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触发器的异步八进制加法计数器的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SIMULINK 的异步八进制加法计数
器的设计
1 设计题目的理论分析
1.1 设计题目
用D 触发器设计异步八进制的加法计数器。

并作出相应的时序图。

使用Simulink 进行简单的仿真。

1.2 理论分析
这个题目是要求设计一个八进制加计数器,即三位二进制加计数器,并且用D 触发器最终完成电路。

解题具体过程如下: (1)明确所需要设计的电路的功能并画出状态图
本题要求我们用D 触发器设计一个八进制加计数器,所以根据其特点,可判断电路需要三个D 触发器来实现,故可作出其状态图如下:
CP 为时钟信号,C 为进位信号。

(2)列出激励表
在列激励表时,对于某一输出,当其状态不发生反转时,此时可取其时钟信号为0,这样其输入端的的取值就不会对输出产生影响,这样一来,就可以达到简
−→
−0
/1−→
−1/1−−→
−C
CP /Q
Q Q 0
12100
101110111011
010*******/10/10/10
/1010/1−−←−−←−−←−→−−→−−→−/
化电路的目的。

表1 八进制异步加计数器激励表
(3)写出激励方程和时钟方程
2)6,5,4,2,1,0()3(___
2
Q D d m =+=∑∑ (1)
1)6,4,2,0()5,1(___
1
Q D d m =+=∑∑ (2)
()0
___
06,4,2,0Q
D m ==∑ (3)
Q Q CP 0
1
2
= (4) Q
CP 0
1
= (5) CP
CP =0
(6)
(4)作出逻辑电路图并检验其自启动
如图2所示,即为由D 触发器所构成的异步八进制加计数器。

显然,该电路每一个状态都为有效状态,故一定能够自启动。

(5)作出时序图
在时钟信号CP 的作用下,根据状态方程,可以得出上述电路的时序图如图3
所示:

2 异步八进制加计数器逻辑电路图
图3 异步八进制加计数器时序图
Q
Q Q CP 2
1
2 SIMULINK仿真
根据上一章所给出的逻辑电路图,在simulink中找出相应元器件并按图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的电路如图4所示。

图4 simulink中的逻辑图
将时钟信号CP和三个输出端分别连接于一个示波器上,以便获取时序图,并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

设置好各元器件的参数,此次仿真,所设置的参数如下:时钟信号CP周期为1,各门的延迟时间为0。

设置好参数后,点击,即开始进行仿真。

仿真完毕后,双击示波器,就会有相应的仿真后的波形图窗口弹出,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经过仿真,可得出时钟信号端以及三个输出端的波形图如图5所示:
图5 simulink仿真时序图
通过仿真所得到的时序图我们可以看出,该计时器实现了八进制加计数功能。

解答此类异步时序电路的设计问题,一般是按照下列五个步骤进行求解:(1)明确题目要求,即明确所设计的电路所需完成的任务或者实现的功能,并且根据此要求画出状态图;
(2)列出激励表;
(3)根据激励表,写出激励方程,因为是异步时序电路,则还需写出其时钟方程;
(4)根据所列出的方程,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完成逻辑电路图并检查其能够否自启动;
(5)作出相应的时序图。

然而,采用simulink进行仿真,就可以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的检验所设计电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4 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基础强化训练,我基本掌握了Matlab软件中Simulink仿真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能够快速的在Simulink中构建出电路模型并进行仿真,最后通过观察波形图等方法检验多设计电路是否正确。

在这训练的一星期里,我学到了许多,除了protel、EWB、protuse等软件之外,我又学会了一种新的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这很好的拓展了我的知识面。

此外,我还学到,有些在理论上可以得以实现的事情,在实际的操作过程由于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通过我们的讨论研究可以得到了解决,但是有些问题仍然会存在,这就需要我们有很好得耐心,以及用于接受失败积累经验的精神。

在不断的实验过程中,我明白了,其实有些事情并不是像表面所呈现的那样简单,科学文化知识是非常严谨的,不可以有半点马虎,如果我们带着松懈的心态投入到实践之中去,我们就不会发现这么多的问题,更不能够触类旁通,学习到更多。

学校之所以安排我们做基础强化训练,其训练本身并不是唯一的目的,虽然我们学习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领悟并掌握如何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体会务实求新的精神,懂得如何从失败中总结吸取经验。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还生命以过程”,很多时候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往往我们从这个过程中所学到的,才是其精华所在。

如果我们一味的只追求结果,那么我们很可能会失去这个过程所带给我们的乐趣。

总之,我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受益非浅,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学校可以给我们多安排一些这样的实践机会,让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1] 康华光,邹寿彬.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2006
[2] 梅志红,杨万铨. MATLAB程序设计基础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刘卫国.MATLAB程序设计教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4] 王正,林王琪.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