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 化学键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 化学键练习题及答案
一、化学键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
(1)写出表示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8列的Fe元素属于________族;
(3)相同质量的14C18O2与SO2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
(4)在KCl、NaOH、CaCl2、H2O2、Na2O2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物质的电子式为
_____;
(5)某化合物XY2中,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molXY2含有54mol电子。

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6)A+、B+、C-、D、E 5种微粒(分子或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A++C-−−→
V D+E↑ 其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

【答案】188O VIII 22:25 和
NH4++OH-NH3+H2O
【解析】
【分析】
(1)质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根据原子表示法来回答;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和周期以及族的分布知识来回答;
(3)14C18O2的物质的量为50g/mol,含有的电子数为22,SO2的物质的量为64 g/mol,含有的电子数为32;
(4)KCl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NaOH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CaCl2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H2O2为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Na2O2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5)A+,B+,C-,D,E五种微粒(分子或离子),均含有10个电子,由A++C—D+E,可知A+为NH4+、C—为OH-、D为H2O、E为NH3。

【详解】
(1)含有8个质子的原子为O原子,原子含有10个中子,其质量数=10+8=18,则核素的符号为188O,故答案为: 188O;
(2)周期表中位于第8纵列的铁元素为过渡元素,位于周期表VIII族,故答案为:VIII;(3)14C18O2的物质的量为50g/mol,含有的电子数为22,SO2的物质的量为64 g/mol,含
有的电子数为32,则相同质量的14C18O2与SO2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
m
50
m
64
22
32


= 22
25
,故答案
为:22:25;
(4)KCl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NaOH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CaCl2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H2O2为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Na2O2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则含有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NaOH和Na2O2的电子式分别为
和,故答案为:和

(4)化学试剂的主要成分为XY2,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说明含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由1molXY2含有54mol电子可知阴、阳离子=18,则XY2为CaCl2,用电子式表示CaCl2的形成过程为
核外电子数为54
3
,故答案为:;
(5)A+,B+,C-,D,E五种微粒(分子或离子),均含有10个电子,由A++C—D+E,可知A+为NH4+、C—为OH-、D为H2O、E为NH3,则NH4+与OH-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故答案为:NH4++OH-NH3+H2O。

2.
.《自然》杂志曾报道我国科学家通过测量SiO2中26Al和10Be两种元素的比例确定“北京人”年龄的研究结果,这种测量方法叫“铝铍测年法”。

完成下列填空:
(1)l0Be和9Be___(填序号)。

a.是同一种原子
b.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互为同位素
(2)写出A1(OH)3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3)研究表明28A1可以衰变为26Mg,可以比较这两种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__(填序号)。

a.比较Mg(OH)2与A1(OH)3的碱性强弱
b.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
c.将打磨过表面积相同的镁条和铝片分别和100℃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比较这两种金属的硬度和熔点
(4)目前还有一种测量方法叫“钾氩测年法”。

两种常见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Ar相同,两者的半径大小关系为:___(用化学符号表示);其中一种离子与钾同周期相邻元素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作干燥剂,用电子式表示该物质的形成过程:___。

【答案】cd 2Al+2H2O+2NaOH= 2NaAlO2+3H2↑ ac S2->Cl-
【解析】
【分析】
【详解】
(1)l0Be和9Be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Be的两种核素,互为同位素,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故答案为:cd;
(2)A1(OH)3具有两性,能与NaOH溶液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为2Al+2H2O+2NaOH= 2NaAlO2+3H2↑,故答案为:2Al+2H2O+2NaOH= 2NaAlO2+3H2↑;
(3)a.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比较Mg(OH)2与
A1(OH)3的碱性强弱,可以比较这两种元素金属性强弱,故a正确;
b.金属性为元素是否容易失去电子,而不是失去几个电子,则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不能比较这两种元素金属性强弱,故b错误;
c.判断金属性可以用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行判断,镁条能与热水发生反应,而铝几乎与水不发生反应,则可以比较这两种元素金属性强弱,故c正确;
d.硬度和熔点属于物理性质,不能用于比较金属性,故d错误;
综上所述,故答案为:ac;
(4)核外电子排布与Ar相同的阴离子可以为S2-、Cl-,二者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小的半径大,则S2->Cl-;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钙的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S2->Cl-;。

3.
(1)双氧水(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它的电子式为__。

(2)在常压下,乙醇的沸点(78.2℃)比甲醚的沸点(-23℃)高。

主要原因是__。

(3)联氨(又称肼,分子式N2H4)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

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

①肼的水溶液显碱性原因是__(请用肼在水中一级电离的方程式来表示)。

②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__。

【答案】乙醇分子间形成了氢键,而甲醚却不能 N2H4+H2O⇌NH2NH3++OH-
N2H6(HSO4)2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双氧水(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双氧水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2)在常压下,乙醇的沸点(78.2℃)比甲醚的沸点(-23℃)高。

主要原因是乙醇分子间形成了氢键,而甲醚却不能;
(3)①联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 则联氨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
N2H4+H2O⇌NH2NH3++OH-,则肼的水溶液显碱性。

②联氨为二元弱碱,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N2H4+H2O⇌N2H5++OH-,第二步电离方程式为:N2H5++H2O⇌N2H62++OH-,则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N2H6(HSO4)2。

4.
(1)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_________;同时存在σ键和π键的分子是_________,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_________。

A.N2 B.C2H6 C.CaCl2 D.NH4Cl
(2)用“>”或“<”填空:
晶格能:Na2O_______KCl 酸性:H2SO4_______HClO4 离子半径:Al3+_______F-
【答案】D A B > < <
【解析】
【分析】
(1)A.N2分子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属于单质,氮气分子结构简式为N≡N,所以氮气分子中含有σ键和π键的非极性分子;
B.C2H6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极性键,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共价
键,属于共价化合物,乙烷的结构式为,乙烷分子中只含σ键的非极性分子;
C.CaCl2中只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D.NH4Cl中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铵根离子中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σ键;
(2)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晶格能越大;非金属性越强,所对应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

【详解】
(1)由分析可知: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NH4Cl;同时存在σ键和π键的分子是N2;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C2H6。

(2)Na+的半径比K+半径小,O2-的半径比Cl-半径小,并且O2-带的电荷数比Cl-多,故晶格能:Na2O>KCl;
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S<Cl,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为H2SO4<
HClO4;
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为Al3+< F-。

【点睛】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化学键,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

5.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1)铝原子核外有_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有_____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写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
(2)氮化铝具有强度高,耐磨,抗腐蚀,熔点可达2200℃。

推测氮化铝是________晶体,试比较组成该物质的两微粒半径大小:_______
(3)可用铝和氧化钡反应可制备金属钡:4BaO+2Al BaO·Al2O3+3Ba↑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选填编号)。

a.Al活泼性大于Ba
b.Ba沸点比Al的低
c.BaO·Al2O3比Al2O3稳定
(4)工业上用氢氧化铝、氢氟酸和碳酸钠制取冰晶石(Na3AlF6)。

其反应物中有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相邻,可比较它们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是_________(选填编号)。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c.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
d.单质与同浓度酸发生反应的快慢
(5)描述工业上不用电解氯化铝而是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获得铝单质的原因:_______
【答案】13 5 第三周期ⅢA族原子 Al>N b ac 氯化铝为分子晶体,熔点低且不电离,而氧化铝为离子晶体
【解析】
【分析】
(1)在任何原子中都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结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确定铝原子核外电子能量的种类数目;
(2)原子晶体,硬度大、熔点高,粒子的电子层越多,粒子的半径越大;
(3)常温下Al的金属性比Ba的金属性弱,该反应是利用Ba的沸点比Al的低;
(4)根据反应物中的元素可知,氧、氟元素位置相邻,则利用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来解答;
(5)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晶体中不存在离子,熔融时不能导电。

【详解】
(1)铝是13号元素,核外电子有13个,每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都不同,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有5个能级,因此有5种能量不同的电子;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3,所以铝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ⅢA族;
(2)原子晶体硬度大,熔沸点高,根据氮化铝的物理性质:它的硬度大、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可知氮化铝属于原子晶体,Al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3,有3个电子层,N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有2个电子层,原子核外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微粒半径大小Al>N;
(3)利用元素Ba、Al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可知金属活泼性:Al<Ba;但Al在高温下可将氧化钡中钡置换出来,是由于Ba的沸点比铝的低,高温时Ba转化为气体脱离反应体系,从而使可逆反应正向进行,最终制取得到金属Ba,故合理选项是b;
(4)该反应中的物质含有的元素有Al、O、H、F、Na、C,只有O、F元素相邻,因F的非金属性最强,没有正价,也就没有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它们也不与酸反应,但可以利用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和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来判断O、F非金属性的强弱,故合理选项是为ac;
(5)因为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属于分子晶体,晶体中不存在离子,熔融时不能导电,故不能被电解;而氧化铝为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可以电离产生Al3+、O2-而能导电,Al3+在阴极上得到电子变为单质Al。

【点睛】
本题考查Al、O、F等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化合物性质等,侧重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同一主族、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注意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是易错点。

6.
铅是一种金属元素,可用作耐酸腐蚀、蓄电池等的材料。

其合金可作铅字、轴承、电缆包
皮之用,还可做体育运动器材铅球等。

(1)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IVA。

IVA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的原子有___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其次外层的电子云有_______种不同的伸展方向。

(2)与铅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中,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填化学式),气态氢化物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配平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把系数以及相关物质(写化学式)填写在空格上,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PbO2+___MnSO4+___HNO3 →___HMnO4+___Pb(NO3)2+___PbSO4↓+____ ____
(4)把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1 L,测出其中的Pb2+的浓度为0.6 mol·L-1,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个。

(5)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二氧化铅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_______
A.PbO2+4HCl→PbCl4+2H2O B.PbO2+4HCl→PbCl2+ Cl2↑+2H2O
C.PbO2+2HCl+2H+→PbCl2+2H2O D.PbO2+4HCl→PbCl2+2OH-
【答案】3 1 H2CO3 CH4 5 2 6 2 3 2 2H2O
2N A B
【解析】
【分析】
(1)IVA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的原子为C,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则碳原子有
1s、2s和3p三种能量不同的电子;C的次外层为s轨道,为球形对称结构;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同一主族元素中,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其沸点越高;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然后利用单线桥表示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根据n=c·V计算出铅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反应计算出硫酸铅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化合价变化计算出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及数目;
(5)根据(3)可知二氧化铅的氧化性大于氯气,二氧化铅与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铅、氯气和水,据此进行判断。

【详解】
(1)IVA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为C,C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2,则碳原子有1s、2s和3p三种能量不同的电子;C的次外层为1s轨道,为球形对称结构,只存在1种不同的伸展方向;
(2)IVA中非金属性最强的为C,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该物质为碳酸,其化学式为:H2CO3;
对于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

IVA 族元素中,CH4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则其沸点最低;
(3)PbO2中Pb的化合价从+4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2价;MnSO4中锰元素化合价从+2变为+7,化合价升高5价,则化合价变化的最小公倍数为10,所以二氧化铅的系数为5,硫酸锰的稀释为2,然后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未知物为H2O,配平后的反应为:
5PbO2+2MnSO4+6HNO3=2HMnO4+3Pb(NO3)2+2PbSO4↓+2H2O,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4)把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1 L,测出其中的Pb2+的浓度为0.6 mol/L,则反应生成铅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Pb2+)=c·V=0.6 mol/L×1 L=0.6 mol,硫酸铅中铅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4 mol,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0.4) mol×(4-2)=2 mol,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N A;
(5)根据(3)可知氧化性:PbO2>HMnO4,而HMnO4能够氧化Cl-,所以PbO2能够氧化Cl-,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O2+4HCl→PbCl2+Cl2↑+2H2O,故合理选项是B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及其综合应用,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掌握配平原则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注意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关系,能够利用单线桥或双线桥法分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7.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青蒿素(C15H22O5)的结构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青蒿素的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小到大排序是_____,在基态O原子中,核外存在
_____对自旋相反的电子。

(2)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青蒿素中既存在极性键又存在非极性键
b.在青蒿素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采取sp3杂化
c.图中数字标识的五个碳原子均只以σ键与其它原子成键
(3)在确定青蒿素结构的过程中,可采用NaBH4作为还原剂,其制备方法为:
4NaH+B(OCH3)→3NaBH4+3CH3ONa
①NaH为_____晶体,如图是NaH晶胞结构,则NaH晶体的配位数是_____,若晶胞棱长为a,则Na原子最小核间距为_____。

②B(OCH3)3中B采用的杂化类型是_____。

写出两个与B(OCH3)3具有相同空间构型的分子或离子_____。

③NaBH 4结构如图所示,结构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

【答案】H <C <O 3 a 离子2 sp 2 3BF 、2-3CO 离子键、配位键、共价键 【解析】
【详解】
(1)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排序为H <C <O ;
基态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2241s 2s 2p ,因此一共有3对自旋相反的电子,还有2个未成对
电子;
(2)a.青蒿素分子中有C-C 非极性键和O-O 非极性键,也有C-H 等极性键,a 项正确; b.标出的4号碳原子形成了3个σ键而没有孤电子对,因此为2sp 杂化,b 项正确; c.同b 项,4号碳原子形成了3个σ键和1个π键,c 项错误;
答案选a ;
(3)①金属氢化物是由金属阳离子和-H 组成的,因此为离子晶体,NaH 的结构与食盐类似,因此配位数均为6,根据晶胞结构不难看出钠(黑球)与钠之间的最小核间距为面对角线的一半,已知晶胞棱长为a 2 ②硼原子的配位数为3,没有孤电子对,因此其采用2sp 的杂化方式,采用2sp 杂化的单核
分子有很多,例如3BF 、2-
3CO 等(合理即可);
③首先阴、阳离子间存在离子键,硼原子最外层只有3个电子,因此除形成3个共价键外还要形成1个配位键,类似于+4NH 。

【点睛】
金属氢化物是一种近年来经常出现的物质,例如氢化钾、氢化钠、氢化钙等,其中氢以少见的-1价存在,这些氢化物都可以和水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本质是-1价的氢和+1价的氢发生归中反应。

8.
将浓盐酸滴入高锰酸钾溶液中,产生黄绿色气体,而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现有一氧化还原反应的体系,共有KCl 、Cl 2、浓H 2SO 4、H 2O 、KMnO 4、MnSO 4、K 2SO 4七种物质。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一个包含上述七种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每转移1 mol 电子,生成Cl 2_____ L (标准状况)。

(3)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BiO 3(不溶于冷水),溶液又变为紫红色,BiO 3-反应后变为无色
的Bi3+。

写出该实验中涉及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实验,写出两个反应中氧化剂、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强弱顺序__________。

(5)上述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中,属于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_
(6)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轨道式为___________,氯原子核外有_______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答案】 KMnO4 11.2
2Mn2++5NaBiO3+14H+=2MnO4-+5Na++5Bi3++7H2O NaBiO3>KMnO4>Cl2 S2->Cl-
17
【解析】
【分析】
(1)由浓盐酸滴入高锰酸钾溶液中,产生黄绿色气体,而溶液的紫红色褪去,则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则还原反应为KMnO4→MnSO4,则在给出的物质中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氧化反应为KCl→Cl2,然后根据元素守恒来书写氧化还原反应;
(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根据氧化剂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计算;
(3)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BiO3(不溶于冷水),溶液又变为紫红色,说明Mn2+被氧化变为MnO4-,BiO3-发生反应得到电子后变为无色的Bi3+,据此写出离子方程式;
(4)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5)上述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中,属于第三周期元素有S、Cl,根据离子半径大小比较方法判断;
(6)根据构造原理可知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任何一个原子核外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存在;结合原子尽可能成单排列,而且自旋方向相同书写Cl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式。

【详解】
(1)由题意可知,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则还原反应为KMnO4→MnSO4,则在给出的物质中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氧化反应为KCl→Cl2,则反应为
KMnO4+KCl+H2SO4→MnSO4+K2SO4+Cl2↑+H2O,由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配平后的化学反
应为;
(2)2KMnO4+10KCl+8H2SO4=2MnSO4+6K2SO4+5Cl2↑+8H2O中,锰元素的化合价由+7变为+2,所以高锰酸钾是氧化剂,2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2 mol×(7-2)=10 mol,
每转移1 mol电子,生成Cl2是0.5 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Cl2)=0.5 mol×22.4
L/mol=11.2 L;
(3)如果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BiO3,溶液又变紫红色,是因NaBiO3具有强氧化性(比KMnO4氧化性强),将Mn2+氧化为MnO4-,BiO3-得到电子被还原变为无色的Bi3+,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2++5NaBiO3+14H+=2MnO4-+5Na++5Bi3++7H2O;
(4)在反应2KMnO4+10KCl+8H2SO4=2MnSO4+6K2SO4+5Cl2↑+8H2O中,物质的氧化性:KMnO4>Cl2;在反应2Mn2++5NaBiO3+14H+=2MnO4-+5Na++5Bi3++7H2O中,物质的氧化性:NaBiO3>KMnO4,所以氧化性强弱顺序是:NaBiO3>KMnO4>Cl2;
(5)上述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中,属于第三周期元素有硫和氯,S2-、Cl-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8,电子层结构相同,由于核电荷数Cl>S,核电荷数越大,离子的半径就越小,所以其简单离子半径:S2->Cl-;
(6)Cl是17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5,可见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轨道式为,氯原子核外有17不同运
动状态的电子。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电子转移方法的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等。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与电子转移的关系和物质结构知识是本题解答的关键,题目考查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9.
含硫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重要应用,科学使用含硫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1)葡萄酒中添加微量的SO2可抑制细菌生长,防止葡萄酒被__(填“氧化”、“还原”)。

(2)氢的硫化物有多种:H2S x(x=1,2,3,…),如H2S2,其结构与H2O2相似。

请写出H2S3的结构式__。

(3)固体硫酸氢钾在加热熔化时,生成了焦硫酸钾(K2S2O7),反应中断裂的化学键类型为__。

(4)淮北某课题小组对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进行了如下探究。

将0.050ml·L-1Na2S2O4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其溶液的pH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①Na2S2O4溶液显__性,原因是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t1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此时含硫元素的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

0-t1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t1-t2段溶液的pH变小的原因是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答案】氧化离子键、共价键碱 S2O42-+H2O=HS2O4-+OH-,HS2O4-
+H2O=H2S2O4+OH- c(HSO3-)>c(SO32-)>c(H2SO3) 2S2O42-+O2+2H2O=4HSO3- 2HSO3-+O2=2H++2SO42-
【解析】
【详解】
(1)葡萄酒中添加微量的SO2可抑制细菌生长,防止葡萄酒被氧化,故答案为:氧化;
(2)氢的硫化物有多种,其结构与H2O2相似,说明硫原子间形成一个单键两端和氢原子形成
共价键,H2S3的结构式,故答案为:;
(3)固体硫酸氢钾在加热熔化时,生成了焦硫酸钾(K2S2O7),一定破坏了离子键,酸根离子变化,证明生成了新的共价键,反应中断裂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
(4)①Na2S2O4溶液中溶质为强碱弱酸盐,溶液中S2O42-离子分步水解,溶液显碱性,水解离子方程式:S2O42-+H2O=HS2O4-+OH-,HS2O4-+H2O=H2S2O4+OH-,故答案为:碱;S2O42-
+H2O=HS2O4-+OH-,HS2O4-+H2O=H2S2O4+OH-;
②t1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Na2S2O4溶液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生成亚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说明亚硫酸氢根离子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溶液中含硫元素的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HSO3-)>c(SO32-)>c(H2SO3),0-t1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2O42-
+O2+2H2O=4HSO3-,t1-t2段溶液的pH变小的原因是:亚硫酸氢钠被氧化生成硫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HSO3-+O2=2H++2SO42-,故答案为:c(HSO3-)>c(SO32-)>c(H2SO3);2S2O42-+O2+2H2O=4HSO3-;2HSO3-+O2=2H++2SO42-。

10.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根据表中所列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元素h与f的原子序数相差_____。

(2)元素b、c、f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______(填离子符号),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3)表中第三周期所列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e、f、g三种元素的简单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4)元素g与元素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铅(Pb)、锡(Sn)、锗(Ge)与碳(C)、硅(Si)属于同主族元素,常温下,在空气中,单质锡、锗均不反应而单质铅表面生成一层氧化铅;单质锗与盐酸不反应,而单质锡与盐酸反应。


此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锗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②铅(Pb)、锡(Sn)、锗(Ge)的+4价氢氧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6)最近,德国科学家实现了铷原子气体的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带来重大突破。

已知铷(Rb)是37号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85.5,与钠同主族。

回答下列问题:
①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主族元素的同类化合物的性质相似,请写出AlCl3与RbOH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现有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形成的混合金属50 g,当它与足量水反应时,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 L,另一种碱金属可能是__________。

(填序号)
A.Li B.Na C.K D.Cs
【答案】第三周期第ⅢA族 18 Mg2+ S Cl PH3 NaOH+HClO4=NaClO4+H2O 32
Pb(OH)4>Sn(OH)4>Ge(OH)4第五周期第ⅠA族 Al3++4OH-=AlO2-+2H2O (或写为Al3++4OH-
=[Al(OH)4]-) AB
【解析】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a是N元素,b为Na元素,C为Mg元素,d为Al元素,e 为P元素,f为S元素,g为Cl元素,h为Se元素,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确定各种元素分别是:a是N元素,b为Na元素,C为Mg 元素,d为Al元素,e为P元素,f为S元素,g为Cl元素,h为Se元素。

(1)元素d为Al,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3,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IIIA族,f是16号元素S,h是34号元素Se,h与f原子序数相差34-16=18;
(2)b、c、f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是Na+、Mg2+、S2-,Na+、Mg2+核外电子排布为2、8,具有两个电子层,S2-核外电子排布是2、8、8,具有三个电子层,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三种离子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Mg2+;Na、Mg、S都是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所以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的是S;
(3)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是Cl;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e、f、g三种元素分别表示P、S、Cl,元素的非金属性:P<S<Cl,所以它们形成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最不稳定的是PH3;
(4)g元素与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是HClO4、NaOH,HClO4是一元强酸,NaOH是一元强碱,二者混合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O4=NaClO4+H2O;
(5)①锗位于Si元素下一周期,二者原子序数相差18,所以Ge的原子序数为14+18=32;
②由于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根据铅(Pb)、锡(Sn)、锗(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