规范饲养、合理采收与加工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良种选育最基础、最重要。
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境内人工养殖驴的祖先来自非洲野驴,开始自新疆、甘肃传入,养殖历史悠久。
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及人工定向培育,全国各地都有着丰富的种质资源,形成了数量众多、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种,根据体型大小分为大型、中型与小型三大类。
体型大小与外界环境条件、饲料营养成分与人工管理水平密切相关,环境利于生长发育、饲料种类丰富且营养价值高、喂养精心并实施良种选育时,驴的体型高大,反之体型就小。
体型越小,地方品种数量越多。
驴的品种不同,不仅体型、形态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生长发育速度也有显著不同。
若以驴皮作为产品目标时,宜选择体型大、生长发育速度快、皮厚、出胶率高、胶质优良的品种进行养殖,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甚少。
当然,除种质外,养殖区域与环境、饲料种类与用量、采收时间与干燥加工方法等,对驴皮的产量与质量也有影响,也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驴的种质资源丰富,每个品种均有其特有的优良品质,是开展良种选育的宝贵遗传材料。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及现代化程度的提高,驴的养殖数量在急剧减少,部分品种濒于灭绝。
因此,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在对全国驴的种质资源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搜集保留种质,建立“中国驴种质资源基因库”,加强对地方优良驴种的保护和扩繁力度,维持驴基因生物多样性,优化育种工作,培育生长发育快、肉品与驴皮品质优良的品种,大幅度提高驴养殖效益,促进驴养殖与阿胶产业的进一
步发展,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关文献】
[1] 陈瑞华,缪细泉.阿胶药史考[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12):38-39.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75-176.
[3] 毛跟年,郭倩,瞿建波,等.阿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0,31(11):83-85.
[4] 尤金花,刘培民.阿胶及其临床应用[J].浙江中医杂志,2005,(11):498.
[5] 张保国,刘庆芳.阿胶现代临床研究与应用[J].中成药,2004,26(2):49-152.
[6] 常晓慧,向阳.阿胶及其制剂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2011,31(5):538-540.
[7] 吴锦淑,杨从军,段玉兰.浅谈中国驴种起源与驯化[J].山东畜牧兽医,2008,29(3)16-17.
[8] 郑生武,高行宜.中国野驴的现状、分布区的历史变迁原因探讨[J].生物多样性,2000,8(1):81-87.
[9] 侯文通,侯宝申.驴的养殖与肉用[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10] 惠恩举.天下名驴——关中驴[J].农村·农业·农民,2000,(10):19.
[11] 耿丽英,张传生.德州驴的品种特性及开发利用[J].山东畜牧兽医,2001,(2)17-18.
[12] 聂鸿瑶,张思云,冯志华,等.山西晋南驴[J].畜牧与兽医,1983,(2):17-19.
[13] 聂鸿瑶.广灵驴简介[J].辽宁畜牧兽医,1983,(5):16-19.
[14] 米尔卡米力·麦麦提,牛志涛.疆岳驴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J].当代畜牧,2011,(12):38-39.
[15] 陈树禄,李新春,刘汉玉,等.佳米驴遗传资源保存及利用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08,18(4):21-23.
[16] 王立之,李鸿文,李景芬,等.泌阳驴调查报告[J].河南农林科技,1983,(5):27-28,39.
[17] 陆军,常宏,郭宗弟,等.庆阳驴品种资源调查报告[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7,(2):66-67.
[18] 魏华,杨飞,李萍.浅谈和田青驴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J].新疆畜牧业,2011,(1):53-54.
[19] 邵喜成,赵芳成,李忠杰.西吉驴遗传资源调查报告[J].中国畜禽种业,2011,(2):67-69.
[20] 沈善义,许惠.凉州驴的保种与开发利用[J].中国草食动物,2009,29(6):59-60.
[21] 新疆畜牧厅库车工作组.库车驴[J].新疆农业科学,1964,(10):405-406.
[22] 胡建国.滚沙驴屠宰试验[J].中国畜牧杂志,1989,25(6):36-37.
[23] 段彦斌,张瑞雪.陕西省驴种形成与生态变异规律初探[J].家畜生态,1985,(2):39-46.
[24] 杨利红,唐式校.东海毛驴种资源概况及保种的必要性[J].养殖技术顾问,2012,(3):60.
[25] 李天海.四川会理驴的资源情况与保护利用[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9,34(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