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再塑生命的人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021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 再塑生命的人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
4.解词语
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完全不同。
寻常:平常。
疲惫不堪:非常疲乏,难以忍受。
堪,忍受。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现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过来。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簇:丛集、聚集。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胜,完,尽。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
海伦·凯勒(1880—1968),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
她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
海伦·凯勒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
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1887年3月3日,安妮·莎莉文小姐走进了她的生活,从此改变了海伦·凯勒的人生。
为了表达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恩和怀念,海伦·凯勒写了此文。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事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我”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学习经历,全文真诚地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
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4
问题探究1.题目是“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
(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本来,“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了,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2)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
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的俗话说,就是“再生父母”。
“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4
思路点拨: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生活在“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个性暴躁,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莎莉文老师的到来,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让她感到生命的珍贵,使她重新又明确了生命的方向,是莎莉文改变了海伦的一生。
中国有句俗话,把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比作“再生父母”,其实莎莉文老师就是海伦·凯勒的“再生父母”。
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4
问题探究2.“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
”这句话表达了海伦·凯勒怎样的心情?
文句含蓄地借助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这一事例,从侧面表达了她——一个无缘亲见美景的人的悲哀,以及对光明,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憧憬,虽然语言平实朴素,但仍掩盖不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思路点拨:作者用“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这一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自己当时的处境。
自己耳聋目盲,言语表达不清,生活在世上多像一艘在茫茫大雾中航行的船,陷在黑暗中没有方向,到处是危险。
这句话既表达了自己悲哀的心情,也在坚定地憧憬着未来。
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4
问题探究3.怎样理解“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句话?
莎莉文老师用“水”开启了海伦·凯勒智慧和情感的大门。
“水”让海伦·凯勒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她用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对求知的无比美妙的感受。
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4
思路点拨:在莎莉文老师未到之前,海伦“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她渴望光明,渴望快乐。
莎莉文老师的到来,给她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教她识字,教她认识大自然。
当她“杯”“水”二字不分时,莎莉文老师带她到井房散步,把她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感受到水的清凉和流动,然后在她的手上拼写“水”字。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由此可见,莎莉文老师用“水”开启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在海伦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
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4
问题探究5.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表现技巧?
(1)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本文主要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海伦艰辛而又愉快的生活、学习经历。
但中间又有生动细致的描写和感情强烈的直接抒情。
描写的语句如:“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
”抒情的句子如:“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
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4
(2)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本文的语言优美而精妙,文笔流畅,感情真挚深沉。
作者用饱蘸感情之笔来写莎莉文老师,写她的教育对海伦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在作者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作者这样描述老师到
来时自己的内心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表达出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感情真挚,亲切自然,很有感染力。
3.构思新颖
文章回忆了莎莉文老师给“我”带来的命运变化,教“我”识字,教“我”认知事物。
文章通过具体事例,一方面写“我”的进步,另一方面写莎莉文老师的关爱。
以时间和教学内容的进展为顺序,所叙事件虽多,但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结构严谨,主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