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折线统计图 北京版 (3)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折线统计图 (共26张PPT)

月月
芜湖市某旅行社近两年发送游客人数统计表
旅游目的地 芜湖市区 南陵县 芜湖县 繁昌县 无为县
人数(万人) 22
17
20
13
8
思考:要想向外地游客推荐一个最受欢迎的地方, 你认为制作哪种统计图更合适?
南陵县某旅行社近五年接纳大浦游客人数统计表
年份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人数 23 26 26 31 32
38
38
38
37.5
37
37 37.2 37.1
37
36.8
36
0 6 12 18 0 6 12 18 0 6 12 18 单位:时
3月7日
3月8日
3月9日
4月7日
4月8日
4月9日
陈明每年生日时测量的体重统计图
体重/kg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255 32 30
8 9 10 11 12 13 14 年龄/岁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A.近五年私人 B.近五年饮用 拥有汽车的变 水污染情况 化情况
2018 年份
C.近五年全年 雾霾天气变化 情况
单位:摄氏度 16 14
12
10 8
6 4 2 0
1965 1975 1985 1995 单位:年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单位:摄氏度 16 14
12
10 8
暑假游玩大浦人数统计图
人数/万人
70
54 60
60
50
40
24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折线统计图 北京版 (5)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五年级下册数学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提问:同学们喜欢看机器人动画片吗?说一说你在动画片里认识了那些机器人?下面老师给大家看几组机器人参赛作品(课件出示情境图)。
淘淘也非常喜欢机器人,他收集了2006年至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一些数据,请看统计表。
为了更好的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用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2.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数据信息并回答,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导入新课。
除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学习新课。
1.出示折线统计图。
2.观察统计图后,思考:(1)横轴表示什么?每格表示的数量是多少?纵轴表示什么?每格表示的数量是多少?(2)纵轴0~390部分为什么这样设计?(3)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教师引导读。
(你从折线上获取了那些数学信息?你会正确的读出来吗?试一试)3.比较两种统计图。
课件出示2006年到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比较一下两种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
4.引导学生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折线统计图 北京版 (4)

(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学生补充 老师点评)
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非常精彩,预测也比较合理,感受也很真实,我和大家的感受一样,作为松滋人为家乡的旅游发展感觉自豪。(对于汇报中出现的问题要指出来)通过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整体变化情况,而且能够根据这种变化对数据进行预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折线统计图的作图方法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分析观念,体会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图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 学 过 程
师生问好,正式上课。
(活动二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比观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的学习方式研究折线统计图的整体变化趋势,并鼓励学生根据这个特点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同时通过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让学生从数学中提炼生活知识和生活态度。最后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为后面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做好铺垫。)
(三)折线统计图的作图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分享了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运用。下面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邹老师解决生活中的一个问题。春天是去洈水游玩的好季节但又是疾病高发的季节,邹老师感觉这两天有点不舒服,我收集了这几天的体温数据,请同学帮我看一下我的身体情况怎么样?
师:首先,我想知道我这几天体温的变化情况应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更合适?(找后进生答)那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说折线统计图怎么画吗?请同学们看到我们的学习单活动三找画法。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说说你觉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注意什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对折线统计图中显示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预测。
(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经历分析、判断和预测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2.体验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参与统计活动,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不断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2.使学生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实用性。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难点: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用具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图例四、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选修课有舞蹈课、足球课、书法课、篮球课、象棋课、手工制作课。
老师把我们学校选修课各科人数统计了一下,做了一个我们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折线统计图生:学象棋的人数最多,55人,足球和书法的人数一样多,都是50人。
师:也就是我们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的高低可以清楚得看到每一个项目它所对应的人数的多少。
高的说明数量多,低的说明数量少。
师:同学们看这个条形统计图的横轴表示的是什么?纵轴又表示的是什么呢?生:横轴表示的是项目,纵轴表示的是人数。
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够清楚的看到每个项目的数量多少。
同学们,现在老师又对我们学校六学期内打篮球的人数做了一个统计表,请看。
折线统计图师:用什么统计图可以把这个统计表里数据变化情况更直观的表示出来呢?生:条形统计图。
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生:画出条形统计图就可以把它们的数量多少给表示出来。
师:说的有道理,有自己的想法很好,那同学们,除了条形统计图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吗?请看老师做得一个统计图。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篇1: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能力,感受复合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流程:一、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二、综合练习1、出示p77第2题(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哪种电话的用户多?呢?(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与19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出示第3题。
(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1、完成p78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
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
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载。
2、完成p78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独立完成p79第6题,(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3)讨论交流问题。
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一道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
折线统计图-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折线统计图-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基本形式和特点。
2.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取信息。
3.运用折线统计图,观察和分析数据,从图中反映事物发展趋势。
2、教学内容
1.折线统计图的概念与构成。
2.折线统计图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绘制和分析折线统计图。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和绘制方法。
2.如何运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和反映事物发展趋势。
4、教学过程
4.1 导入新知识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猜测它们反映了什么信息,并与学生探讨它们的构成和特点。
4.2 理论讲解
教师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和基本形式,并通过具体实例解释其特点和意义。
4.3 练习演示
教师出示一份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所给的数据,尝试绘制出这份图,然后再与教师示范的答案进行对比。
4.4 开展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小组内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一类数据,并制作出对应的折线统计图。
然后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统计图在班级内展示,并进行口头解释。
4.5 总结归纳
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并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解答和指导。
5、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和基本形式。
2.学生是否能够制作和解读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3.学生是否理解折线统计图在数据展示和分析中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能够分析并解读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
4.通过实际练习,提高学生绘制和理解折线统计图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学生练习册、折线统计图练习题。
3.知识点整理: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绘制方法、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通过示范,教授如何绘制一条折线统计图,包括横纵坐标的标注、数据的描点和折线连接的方法。
•提醒学生注意刻度的选择和标注的准确性。
3. 练习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让学生分组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的练习,可提供一些实际数据供学生绘制。
•老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反馈。
4. 数据分析及讨论•让学生分析所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过程和结论,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5. 拓展练习•布置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练习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数据分析能力。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折线统计图的重要性和应用。
•鼓励学生多多实践,提高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水平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及时交回。
•提醒学生注意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以便下节课复习和巩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原创】《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教材P28-30教学目标:1、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2、经历数据收集过程,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看图折线统计图,并根据图中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价值,会看懂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与判断。
2、教学难点:在统计图中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刘叔叔昨天9:30买了一种股票,想知道刘叔叔昨天买了这支股票有没有赚钱吗?2、出示股票走势图,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预设:学生经过交流,从直观上升的图示中找到答案,感觉赚钱了。
3、教师指出:同学们真细心,图中的折线实际上代表这天中不同时段的股票价格,由于折线整体上升了,所以说刘叔叔赚钱了。
像这种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折线统计图。
(1)根据统计图回答:a、表中共记录了几次测量的身高?b、说一说婷婷0~11时,身高分别是多少厘米?(2)教师指出:表中的数据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出示统计图。
(3)体会两种统计图意义与特点。
a、根据左图说一说婷婷的身高情况。
根据右图说一说婷婷的身高情况。
b、比较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都画出了婷婷不同年龄段时的身高。
不同点:左图将身高画成了直条;(教师指明:这样的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右图将身高画成了折线。
(教师指明:这样的统计图叫折线统计图)c、讨论思考:你觉得用哪种图形表示婷婷的身高变化更加形象?(预设:学生可能有两种不同意见。
教师注意引导,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加简单,更加形象地呈现出是上坡形状——上升趋势;还是下坡形状——下降趋势。
所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身高变化情况更加形象。
)2、学会看图与分析。
(1)、直观观察,学会分析。
①婷婷的身高从几岁到几岁增长比较快?【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从折线统计图中的“陡”与“缓”中发现“数量变化的快慢”。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3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折线统计图,在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中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数据分析中的价值。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合理的预测。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在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中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数据分析中的价值;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合理的预测。
教学难点:在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中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合理的预测。
教学准备:学生:身高统计图。
教师:身高统计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新情境,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郭宣照片:瞧,还记得这是谁吗?这是我们原来的少先队大队长郭宣姐姐,每到学校有活动的时候,舞台上总少不了她的精彩主持。
她现在在牛山一中读初中呢!在她读小学时就一直梦想着长大后成为一名模特,可模特的身高最低也得达到170厘米。
为了这件事,她心里总是嘀咕:“我18岁时能长到170厘米吗?”你们说她能吗?学生: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
追问:大家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看看她现在有多高。
教师评价:是啊,我们不能凭空想象她能不能长到170厘米,应该依据一些数据来判断。
可这些数据从哪儿来啊?学生:问问她的家人。
教师评价: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想办法调查数据。
板书:问题——调查【设计意图】以学生熟知的郭宣姐姐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到亲切、振奋、自豪,同时能迅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从她的志向引发统计身高数据的必要性,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到实际生活中去调查数据是很有必要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2.教师:课前我找到郭宣的妈妈调查到了一些数据。
这是妈妈每年在郭宣生日时为她做的记录。
教师:这么多数据,怎么才能看起来更清晰呢?可以怎样整理一下呢?预设:(1)根据信息可以制成统计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折线统计图 北京版 (1)(3份打包)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北京2011课标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 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2. 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能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预测。
3. 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预测。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内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EasyNote、投影仪;直尺、铅笔、平板电脑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回顾旧知1.感悟统计的价值(1)看到这两个场景,你有什么想说的?(人多、人少)(2)同时开放的两个景区为什么在经营了几年以后差别那么大,这是因为一个景区的负责人善于收集数据,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而另一个景区就没有用好数据统计背后隐藏的问题,导致客流量越来越少。
(3)原来统计分析那么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跟统计有关的数学知识。
2.引出条形统计图(1)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统计表,谁来说说这里统计的是什么内容?(2)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一年的游客人数,那如果我想一眼看出哪一年人数最多、哪一年人数最少,我们可以把统计表制成什么来观察呢?(条形统计图)3.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对比为什么条形统计图就能一眼看出哪一年人多、哪一年少呢?(出示对比图)预设:看直条的高低就能判断哪一年人多,哪一年人少。
二、感悟需要,认识新知1.引出折线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可以让我们清楚知道数量的多少!那如果想看出数据的整体变化情况,还可以用什么统计图呢?(折线统计图)(2)你在哪里见过?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出示生活中的其他折线统计图)(3)我们来看看如何用折线统计图来呈现这组数据!(动画呈现)2.认识点和线(1)请大家观察这个折线统计图,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点线)(2)这个点表示什么?小结:那我们根据点的位置就能确定数量的多少。
(3)谁再来说说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具体看一看,如果数据在减少,线段的方向向下,如果数据在增加,线段的方向向上,如果数据不变,线就平平的。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折线统计图 北京版(3份打包)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京2011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2.能对折线统计图中显示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经历分析、判断和预测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体验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身边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的实用性,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集体氛围里及不断的成功的探究中进行自我肯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中显示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统计图在实际事例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西沃白板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渗透统计思想)1.复习条形统计图特点师: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国家每年举办一次“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老师把近几年的参赛队伍的支数制成了一张统计表,根据这个统计表,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呢?生:……师:为了更清楚的看出哪一年参赛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队伍最少可以把这些数据整理成我们学过的什么统计图呢?生:条形统计图。
师:谁能一眼看出哪一年参赛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队伍最少?生:师:你是怎么得出来的?生:长条越长数量越多,长条越低数量越少。
师:原来直条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
并且长条越长数量越多,长条越低数量越少。
这也正是条形统计图最明显的一个特点: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教师小结:这也正是条形统计图最大的特点: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2.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形成刚才的图上我们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那可以用一个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吗?“谁来试试用点分别表示这些数量?”刚才我们用点表示了参赛队伍的数量,那2006年到2007年参赛队伍支数是怎样变化的呢?用你们的比划一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折线统计图 北京版 (3)

“会说话”的折线统计图执教:指导:【教学内容】基于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例1(单式折线统计图)内容的巩固和拓展。
【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完整性,即: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做出决策,知道统计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决策。
2.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趋势并进行合理预测,理解折线统计图“会说话”。
3.会用折线统计图来“说话”,培养学生统计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趋势并进行合理预测。
【教学难点】会用折线统计图来“说话”,培养学生理解统计的批判性。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学生用的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折线统计图“会说话”。
同学们,最近笑笑妈妈很苦恼,她想买房,但又犹豫不决,现在买,担心房价下跌,那就买贵了;现在不买吧,如果房价上涨,那将来买就要花更多的钱,究竟现在买还是不买?大家能给她出出主意吗?生:现在买生:过段时间买师:大家想法各不相同,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比较科学的决策呢?生:()我觉得买房是件大事,不能随意作决定,可以把最近一段时间长沙的房价收集起来作参考。
师:这是个好主意!你这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整理数据,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比较科学的决策。
(PPT2)笑笑妈妈通过网络,找到了权威数据,并绘制成了折线统计图。
出示2018年4月——2019年3月长沙市房价统计表。
PPT:折线统计图。
师:请大家观察图,想一想,你认为笑笑妈妈现在要不要买房呢?生:我觉得可以现在买,因为从图上看,现在是房价最低的时候,现在不买,很可能过几个月就上涨了。
生:我觉得可以过段时间再买。
房价虽然降低了,但并不见得就是最低点,说不定还会继续下降呢,我听爸爸说,现在国家政策要调控房地产,近段时间肯定不会涨。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刚刚大家从折线统计图中读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尤其是张华同学还谈到了国家政策,非常好,我们在进行预测时,综合考虑才能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这真是一张“会说话”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折线统计图 北京版 (2)

1、你们想知道关于折线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2、能帮助你们解开这么多关于折线统计图的疑问,咱们先来仔细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点?
3、两种统计图在表示数量时,有什么不同?条形统计图的数量是用什么来表示的?折线统计图的数量又是用什么来表示的?生: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数量。(板书:点)
2、画折线统计图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注意些什么?明确了折线统计图的画法,交流时注重找点的方法。
3、学生自己根据统计表画折线统计图,组织分析预测。
预测时,既要考虑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也要根据生活实际。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数学学得才更有价值。
【设计意图】先由上一环节自然过渡到折线统计图的绘制中来,让孩子们明确画折线图的步骤,要注意画法的重点指导,体现有扶有放的学习过程。在交流展示环节,请孩子们当小老师的形式,对绘制作品进行点评,规范孩子们的绘制细节。最后在预测分析数据时,注意引导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使数学学习变得更有价值。
2、老师收集并整理各国高铁总里程数据,怎么统计这些数据?出示用统计表或者条形统计图。请同学们观察,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3、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你观察到什么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由此引发孩子们想了解各个景点数量的统计愿望。接下来结合统计表,以及对旧知条形统计图的回顾与对比,感悟各自的特点。
4、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直观。条形统计图通过直条的长短,就能够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折线统计图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段
年级
五
教材
北京出版社教育部2013年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折线统计图 北京版 (1)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中显示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过程与方法:尝试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经历分析、判断和预测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体验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身边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集体氛围里及不断的成功的探究中进行自我肯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中显示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统计图在实际事例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PPT课件、直尺、导学卡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观看抚远旅游景点图片,导入课题师:在开始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张照片,看看这是哪里,抚远是一个旅游城市,近年来来抚远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老师搜集整理了近几年来抚远旅游的人数数据,请同学们观察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师:如何能快速、直观的找到哪一年人数最多,哪一年人数最少呢?可以将统计表做成条形统计图。
2、知识迁移,回顾条形统计图师:观察条形统计图,回顾一下条形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
标题、横轴——时间年份、纵轴——旅客人次、直条——数量的多少。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的表示数量的多少。
3、导入课题师:老师还有另一种统计图来表示这组数据,同学们想看看吗?仔细观察注意变化。
同学们认识它吗?看到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如果让你提出相关问题,你会提出什么问题?不管我们学习什么知识,我们都要问问自己,这个知识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他,以及这个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应该如何的应用。
让我们养成一个爱思考的好习惯。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1、认识折线统计图师:请同学们结合书本,完成导学卡1上的内容,时间五分钟。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3.线统计图练习课》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3.线统计图练习课》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的练习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包括如何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本节课将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并提高他们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解读折线统计图的能力,能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坐标轴的刻度和数据点的准确绘制。
2. 折线统计图的解读和分析,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课件、示例图表、练习题目。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2. 示例演示: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展示如何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重点强调坐标轴的刻度和数据点的准确绘制。
3. 练习指导:教师布置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个别指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道练习题目,共同讨论并绘制折线统计图。
每组派代表展示并解释他们的作品。
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练习情况,强调重点和难点,并进行反馈。
板书设计1. 板书折线统计图练习课2. 板书内容:- 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坐标轴的刻度和数据点的准确绘制- 折线统计图的解读和分析方法作业设计1. 绘制练习题目中的折线统计图。
2. 解读和分析练习题目中的折线统计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并提高了他们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讨论,提高了合作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折线统计图 北京版(3份打包)

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到105页教学目标: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学习,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3.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学习,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创设情境,复习条形统计图以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图片为话题,引入参赛队伍数量的统计表。
呈现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条形图中的信息并简单说一说。
(设计意图:带学生对条形统计图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复习,为学折线做铺垫)2、动手比划,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对着条形图把参加机器人大赛的队伍数量用手指比划比划,先请两名同学边说边比划,再全班同学一起边读数边比划。
3、出示课题我们把刚才比划的点两两之间连接起来就是一条有起有伏的折线,这就是折线统计图二、探究新知1、演示如何画折线统计图1)强调看清横轴和纵轴所代表的的意义2)根据每年参加队伍的数量在方格纸上描出对应的点(师示范一个点,其余由学生完成)3)将这些点两两之间用线段连起来。
(由生完成)2、两人讨论以下问题1)折线图中的这下点代表什么?2)通过折线图上两点之间的线段又能看出什么?3)说一说从上图中看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3、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相同点:两种统计图都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不同点: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中还可以预测数据变化发展趋势。
这也是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首先让学生比较说一说,然后老师带学生集体归纳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三、应用练习2.下面是好运公司2016年各月利润情况折线统计图。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在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中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数据分析中的价值。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描述和分析数据、解决问题,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变化进行合理预测。
3发展学生分析数据观念,体会数学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结构特点,会看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变化进行合理预测。
教学难点:能根据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变化进行合理预测,发展学生分析数据观念。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前:上周老师让大家统计了自己6到12岁的身高情况,大家一起简单来交流一下。
(罗列数据的、统计表的、统计图的)其实在统计过程中你们已经经历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
上课。
一、谈话引入,激活兴趣1这是我的女儿阳阳,(出示阳阳的照片)每年在她生日的时候我都会给她测量身高并记录下来的数据。
来看:出生时:50cm 1岁生日时:73cm 2岁生日时:84cm3岁生日时:93cm 4岁生日时:100cm 5岁生日时:106cm6岁生日时:116cm 7岁生日时:12021 8岁生日时:125cm9岁生日时:133cm 10岁生日时:138cm师:这么多数据怎样整理一下才能看起来更清楚呢?(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同样的数据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加以整理,真有统计头脑啊。
2把这些数据整理成统计表,和之前数据比较,统计表给你什么感觉?(一目了然的展示数据)这就是统计表的特点。
出示:女儿阳阳0—9周岁身高情况统计表年龄/岁0 1 2 3 4 5 6 7 8 9 10身高/厘米50 73 84 93 100 106 116 12021 25 133 1383根据统计表把它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比又有什么感觉?师小结:和统计表比,条形统计图不但能简洁明了的展示出数据,还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4课件动态演示直条变细条、变点的过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_北京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_北京版
《折线统计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测测量身高吗?婷婷的今年11岁,妈妈从他0岁就开始给她测量身高。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婷婷每年的身高变化,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1)婷婷的身高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感想?(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合理的预测。
3.感受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养成认真观察、合理分析的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收集信息、整理、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已逐步形成,他们很愿意去收集信息、整理、处理实验数据。
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已比较强了,他们有能力去探索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表示方法。
但是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掌握,尤其是对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教师要适当的进行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活用教材,引领学生体验、探索事物产生发展的过程,体现数学教学的魅力。
四、教学重难分析及解决措施
新课标提出,统计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在课堂中要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还让学生不但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而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做出合理的推测。
从而培养了学生描述、分析数据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