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七律·冬云》鉴赏《七律·冬云》诗歌译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七律·冬云》鉴赏《七律·冬云》诗歌译文及赏析
《七律·冬云》是由毛泽东所创作的,在诗中作者形象地展现了这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迫状况。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律·冬云》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七律·冬云》
近现代:毛泽东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七律·冬云》古诗简介
毛主席在此诗化用中国古典文化中梅花清高,孤洁的形象,一变为革命浪漫主义的无限壮美的情怀。

诗人在此似乎在高唱:来吧,狂风大雪尽管来吧,一切反华的恶势力尽管来吧。

整首诗抒情的气势雷霆万钧,出入于无人之境。

《七律·冬云》注释
(1)冬云:作诗日期十二月二十六日(作者的生日),在当年冬至后的第四天。

旧说“冬至一阳生”,所以诗中说“大地微微暖气吹”,这里是比喻虽在冬至,大地并没有完全不受寒流控制。

(2)雪压冬云:即冬云压雪,指雪稠云低的样子。

(3)暖气:指地热。

(4)罴:棕熊。

(5)冻死……:是对经受不住考验者的蔑视。

《七律·冬云》赏析/鉴赏
毛主席写这首诗时正好是他的生日,这一天他刚满69岁。

这一年国际国内形势依然严峻,一面是严寒的冬天在恣意横行(其实正值隆冬,属写实,但实景中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景寓情,作者再次抒发“无限风光在险峰”般的豪情),一面是国际上各种反动派在咆哮反华。

在诗中作者形象地展现了这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
紧迫状况。

头两句肃杀茫茫之冬景昭然若揭,大雪横飞,乌云滚滚,万紫千红都已凋零。

虽是客观描写,却带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反动派暂时不可一世。

接着三、四句,使严峻局面微露春光。

冬天湍急的寒流终会过去,冬天并非“穷阴杀节,急景雕年”。

俗话说:“冬至一阳生”。

也就是说最寒冷的时刻,也正是阳气初萌的时刻。

犹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毛主席同样告诉了我们:“大地微微暖气吹”。

也正如主席早年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同样一丝暖气也会最后吹走隆冬,迎来朗朗春天。

第五、六句毛主席又展早年英迈豪气。

毛主席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独驱一切“虎豹豺狼。

这二句的“虎豹”、“熊罴”都指反动派邪恶势力,同时在诗意上又与冬景相谐调。

最后二行,毛主席以“梅花”,这最寒冷的季节独傲霜雪的中国国花,象征诗人及大中华不屈不挠的斗志和高洁精神。

面对漫天大雪,梅花欢喜得很,根本就不怕严寒。

毛主席在此化用中国古典文化中梅花清高,孤洁的形象,一变为革命浪漫主义的无限壮美的情怀。

诗人在此似乎在高唱:来吧,狂风大雪尽管来吧,一切反华的恶势力尽管来吧。

“冻死苍蝇未足奇”抒发了对经受不住考验者的蔑视。

毛主席在这首诗中用了“虎豹”、“熊罴”两个意象指敌人,仅用“梅花”一个形象指革命者,也算是一个特色。

另外整首诗抒情的气势雷霆万钧,出入于无人之境,又一次体现了诗作大气壮阔的特征。

《七律·冬云》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