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生活方式,远离心脏性猝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良好生活方式,远离心脏性猝死
佚名
【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15(000)010
【总页数】1页(P53-53)
【正文语种】中文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进入深秋季节,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冬交替季节,而秋冬季节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发季节。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达54.4万,居世
界首位。

因秋冬季气温降低,机体外周血管收缩,易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脑出血发生风险增高;同时,机体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引起血压升高及心脏负荷加重,易诱发冠心病等;此外,寒冷刺激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进而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而气候寒冷干燥还可引起机体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引发各种心脏病发作。

临床研究显示,明确诊断为冠心病者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猝死”是有迹可循的,也是可以预防的。

多数心脏性猝死患者伴有先兆症状,其多再发病数天至数月前出现一过性胸痛、憋气、胸闷、气急、心悸等,但这些症状常被误认为是未休息好引起的,易被忽略。

专家认为,高血压、吸烟、饮酒、精神过度兴奋、紧张均可能与心脏性猝死有关。

因此,除戒烟、戒酒外,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还要避免过度兴奋、紧张,要控制情绪变化,切忌大喜、大怒、大悲等,同时应积极治疗可能引起心脏性猝死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从而有效预防猝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