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红叶茎枯病的防治

合集下载

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摘要分析了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病原因,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病症状;发病原因;防治措施棉花红叶茎枯病又称黄叶茎枯病或凋枯病,是棉花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滨州市滨城区乃至我国均普遍发生,遇干旱年份,其危害程度及造成的损失超过其他棉花病害[1-2]。

棉花红叶茎枯病是由缺钾引发的生理性病害,发病的植株维管束颜色一般不变,可与棉花枯萎病与黄萎病的发病症状相区别。

最近几年,高土镇的种植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广大农户的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较少,而旱地作物特别是棉花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而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未跟上,因此棉花在不同生育时期红叶茎枯病发生的几率较大。

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田间管理措施不当及天气长期干旱。

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导致了棉花减产,减产的幅度达到20%~30%,病害严重发生的田块,减产幅度可达50%,甚至有些田块绝收,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现将该病的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 发病症状棉花红叶茎枯病为一种非侵染的生理性病害,其发生的症状:自叶片的下部逐渐向上部出现,叶片逐渐由暗绿变为黄色(除叶脉的两边仍为绿色)。

该病开始发病的部位主要为主茎的顶端或果枝的枝梢等,按照自上而下、自内向外发展的顺序逐渐发病。

发病初植株的叶片表现为暗绿色,叶肉表面的颜色逐渐变为暗红色(刚发生为黄色),叶质的厚度增加,质地变脆,出现皱缩反卷的现象,叶脉之间有黄色的斑块出现,但叶脉的颜色仍为绿色,后黄色的斑块逐渐变为红色,最后整片叶变为黄或红色,叶柄逐渐失水,表现为干枯,最后完全脱落。

在自然的条件下,不同的棉田具有不同类型的表现,主要有红叶型和黄叶型2种,多为红叶和黄叶兼有,在同一株叶片上,也可有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来。

发病的植株个体矮小,所结的铃不仅数量少而且体积小,吐絮时间早,纤维品质差[3]。

2 发病原因2.1 耕作及种植制度的影响棉田的耕作方式较为粗放,导致了土壤透气性差,出现板结现象,不利于棉根的生长发育;滨州市滨城区由于地质等原因,部分地块多年来连续地种植棉花,导致棉花减产。

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湿 时 ,往往 加重 棉 株发 病 ,应 抓 紧在 雨后 的当天 用 0 . 2 %的优质 磷 酸 二 氢钾 和 2 %的尿 素 混合 液 进 行 叶 面追 肥 ,每亩 喷 洒 5 0 ,可减 轻 或控 制病 害发 生 。 2 . 4 及 时揭 膜 。早 揭 膜 有 利 于促 使 根 系 下 扎 ,揭
的 4 6 . 3 % , 其 中 重 病 田 占 发 病 田 的

的抗 逆 力 降低 ,从而 诱发 棉 红叶茎 枯 病 的发 生 。
2 防治对 策
2 . 1 合 理施 肥 。施 足 基 肥 ,要 增 施有 机 肥和 钾 肥 , 配施 微 肥 ,做 到氮 、磷 、钾合 理施 用 ,改善 土壤 肥
生长 的 矛盾 ,导致 了棉花 早 衰 。三 是抗 虫棉 品种 之 间抗 病 、抗 早 衰 能 力存 在差
异。
1 . 4 棉根 浅 ,抗逆 性 差 。调 查发 现 , 凡 是 早发 的地 膜 棉 结铃 多 , 发病 就 重 ; 尤 其 是 没 有 揭 膜 或 者 揭 膜 偏 晚 、 浇 水
膜 时间 一般在 棉 花开 花前 6月底或 7月初 。
底肥 没 有 施用 钾肥 或 钾 肥用 量 不足 、施 用氮 肥 过 多 的棉 田发 病 重 。棉 花属 于 喜 钾 的作 物 ,缺 钾 易 引起 棉花 早 衰 ,抗 病 性 下 降 。南皮 县 是老 棉 区 ,棉 田连 作 年 限长 ,导 致土 壤严 重 缺 钾 ,部 分棉 田使
该病 发 生与 缺钾 有 关 ,但 不 同于 单

的 缺 钾 症 ,而 是 在 缺 钾 的 同时 也 缺
2 . 2 适 时浅 中耕 。棉 田早 中耕 、勤 中耕 , 可 改 善
磷 、缺 氮 所致 。其发 生 程度 与 土 壤 、施 肥 及 品种 等 因素有 关 。

棉花红(黄)叶茎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棉花红(黄)叶茎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138·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2期右,墒沟深15~25cm(旱地15cm,水田25cm)。

4.4 压膜、灌水、除草等中耕管理小春薯出苗后,不要急于破膜放苗,以防霜冻;当出苗顶膜生长达5cm左右,即可破膜放苗覆土。

一般在团棵期和现蕾期各灌或浇一次水,天气干旱和土壤过于干燥时,应适当增加灌水或浇水次数;若引水灌溉,灌水时间不宜过长,水不能淹过墒面;收获前15天停止灌水,以防烂薯。

4.5 收获与贮藏4月底至5月初收获时,100g以上的留作商品薯或食用,50~100g的优质薯保存为秋薯用种。

用作秋薯种的,应该在通风背荫处摊晾40天后集中堆放,堆放厚度在15cm左右,盖膜保湿催芽,以便营造出优良的秋薯壮龄种薯。

5 秋薯栽培中不同的技术措施秋薯是晚秋粮食生产的一项高产作物,秋薯以“免耕种植”为主:是在烤烟地或玉米地块中,不犁不翻,直接人工打塘播种。

秋薯生长过程是从高温到低温,从多雨到少雨,常遇秋涝和干旱的威胁,日照日益缩短,播早了烂种缺苗严重,且易老苗;晚了又易受霜冻危害,不能成熟。

因此,秋薯生产要“选好种,保全苗,促早发,防灾害”,才能做到高产优质。

5.1 地块选择秋薯适宜于海拔1600~2000m的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丰富的低热河谷区、坝区和半山区种植,地块选择土壤疏松,肥力较高的烟地或宽窄行种植的早玉米地块。

5.2 种植节令最佳节令为7月20日~8月15日,保证秋薯有90天的生长期,能防止后期霜冻,最大限度增加产量。

5.3 种薯选择及催芽处理办法选择5月底收获的小春薯作种薯,要根据不同区域确定种薯处理办法。

河谷地区自留小春薯作秋薯用种,播种时已通过休眠期,多数已发芽,宜栽整薯;半山以上地带,自留小春薯作秋薯种的,播前必须在秋前进行催芽处理,打破休眠期,秋后播种,才能做到苗齐、苗壮。

半山以上地区还可从平坝地区调入小春薯作种,也能出苗块,结薯早。

催芽方法有晒种闷种催芽法、湿沙催芽法、药剂催芽法等,晒种闷种催芽法操作简单、效果也好,此法是将5月底前收获的薯种,平铺2~3层在楼板上,让散光照射20天左右后,再进行集中堆放,使其高温高湿打破休眠促进发芽,见芽后再摊薄让芽生长至2~3mm,方可播种。

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土壤和营养因素
土壤类型
沙质土壤、低肥力土壤易导致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
营养不足
缺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特别是氮肥不足,会加重病情。
种植和管理因素
01
02
03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 不良,易导致病害发生。
灌溉方式
大水漫灌、过量浇水等不 正确的灌溉方式会加重病 害。
农事操作
农事操作不当,如中耕不 及时、清除杂草不彻底等 ,会影响棉花生长和加重 病害。
分布和危害
分布
棉花红叶茎枯病在棉花生产区均有发 生,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 棉区较为常见。
危害
该病对棉花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可导 致减产、品质下降,同时增加农民的 防治成本。
历史和背景
历史
棉花红叶茎枯病在我国棉区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初就有记 录。
背景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该病的危害 逐年加重,对棉花产业造成巨大威胁。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
01
根据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棉花的种植密度,以保持
田间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降低病害的发生。
科学施肥
02
合理配比氮、磷、钾等肥料,以满足棉花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
元素,并防止营养不良导致植物抗病能力下降。
及时排水
03
保持田间适宜的湿度,及时排除积水,以避免土壤过湿引起病
害的发生。
03
传播途径
昆虫传播
பைடு நூலகம்
01
棉铃虫、红铃虫和金刚钻等昆虫 可以携带病菌,并在棉田中传播 ,导致棉花红叶茎枯病的扩散。
02
这些昆虫主要在棉花生长期间活 动,通过取食棉花叶片和茎杆造 成伤口,从而有利于病菌的侵入 。

棉花红叶茎枯病防治方法

棉花红叶茎枯病防治方法

棉花红叶茎枯病防治方法
棉花红叶茎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是棉花
红叶茎枯病的防治方法:
1. 防病育种: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降低发病风险。

2. 合理密植:适当控制棉花的种植密度,增加空气流通和阳光照射,减少病菌的传播和繁殖。

3. 地块轮作:每年尽量不在同一块地种植棉花,防止病菌在土壤中积累。

4. 清除病残体:病植株和病残体应及时清除和销毁,避免病菌的传播。

5.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或病害严重时可以使用农药进行喷洒防治,选用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6. 合理施肥:充分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提高棉花的养分供应,增强抗病能力。

7. 喷施生物制剂:可以使用一些生物制剂,如拮抗菌剂和植物免疫调节剂,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减轻病害损失。

8. 病害监测:定期巡查棉田,及时发现可能的病害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害扩散。

以上方法是防治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常见措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组合应用可以更
好地防治该病害。

棉花生长后期重防红蜘蛛和红叶茎枯病

棉花生长后期重防红蜘蛛和红叶茎枯病

棉花生长后期重防红蜘蛛和红叶茎枯病棉花长势已定,棉花后期的有机营养物质主要靠已定的叶片数来供应。

如果叶片早衰或干枯、脱落都会造成棉花减产。

因此,在7月中旬打顶以后,棉花后期保持叶片功能,防治棉叶早衰和病虫的为害是棉花后期的管理关键。

其中红蜘蛛的为害和棉花红叶茎枯病是棉花后期叶片早衰、脱落乃至棉株死亡的主要原因。

棉花红蜘蛛的发生及防治棉花红蜘蛛是我国各棉区普遍发生,为害较重的一类害虫,棉花红蜘蛛主要在棉叶的背面吸食营养汁液,为害初时叶片正面出现较多白点,几天后叶柄处变红,重则落叶垮秆,状如火烧,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

发生规律:棉花红蜘蛛5天平均气温在22℃~27℃间时最有利其繁殖。

当棉田处于低湿环境,相对湿度在35%~55%时最易发生。

因此在干旱年份发生就较为严重。

今年部分地方长期没有降雨,当前气候有利于发生,应重视起来,防止其大发生。

在棉花后期,棉株高大,即使降雨20毫米以上,但晴天有5天以上,仍可能较快的增长,造成较为严重的为害。

防治方法:1、晚秋和早春,结合积肥铲除田埂、沟边、路边、田间杂草,减少虫源。

2、当棉田少量发生时要点、片防治。

发现一株喷一圈,发现一点喷一片,以防止蔓延为害。

3、药剂防治,红叶株率达到20%~30%时,应进行药剂防治。

可用爱福丁或赛奇2000~3000倍液、三氯杀螨醇乳油800~1000倍液进行喷施,最好在上午8~11点进行防治,喷在叶片的背面。

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及防治病害症状和发生规律:棉花红叶茎枯病是棉花中后期经常发生的一种暴发性病害。

可使叶片由下而上,变红直到脱落。

叶脉保持绿色,叶肉变红,叶片变厚、发脆、萎蔫最后脱落。

剖开茎秆不变色,可以与棉花枯黄萎病区别开来。

一般在老棉区,连年种植、沙土地、耕层过浅或用肥不足缺少钾肥的棉田发生较为严重。

中后期干旱,土壤中严重缺钾、缺锌也易导致此病加速发生。

防治方法:增施钾锌肥,亩施入硫酸钾15公斤,硫酸锌1公斤,硫酸亚铁10公斤,均可减少此病发生。

棉花得红叶茎枯病怎么防治

棉花得红叶茎枯病怎么防治

棉花红叶枯病怎么办?棉花红叶枯病的防治措施棉花是非常重要的纤维作为,同时也是油料作物以及粮食作物,在纺织业以及精细化工原料中是重要的资源,其全身都是宝,用途也十分广泛。

棉花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种植,而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灾害,其中棉花红叶枯病就是常见的病害之一。

那么,棉花得了红叶枯病要怎么办呢?种植户们又要怎么来防治棉花红叶枯病呢?接下去跟着一起来看看吧。

棉花棉花红叶枯病的发病症状、原因提起棉花红叶茎枯病,相信对多年种植棉花的农户朋友应该并不陌生,由于各地棉田棉花多年重茬,再加上有些种植棉花的地为保水保肥能力差的沙性土壤或者盐碱地,使得棉花红叶茎枯病非常普遍,仅是高温干旱红叶茎枯病可以潜伏,若遇陡发暴雨,是极易诱发成灾的。

棉花红叶枯病发病初期,叶片呈暗绿色,逐渐变黄转成紫红色,与真菌病害不同,叶脉仍为绿色,维管束不变色。

发生这种病害的原因,与土壤、营养、气候及耕作条件关系密切,尤其是钾肥至关重要。

今年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干旱,棉株生长发育不良,后遇暴雨骤晴,蒸腾作用旺盛,根系浅吸收养分能力差,出现生理失调,造成棉花红叶枯病发生,钾肥不足又加剧病情发展。

棉花棉花红叶枯病的防治措施防治棉花红叶枯病,应从播种时就要狠抓预防措施。

重施农家肥,增施磷钾肥,配方施肥,改善土壤肥力,修好排灌系统,防旱除渍。

在发病初期,出现黄叶茎枯症状时,喷洒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每亩用量100公斤,喷2至3次,具有明显的效果。

改善耕作栽培措施,加强肥、水管理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措施。

可采用水旱轮作,逐步加深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

要合理施肥,重施有机肥。

注重氮、磷、钾有机肥与无机肥的合理施用,特别注重钾肥的施用,追肥时要前轻后重,注重氮、磷、钾的合理搭配。

加强田间管理,注重精耕细作,改善根系呼吸作用和条件,促进根系的良好生长,干旱时及时灌溉。

连阴时及时清沟疏水。

发病初期每亩追施钾肥(硫酸钾、氯化钾)。

棉花红叶茎枯病及防治措施

棉花红叶茎枯病及防治措施

棉花红叶茎枯病及防治措施一、症状识别植株发病后叶片变为深绿且叶片变厚变脆,以后叶片上散生红色小点,最后全叶变红,叶脉保持绿色,即为红叶茎枯病。

病害严重时,叶柄基部变软,失水干缩,引起叶片枯萎脱落,茎秆顶端呈干焦状,同时易引发轮纹斑病和褐斑病的重复侵染,促使病株焦枯死亡。

有的植株病叶脱落后仍能长赘芽。

发病重和发病早的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主根、侧根均短而细。

二、病因分析该病为非侵染性病害,即属棉花的生理性病害,由多种非生物因素综合引起,肥、水、土壤、气候及耕作制度等环境条件与该病发生关系十分密切,其中尤以干旱、营养不足为主导因素。

1.棉花中后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对肥、水的需要量大,此期一旦肥、水不足,易造成该病害的发生。

2.长期干旱高温,土壤耕作层缺水,阻碍新陈代谢正常进行,以致生理失调,造成棉株“未老先衰”而发病重。

3.植株长期处于低钾含量状态易引起此类病害的流行;另外棉田中施氮肥过多植株生长旺盛,糖苷类物质在叶片内积累多,有部分糖转变成葡萄糖苷(花青素一类),也可诱发红叶茎枯病的发生;红叶茎枯病也可由缺镁引起。

三、发病条件1.与土壤含水量有关棉花生育前期雨水多,棉花地上部分生长快,株型大,但根系浅,吸收养分的能力差,故易感病;7~8月较长时间干旱,不能及时灌水,易造成耕作层缺水,影响根系吸收养分,发病重;棉田久旱后遇暴雨骤晴天气,植株蒸腾作用随之剧增,由于土壤水分过多,影响根系吸收,地下养分和水分不能进入植株,地上的有机养料也无法形成、运输和分配,造成棉株生理失调故而发病重。

2.与施肥水平相关施足基肥和追肥的棉田,植株生长健壮,发病轻;未施基肥的比施基肥的发病重;未追施花铃肥的棉田发病重;连年单施化肥,特别是偏施氮肥、不施或少施钾肥的棉田发病重。

3.与棉田土质的关系砂性土或耕作层过浅的贫瘠土壤发病重,因为该类棉田保水、保肥能力差,棉株生长势弱,抗病性能差。

4.与耕作栽培制度的关系农田耕作时翻地过深、过浅的棉田发病均重,因其不利于根系生长和吸收水肥;老棉区长期连作,土壤肥力下降,发病重;早熟品种后期肥水供应不足或不及时,易引起该病的发生。

雨后防止棉花红叶茎枯病

雨后防止棉花红叶茎枯病

雨后防止棉花红叶茎枯病今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本该处于梅雨季节的长江中下游棉产区,不但未降透墒雨而且高温超常,棉花旱情十分严重,主茎生长点出现滞长,功能叶面积大大缩小,红茎比例急剧上升,有的棉田开花节位已上移至顶部,没有生长发育的后劲,部分棉花虽然已开始座桃,但棉铃膨大不足,有些偏施氮肥的棉田棉花蕾铃脱落严重。

近期棉区已先后普降大到暴雨,据多年的经验教训,雨后棉花很易出现红叶茎枯病,该病的症状是,从主茎生长点或果枝顶端开始发病,一般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发展,叶尖、叶缘先呈失绿状,叶脉仍呈绿色,脉间的叶肉呈淡黄色,渐转成红色,叶片翻卷继而枯死,叶柄失水,叶片逐渐脱落。

主茎枯萎致死但解剖导管无异常,根须粗短,须根少且发育不良。

造成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生的原因,一是土壤潜在性缺钾或未施钾肥;二是棉田耕作粗放;棉根发育不良;三是棉田地下水位很高或者排水系统不畅;四是棉田施用氮肥过多,棉花长势过旺、荫蔽严重;五是棉田未施有机肥,土壤团粒结构较差,供肥不力。

可见,发生该病的诱发因子,主要是土壤严重缺钾,其次是栽培环境不良。

防治措施如下:首先,要补施增施钾肥,提高钾肥效应。

一是对于土壤潜在性缺钾或未施钾肥的棉田,要结合施花铃肥补施钾肥,每亩施钾肥10~15公斤,选用抗虫棉品种的,每亩用量要增加5公斤。

二是对于施钾肥数量较少的,要增施钾肥,每亩用量不少于10公斤。

一可满足棉花对钾肥的需要;二可改善棉田肥料结构,提高氮肥、磷肥的利用率。

其次,控上促下,增强棉花抗逆能力。

改善棉田环境,可以增强棉花抗逆能力,一是对长势较旺的棉花,应用植物生长延缓剂缩节胺或助壮素控旺,每亩用缩节胺2~3克或助壮素8~12毫升,兑清水50公斤喷施,能有效促其稳长,减少荫蔽;二是对土壤板结的棉田,要及时中耕破板通气,增强通透性能;三是对地势低的棉田,要经常注意疏理沟厢,促其棉根下扎;四是对采用双膜栽培的棉田,要立即揭去地膜,使棉根向纵深发展。

第三,根外喷施,改善供氧吸肥环境。

棉花出现黄叶红叶落叶病

棉花出现黄叶红叶落叶病

棉花出现黄叶红叶落叶病
专家解答
您好!
1、棉花枯萎病的防治
(1)棉花枯萎病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有黄色网纹型、黄化型、紫红型、凋萎型、矮缩型、苗期出现病株,现蕾期达到第一个高峰,秋季是第二个高峰。

(2)综合防治措施:搞好植物检疫,保护无病区,消灭零星病田,改造重病田,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轮作倒茬5年以上,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用99%天达恶霉灵土壤消毒,叶面喷施天达2116,健康栽培管理,实施棉花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

发病初期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时,用50克天达2116棉花专用型+10克99%天达恶霉灵,兑水30公斤及时叶面喷雾、对病株每株用药液250ml灌根,是防治该病害的特效措施。

2、棉花黄萎病的防治
(1)症状:一般显蕾后才开始发生,花铃期达到高峰,分为普通型、枯死型、落叶型。

枯黄萎病与红叶茎枯病的区别是维管束是否变色。

(2)综合防治:同枯萎病,有条件可实行水旱轮作,或改种1-2年长绒棉。

3、棉花红叶茎枯病的防治
(1)症状:红叶茎枯病是一种缺钾生理性病害,始发于花铃期,结铃期为发病高峰,有黄叶枯型和红叶枯型两种,病株维管束、木质部均不变褐,最后茎杆、枝条呈焦枯状,棉株枯死。

(2)综合防治:实行轮作,精耕细作,重施基肥,增施生物菌有机肥、磷钾肥和微肥,叶面喷施天达2116棉花专用型,或磷酸二氢钾,二者交替喷施,每10—15天一次,连续喷施2—4次。

合理排灌,防旱抗旱,特别防止后期干旱,注意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追施磷钾肥,叶面喷施天达2116棉花专用型+3%多抗霉素防病抗病。

棉花挂桃时得红叶茎枯病

棉花挂桃时得红叶茎枯病

案例二
在发病初期,某棉农使用了不同种类的杀菌剂进行防 治,并定期观察病情,最终有效控制了红叶茎枯病的 危害。
防治失败案例分析
要点一
案例一
某棉农在棉花挂桃后未及时防治红叶茎枯病,导致病害 迅速蔓延,部分棉桃出现坏死、脱落,严重影响产量和 品质。
要点二
案例二
某棉农在防治红叶茎枯病时,使用了不合适的杀菌剂, 导致病害未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加重了病情。
红叶茎枯病的防治过程中,也兼治了其他一 些棉花病虫害,提高了棉花整体的抗病能力 。
诱发其他病害
在某些情况下,防治红叶茎枯病的过程中可 能会诱发其他病害的发生,需要注意预防。
05
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成功防治案例
案例一
某棉农在棉花挂桃期间,采取了及时的防治措施,包 括使用杀菌剂、加强肥水管理、清除病残体等,成功 控制了红叶茎枯病的蔓延,减少了损失。
湿度
湿度是影响红叶茎枯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扩散。特别是在连续 阴雨天气下,土壤湿度大,空气湿度高,容易引发红叶茎枯病。
土壤条件
土壤类型
沙质土壤和黏重土壤都可能引发红叶茎枯病。沙质土壤保水能力差,不利于棉花的生长;而黏重土壤通透性差 ,容易积水,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扩散。
细菌传播
除了真菌外,细菌也可能参与红叶茎枯病的传播,如Xanthomonas属的细菌可 通过水流传播,引起叶片枯斑。
气候因素
温度
高温和低温都会导致红叶茎枯病的发生。在棉花生长前期,遇到低温阴雨天气,土壤湿度大,有利于 病原菌的繁殖和扩散。而在生长后期,遇到高温干燥天气,会使叶片和茎杆的皮层组织受损,降低抗 病能力。
VS
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具有环保、低毒、无残留等优点 ,可以选用一些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井 冈霉素、春雷霉素等。

棉花红叶茎枯病的三个诱发因素

棉花红叶茎枯病的三个诱发因素

棉花红叶茎枯病的三个诱发因素棉花红叶茎枯病是由缺钾引发的生理性病害,发生在棉花生育中后期,干旱年份发生和危害程度更为严重。

田间棉花一般在蕾期开始显症,结铃吐絮期发病最重。

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病叶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发展。

病叶从边缘开始出现失绿,先为黄色,后产生红色斑点,最后全叶变红,叶肉增厚、皱缩发脆,叶脉仍保持绿色。

病重时全株叶片失绿后变红、变褐,叶片焦枯脱落成光杆,植株提前枯死。

病株维管束一般不变色,这是与棉花枯黄萎病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一、发病原因。

⑴土壤缺少有机质,特别是土壤钾素含量低。

在海门等地,农户习惯把羊圈灰、人粪尿施于玉米、蔬菜田,棉花田以施尿素等氮肥为主,很少追施氯化钾,棉田缺钾较为严重。

⑵高温干旱影响钾素吸收。

棉花对养分的吸收与土壤水分状况有关,7-8月棉田较长时间干旱缺水,会加速土壤钾素固定,影响植株吸收钾肥,造成棉株体内缺钾。

特别是久旱后遇暴雨或连阴雨天气,土壤有效钾随水大量流失,棉株根系吸收能力减弱,更易造成红叶茎枯病暴发。

⑶抗虫棉对钾敏感。

近年来海门等地抗虫棉种植比例达90%以上,而抗虫棉需钾量较大,对钾较敏感,容易发生红叶茎枯病。

二、防治对策。

⑴追肥补钾。

在棉花蕾铃期开沟追施草木灰、人粪尿、羊圈灰,增加土壤中可利用的钾素。

也可以结合施花铃肥,每亩开沟施氯化钾15公斤。

还可以结合治虫喷施钾肥,每亩用磷酸二氢钾400克加水喷雾,重点喷在中上部叶片背面,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⑵科学灌水。

发病初期如果土壤较干应及时灌水抗旱,提倡沟灌,避免漫灌。

雨后及时排水、中耕,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棉花根系活力。

⑶选用抗病品种。

合理选用棉花品种,在棉铃虫轻发生的年份少种抗虫棉品种。

怎样识别和防治棉花红叶茎枯病

怎样识别和防治棉花红叶茎枯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怎样识别和防治棉花红叶茎枯病棉花红叶茎枯病,又称凋枯病、红叶病和死花棵,是一种生理性病害。

该病通常在棉花的花铃期发生,此期又是棉花黄萎病发生期,两种病害在叶片上的表现症状有相同之处,故极易混淆。

为便于正确诊断红叶茎枯病,这里对红叶茎枯病和缺钾症的症状特点以及与其他病症的区别作一介绍。

①红叶茎枯病。

病叶最初色泽变淡,并产生红色或紫色斑点,逐渐扩大,除叶脉及其附近叶肉组织仍保持绿色外,其余均呈紫红色或红色,随后全部呈红褐色,叶缘向下翻卷,同时棉株自下而上叶片凋落成为光秆而枯死。

也有些病株虽然大量落叶,还能长出新叶,但不能开花结铃。

②缺钾症。

缺钾症在棉花苗期就可发生,蕾花至初龄期症状最为明显。

最初叶片产生隐约的黄色小斑,以后黄斑逐渐扩大,叶缘相继褪绿变黄,仅叶脉及其两侧叶肉组织保持绿色,全叶皱缩不平。

病情越重黄斑区越大,并逐渐呈褐色枯焦状,容易破碎而使叶片残缺不全。

③红叶茎枯病与黄萎病的区别。

红叶茎枯病棉株病叶叶缘向下翻卷,茎内维管束不变色。

而黄萎病病叶叶缘向上翻卷,茎内维管束变黄褐色。

这是两种病害的根本区别特征。

红叶茎枯病主要是由于棉田质量不高,肥水运用不当,使棉花营养不足、生理失调所引起的生理性病害。

针对这一病害的发生特点,为控制该病发生,在防治技术措施上应着重抓好以下4点:①提高棉田质量。

棉花收获拔柴后,要加强平整土地,铲平高岗,填平死洼,以保证棉田受水均匀;冬季要对棉田深耕翻,以改良土壤结构,加厚土壤耕作层,春季加强耕耙保墒,以提高棉田土壤蓄肥保水能力。

②重施有机肥,科学施用化肥。

注意养地和用地相结合,注重增施有机肥料,以保证地力不因消耗过大而亏损,以致棉花因营养不足而招致红叶茎枯病发生。

在化肥施用上不能单纯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如何防治棉花红叶茎枯病?

如何防治棉花红叶茎枯病?

如何防治棉花红叶茎枯病?
棉花在我国无论是在种植上还是应用上多是非常广的,随着近几年种植数量的不断增加,各种病症也不断的出现,今天本人主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棉花发生茎枯病的防治技术方法。

分布及危害
棉花叶茎枯病又叫凋枯病或黄叶枯病,是一种非侵染性病害,在我国各棉区普遍发生。

在棉花中后期经常爆发危害,使棉花植株矮小,并且对棉花的产量影响很大。

症状识别
首先出现黄叶和红叶,叶肉组织褪绿,但叶脉仍保持绿色,叶质增厚、皱缩、发脆。

剖视茎部,输导组织为损坏,维管束不变色,可以与棉花黄萎病、枯萎病区别开。

发生规律
土壤:作地、盐分较高、贫瘠土壤
肥料:钾、基肥缺乏、追肥不及时
水分:缺水缺氧、干旱后暴雨或连续阴雨
栽培:麦棉套作,土壤多年得不到翻耕、耕作层浅
病虫害:轮纹斑、褐斑病的反复侵染防治技术
改良土壤:精耕细作,土壤改良,提高土壤的保水肥能力
合理施肥:重施底肥,巧施追肥,防止棉珠后期脱肥
合理调化:蕾期→初花→盛花期→打顶后、少量多次
合理排管:干旱及时适量灌水,涝时速排积水。

棉花红叶枯病怎么办?棉花红叶枯病的防治措施

棉花红叶枯病怎么办?棉花红叶枯病的防治措施

棉花红叶枯病怎么办?棉花红叶枯病的防治措施棉花是非常重要的纤维作为,同时也是油料作物以及粮食作物,在纺织业以及精细化工原料中是重要的资源,其全身都是宝,用途也十分广泛。

棉花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种植,而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灾害,其中棉花红叶枯病就是常见的病害之一。

那么,棉花得了红叶枯病要怎么办呢?种植户们又要怎么来防治棉花红叶枯病呢?接下去跟着一起来看看吧。

棉花棉花红叶枯病的发病症状、原因提起棉花红叶茎枯病,相信对多年种植棉花的农户朋友应该并不陌生,由于各地棉田棉花多年重茬,再加上有些种植棉花的地为保水保肥能力差的沙性土壤或者盐碱地,使得棉花红叶茎枯病非常普遍,仅是高温干旱红叶茎枯病可以潜伏,若遇陡发暴雨,是极易诱发成灾的。

棉花红叶枯病发病初期,叶片呈暗绿色,逐渐变黄转成紫红色,与真菌病害不同,叶脉仍为绿色,维管束不变色。

发生这种病害的原因,与土壤、营养、气候及耕作条件关系密切,尤其是钾肥至关重要。

今年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干旱,棉株生长发育不良,后遇暴雨骤晴,蒸腾作用旺盛,根系浅吸收养分能力差,出现生理失调,造成棉花红叶枯病发生,钾肥不足又加剧病情发展。

棉花棉花红叶枯病的防治措施防治棉花红叶枯病,应从播种时就要狠抓预防措施。

重施农家肥,增施磷钾肥,配方施肥,改善土壤肥力,修好排灌系统,防旱除渍。

在发病初期,出现黄叶茎枯症状时,喷洒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每亩用量100公斤,喷2至3次,具有明显的效果。

改善耕作栽培措施,加强肥、水管理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措施。

可采用水旱轮作,逐步加深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

要合理施肥,重施有机肥。

注重氮、磷、钾有机肥与无机肥的合理施用,特别注重钾肥的施用,追肥时要前轻后重,注重氮、磷、钾的合理搭配。

加强田间管理,注重精耕细作,改善根系呼吸作用和条件,促进根系的良好生长,干旱时及时灌溉。

连阴时及时清沟疏水。

发病初期每亩追施钾肥(硫酸钾、氯化钾)。

棉花红叶茎枯病防治技巧

棉花红叶茎枯病防治技巧

棉花红叶茎枯病防治技巧
1、对于土壤板结的棉田,及时中耕破板通气,增强土壤通透性能。

干旱季节及时进行浅中耕,减少水分蒸发,保墒并促进根系发展,以利于植株生长,
同时叶面喷施倍加倍智能因子膜,保温保湿,可智能过滤植物呼吸杂质,防空
气不良因素污染,抑制病毒感染,增加棉花抵抗力。

2、对于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棉田要及时注意疏通灌沟,排除田间积水,促使棉根生长下扎。

3、发病前期或初期棉田可采取叶面喷施斯高特磷酸二氢钾和倍加倍棉花电子肥2号混合喷施,重点喷施中、上部叶片背面,间隔7~10天喷施1次,共
喷施2~3次,防治效果较好。

4、整枝修棉,保证棉花养分、水分的合理应用。

对早发水肥不足的棉田,可以适量摘除早蕾。

或者在蕾铃期喷施棉花整枝膨桃王,可促进棉花生长发育快,光合效率高,增加对病害受损部分的修补功能,从而起到抗病,增产的作用。

5、化学防治,棉花发病以后要及时喷杀菌剂2~3次,防止其他病菌的入侵,缓解症状。

喷药时可以用斯高特磷酸二氢钾作叶面肥使用,既可补肥,又可达
到控病效果。

(秋风)。

棉花的红叶病如何防治

棉花的红叶病如何防治
症状
棉花红叶病的典型症状是叶片边缘或 叶脉之间出现红色或紫红色斑块,随 着病情发展,红色区域逐渐扩大,最 终导致叶片枯萎、脱落。
发病原因与规律
发病原因
棉花红叶病的发生与土壤、气候、水分、养分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土壤缺 钾是导致该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发病规律
棉花红叶病多发生在棉花生长的中后期,特别是在棉铃大量形成时。该病害的 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干旱、高温、多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容易诱发该病 害。
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棉花红叶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叶片 变红、枯萎和脱落。观察棉田中 是否有这些症状出现,是初步诊 断棉花红叶病的方法。
实验室检测
通过采集病株样本,进行病原菌 的分离和鉴定,可以更准确地诊 断棉花红叶病。
识别技巧
区分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
棉花红叶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而非传染性病害。因此,在识别时应注意区分这 两种类型病害的特点。
棉花的红叶病如何防治
汇报人: 2023-12-19
目录
• 棉花红叶病概述 • 棉花红叶病的诊断与识别 • 棉花红叶病的防治策略 • 棉花红叶病的预防措施 • 棉花红叶病的治疗方法 • 棉花红叶病的防治效果评估与
展望
01
棉花红叶病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棉花红叶病是一种由生理因素引起的 病害,主要表现为棉花叶片发红。
抗病能力。
集体防治
03
组织农民集体进行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06
棉花红叶病的防治效果评估与 展望
防治效果评估方法
田间调查
通过定期对棉花田进行调查,记 录红叶病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 率、病情指数等。
数据分析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 不同防治措施的效果,包括药剂 防治、农业防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史 滟 灏 等 : 月 兰在 园林 中 的应 用 价 值 二
43 优 艮 地 被 植 物 .
参 考 文 献 f ] 洁 ,尉 淑 珍. 月 兰— — 园 林 有 推广 价 值 的 地 被植 1李 二 物 [ . 城 学 院 学报 ,0 4 ( 0 :4 4 . J运 ] 2 0 ,1 ) ,2 3 『] 2 王雁 ,彭 镇 华 . 月 兰 的 多 用 途 开 发 与 城 市 绿 化 应 用 二
在 城市 绿 化应 用 中 ,适 宜 的配 置方 式 多样 , 形 成 的景 观 丰富 ; 或古 朴 自然 , 清新典 雅 ; 规 则 或 整齐 , 充满韵 律 ; 或活 泼跳 跃 , 机盎 然 。 生 综 上 所 述 。二 月 兰 有 着 很好 的 园林 应 用 前
[. 国城 市林 业 ,0 64 3 : — 1 J中 ] 2 0 ,( ) 9 4 . 3
百 茵 清或 7 % 甲基托 布 津 。 叶 面 肥 ( 酸 二 氢 0 加 磷 钾 ) 在 中上部 叶 片及 背 面 , ~ 喷 5 7d一 次 , 喷 2 连 —
斑块 , 产 生红 色斑 点 , 后 最后 全 叶 变红 : 柄 失水 病 害并 发 。 甲霜灵 、 叶 用 多菌灵 、0 7 %代 森锰 锌 、 5 7 % 干枯 脱落 。发病植 株结铃 少而小 , 纤维品 质差 . 防
治 时要 抓 好 以 下 几 点
加 强管理
① 合 理轮 作 , 耕 细作 , 中耕 , 3次 , 精 勤 实现 一 喷 多治 ; 可在 施 足钾 肥 的 前提 下 , 也
注 意 问 题 雨 后 为 防 治 红 叶 茎 枯 病 的 重 要
早 中耕 , 少水 分 的蒸 发 , 墒 并 促 进 根 系的 生 在 棉花 生 长 中、 期( 减 保 后 8月以后) 行预 防 。 进
长 , 利 于增加 抵抗 力 。 对 于没 有揭膜 的棉 田 , 有 ②
应立 即揭 除地 膜 , 促使 根 系下扎 。⑧ 对 地 势低 的
时期 。 因为土壤 中游 离钾 离子 随水 流 失较 多; 或
棉 田, 要注意排水散湿。 使棉根向纵深发展。 ④整 连 续 阴雨 .水 多地 势 低 洼 的土 壤 因其 水 分 含 量
的趋 势 。 它使 成 铃 减 少 , 小 , 分低 , 重 时全 6 7m 应在 盛花期追施 氯化钾或硫 酸钾 l~ 5 , 铃 衣 严 6 O l 株早 衰 , 死 , 早 对棉 花品质 和 产量影 响极 大 。
红 叶 茎枯 病 主要 从 主 茎顶 端 或 果枝 的 枝 梢 开 始 发 病 , 片初 呈 暗 绿 色 . 肉逐 渐 由黄 色 变 成 暗 叶 叶
作 为 城 市 绿 化 观 赏 植 物 , 态 功 能 突 出 。尤 生
其 在 我 国 北方 城 市 , 月 兰在 早 春 迅 速 返 青 , 二 快
速 覆 盖 地 表 的优 点 突 出 。大 面 积 种 植 可 有效 避
免 扬 尘 和 多 次扬 尘 的发 生 ,在 北 治
棉 花 红 叶 茎枯病 是 一种 生理性 病 害 . 多发 生
的生理 需 求施 肥 , 苗期 少施 , 蕾期 轻施 , 花铃 期 重
在棉 花 中、 期 , 别 是 重 茬棉 田有 呈逐 年 加 重 施 ,对 土 壤 潜 在 性 缺钾 或 施 钾 较 少的 棉 田 , 后 特 每
[ ] 秀莲 ,王海 滨 . 月 兰 的 特 征 特 性 及 其 在 城 市 绿 化 3 李 二
中 的应 用 [. J 现代 农 业 科 技 , 0 , ) 7 7 . 】 2 9( : — 9 0 57 [ ] 慧 ,聂 锋 . 4杨 良好 的节 水 除 尘 地 被植 物 — — 二 月 兰 [. J ]
以满足 棉 花对钾 元 素 的 需求 , 整棉 田肥料 配 比 调
结构 , 高氮 、 的利 用率 。 提 磷
红 色 , 质 增 厚 变 脆 。 缩 反 卷 : 脉 间 发 生 黄 色 叶 皱 叶
及时化控 ①对长势较 旺的棉花 , 67 每 6 m 用缩 节胺 2 3 ~ g进行 化控 。② 为预 防其 它侵 染性
业 科 学 ,0 0 (0)1 0 2 1 , 1 :3 .
[] 芳 绒 , 鸿 雁 , 丽 华 . 业 观 光 园 中 地 被 植 物 景 观 7杨 李 刘 农
的 设计 与应 用 『 . 江农 业 科 学 , 1 ,1 : 6 1 9 J浙 ] 2 0( ) 9 — 9 . 0 1 [ ]王 雁 , 镇 华 . 月 兰 的 多 用 途 开 发 与 城 市 绿 化 应 用 8 彭 二 【 . 国城 市 林 业 ,0 6 4 3 :9 4 . J中 J 20 ,() — 1 3
河 北林 业 ,0 8( ) 4 2 0 ,3 : . 6 [ ] 承 荣 , 华 冰 . 生 花 卉— — 二 月 兰f . 北 林 业科 5 杲 于 野 J河 J
技 ,0 7 ( )7 . 2 0 ,3 :0
景 , 目前 园林 作 为 景 观 应用 的实 例 少 , 主要 但 还 处 于野 生 状态 . 优 良的性质 还 没有 引起 足 够 的 其
重 视 。应 更好 地发 现 二月 兰 种植 的新 模 式 , 强 加 种植 , 广泛应 用 。同 时应该发 现新 的变 异类 型 , 并 加强 育 种 . 以适 应 不 同 的地 区条 件 , 大 限度 开 最 发利用 我 国野 生花 卉资 源 。
[ ] 小英 . 下 地 被 植 物 的优 选 品 种— — 二 月 兰 [. 6 高 林 J农 ]
枝 修棉 , 证棉 花 养 分 、 保 水分 的合 理 应 用 , 对早 发 高 、 土性 冷 , 根 吸 钾 能 力 受 到 抑 制 , 致 红 叶 棉 导
水肥 不足 的棉 田 . 以适 量摘 除早 蕾 。 可
合 理 施肥 强调 底肥 要 饱 . 肥要 巧 。 重施 追 农 家肥 , 施磷 钾 肥 , 方施 肥 , 善 土壤 肥 力 . 增 配 改 保 证棉 株健 壮 生长 。追肥 应按棉 花 不 同生长 阶段
茎枯 病迅 速 暴发
(0 7 0天 津 市 武 清 区农 业技 术 推 广 中心 3 10
赵 玉娟 赵 建 忠 董淑 香 赵 金胜 韩 f 红 ) t .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