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原文及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原文及教案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原文
老妇人头发灰白穿着破衣衫,
冬日的寒冷使她的背脊更弯。
今日的融雪弄得满街泞泥,
老妇人的脚步老迈又迟疑。
她站在十字街口迈不开步,
拥挤的行人中她没人照顾。
人们来来往往穿过她身旁,
没有人注意她求助的目光。
街那头传过来叫声笑声,
学校里刚响过放学铃声。
孩子们欢跳着擦过老妇,
一个个喊叫着没人停步。
终于,人海里冒出个青年,
他快步走到老妇人身边。
他牵着她的手细声说道:
“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
小伙子扶着脚步不稳的老妇,
小心翼翼地穿过马路。
送走了大妈他快步赶上朋友,
朋友们问他是否理解那老妇。
他说不理解,是别人的妈妈,
她年纪大了,走路时会眼花。
晚上,“别人的妈妈”并起双脚,
虔诚地念着下面的祷告:
“老天爷关照那个好心的孩子,
保佑他将来能够办大事。
”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融、泞、迈、虔、佑”5个生字。
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
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
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协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
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使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体会诗歌的韵律以及诗歌表达的感情。
2、通过读文,感受到本课前面一长段对于老奶奶的描写,以及当
时的情况描写是为了衬托出了那位青年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当你们走在路上的时候,有没有协助过不理解的人?
2、交流。
3、揭示课题:17别人的妈妈(齐读)
过渡语: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味一番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在小组内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2)出示词语:
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迟疑小心翼翼
注意:融(翘舌音)、泞(后鼻音)、虔(第二声)、积累“虎字头”的字(虎、虚、虑……)、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赏读课文,品味真情
1、默读课文1~3节,说说当时老妇人的处境怎样?
(1)出示1~3节
(2)指导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
①老妇人遇到的困难:老妇人年纪大行走不便、马路泥泞、行人
拥挤、车辆穿梭等。
②读句子:
今日的融雪弄得满街泥泞,老妇人的脚步迟疑又停顿。
她站在十字街头迈不开步,拥挤的行人中她没人照顾。
(3)出示填空:
一位()的老妇人,独自走在()的街上,当时(),使她感到
非常(),她心想:()。
2、老妇人正是这么想的,所以她露出了“求助的目光”,不过马
路上人们的表现是怎么的呢?
(1)朗读4~6节
人们来来往往穿过她身旁,没有人注意她求助的目光。
街那头传过来叫声笑声,学校里刚响过放学铃声。
孩子们欢跳着擦过老妇,一个个喊叫着没人停步。
(2)出示:
马路上,大人们,孩子们。
(3)说说你对马路上的大人或小孩的评价。
(4)指导朗读。
3、就在老妇人迟疑无助的时候,人海里冒出个青年。
(1)默读7~11节,找出青年人协助老妇人的相关动词:冒、走、牵、扶、穿等,重点体会“冒”。
(2)谈谈读了这几节后的感受。
(3)隐去句中的动词,试着说一说:
终于,人海里()出个青年,他快步()到老妇人身边。
他()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
小伙子()着脚步不稳的老妇,小心翼翼地()过马路。
(4)指导朗读:
我们已经学过多首叙事诗了,诗歌要读出韵律,读出节奏。
老师以第8节为例,遇到斜线要停顿。
出示:
他/牵着她的手/细声说道:
“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
学生试读、齐读。
(5)从青年人和他朋友之间的对话总,你感受到什么?
4、最后两节是什么意思?
(1)男女生对读、齐读。
(2)理解“虔诚、保佑”
“虔诚”常形容态度恭敬而有诚意。
“保佑”指迷信人称神力保护和协助,课文中是老妇人对协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3)说一说老妇人对协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是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结:小伙子扶“别人的妈妈”过马路,他对老人的关爱也得到了老人的感谢。
四、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总结课文的写法特点: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
节内句子基本押韵。
2、从诗歌中找一找句末押韵的字。
3、把诗歌改成课本剧。
(机动)
小组合作,编演课本剧《别人的妈妈》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教案
一、教材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关心一位素不相识
的老妇人的事。
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共十三小节。
本文生字不多,内容较为浅显,而且是一篇带星号的课文,所以
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独立读通课文,我则协助、指点学生在
朗读时注意停顿、读出节奏、韵律,并让学生演一演。
二、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理解“融、泞、迈、虔、佑”7个生字。
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准确认读,注意“融、泞、虔”等字的读音。
积累8个词语: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等。
并用学过
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共同合作,读读演演这首诗。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协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
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三、教学设计:
(一)谈话揭题,质疑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平时看到、听到或做过的事情联系
到要学的课文内容,顺理成章。
读题后让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
水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年级下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识字的水平,不再需要教师
手把手地教,完全能够放手让他们在小组中实行自学,而这时教师的
角色就是一个协助者、指导者。
教师只要结合班级实际,对一些生字
实行音、形、义方面的针对性点拨。
如“融、虔”重在字形,“融、泞”的正音,积累一些“虎字头”的字,指导学生写一写“融、翼”,虽然不是生字,但学生以后经常会用到。
三年级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水平,课文内容虽浅显,但我在要
求时还是给予一定的提示,力求每个学生通过自读都能概括。
(三)赏读诗文,品味真情
让学生读1—6节后填空:
一位()的老妇人,独自走在()街口,脚步(),当时(),
只能露出()。
我明白了()。
通过填空学生对于本课中一长段老奶奶的描写,以及当时的情况
描写印象加深,使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描写更能衬托出那位青年的爱心,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写作方法的指导;其次通过填空让学生吸收课
文中规范的语言,以达到积累和使用的目的,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
的水平,这也贯彻了区教研活动的精神。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词义,方法多样。
诗歌所叙述的事情学生非常容易读懂,诗歌表达的感情学生也能
通过反复的诵读实行体会。
关键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诵读出诗歌的韵律,诗歌的节奏。
能够通过师生合作的形式读一读、演一演,协助学生更
好地体会青年对老人的关心后,将重点落在朗读指导上。
教师以一个小节做示范,授人以渔,这样学生就会举一反三,再加上形式多样的朗读,学生心中的成就感油不过生,这样的一种心境下,学生学得愉快,记忆深刻。
(四)感悟真情,诵读名言
本文把看似平常不过的一件事,写得感人至深,学生读完后,让学生读一读助人为乐的名言,让学生更热爱生活。
四、板书设计:
本课内容浅显,主题鲜明,我的板书精简明了,突出了课文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