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策略_以弗赖堡为例_刘涟涟
弗赖堡(布雷斯高)的丽瑟菲尔德区——德国城区开发的典范

弗赖堡(布雷斯高)的丽瑟菲尔德区——德国城区开发的典范作者:卡罗利妮·布罗姆巴赫著易鑫邱芳译来源:《国际城市规划》 2016年第2期卡罗利妮· 布罗姆巴赫著易鑫邱芳译摘要:弗赖堡(布雷斯高)的丽瑟菲尔德区开发是当代生态城区开发的典范,人们采取了先进的环保措施,将雨水收集等生态技术与开放空间系统地规划结合在一起。
此外对地块的细分的重视,保证了项目组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满足社会混合以及相应的空间分布要求。
城市设计提出了较为灵活的城市设计原则,再加上项目组在全面沟通方面所做的努力,帮助人们在建造和施工过程中不断改进。
最终,该项目成为达到可持续标准的一流“ 居住地”,且实现了社会融合。
关键词:生态城市;功能混合;社会融合;渐进式开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50808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BK20150608)作者:卡罗利妮· 布罗姆巴赫,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研究所。
karoline. brombach@si.uni-stuttgart.de译者:易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讲师邱芳,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硕士研究生弗赖堡市位于德国西南部,毗邻瑞士和法国的边境。
作为中型城市(2012 年人口为213 986 人),弗莱堡是莱茵河上游地区的中心城市,处于黑森林地区西部边缘。
同时,它也是德国古老的大学城之一,久负盛名,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 世纪。
该城市得益于其正面的形象:在德国,弗赖堡以其高品质的生活而闻名,这要归功于当地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遗产(大教堂坐落在如诗如画的历史核心区)、城市周围美丽的风景以及充满活力的学生群体。
除此之外,弗莱堡还是著名的“绿色城市”,这里采取了先进的环保措施,人们在城市规划方面也做出了大量的努力。
目前,弗赖堡的人口仍在不断增长。
自1960 年代以来,新增的城市人口规模已经超过60 000 人。
早在1980 年代,人口增长已经导致当地住房短缺,面向低收入者和家庭用户的住房尤其缺乏。
步行活动与轨道交通的共生——德国老城步行化发展的公共交通策略

街道可步行性| 1 作者简介陈 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严 佳美国MG2建筑设计公司建筑师,硕士Mutualism of W alking and Rail Transit: Strategies of Public Transport for Pedestrian-oriented Development in Old Towns of Germany陈 泳 严 佳文章编号1673-8985(2017)01-0001-08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步行活动与轨道交通的共生*——德国老城步行化发展的公共交通策略而吸引更多的机动车流,加剧老城区的交通拥堵。
因此,商业步行街的建设只在局部地段改善了步行环境,并未从根本上缓解老城区的交通问题。
类似的情况在国外城市也曾出现过。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小汽车的急剧增长带来了中心区的交通拥堵与环境保护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许多学者开始反思以小汽车主导的城市建设方式,探寻解决之道。
例如,Rolf Monheim 在《步行街区》[1]1 研究背景在快速机动化背景下,国内许多老城区成为小汽车汇集的区域,对原来以步行为主的街道空间产生巨大冲击。
不少老城区按照新城建设的模式,将新建和拓宽道路作为解决交通拥堵的首要方法,陷入道路越宽越堵、越堵越拓的恶性循环之中。
也有的老城区为了避免小汽车的影响,通过交通封锁来设置步行商业街,但这会使此地区的道路资源变得更加紧张,并且商业街的繁荣进一步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进以德国6个城市作为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合理而有序的公共交通组织支持老城步行区的发展。
一方面,通过案例中公共交通空间布局的相似性特征分析,总结不同类型公共交通工具的支持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步行区形态的差异性特征分析,考察不同步行区形态的公共交通组织模式。
在此基础上,归纳德国公共交通支持老城中心步行区发展的成功经验:(1)通过公共交通的优先层级引导人们对不同交通工具的选择;(2)通过多元而有序化的公共交通组织满足不同人群的可达性需求;(3)步行区形态与轨道交通布局呈现契合性,相互促进发展。
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

8日|代建筑Time+Architectu赵力ZHAOLi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的城市设计UrbanplanningofPotsdamPlazainBerlin,Germany摘要波茨坦广场的规划建设很好地反映了现代城市设计实施的全过程。
本文简述了波茨坦广场由总体城市设计到区块城市设计,再到最后的建筑设计的步骤.在不同阶段中规划师、建筑师的分工、合作.以及与普通群众的交流沟通.并把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与波茨坦广场的城市设计做了简要的横向比较,旨在更深八地了解波茨坦广场设计的启示和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的责任。
关键词城市设计总体规划区块规划分工与合作激进与保守ABSTRACTTheplanningandconstructionofPotsdamPlazareflectsthewholeprocedureofhowmodernurbanplanningiscarriedoutperfectlyThisarticlebrieflyreviewshowplannersandarchitectscooperateduringthevariousphasesfrommasterplantoplanandtoarchitecturaldesign.andthecommunicationbetweenplanners.architectsandthecommonpublicMoreover,thisarticlecomparestheurbanplanningofPotsdamPlazawiththatofLujiazuiditrictinPudong.ShanghaiKEYWORDSUrbanplanning.MasterPlan.ZonePlan.DivisionandCooperation.RadicalandConservatlve中图分类号:TU9848(516).Tu98416(25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684X(2004)0308—06二战之前波茨坦广场曾经是资本主义的牙城和欧洲最大的交通要塞有”欧洲的交叉点“之称.然而.二战战火把它夷为平地柏林墙将波茨坦广场分为两部分+东西柏林统之后+广阔的空地开始开发成为当今欧洲最大的工地现场;当时的柏林政府将波蒗坦广场地带的土地拍卖给奔驰-克莱斯勒(DaimIerChrysler)、日本索尼fSony)阿西亚布朗波威利(ABB)等跨国公司。
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设计解析

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设计解析作者:孙亦民;刘涟涟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18期摘要: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域的建立是在汽车时代,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
他们使得城市变得更适合人们生活。
本文在对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的形态与规模、类型与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并进一步揭示了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和作用。
研究表明,多层次的步行化措施,具有多种混合功能、呈现地区范围扩展趋势的步行街网络形态,是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的典型特征。
Abstract: The pedestrian area of the downtown area of German cities was built in the auto age. It is an impo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ies. They make cities a more agreeable place for residence. This paper has made an elaborate analysis of the appearance and size,types and functions of the pedestrian area of the downtown area of Ger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pedestrian area of Germany is featured by multilevel,multifunction and pedestrian net form of area extending trend.关键词:步行区;城市中心;德国Key words: pedestrian area;downtown area;German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107-021步行区的形态与规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的形态和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们实现由早期单条的步行街向多条步行街交织而成的网络状的转变,由不足千米的小步行区逐步形成了数公里的大规模步行区。
公共交通在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发展中的作用_以斯图加特市为例

54国外规划研究P l a n n i n g S t u d i e s Ov e rs e a s【摘要】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的成功发展,首要归功于他们先进的城市公共交通,特别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一方面,它改善了城市中心的可达性;另一方面,它帮助城市逐步摆脱了对汽车交通的依赖,为城市中心步行区的扩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本文以斯图加特市为案例,简要回顾了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中心步行区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其步行区的公共交通可达性,并总结了斯图加特公共交通系统对城市中心步行区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公共交通;步行区;城市中心;斯图加特;德国ABSTRACT: In Germany, the success of pedestrian precincts in the city centres is principally due to 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 particularly its urban rail trans-port system, which not only improved the accessibil-ity to city centre, but also helped the city escape from the pattern of automobile dependence. This paper briefly traces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transport and pedestrian precincts of Stuttgart over the past 50 years,and then explores the accessibility of public transport to the pedestrian precincts. At the end it summaries the role of public transport to the pedestrian precincts in city centre of Germany.KEYWORDS: public transport; pedestrian precincts;city centre; Stuttgart; Germany在我国,城市中心的机动车交通拥挤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城市中心区发展的首要原因。
德国市镇建设指导规划及对我国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启示

lower levels, full concerns on natural protection, and equal focus on legal binding and case-based flexibility.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its enlightenments to the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at the township level in China.
和约束性的建设规划(Bebauungsplan,简称 B-Plan) 两个层面。在德国的《建设法典》中,F-Plan 和 B-Plan 两项规划统称为建设指导规划(Bauleitplanung)[6-7]。
B-Plan 没有编制完成前,任何建设活动都没有法律 保障 [6]。
2.2 规划内容
2 市镇建设指导规划
本法),是地方自治事务的范畴 [5]。由于德国的村
地方自治是德国地方政府的重要特征,但是并 镇与城市在德国的地方管理体系中同为独立的自治
13
小
不意味着不同地方政府的职责分工相同。地方政府 体,因此村镇地方规划与城市地方规划在空间规划
城 镇
建
设
联邦政府
联邦
联邦州
州政府
行政区
县政府
乡村县
村镇联盟
市镇政府
该法典也是市镇规划最重要的工具。建设指导规划 关法律与上级规划既定原则的框架下独立决策市镇
的任务是依照《建设法典》对市镇土地的建设和其 发展目标、方向等的权力。
他用途进行编制和管理,这也是市镇政府的义务。
《建设法典》第二节 §5 规定 F-Plan 的工作是“准
假如一个城市、村镇(或者村镇联盟)需要发展和 备和管理该辖区内土地利用与建筑用途等”,需重
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的兴起与发展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Pedestrian Precincts in the City Centre of Germany刘涟涟 孙亦民 陆伟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的兴起与发展在德国,城市中心已经形成了面积广泛的步行区,成为人们步行最为密集的空间。
在这里,行人摆脱了机动车交通的威胁,拥有步行自由的权利。
步行,由人类原始的交通方式,已升华为当代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城市中心的街道和广场,重新成为人们聚会、交流、娱乐和休憩的场所。
在全球化的时代,通过步行区的作用,在改善城市交通与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使得城市中心保持了德国特别的文化气质,帮助城市中心增强了吸引力。
德国步行区规划与发展的历史经验,丰富了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对于正致力于城市中心步行街与步行区迅速发展的中国城市规划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1 步行区概念与德国步行区发展理念步行区的概念最早出自于荷兰。
但它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专业术语和重要策略,却是在德国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因此,这里主要根据德国城市步行区的规划策略与发展现状,对步行区及其相关术语和步行区发展理念进行阐述。
1.1 步行区概念的界定步行区(德语Fußgängerzone 或者Fußgängebereiche ),是一个城市规划的专业术语。
从德国有关步行区规划的文献看,由于人们的视角差异,步行区的界定也略有不同。
根据德国的步行区发展的实际情况,通常对步行区的解释是:步行区是在城市中心为步行者保留的区域,这里没有车行道与人行道之分,而是在广泛的统一交通系统中一个专门供步行交通的区域。
还有一种对步行区更强调交通限制的说法,步行区是对私人机动车交通和多数公共短途客运交通 (ÖPNV) ① 禁止通行的地区[1] 。
摘要:步行区规划,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规划策略,在德国城市中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德国弗赖堡市沃邦区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

德国弗赖堡市沃邦区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国家:德国类型:政策区域:地方/地区,人口100万参与者:当地政府资金:当地政府,欧盟主题:建筑和建筑物能源住宅(以及新建居住区)信息和公众参与用地利用和规划交通及运输目的 :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区域供热增加非机动化的机动性增强公众意识增加生态型建材的使用增加公共交通的使用减少小轿车的机动性减少停车场摘要法国军队撤退后废弃的军事区成为德国城市发展的一个特殊问题。
弗赖堡市的沃邦区(Freiburg-District Vauban)在被法军遗弃之后成为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规划的一个新区。
在1995年到1996年之间进行了集中的规划宣传活动之后,于1997年进入实施阶段。
生态开发的关键目标锁定在机动性、能源、住宅、社会生活方面。
这种城市开发政策作为德国城市开发模式被提交到1996年人居II大会上并成为最佳实践案例,原因有以下几点:z在规划的初期阶段就考虑到与环境的协调问题;z除了法律规定的标准外开展广泛的公众参与;z市政当局、公用事业部门、项目管理部门以及当地居民之间的紧密合作;z倡导无小汽车居住区的政策;z广泛的公众意识和公关方法。
城市概况弗赖堡市有20万人口。
弗赖堡市位于德国的西南部,靠近法国和瑞士边界。
它是南方巴登区的中心。
弗赖堡市有一所大学,工业生产集中在化学光纤,木材加工,电子工程,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制造以及制药业。
总计有11万个就业岗位。
背景和目标1992年法军撤出了在弗赖堡市沃邦基地的部队,以撤军的方式赞同德国的重新统一。
公共土地的释放给了弗赖堡市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开发新居住区的机会。
新的政策是让公众广泛地了解并给予支持。
沃邦区联盟论坛是一个成立于1994年的非政府组织,该论坛作为市民参与的协调者而受到弗赖堡市的财政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支持。
所有议题,包括交通、能源、住宅以及社会问题等等都在面向居民开放的研讨会上进行讨论。
提高公众意识被视作进行以环境为导向的城区规划的关键组成部分,因为要让公众确信参与到规划中来不但能够从生态的角度保护他们的利益,而且从长远来看还能帮助他们省钱。
德国城市规划体系及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45城中村研究江苏城市规划2006年第8期总第141期JIANGSU URBAN PLANNING2006年6月4日——6月18日,我随江苏省建设厅组织的城市规划局长培训班,参加了赴德国北威州的培训。
培训期间,北威州议会、建设和交通部、环保部等部门的专家和领导分别介绍了德国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城市规划的体系、城市规划中的环保和发展理念等,使我对德国城市规划体系有了一个较系统的了解。
其中,对德国严密法律基础上的城市规划体系以及规划中注重公众参与等方面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现介绍给大家分享。
一、德国的行政体制德国是一个联邦民主国家,实行联邦制,共有16个州(其中有3 个是联邦直辖市)。
德国行政管理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级,地方分为市、县、乡,在州和地方之间设区,是州的派出机构。
这三个层面上的政府机构基本相互独立,并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分工协作。
他们都拥有由国家、州或地方选举产生的成员组成的议会。
这些议会控制着他们各自层面上的政府机构。
二、德国的空间规划体系德国的《联邦建设法典》(Baugesetzbuch)是德国城市规划法的主体,从法律的角度确立了德国城市规划体系,其规定了德国城市规划的原则和程序。
各州均有自己的立法,他们既符合联邦法律,又体现了各州的实际,能统一安排区域内的各项建设和土地利用。
德国的空间规划是由联邦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各州的州域规划、各专区的区域规划、市镇的建设规划四个层次组成(见图1)。
这四个规划层次是在相对应的法律基础上展开的,构成了严密的法律体系及在这一基础上相互协调的规划体制和运作实施机制。
1、联邦土地利用规划该规划是在联邦土地规划法约束下编制的,是一个框架性和原则性的规划,只规定州一级的规划原则和不同地区的发展政策,由联邦政府负责编制。
2、州域规划州范围内的规划是一个结构性规划,是联邦土地空间规划在本州的具体化。
它主要是确定在州的范围内,城市或地区的等级与布局结构,尤其注重跨地区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和土地征用。
德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资料-2022年学习资料

口-一、德国空间规划的历史渊源-1.2规划的发展-1946-1959年,德国处于苏、美、英、法四-个战胜国 共同占领下。因重建的需要,各联邦州-制定了《重建法案》Aufbaugesetz来执行城-市的重建。-法案的 容不仅包括道路规划,还规定了建筑-物的用途和建设利用的程度,同时给予法律约束力。
口-一、德国空间规划的历史渊源-1.2规划的发展-1960-1973年是联邦德国的稳定发展时期。-1960 ,经过长达10年的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讨论,《联邦建设法》正式通过,这是德国城市规-划立法的重要里程碑。 法是城市规划的国家大法,-为土地利用规划Flachennutzungsplan和建-造规划Bebauung plan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框-架。
三、德国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空间总体规划-德国空间总体规划是指各种范围的土地及其上部空间的使用-规划和秩序的 和。主要由联邦、联邦州、地方三个层面组成。-空间总体规划为法定的正式规划。-专业部门规划-根据需要,地方政 还可以制定法律规定之外的规划,即非-正式规划,包括景观框架规划、城市发展规划、景观规划、绿化-秩序规划、形 规划等,以辅助正式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口-一、德国空间规划的历史渊源-1.2规划的发展-1986年,西德联邦议会在《联邦建设法》和-《城镇建设促 法》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建设法-典》,成为德国城市规划新的根本大法,经过多次-修订,一直沿用至今。-进入2 世纪,环境生态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2019年新版的《建设法典》将环境鉴定与-环境报告正式纳入了城市 划的法定编制程序。
二、德国空间规划的法律基础-2.2规划法律-在联邦层面的规划建设法律基础上,各联邦州也具有立法权,-可以制 本州空间规划相关的法律。各州空间规划法的制时间、-名称及侧重点等均有所不同,但必须符合《空间规划法》的战略 性定位。
德国弗赖堡城市生态建设的经验与借鉴

德国弗赖堡城市生态建设的经验与借鉴范彤萍201317020112弗赖堡位于德国西南部,莱茵河与黑林山之间的布赖斯高低地。
近年来,弗赖堡高度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在社区环境保护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弗赖堡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绿色城市”。
作为德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弗赖堡城市环境保护主要起源与70年代群众性反核运动。
由于城市政府较早地执行了保护自然景观和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的政策,及时地利用了在交通更新、能源利用、垃圾处理等方面出现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抓住了该市社会各界环保意识普遍提高的机遇,积极发展和开发利用环保技术及环保产品,将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和研究领域扩大到交通、能源、基因技术和化学应用等方面。
使得该市的城市环境保护对德国其他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国外生态城市的建设趋势。
本文从德国弗赖堡生态城市建设的措施出发,探索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经验,从而获取对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的有益启示。
大气环境保护大气环境的保护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
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弗赖堡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的主要因素中有25%来自于交通,75%来自于能源生产。
为此,弗赖堡加强了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经过长期有序地建设城市有轨和公共汽车交通,形成了与整个周边地区融为一体的公共换乘网络,鼓励市民在所有公交换乘地点换乘城市公共交通,方便大家出行,减少私人汽车的出行,降低空气污染。
另一方面,弗赖堡还积极发展了与郊区相连的自行车道路网络。
这种多样化交通体系的发展,一方面极大地加强了城市中心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另一方面又减少了由于交通发展而导致的环境污染。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主要是由能源结构决定的,属于煤烟型污染。
迈向绿色交通的德国城市交通规划演进_刘涟涟

U r b a n S t u d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011年 第35卷 第5期 VOL.35 NO.5 MAY . 201182【摘要】德国通过建立“轨道交通-自行车-步行”一体化的绿色交通系统,使得城市摆脱了依赖于汽车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本文在梳理和回顾德国城市交通策略由便于汽车的城市交通规划,到轨道交通可达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再到实现一体化绿色交通系统的发展历程,从中分析并总结了德国城市中心在不同时代的交通规划策略和特点。
最后研究揭示出,城市如果要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必须依赖于节约能源,没有污染的绿色交通模式。
【关键词】绿色交通系统;城市交通规划;轨道交通;德国ABSTRACT: Nowadays, German cities have escaped from the car-city mode by establishing the “rail-cycling-walking” green transport system.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nsport planning in Germany, from the car-city to the rail-centred public transport, until to the green transport system, and then analyzes planning strategies and characters of the German urban transport in different phases. It is suggests that city traf fi c should be dominated by energy-ef fi cient and non-polluting traf fi c modes if the cities themselves are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KEYWORDS: green transport system; urban transport planning; rail transport; Germany 德国是绿色交通的领先者,“轨道交通-自行车-步行”一体化绿色交通系统已经取代过去由汽车主导的出行交通,减少和降低了汽车交通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德国新城区生态总体规划策略——以弗赖堡市迪滕巴赫新城为例

时期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德国生态总体规划体系及其发展 历程
具体而言,德国的城市生态规划 是一份涵盖交通、能源、公共空间利 用 、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等多个 方面的综合性方案。
在交通方面,德国经历了从以机 动车为导向到交通规划适应城市结构 的理念转变w 。20世纪50—60年代, 联邦德国的地方交通规划呈现为明显 的机动车导向型,不断涌现的交通问 题往往要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来解 决 。随着机动车辆数目持续增长,单 纯的道路扩建不再能够从源头上解决 交通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 特别是到了 20世纪80年代,交通出行 方式应与城市结构相适应成为当时联 邦德国地方交通政策的主导理念,而 大力推广公共近距离交通以及非机动 车 出 行 方 式 (如步行、骑自行车等) 则是在该理念指导下的具体措施。此 外 ,设置步行区域以及交通安静区也 是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保 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生态规划已 成为德国城市发展领域的核心工作。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再停留在节 能和环境保护层面,而是融人了为子 孙 后 代 负 责 以 及 “团结全人类”的理 念 ,在交通、能源、公共空间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和公众参与等方面进 行 了 系 统 的 规 划 和 制 度 创 新 。生态 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相互融合使得经 济 、生 态 、社会等在发展目标方面 存 在 的 矛 盾 不 断 减 少 ,从而能更好 发 挥 协 同 效 应 ,共同制定城市未来 发展战略。
97
利于气候保护的城市结构,实现能源 的有效供给以及分布式组织架构,将 建筑能耗最小化,成为城市生态规划 中的一大重点。智 能 技 术 的 应 用 (如 智能电表、新型融资模式、合同能源 管理等)更是促进了节能城市的建设 与发展。
公众参与是德国城市规划的重要 特征,德 国 《联邦建设法典》 setztocA) 明确规定: “在制订空间规 划计划时必须有公众的参与”, “在 负责空间规划的联邦部内部必须建立 一个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除了 来自规划部门的专家之外,还必须有 来自经济、农业和林业、 自然保护和 景观维护以及体育等领域的专家[3]。在 德国新城生态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公 众参与几乎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从规 划方案的探讨,到方案审批,再到方 案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检验,公众参 与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M1。
步行性评价方法与工具的国际经验

步行性评价方法与工具的国际经验作者:刘涟涟,尉闻来源:《国际城市规划》 2018年第4期摘要:步行性反映了一个地区建成环境的步行友好程度。
步行性测量与评价的系统方法是改善地区步行环境品质的重要部分。
目前,欧美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已开发了多种用于评价步行性的方法与工具。
本文首先解释了步行性的起源与概念,并概述了步行性评价方法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探讨了欧美主要的步行性评价范围、指标与标准设置;最后比较了各类步行性评价方法与工具的特征与差异。
这将为构建适宜我国城市步行性评价系统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Abstract: Walkability ① reflects the degree of pedestrian friendlinessof built environment. A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assessingand measuring Walkability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walking conditions. Nowadays,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as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and New Zealandhave developed some tools to assess Walkability. This paper firstexplains the origin and concept of Walkability and outlines thehistory of these instruments of Walkability, then explores thestudy scope, walkable index and standards setting of Walkabilityin these instruments, and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ssessment instruments at last. This willprovides valuable experiences for us to build a suitable system toassess the Walkability in cities and towns of China.关键词:步行性;步行环境评价;可步行指数Keywords: Walkability; Assessment for Walking Environment;Walkable Index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004112005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DUT14RW1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07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08089)共同资助引言步行环境的品质已经成为衡量人性化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
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策略与绿色交通研究

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策略与绿色交通研究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策略与绿色交通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汽车成为主要的出行工具,给城市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噪音等问题。
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德国开始探索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策略与绿色交通的研究。
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策略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步行的便利性和吸引力,同时减少汽车的使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德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禁止汽车行驶,只允许步行和非机动车通行。
这样可以减少汽车对步行者的威胁,提高步行的安全性。
其次,德国将步行区环境打造得更加宜人。
他们增加了绿化带和公共休憩设施,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环境供市民休闲和娱乐。
第三,德国通过改进步行区的街道设计,提高市民的出行便利性。
他们增设了人行道、坡道、楼梯和斑马线等设施,让市民可以更加方便地步行。
在德国的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中,绿色交通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绿色交通主要包括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以及电动车等环保交通工具。
德国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政府对公共交通进行了大力的支持和投资。
他们建设了高速铁路、地铁、电车等交通设施,提供了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同时,德国也鼓励市民使用非机动车出行。
他们修建了自行车道,并提供了自行车租赁服务,让市民可以方便地骑行。
此外,德国也推广了电动车的使用,为电动车提供了充电桩和免费充电服务,鼓励市民使用环保的交通工具。
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策略与绿色交通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步行区的建设使得市民有更多的机会步行,改善了市民的健康状况。
步行不仅是一种环保的交通方式,还可以锻炼身体,促进健康。
其次,绿色交通的推广减少了汽车的使用量,降低了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最后,步行区和绿色交通的建设改善了城市的居住环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然而,在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和绿色交通的推广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的建设推进比较缓慢,一些城市仍然存在交通拥堵问题。
德国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规划思想和规划程序

德国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规划思想和规划程序
王洪涛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3(027)001
【摘要】对德国城市开放空间的发展以及规划内容做了系统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1980年代以来德国城市开放空间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以及现在较为完善的规划方法和规划程序.指出,近20年来的开放空间规划实践逐步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开放空间"方向转变,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以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美学和休闲娱乐相结合的规划体系.
【总页数】8页(P64-71)
【作者】王洪涛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园林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南通近代城市规划建设历史研究系列之五:从张謇城市规划思想看中国城市规划学术体系的完善 [J], 于海漪
2.规划思想的转变:从增量规划到存量规划 [J], 马建国
3.后现代规划思想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应用——以户县甘亭镇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 [J], 杨史瑞;潘怀俊;安丽娜;许玲;沈丽娜
4.让人本主义在现代城市规划中闪光——中西方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
的影响 [J], 王中
5.基于反规划思想的生态园规划设计——以天津市武清区运河沿岸生态园概念性规划设计为例 [J], 姜耀明;邓毅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共交通在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发展中的作用——以斯图加特市为例

公共交通在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发展中的作用——以斯图加
特市为例
刘涟涟;陆伟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10(034)004
【摘要】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的成功发展,首要归功于他们先进的城市公共交通,特别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一方面,它改善了城市中心的可达性;另一方面,它帮助城市逐步摆脱了对汽车交通的依赖,为城市中心步行区的扩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本文以斯图加特市为案例,简要回顾了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中心步行区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其步行区的公共交通可达性,并总结了斯图加特公共交通系统对城市中心步行区发展的推动作用.
【总页数】6页(P54-59)
【作者】刘涟涟;陆伟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1+7
【相关文献】
1.城市发展中针对气候问题的措施——以德国斯图加特市为例 [J], 许业修;董旭
2.基于局地环流的城市通风道规划方法——以德国斯图加特市为例 [J], 刘姝宇;沈济黄
3.新城市中心,斯图加特,德国 [J], 徐知兰(译)
4.中德城市中心步行区比较研究——以大连市和斯图加特市为例 [J], 刘涟涟;陆伟;孙亦民
5.南京市贸促会会长梁洁会见德国斯图加特展览公司董事长普兰浩一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德国城市步行区建设——维护城市中心区繁荣的重要手段

德国城市步行区建设——维护城市中心区繁荣的重要手段佴丽军
【期刊名称】《国外城市规划》
【年(卷),期】1998()3
【摘要】自60年代以来,私人小汽车的增长、城市的飞速发展,使许多国家面临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城市问题,其中包括:机动车辆充斥城市,污染空气,使得城市中心区丧失了昔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特色.同时,郊外汽车购物中心的发展,使城市中心区的商业功能逐渐衰落.这些变化对城市中心区的活动和景观特征产生了影响.这种情况最初仅见于西欧城市,但是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日本、巴西、澳大利亚目前正在采取措施阻止城市中心的衰落,美国一些专家也强调,要维护城市中心区的经济活动,恢复城市中心区的城市气息、宜人环境和视觉景观.
【总页数】2页(P44-45)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步行街;步行区建设;城市中心区
【作者】佴丽军
【作者单位】洛阳市规划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6;TU984.191
【相关文献】
1.历史城市中心区的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的文物保护--以1990年德国统一后的勃兰登堡市为例 [J], 克劳斯-彼得·克罗斯;胡晓丹
2.基于步行城市构想的城市中心区步行系统设计探索 [J], 张嘉懿
3.浅谈脚印城市建设之城市中心区商业街区空中步行系统设计--以湛江人民南路城市步行立交系统设计为例 [J], 林晓华
4.城市中心区步行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初探——以虎门新中心区为例 [J], 吴泳钢
5.浅谈城市商业中心区步行系统规划\r——以郑州市二七商业中心区为例 [J], 马艳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德国城镇的步行区建设:连续发展的过程

德国城镇的步行区建设:连续发展的过程
Monhe,R;赵和生
【期刊名称】《国外城市规划》
【年(卷),期】1992(000)002
【摘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德国城镇步行区的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在德国,科隆和埃森两个城市,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一些主要的商业街就通过关闭机动车交通开始了步行区的建设,随着商业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步行区建设日趋完善,满足了大量人流活动的需要。
1996年,前西德大约有63个步行区,在随后的几年中,步行区的数目迅速增加,到1972年。
【总页数】5页(P52-56)
【作者】Monhe,R;赵和生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516
【相关文献】
1.公共交通在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发展中的作用——以斯图加特市为例 [J], 刘涟涟;陆伟
2.农城化改造过程中小城镇建设发展类型和开发模式——以牛道口镇试点小城镇设计和建设为例 [J], 王超
3.创新发展理念推进“美丽小城镇”建设——关于宝坻区林亭口镇“美丽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J], 李长松;
4.创新发展理念推进"美丽小城镇"建设——关于宝坻区林亭口镇"美丽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J], 李长松
5.德国城市步行区建设——维护城市中心区繁荣的重要手段 [J], 佴丽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赴德国城市规划

赴德国城市规划第一篇:赴德国城市规划赴德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专题培训学习体会4中共襄垣县委书记张红星9月10日至30日,我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组织的赴德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专题培训班。
二十天来,我们通过仔细看,专心听,认真谈,亲眼目睹了德国城市建设的风采,亲身体验了德国城市建设的成果,总的感受是,德国的城市建设科学规范,气势宏伟,实现了传统古典与现代气息的完美结合,特色鲜明,令人震撼,发人深省。
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科学的规划。
德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城市规划的国家,联邦政府和各州、各地区分别制定城市规划,联邦政府制定的规划只有指导性,没有强制性,城市建设的总规、控规和详规由各州、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制定规划时要先征求群众意见,规划出来以后,还要再次征求群众意见,然后由议会批准后实施。
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
德国在城市规划中,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突出道路规划。
就是在城市建设之前,预先规划道路建设,以路构建城市框架,以路规划城市建筑,以路设置游园绿地,从而保证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科学发展。
二是突出城乡统筹。
德国的城市规划是按照主城区、副中心城市和周边小城镇的模式进行的,他们不建超大型城市,主要建设小城镇,全国目前有1/3的人口住在82个10万人以上的城市,2/3的人口住在2000—10万人规模的小城镇。
走在德国的城市里,处处可以感受到农村的田园气息。
二是便捷的交通。
德国发达的公共交通堪称世界一流,国内各主要城市间都有班机飞行。
在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公路50万公里,铁路3.1万多公里,密如蛛网,四通八达,高速公路仅次于美国。
城市交通似“天罗地网”覆盖着所有的城镇,空中运输、高速公路、铁路使城市间的距离缩短,畅通无阻。
各个城市里的公交车线路密、班次多、整点整时、快捷方便。
德国的街道基本上没有交通警察,主要靠红绿灯,交通秩序井然,没有堵车现象。
高度现代化的交通使人们在选择居住地点和工作地点上不再受距离的限制,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rategies of the Pedestrian Precincts Planning in the City Centres of Germany: Freiburg as Case Study刘涟涟 陆伟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策略——以弗赖堡为例Liu Lianlian, Lu Wei步行区规划作为城市中心复兴的重要城市规划策略,首先在城市中心开始实施。
“步行区的引入和未来的发展不能单一地被理解为对机动车交通治理的过程,而应同城市的总体发展趋势相关联。
市中心规划模式不应围绕新建的购物中心展开,因为这类模式不能反映多数来访者的需求,市中心的主要优势是能够为来访者提供更广泛的多元活动及体验。
这需要通过步行区以多种形态来深入实践。
”[1]特别是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通过网络实现购物、交流,使人们日渐远离城市生活空间。
步行区则成为城市中心实现高密度、多功能集中,吸引人们重归的有效措施。
如本文述及,城市中心步行区在德国发展较为完善,20世纪30年代发端于埃森市的商业步行街,历经步行区在城市中心的扩张,如今正迈向步行化、人性化、生态化城市的又一阶段。
而南部城市弗赖堡更是德国步行化城市的典范。
1 城市中心步行区与城市中心规划相结合1.1 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与历史街区保护“没有任何历史性的建筑还能够完全保持其竣工时的状况,因此建筑文物的保护是指在适应每个时代需要的同时保护它原来的特色,并非拒绝改变,而是避免盲从于发展的失控。
广泛地说,这也适用于对整个街道、广场、地区和城市中心的保护。
”[2]步行区是实现历史城市整体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
今天,几乎所有的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都包含历史老城或历史街区,如慕尼黑、乌尔姆和纽伦堡等,在那些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如特里尔、吕贝克和弗赖堡,其老城都被设定为纯步行区。
无汽车城市曾被认为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而今正在逐步实现。
在这些城市不断发展的同时,虽然建筑形式有所变化,但是城市的结构仍本色依旧。
通过步行区措施——禁止机动车穿越城市中心,使得中世纪老城避免了机动车交通带来的拥堵、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问题。
同时,步行区的广泛发展有利于老城街道街廓的维护,使得老城的平面结构保持了历史的延续,保护了城市的历史风貌,增强了城市中心的吸引力和城市可识别性(图1)。
1.2 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与公共空间及设施建设欧洲城市的传统公共空间是街道、广场和绿地,它们构筑了传统城市“空间的连续性”,步行区规划则强化了这一特征。
在公共空间中散步、交流和购摘要:人们常常将城市步行区规划理解为商业区规划的一部分。
对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的研究表明,步行区规划作为重要的城市规划策略,应该与城市中心区与城市交通规划相整合。
成功的步行区规划突破了功能单一的商业区规划,不仅要同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公共空间改善和商业开发策略相结合,还依赖于一系列可持续绿色交通措施。
德国弗赖堡市是步行化城市的典范,通过建立一体化绿色交通系统,实现了城市中心的人性化、生态化发展。
Abstract: Pedestrian precincts planning are alwaysseen as a part of shopping centre. This paper tries to refute the view with the lessons from German cities. Pedestrian precincts planning, as a vital urban planning strategy,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city centres and urban transport planning. Success of pedestrian precincts planning not only takes into account the good combination with preservation of city history, improvement of public spaces and commercial boom, but also depends on a series of sustainable green transport measures. Freiburg is an outstanding example of pedestrianization city that is already introducing the green transport system for the humanistic, ecological city centers.关键词:步行区;德国城市中心;绿色交通; 弗赖堡Keywords: Pedestrian Precincts;City Centres of Germany;Green Transport; Freiburg 本研究项目获2007—2009年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作者:刘涟涟,博士,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lianlliu@陆伟,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博导物是欧洲市民城市生活的缩影。
曾一度由于“便于汽车交通”的城市规划导向而遭受威胁的公共空间(街道、广场被汽车交通占据,失去原有停留、玩耍、聚会和买卖的基本功用),通过步行区重现而得以复兴,并由此扩大了适宜步行的公共空间范围(庭院、公园、河岸等),重塑了具有欧洲文化特征的城市景观。
公共空间除了具有城市需要的功能之外,还有改善城市气候和生态效应的作用,步行区规划则成为实现这一作用的必要措施之一。
另外,城市中心的公共空间活力也依赖于服务大众的各类公共建筑。
对于市民来说,公共建筑的交通便利程度比服务本身更重要。
因此,剧院、图书馆、展览馆和美术馆等公共设施往往处于城市结构中交通最便捷的区域,即城市中心[3]。
公共空间的步行化,不仅是市民自由使用空间的体现,也标志着公共设施的自由开放程度。
步行区在改善公共空间环境的同时,也有助于公共设施之间的呼应,促成城市中心多样性的社会生活空间。
步行区应该被视为引导公共空间的城市生活价值再发现的一剂良方。
1.3 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与商业繁荣及相关措施商业中心是推动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的动力。
对德国市民在城市中心活动内容的调查显示,其中70~90%选择购物[4],特别是周末,购物是市民去市中心的主要原因。
步行区规划对于城市中心的零售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步行区提高了步行者数量和来访频率,促进了零售业销售额的增长。
步行区吸引顾客,带动消费,推动商业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人们应当吸取20世纪60年代城市中心单纯商业化和第三产业化的教训,当时以商业、服务业为主的单一功能结构给市中心的交通造成了巨大压力[5],商业与服务业空间过度吞噬居住空间,反而使得城市中心空心化,导致城市中心商业的衰败。
流行一时的巨型综合中心(即带有多层地下停车场的多层商场,其上附有高层住宅的建筑综合体)、20世纪90年代在城市中心落户的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以汽车交通为主导的商业模式),加之郊区的购物中心和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商店的竞争,都给城市中心的交通和传统零售业、小商户带来了巨大挑战。
城市中心要保持商业繁荣,需要营造城市中心的多功能化、人性化的购物环境。
城市中心不只是商业中心,人们在市中心除了购物,还有其他休闲、娱乐活动甚至驻足的需求。
步行区是“消费跑道”的概念必须改变。
商业步行街只是城市中心步行区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限的商业步行区,会导致地价和租金的增长;并造成临街及其边缘区的交通压力将步行区围合成孤岛,对商业区造成消极作用,继而无法满足整个区域的需求。
商业区的步行化道路应该与周边其他区域如广场、公园、文化设施和住宅区罗织出通达的步行化网络。
“一个城市商业中心的经济健康不仅依靠其组织,更要依赖其通达性。
对于步行商业区的可达性而言,重要的不是步行街的长度,而是从公共交通枢纽、短途交通以及停车场到商店的距离。
商业贸易原则上需要机动车交通能够直接到达步行区的边界。
与停车场的距离应少于200m,最大不应超过500m。
这个数值并不普适于所有的地区,具体距离取决于具体情况。
”[6]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已由早期的纯商业化步行街转为具有多种类型空间的公共步行区域。
城市中心的多样化功能使得人们更长时间地停留在城市中心,城市中心步行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反之进一步带动了零售业的发展。
2 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与交通规划相结合步行区规划应与城市中心交通系统规划紧密结合,只有通过与公共交通的联系取得良好的外部可达性,辅以交通安宁措施和自行车交通规划,完善步行区主导的内部可达性,才能够提升城市中心吸引力,实现城市中心功能的密集性和多元性[7]。
2.1 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中的公共交通可达性公众的讨论通常集中在城市中心的机动车可达性,认为限制机动车交通将影响城市中心的经济发展。
机动车交通始终被错误地看作是凌驾于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之上的交通方式。
德国城市中心的发展经验已经表明,大城市不可能以私人汽车通行为基础。
在步行区发展良好的几个城市(如慕尼黑、法兰克福等大城市),市中心来访者的70%以上采用公共交通。
图1 慕尼黑老城的步行区保持了传统风貌,城市中心充满了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资料来源:Klaus Rommel拍摄刘涟涟陆伟 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策略——以弗赖堡为例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首先要考虑公共交通系统的可达性,因为步行区域的范围与公共交通的站点和线路规划息息相关,直接保证了步行方式与公共交通系统间的相互快捷转换。
以法兰克福为例,人们通过城郊快轨(S-Bahn )—轻轨(U- Bahn )—有轨电车(Tram )构成的高效轨道交通网络,可轻松便捷地抵达老城中心的步行区(图2)。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呈现系统构架,快速轨道交通站点位于老城的核心位置,其线路和车站敷设于地下。
有轨电车或公共汽车辅助于地面运行,线路相对灵活,站点更多,与步行区的联系更为紧密。
公共交通线路、站点的规划还应考虑步行者的步行范围,据此调整交通站点的距离和位置,500m 被认为是两个公交站点的最大距离,当然这个数值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6]10。
步行距离主要取决于到访区域的环境和功能的质量,来访者目的和个人于此的态度。
对德国市中心来访者的问卷显示,多数步行者的步行距离超过1 000m ,有的甚至超过1 500m [1]276。
步行区规划的目的不是迫使人们必须步行,而是建立在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基础之上,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自由的环境,使得步行成为人们主动选择、习惯、喜爱的一种环保交通方式。
2.2 城市中心步行区中的交通安宁措施在讨论关于新的步行区规划和城市中心更新的相互关系中,“适当”尊重各种交通方式经常成为一个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