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专攻练专题8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专攻练专题8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专攻练专题8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专攻练专题8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高频考点专攻练(八)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2017·唐山二模)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某高校学生小明、小亮针对所在城市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社会实践调查。
下图为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制作的城市一天中共享单车在不同区域的停车数量统计图.据此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乙曲线所代表的分布地,分别为城市中的()
A.工业区和居住区B.居住区和商业区
C.商业区和仓储区D.市政区和园林区
2.在调查中他们发现一些中学周边共享单车停车数量极少,出现此现象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A.车型外观与车体重量B.用车费用与投放数量
C.学校管理与驾驶技术D.道路格局与交通限制
3.共享单车主要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难题及倡导低碳出行,但目前出现了找车难、乱停乱放、随意破坏等问题。
以下措施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是()
①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使用人群保护和减少乱停乱放的认识
②增加单车投放量,提高其使用费用
③提高单车质量,增强操作技术难度
④利用GIS技术,合理分配单车数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1。
B 2.C 3.D
解析第1题,甲地夜间自行车停车数量较多,白天停车数量较少,可判断为居住区.乙地夜间自行车停车数量较少,白天停车数量较多,可判断为商业区.第2题,由于国家对骑自行车的年龄有限制,加上中学生驾车技术、经验不足,因此骑单车的数量较少,因此停车数量极少.而车型外观与车体重量、用车费用、道路格局等与学校无关。
第3题,增加单车投放量,提高其使用费用,对于乱停乱放、随意破坏等问题无影响,故②错误;增强操作技术难度不利于人们骑车,同时危险性增加,故③错误。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使用人群保护和减少乱停乱放的认识,减少随意破坏,故①正确;利用GIS技术,合理分配单车数量,使不同区域分配更合理,利于人们出行,④正确.故选D项。
(2017·黄冈联考试题)图甲示意中国大部分城市街道建筑物现状,针对当前的某种城市问题有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图乙所示)。
读图完成4~6题。
4.形成图甲中街道建筑物现状的主导因素最可能为()
A.政策B.经济
C.历史D.交通
5.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可以缓解的城市问题是( )
A.内涝问题B.热岛问题
C.雾霾问题D.拥堵问题
6.图乙街道设计的实施,最可能影响城市的( )
A.用地结构B.服务范围
C.等级职能D.人口数量
答案4。
B 5.C 6。
A
解析第4题,图甲所示的临近街道的建筑物高大,主要是街道两侧交通便利,地价较高,土地利用集约,故影响建筑物现状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第5题,图乙所示的街道两侧建筑物布局高度低于周边地区,利于通风,可以缓解雾霾问题。
建筑物的变化不能改变地面,故不影响内涝和拥堵问题,热岛问题是城市发展产生的综合问题,受建筑物的布局影响较小。
第6题,图中建筑物的分布变化主要影响城市用地结构的变化和人口分布的变化,不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等级职能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2017·安徽六校教育联考)重庆市是著名的“山城”。
下图示意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重庆市聚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
C.水源D.交通
8.北碚组团内部出行比例高达97%,这是因为北碚组团( )
①配套设施完善②对外交通便利
③远离中部组团④职住基本平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7。
A 8。
D
解析第7题,重庆市是著名的“山城”,长江与嘉陵江在这里交汇,影响重庆市聚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所以A项正确。
第8题,北碚组团内部出行比例高达97%,这是因为北碚组团配套设施完善、远离中部组团、职住基本平衡,所以D项正确。
(2017·唐山模拟)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用地在变化,外部扩展可增加面积,而内部更替则有三种表现:一是内部更替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增加,表示有其他类型的用地转变为这类用地;二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减少,表示这一类的用地转变为其他类型的用地;三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用地类型不存在变更。
下图为2003~2012年我国某大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
结合材料并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显示,2003~2007年该城市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用地类型的面积( )
A.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B.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居住用地
C.工业用地变动最小
D.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大体相当
10.2003~2012年该城市工业用地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
①环境污染较重②土地价格较高
③远离消费市场④基础设施落后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11.十年间,该城市四类功能用地变动表明,该城市()
A.功能用地以向城市中心集聚为主
B.发展规模以向外扩展为主
C.空间形态变化不大
D.功能用地以均衡分布为主
答案9.D 10。
A 11。
B
解析第9题,图中可以看出,2003~2007年居住用地面积小于工业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小于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变动最大,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变化不大,故D项正确。
第10题,图中显示工业用地向外扩展较多,内部则是工业用地转换成其他用地类型,即工业区外迁,主要原因是工业区环境污染较重,且城市内部土地价格较高,工业成本高,因此为了降低成本工业区向外部迁移。
第11题,2003~2012年该城市用地的变化,可以看出四类功能用地主要以向外扩展为主,内部则以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为主,功能区出现明显的分化,故B项正确。
(2017·南京模拟)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包括苏浙沪皖三省一市,空间格局规划为“一核五圈四带”(下图)。
其中一核为上海,为超大城市,南京定位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12、13题。
12.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利于()
①共建共享基础设施
②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③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④加强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和合作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3.南京定位为长三角唯一特大城市,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A.城市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B.经济发展空间得到限制
C.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量减少
D.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
答案12。
C 13.A
解析第12题,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利于共建共享基础设施。
加强城
市间的联系,不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不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但可以加强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和合作。
第13题,南京定位为长三角唯一特大城市,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城市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使经济发展空间得到提升.城市规模扩大,可能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上升气流增强,使降水量增加。
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破坏原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有所减少。
(2017·衡水摸底考试)交通拥堵指数是指城市设置的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指数值。
2016年4月20日,高德地图联合清华大学正式发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其中2016年一季度与2015年四季度相比较,各大城市拥堵情况变化显著。
回答14、15题.
14.天津、上海等超一线城市拥堵情况较上一季度下降显著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社会文化因素B.城市基础设施改善
C.产业转移D.卫星城市的建立
15.城市拥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顽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会加剧中心城市的拥堵状况
B.GIS可作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
C.城市拥堵会使城市的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D.在城郊重点开发房地产可有效降低城区的拥堵状况
答案14.A 15。
D
解析第14题,天津、上海等超一线城市拥堵情况较上一季度下降显著,这种时间短,影响交通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社会文化因素,如交通法规的实施,错开上班高峰,智能化交通管理等,A项正确。
短时间城市基础设施改善比较困难,B项错误。
产业转移和卫星城市的建立短时间内也没有这么明显,C、D项错误.第15题,区域规划不合理,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会导致部分路段交通量大,加剧中心城市的拥堵状况,GIS可以分析交通情况,进行交通管理,可作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城市拥堵会影响城市交通运输,使城市的资源紧缺,交通拥堵汽车行驶速度慢,污染加重.在城郊重点开发房地产,对人们生活和上下班不方便,也不符合城市的布局原则.
(2017·河南名校联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图完成16、17题。
16.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17.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
③增加下渗量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B.④⑤
C.③④D.②③
答案16。
D 17。
D
解析第16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表硬化,植被减少,因而在雨季时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第17题,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洪灾;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