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的中医药治疗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癌痛的中医药治疗概述
癌性疼痛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课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估计每年患癌症的患者約为900万人,估计到2022年将有1500万的新癌症患者,300万人将会因为癌症而死亡。
晚期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痛苦的最首要的因素,患者身心处于极度痛苦之中,晚期癌症病人中约80%发生疼痛,
其中50%属于剧烈的疼痛,30%为难忍的剧痛,对于癌症尤其晚期癌症疼痛病人进行有效的止痛治疗,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综合规划为四项重点之一[1]。
现代医学治疗癌痛主要用WHO推荐的
“三阶梯”疗法,但长期使用镇痛剂毒副作用大、成瘾依赖性强。
中医治疗癌痛具有使用安全、毒
副作用小,无成瘾性和戒断性等优点,既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又有抗癌功效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
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就癌痛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论述如下:1癌痛的病因病机
中医将癌症所致的疼痛称之为癌瘤痛,是指癌瘤侵犯经络或阻滞经络气血所致机体某部位的疼痛。
癌瘤痛的病机不外乎虚实两个方面,即实证的“不通则痛”和虚证的“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是由于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邪气影响机体脏腑功能,使气机升降失常,引起人体
阴阳失调,导致气滞、血瘀、痰凝而成,邪毒雍塞,瘀阻脉络,闭塞凝聚而结块作痛,这种因邪实
所致疼痛,通常谓之“实痛”,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则是因为肿瘤日久,邪气客居较深,正气亏虚,脏腑功能进一步下降,气血不足,阴精亏损,血行迟缓,脏腑经络失养,可出现疼痛,这种疼痛称之为“虚痛”,此为“不荣则痛”[2];陈氏[3]报道,广东名中医刘胜伟将癌痛分
为实痛、虚痛、寒痛、热痛,认为“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气阳不足,不荣则痛”。
临床上常
见的引起癌痛病因病机如下:风寒闭阻,热毒蕴结,痰湿凝聚,气血瘀滞,阴血亏虚,阳气不足;
主要是痰、湿、气、瘀、热、毒搏结为患,且可以相互影响,兼见为患,总之,癌痛的发生与正气
虚弱、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2癌痛的辨证论治
2.1辨证分型
癌痛的辨证分型以辨虚实为本,癌痛是在正虚基础上发病的,故表现局部为实,整体为虚;病
之初,以标实为主,正虚为次;进一步发展则表现为邪盛正虚,晚期以正虚为主,但邪实仍留而不去。
偏实者,须辨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毒之主次;偏虚者,应辨气血阴阳亏虚之不同;癌
痛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因虚致实、因实致虚的恶性循环过程,虚者全身虚,实者局部实[4]。
目前对癌痛的辨证分型有气滞血瘀、痰湿凝滞、热毒内蕴、阳虚寒凝、气阴亏虚等。
2.2治疗原则
癌痛的发生是在正虚基础上,邪毒瘀结而成,故扶正祛邪是其总的治疗原则,常用治则包括:
行气导滞、活血化瘀、燥湿祛痰、化痰通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疏风散寒、益气养阴、补虚止
痛法,而由于癌痛多发生于癌症晚期,引起其症候多变而夹杂,以上治法也可互相掺杂;多数学者
认为对癌痛的内治应遵循谨守病机、标本兼治、攻补兼施的治疗原则,通过扶正祛邪,调整人体阴
阳脏腑经络气血,以达到治疗癌痛的目的。
2.3中医内治法:以辨证施治为原则,应用汤剂及单方验方等。
癌痛常见的证型有:毒邪蕴结气滞不通的锐痛,气滞血瘀的胀痛,瘀血阻络的刺痛,脾虚寒凝血瘀的隐痛及风寒客邪的窜通。
不论
何种证型,血瘀阻络见之于各证型的始与终;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清热解毒散结法,理气活血通络法,益气行血、温中健脾法等。
单方验方:近几年来关于控制癌痛的单方临床报道很多,疗效显著。
如:单方:鳖胆汁:活鳖沸水煮5-10分钟,取出其胆囊,挤出胆汁,空腹口服,治疗各种癌痛;单味龙葵水煎服可缓解肝癌、肺癌、胃癌引起的疼痛、胸水、腹水等。
2.4中医外治法:主要利用敷、贴、洗及局部涂擦、针灸、推拿按摩、穴位注射等方法,将中草药制剂施于体表或在体外进行治疗,药物透过皮肤、黏膜、腧穴、孔窍等部位直接吸收,发挥整体
和局部调节作用,是中药治疗癌痛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中草药的外敷、涂擦、熏洗、针灸、推
拿按摩、穴位注射等疗法;其特点是止痛见效快,维持时间长,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
2.4.1外敷中药外用及口服对已发生的癌痛有止痛作用,效果持久而缓和,副作用小。
常用止痛中药如元胡、细辛、米壳、白屈菜等,取材方便。
中药外用时敷贴于疼痛部位,24小时更换一次,
可持续使用至疼痛缓解或消失。
不但止痛效果显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肿瘤发展。
近几年来,中药制剂外敷缓解疼痛的研究有很大进展。
如:古方“如意金黄散”(大黄、天花粉、冰片、黄柏、生南星、乳香、没药、姜黄、芙蓉叶、雄黄等),调成糊状敷贴于肝癌痛区,或其它癌的痛区,显
效率达77.4%,以“蟾酥、生川乌、七叶一枝花、红花、莪术、冰片”等贴于疼痛部位,治疗晚期
癌痛,总有效率达90.62%;肖俐、韩蕊珠等[10]自拟温阳行气膏外服阿是穴治疗骨转移癌疼痛,对
照组疼痛时服用布桂嗦片,每次300mg,聊城1周,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在疼痛完全缓解率、止
痛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2.4.2药物涂擦法是将药液涂抹患处治疗癌痛的方法;本法使用方便、制剂简单,一日内可反复多次用药,患者乐于接受;寇胜玲、薄丽亚等自治元麝止痛液外涂癌痛相应部位治疗癌性疼痛,总
有效率86.84%,对照组(扶他林乳剂外涂)总有效率65.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郭军
等[11]用中药解毒酊直接涂擦疼痛部位,结果显示总有效率95.1%。
王凡星等观察以痛为腧中药外
涂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结论:采用以痛为腧中药外涂治疗癌性疼痛能取
得较好的疗效。
2.4.3针灸疗法在近几年防治癌痛中起了很大作用,针刺镇痛的疗效被愈来愈多的学者用于临床。
针灸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肿瘤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进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而现代医学认
为抗肿瘤治疗是有效地治疗癌痛的主要手段。
针灸疗法作为中国传统中医疗法之一,控制癌痛安全、止痛迅速、疗效可靠、操作简便,既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又有抗癌功效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4.4穴位贴敷、穴位注射具有发挥针灸和药物作用双重作用的特点,又有阻滞麻醉的作用。
穴位注射给藥,既能使药物发挥特有的治疗作用,又能通过注射对穴位的刺激,达到与加强针刺的治
疗作用。
这种药物作用和针刺作用之间具有交互性、协同性、故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据报道,
足三里有很好地调节气血,增强免疫力,缓急止痛的作用,再配合使用吗啡,可取得快速止痛效果,采取穴位给药、简便易行,起效快、效果好,药物使用剂量小,使用安全,减少或消除了因药物剂
量过大而造成的毒副作用;常用药物有活血祛瘀针剂,如:脉络宁、丹参注射液,胎盘组织液、普
鲁卡因及利多卡因配合注射等。
苏寅、李荣应用自制“消徵镇痛散”辨证穴贴治疗骨转移癌引起的
骨痛92例取得较好效果,将自制消徵镇痛散(由蜈蚣、麝香、全竭、斑蝥、明矾、天南星、蟾酥、
东丹、红砒、乳香、没药、醋鳖甲、玉桂、等13味药物),研为细末过120目筛,取转移灶疼痛部
位阿是穴,配以辨证主穴和配穴约4~6个,将上药末适量摊于烤软的狗皮膏(北京同仁堂产)上,
循经贴穴,48小时加药末一次,96小时更换膏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谢玉兰
将已被确诊的癌症患者136例,按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72例,采
用穴位注射胎盘注射液和普鲁卡因法;对照组64例采用肌肉注射上述药物法。
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
统计处理。
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穴位注射药物是缓解癌性疼痛的
有效方法。
2.4.5推拿是治疗晚期癌痛病人的重要非药物疗法。
具有简、便、验的特点。
可以使病人感受到关心和慰藉,精神和躯体得到放松。
另外,晚期癌痛病人营养状况极差,长期卧床不能翻身,按摩
长期受压的部位,能增加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和继发性感染,使疼痛减轻;推拿能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提高人体正气;对晚期癌痛病人的腹痛、胃脘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全身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都有改善。
3结语:
疼痛为中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使患者生存质量急剧下降,中医药以其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独特理论体系在癌痛的治疗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药止痛
作用广泛,疗效温和持久,不良反应较低,基本不存在阿片类药物导致的便秘、头晕、恶心呕吐、
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亦不存在耐药性、戒断和成瘾问题。
针刺及中药外治法具有止痛迅速、操作
简便、经济实用、副作用少等特点,无需特殊的设备和场所,可反复多次选择,可减轻患者的爆发痛。
因此,应积极探索新途径,研究新方法,使之有效的指导临床实践,使患者尽快缓解疼痛并提
高生活质量,实现WHO让癌症病人不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