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影视心理学)

合集下载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对早春二月的赏析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对早春二月的赏析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对《早春二月》的赏析1963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了《早春二月》这部电影。

《早春二月》是根据柔石的小说《二月》改编。

1963年,我国当时略微从自然灾害与狂热的政治运动中缓过气来,大地回春,文艺界也稍稍有了喘息之机。

《早春二月》就诞生在这个时代。

本片描写了解放前中国知识分子走过的艰难的人生旅途与心路历程。

首先介绍一下电影的梗概:1926年前后,处于彷徨状态中的知识青年肖涧秋来到浙东芙蓉镇,投奔老朋友陶慕侃,作为校长的陶慕侃欣然聘肖涧秋在自己的中学里教书。

肖涧秋对本镇一个穷苦的寡妇文嫂很同情,并得知文嫂是他仰慕的烈士的遗孀,他不仅从经济上资助她,还让她的小女孩采莲去上学,每天亲自到桥头接送。

陶慕侃的妹妹陶岚在爱慕肖涧秋,肖涧秋也很喜爱陶岚。

后来,文嫂的小儿子病死,肖涧秋出于对极度悲痛和无所依托的文嫂的同情,为了彻底帮助她,决定娶她为妻,而放弃他与陶岚的爱情。

这件事招来了非议和攻击,文嫂极度羞辱而自杀。

肖涧秋也很受刺激,痛苦地思考着究竟应该怎么办。

最后,他抱着“我们会有长长的未来的”信心,毅然离开芙蓉镇,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

“……我一踏进芙蓉镇,就像掉进了是非的旋涡,我几乎在这个旋涡里溺死,文嫂的自杀,王福生的退学,像两根铁棒猛击了我的头脑,使我晕眩,也使我清醒,从此,终止了我的徘徊,找到了一条该走的道路,我将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

”陶岚念完肖涧秋留给她的信,深受感染,也急急地向他追去。

《早春二月》从始至终都包含着一种强烈的内在艺术张力,而这种张力来源于复杂剧烈的人物内心变化与舒缓的外在表现形式之间。

其中,萧涧秋明确得知自己受到小镇群众流言蜚语中伤的那一场景则是这种张力的完美体现。

这场戏的内容是这样的:萧涧秋带着彩莲走在上学的路上,彩莲对他说:“小朋友们骂我有一个野爸爸”。

此时镜头仰拍姓周中的萧,随后是乌云密布,风,树枝开始在雨前的狂风中飘摇抖动,接着雨水倾斜而下,挥洒在池塘的水面上,激起一片涟漪。

影像与中国文学期末论文 北交大《早春二月》观感

影像与中国文学期末论文 北交大《早春二月》观感

影片《早春二月》改编于柔石的小说《二月》,它以20年代的芙蓉镇为背景,刻画了“五四”运动后苦闷彷徨的知识分子的一段心路历程。主人公萧涧秋是“五四”运动唤醒的青年,但随着革命风暴退潮,他又陷入痛苦迷茫之中。为了让疲倦的心灵得到安宁,他应老同学陶慕侃之邀,到芙蓉镇中学任教,希望把拯救国家的最后寄托于启蒙,所以来尝试“人才教育主义”的可能,并让自己在这世外桃源般的水乡小镇过一段清静的生活,在美丽的自然和纯朴的乡民中间忘却烦恼。在这小镇上,陶慕侃的妹妹陶岚对他展开了极为热烈的追求,这让萧涧秋苦闷的心情得到极大的舒解。然而在此同时,他却陷入了对自己昔日同学的遗孀文嫂和他的两个孩子的深切同情之中,甚至为了“彻底的解救他们”要与寡妇重新组合家庭。他的一系列清白正义的行为虽然得到陶岚的同情却不为小镇上的封建势力所容,谣言中伤纷至沓来,竟至寡妇自尽,萧涧秋的人道主义理想也就此破灭。事隔不久,他倾注一腔心血的贫苦学生王海福的退学又给了他当头一棒,浇灭了他教育救世的理想。他终于明白过来,芙蓉镇并不பைடு நூலகம்什么“世外桃源”,而恰恰是老中国“死气沉沉而交头接耳的旧社会”的缩影,他意识到出于一己、施于一己的人道关怀的失败,要找到一条真正的出路,就必须彻底抛弃偏安一隅的现状,直面严酷的社会现实。 于是,在逃避了两个多月以后,他离开芙蓉镇,重又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
从来到芙蓉镇到走出芙蓉镇,影片重在表现萧涧秋性格的发展轨迹。围绕这一中心,影片创造性地运用各种视听语言手段来叙述、描写、抒情。例如,萧涧秋的出场的片段就巧妙地暗示了主人公由自我而现实关注的转变。狭窄、拥挤的船舱暗示了他在这俗世中的境遇。身边尽是麻木到昏睡的旅客,他似不甘于做他们中的一员。终于,萧涧秋实在忍受不了,抽身挤出舱去;他在甲板上畅快地呼吸着新鲜空气,欣赏着河岸的风光——随之也就看到了文嫂和她的孩子。听闻了这孤儿寡妇的悲惨境遇,刚刚才感觉到轻松的萧涧秋重又被愁云笼罩。这时一个联想蒙太奇的镜头充分表达了主人公此刻的心境:一叶系在岸边的小舟,随浪涛而颠簸,虽然暂时远离了中心的旋涡,却好似时刻会被重新卷入那起落的潮水中去。预示了他将在芙蓉镇的遭际。又如,在影片结尾,萧涧秋终于迈开大步,越过在他身前构成遮挡的走廊和楼梯的栏杆,勇敢出走。寓意他冲破这芙蓉镇意象的旧时代与旧社会的一切阻隔,完成世界观的改造。

谢铁骊和他的《早春二月》

谢铁骊和他的《早春二月》

谢铁骊和他的《早春二月》洪宏【摘要】《早春二月》问世之初,即受到左倾思潮的批判和否定.批判者认为影片同情并肯定了“资产图级的自我完善和人道主义”精神,是一株“毒草”.新时期以来,对《早春二月》的正面价值的认定,则又主要集中在认为它批判了“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思想上.被颠倒的历史就这样被简单地再颠倒过来.今天看来,这样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都不符合影片的实际,都简化了它所描绘的“五四”时期初生的现代思想遭遇前现代社会的复杂图景,忽视了它所揭示的“五四”反负面思想传统及其艰巨性这一重要主题,对“五四”知识分子的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想价值及其局限也缺乏全面准确的认知.【期刊名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五四";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电影语言【作者】洪宏【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351《早春二月》由著名导演谢铁骊根据柔石的小说《二月》改编并导演,李文化摄影,孙道临饰萧涧秋,谢芳饰陶岚,上官云珠饰文嫂,北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早春二月》是“十七年”间难得的一部知识分子题材的优秀影片,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由文学作品改编的一部杰作。

它在原著的基础上,成功地表现了“五四”退潮后一部分知识分子想有所作为,却历经挫折,继而决心投身时代洪流的心路历程。

该片编导谢铁骊,1925年出生于江苏淮阴,1940年参加新四军,此后长期在部队文工团从事戏剧工作。

他1950年进入电影界,1956年调至北京电影厂任导演。

他曾在《林家铺子》、《红旗谱》等影片中担任副导演,受到水华等导演的影响,积累了创作经验。

1959年他首次独立执导影片《无名岛》。

此后,他导演了《暴风骤雨》(1961)、《早春二月》(1963)、《千万不要忘记》(1964)。

“文革”期间,谢铁骊导演了《智取威虎山》(1970)、《龙江颂》(1972)、《杜鹃山》(1974)等“样板戏”电影,并改编了电影剧本《海霞》(1975)。

谈小说《二月》与电影作品《早春二月》--影响与中国文学作业

谈小说《二月》与电影作品《早春二月》--影响与中国文学作业

谈小说《二月》与电影作品《早春二月》在这几次的影像与中国文学的欣赏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柔石的作品。

柔石的《二月》是现代文学的经典,而《二月》也是他的代表作。

小说《二月》想表达的我觉得应该是左翼青年的大悲痛。

他表达了大革命失败后知识分子的苦闷以及彷徨。

同时也是探索知识分子的道路。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柔石的叙说也是表现了他心中对革命的热情。

小说中的主角萧涧秋对革命心灰意冷,他应好友陶慕侃的邀请去芙蓉镇教书,而后在芙蓉镇的一段情感与同情的交叉结合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

小说作品《二月》语言十分清俊秀丽,像小说中说的“可是窗外的白光是有些闪动的。

他奇怪,随即将向小花园一边的窗的布幕打开,只看窗外飞着极大的雪。

地上已一片白色;草,花,树枝上,都积着约有小半寸厚。

正是一天的大雪,在空中密集地飞舞。

”这一小段我觉得十分融洽。

在描写雪白的同时,也营造了一片白净的意境。

而电影《早春二月》的影像美学风格的独特、影像表现风格的含蓄以及镜头运用与画面设计的精巧。

电影中的江南小镇、传统院落、古色古香的家居陈设以及绽放的碧桃、轻拂的杨柳……中国水墨画般的视觉形象纷至沓来、美轮美奂,凸现出浓郁的民族审美特色。

小桥流水兮兮流淌,民族化的气息弥漫着整部影片。

如此独到的美学风格也是独树一帜的。

而相对于原著来说,电影里的描写显得更为含蓄,内敛,并不张扬,反而透露出一种典雅美,节制的表现为其抹上出彩的一笔。

影片开场的镜头运用是格外别致与讲究的。

古桐颜色的船板,一扇弱小的窗口从观众主观的视角悠悠探出,远远的碧水蓝天,近近的暖阳飞鸟,伴随着画面字幕缓缓递上,二月的人物徐徐入场,乐曲悠悠铺开。

这是一幅很恬淡美好的画面。

没有像文章里那样先对学校里做一番描写而是由一片早春景色直接切入主人公萧涧秋。

小说的人物形象鲜明。

萧涧秋说过他信任每一位朋友,信任每一个人类,他是赞同革命的进步新青年。

他善良,正直,勇敢而又孤独苦闷彷徨。

而与之对应的陶岚是比较开朗的新女性,她是活泼、自由、大胆、热情的化身。

《早春二月》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早春二月》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早春二月》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早春二月》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早春二月》 1963 彩色片 11本中国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编导:谢铁骊(根据柔石小说《二月》改编) 摄影:李文化主要演员:孙道临(饰肖涧秋) 谢芳(饰陶岚) 上官云珠(饰文嫂)高博(饰陶慕侃) 《早春二月》1963 彩色片 11本中国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编导:谢铁骊(根据柔石小说《二月》改编) 摄影:李文化主要演员:孙道临(饰肖涧秋) 谢芳(饰陶岚) 上官云珠(饰文嫂)高博(饰陶慕侃) 王培(饰钱正兴)本片获1983年葡萄牙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剧情简介】1926年前后,广东的惠州战役刚结束不久。

早春二月影评及调查

早春二月影评及调查

早春二月影评及调查美丽的景色,江南小镇,封建的传统,闭塞的观念。

新思想、新思潮在这儿被称作“文明”,但那顶多也只是一些“知识分子”饭前饭后、炫耀自己的闲谈。

人与人之间难有“仁”的表现,即使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的也只有冷漠和无助;有“能力”帮助你的“人”无动于衷,没“能力”帮助你的“人”无可奈何,以至于当涧秋安慰的对文嫂说:“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啊!”时,已几近悲凉的文嫂忍着眼泪:“天?先生,现在我已经不相信有什么天了!天的眼睛在那儿?”字里行间无不让人感到满腔的悲愤。

在芙蓉镇,也只有陶岚能跟涧秋心与心的交谈,因为他们是一路人,他们的“表里”至少是一致的,都拥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都敢于表现自己心底的“爱”。

特别是涧秋,一个想改变现状、时刻为民族担忧的“觉醒者”,他来到芙蓉镇小学教书,也正是想从教育上改变人们的观念,从教育上救国。

但是这一切却被芙蓉镇的人们看成是“异类”,他帮助文嫂渡难关,他和陶岚的心心相惜,都被看成是不可理喻、关系混沌的欲望男女,伤风败俗!在芙蓉镇,这样的人和事会慢慢的被周围的环境逼死,被舆论淹死,惟有袖手旁观、麻木不仁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不管男女之间、男男之间、女女之间都是一样。

文嫂就是最“现实”的例子,大宝的死,已经让她彻底绝望了,她也没有选择改嫁,改嫁也终逃不过重蹈覆辙、悲剧轮回,她已经对这没有“天理”的现实厌倦了。

可笑的是,文嫂死了之后,舆论的观念也渐渐的开始“变”了,好似文嫂和涧秋瞬间全都“清白”了,也没有人再说风凉话了,但前提是“你必须得死啊”!死了,人们也就说的少了。

文嫂的丈夫李志豪,是一个有志青年,一个肩扛民族危难的革命战士,在前线战死了,只剩下她和两个孩子(女儿采莲,小儿子大宝),艰难的过活,千里迢迢去上海领抚恤金又失望而归,因为孩子,文嫂那仅存的一点希望才让几近绝望的她勉强的活着。

丈夫本是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国民能过的更好,才牺牲的,可怜的文嫂却连政府的抚恤金都领不上,底下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可想而知啊!此时的文嫂是多么需要安慰和关怀啊!可是在这个麻木不仁,人人自危的时代,这样不公平、让人伤心的事情太多了!又有多少人会去替她想呢?片中涧秋本是怀着好心,想帮助文嫂一家,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好心帮助,却让文嫂的日子更加的痛苦不堪,舆论、非言蜚语时刻掐着文嫂一家的脖子,不让他们呼吸,大宝的死,就是铁证如山的事实,陈奶奶请来的那位医生,一看就是一个“老学究”,当他看到涧秋和陶岚也在场时,他的神情已经说明了一切,大宝“高烧39°8!”这位“老学究”居然说没什么病,不用吃药了,涧秋有些质疑:“不吃药,孩子怎么能退烧呢?”,那位医生见状只好附和道:“好吧!那就吃一副吧!”这才开了药方。

《早春二月》:罪有应得的“毒草”电影?

《早春二月》:罪有应得的“毒草”电影?

《早春二月》:罪有应得的“毒草”电影?作者:张颖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4期摘要:《早春二月》以二十年代为时代背景,以萧涧秋为主人公,围绕与陶岚的爱情、对弱者文嫂的同情和帮助、对学生的教育三种主要活动,展现了萧涧秋来到芙蓉镇最终又逃离芙蓉镇的过程,本文以《早春二月》为例讨论文艺作品的两种声音。

关键词:《早春二月》;批判;“毒草”作者简介:张颖(1995-),女,汉族,浙江金华人,杭州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战后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1新时期的中国电影与政治主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的提出极大地鼓励了文学创作的开展与进行,与此同时,“香花”与“毒草”的比喻也成了常见的评价用语。

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提出处理人民政治生活中所产生问题时辨别是非的评价标准,便可以引申为“毒草”这一概念的解释:与我国建国后的主流意识形态不符的,具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性质的,在思想性上被认为是负面的、消极的、反动的文艺作品。

六十年代,《早春二月》曾作为全国性批判的对象,在57个大中城市进行公开放映,举国上下人民以此契机进行“反思和批评”。

文汇报《工人同志对的批评》一文,把主人公萧涧秋批判为畏首畏尾、胆战心惊的知识青年,指责他们害怕革命,终于逃跑,还要用人性论和阶级调和论观点对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进行“同情救济”。

1964年9 月15 日《人民日报》刊出文章《< 早春二月> 要把人们引到哪儿去?》,作者景文师给影片定性为“大毒草”。

直至1979 年《电影艺术》、《电影评介》等刊物相继推出几篇文章重新评价《早春二月》,确定了该电影的艺术成就,《早》的名声终于得以“平反”。

孔子说:“必也正名乎。

”面对《早春二月》前后截然不同的评价,我们又该如何定夺其艺术价值,是罪有应得还是时运不济?《早春二月》以二十年代为时代背景,以萧涧秋为主人公,围绕与陶岚的爱情、对弱者文嫂的同情和帮助、对学生的教育三种主要活动,展现了萧涧秋来到芙蓉镇最终又逃离芙蓉镇的过程。

迟春暮寒话二月——越剧现代戏《早春二月》的文学解读与舞台演绎

迟春暮寒话二月——越剧现代戏《早春二月》的文学解读与舞台演绎
单跃进
迟春暮寒话二月
— 越剧现代戏《早春二月》的文学解读与舞台演绎
越剧现代戏的创作,似乎与中国新文学史上的 优秀作品有着天然的联系。从鲁迅小说《祝福》到 越剧《祥林嫂》便是一列,是为经典。如今,上海 越剧院将柔石小说《二月》搬上舞台,亦是对本剧 种传统的赓续。
柔石在鲁迅的眼里,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 学的先驱”。然而,柔石之所以伫立在中国新文学史 上,终究还是因其作品本身的文学意蕴和人文价值。 尤其是中篇小说《二月》,塑造了一个在阴冷幽暗的 社会里犹豫彷徨,苦闷寻求未来的知识分子形象。 描绘了旧制度下普遍的人生状况和遭遇,揭示了被 压抑被蹂躏的人性试图挣脱苦难的心理。作品问世 于九十年前,在柔石成为“左联”战将之前,却文 学乃至诗意地诠释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 茫长夜里探寻光明的心路历程,构成中国社会进步 大潮中的一簇浪花。将此改编成舞台剧,无疑是我 们回眸中国社会之百年变迁,记忆这一路风尘的适 当选项。况且《二月》所营造的人文风情和人物性情, 与越剧的气质和艺术之所长,又有着难得的契合。
必须坦承,在未观看越剧《早春二月》演出之 前,还是心存疑虑的。疑虑之一,是否会跌入情爱 故事的陷阱。疑虑之二,能否走出萧涧秋的颓唐之 心。观后,不再疑虑。进而觉得这是一次成功的改编, 是站立在今天的角度,颇为崇敬地完成了对《二月》 文学意义的解读和舞台演绎。
改编之精要
小说《二月》以萧涧秋来到世外桃源般的芙蓉 镇为起始,讲述了一个貌似爱情的故事,而且故事 很月》的创作呈现,恰好地梳理 了外在的爱情线索与题材本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这 两者的关系的话。那么,九十年之后我们重拾柔石 的《二月》,则有一个对萧涧秋与柔石关系再梳理的 问题。
萧涧秋是文学形象,但却是柔石倾心塑造的形 象。我们不能将《二月》视作柔石的自传,但也不 能将柔石对生活的直接观察和感受剔除在作品之外。 在小说成稿的前一两年里,柔石有着与萧涧秋相似

《早春二月》情节简介

《早春二月》情节简介

《早春二月》情节简介
1983年荣获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影片《早春二月》根据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改编,得到夏衍的支持与帮助,他亲自划剧本修改一百多处,并将片名政定为《早春二月》,亦寓示了当时的时代如早春料峭的天气那样,寒意袭人。

肖涧秋这个徘徊者身上显然有柔石的影子,因此编导者谢铁骊在“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学中选这部作晶搬上银幕是很有意义的,在电影反映知识分子题材方面填补了一个空白。

影片成功地塑造了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在新中国十七年的电影银幕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影片含蓄的韵味,精练的镜头以及丰富的细节描写如肖涧秋两次弹琴、三次饮酒、七次过桥,都各有不同的具体规定情境,令观众如痴如醉。

孙道临塑造的肖洞秋形象气质逼真、性格鲜明,表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成为他的表演艺术的代表作。

谢芳对于反抗封建环境、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陶岚也演得非常生动、真实。

她将主人公执著任性、桀骜不驯、热烈奔放的性格表现得活灵活现,同时又细致人微地揭示出陶岚善良真诚、富于同情心以及对爱情的甜蜜渴望、对进步思想的大胆追求等复杂心理变化,突破了她以往的本色表演。

须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新中国电影的一个“异数”,影片上映不仅就遭到了全国范围内从上到下的严厉批判。

观后感 早春二月影评

观后感 早春二月影评

观后感早春二月影评早春二月影评二月,春意渐浓,万物苏醒。

在这个春天的季节里,我迎来了一部名为《早春二月》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平凡家庭的故事,却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感人旋律。

电影开篇,画面便以美丽的春光展现在观众眼前。

明亮的阳光洒下,草木葱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男主角的面容,他那满是疲惫和忧伤的眼神令人心生怜悯。

他是一个温和而善良的人,但却被世事的纷扰所压抑。

故事的主线是关于亲情的。

男主角与他的父亲关系紧张,他对自己的家庭感到失望和无奈。

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常常充满冷漠和争吵,仿佛彼此都无法找到真正的沟通方式。

然而,正是这种矛盾和冲突,才使得电影的情感更加立体和生动。

除了亲情,电影还描绘了友情的温暖。

男主角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朋友,他们之间的感情深厚且纯粹。

朋友不仅是他生活中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避风港。

每当他感到困扰和孤独时,朋友总是陪伴在他身旁,给予力量和鼓励。

这种珍贵的友情在电影中得到了极好的展现,令观众思考和感受到朋友间的重要性。

而在男主角的感情世界中,爱情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他对爱情充满了渴望,但却总是在寻找中迷失自己。

他迷恋一个无法拥有的女人,对她如醉如痴,但同时也深知自己的无奈和无能。

这种爱情的苦涩和无奈令观众心生同情。

《早春二月》并非一部寻常的爱情电影,它以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导演运用了许多细腻的镜头和优美的画面,将人物的内心独白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观众仿佛能够感受到角色们内心的痛苦、快乐和迷茫。

电影以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独特洞察为基础,呈现了一幅多彩而真实的画卷。

它揭示了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内心挣扎和困惑,以及在亲情、友情和爱情中寻求温暖和依靠的渴望。

观众不禁会在电影结束之后,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深思。

《早春二月》不带有任何政治色彩,而是将焦点放在了人性的探索和情感的铺展上。

这是一部温暖而感人的电影,通过对人性和情感的剖析,引发观众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揭露人道主义者的真面目——论电影《早春二月》中的肖涧秋

揭露人道主义者的真面目——论电影《早春二月》中的肖涧秋
,
追 求理 想

耐 又博学 多才 的 进步青 年
,

肯 淌秋 具 是

对这 个 具 体 人 物进 行 具 体 的 分析
才能 韶清 他 的 具 而 目
逃 避 斗 争 的 怕 死 鬼
肯 涸秋 的 处世 哲学是 活命第 无 艳人之路

,

。 ,
, 他第一 次 去看 文 嫂 便 竭 力 劝文嫂

得活下 去
,
,

,
但 当 文 嫂 自杀
。 。

王 福生 失 学 后
, ,
他 韶敲 到 了 人 道 主 义 的无 济于事
而 是批 钊 了 它
, , 。
因而抛弃了它
,
选 择 了苹
命 的道路
的蜡 改
,
由 此 得 出箱 渝
影 片不 是 宣 揭人道 主 义 这 完 全 是一种 脆抖
,
企 图 以 此 为 这株差 不多 已 有
封非 什 么 阶扭剥削 压 迫 的 必然 桔果
这 两根铁 棒怎
江 次 能打 出他 的 阶叙 党悟
,
西






1
6

把他 赶进 时 代 的 洪 流 尼 ? 小 批 《 二 月 》 中 肯 淌 秋 逃 出 重 圃 后在 写 抬 陶 袋
,
侃 的信 中
的 战士
,
自己 供 甜 :


我仍是 两 月 前 一 个 故我
,
孤伶地 徘徊 在人 简之 中 的 人
,

,
从 徘徊到徘 徊

,
棘毫 没有什 么 改变 投入 时 代 的 洪 流

论《早春二月》的诗意美:从文学到电影

论《早春二月》的诗意美:从文学到电影
第3 6 卷 第 1 2期
Vo1 . 3 6 No . 1 2
开 封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Ka i f e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2 0 1 6年 l 2月 2 0日
能用人 物 的对 自来代 替 。电影还 弱化 了小说 的悲剧 色 长镜 头开场 , 在连续 的时 空中巧妙地将故事衔接起来 。
彩, 省 略了文嫂 多次哭泣 的情景 , 但又通 过增加王 福生 一开始镜头是静止 的 , 由驶来 芙蓉镇的一艘船展 现故 事
这个 人物形象来强 化外部矛盾 、 刻画 主要人物 的性格 , 开端 , 透过方方 正正 的船窗看到外面的景色 , 水墨勾勒的 进而 推进故 事情 节 的发 展 。小说 中用 了很 多环境 描写 弧线是青 山, 灰色 瓦片覆 盖 白石灰粉刷 的是低矮 的屋舍 来烘 托芙蓉镇 安静 、 唯 美 的景色 , 如开篇 萧涧秋 到达小 或亭台。慢慢地 , 镜头移过杂乱的事物 , 来到另一扇小窗
De c . 2 O 2 01 6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9 6 4 0 . 2 0 1 6 . 1 2 . 1 0 9
论 《 早春二月 》的诗意美 :从文学到电影
胡静 洁
(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 , 贵州 贵阳 5 5 0 0 2 5 )
季, 即如 同那个 时代 给人 的感 觉 , 寒 意袭人 又挡不住 春 长镜 头的优 势在于 写实 , 是 限制也 是创 作。《 早 春 天 的温 暖。但小 说对 细节 的描写是 短短 几十乃 至上 百 二月》 开头的长镜头诗意地满足 了观众对芙蓉镇的想象 。

早春二月影评

早春二月影评

从小说《二月》到电影《早春二月》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班级:电气1002xx姓名:刘燕飞学号:在影像与中国文学课上,老师给我们放映了电影《早春二月》,同比与《倾城之恋》和《黑骏马》,这部片子,就一个世纪以来一批又一批中国知识青年投身革命的现象,给出了一个让人足够信服的典型案例:学富五车、满怀报国之志,面对的却是进入社会的挫败无力之感、一个一潭死水严重分化的社会、种种不尽人意却又无力改变的现实;这对于一腔热血内心燥动不安的年轻人来说,一时半会看不到成效的改良(比如教育救国)以及想砸烂一个旧社会建立一个新社会的无奈。

课下我找了柔石的这部小说《二月》,下面就分析一下我眼里的“二月”。

电影《早春二月》一开始,几卷陈旧的胶片、一些斑驳的照片,得整个电影都围绕着浓浓的古朴的气息。

随后男主人公萧涧秋身穿青色长袄出现在荧幕之上,一身的书卷气,同时双眼里有着淡淡的哀愁。

他走出船舱,碰到了寡妇文嫂和她的两个孩子,女儿在玩手里的橘子,小儿子在吃奶,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

与电影不同的是,小说一开头介绍的是芙蓉村小学校长陶慕侃和老师钱正兴、方谋在学校会客厅里等待萧涧秋的场景,介绍了他们各自的来历和性格等。

陶慕侃是学校的创办人,为人忠厚诚恳;钱正兴是当地富有人家并从商学院毕业的的大学生,他的那句“今天上午我已经换过两次的衣服了:上午由羔皮换了件灰鼠,下午由灰鼠换了这件青缎袍子”便可以看抽他是一个利益至上的小资本主义者。

接下来引出一青年男子进屋,这人便是萧涧秋。

文章互转,用插叙的手法再回到前面电影的船的镜头里。

萧涧秋自称无主义者,我认为是他找不到能实现自己抱负的路,没有依托、彷徨。

他儒雅、稳重又有一副慈悲心肠但同时愤恨那些强加要求的人。

而女主角陶岚无疑是芙蓉村的QUEEN,这个QUEEN美丽聪慧,在别人眼里性格古怪,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过青春,但是认识了萧涧秋后,她奔放豪迈的特点也为对方所吸引。

第一次她们见面的那句“你能毫不客气的教我吗?”给我很深的印象,现当今能有几个女子能将这句话讲出,能这样坦然的毫不掩饰的讲出?我觉得没有,尽管有一只手便可数出。

早春二月电影观后感

早春二月电影观后感

早春二月电影观后感二月,是冬去春来的过渡时节。

这个季节,总是有一种说不清的悸动与期待。

就像电影中的一幕幕画面,带给人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近日,我观看了几部早春二月上映的电影,其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当下社会的温暖与冷漠,人性的复杂与纯真。

下面我将以情感与观影体验为线索,分享一些我的观后感。

一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带给我无尽的回忆与感动。

影片讲述了一群青春期少年的故事,其中的主角英政顽皮活泼,和喜欢的女孩对视的那一刹那,青涩与纯真交织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影片以回忆的方式展现,让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友情。

在这个冰冷的社会,我们常常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和欲望,而忽略了身边的人,那些曾经陪伴过我们的人。

电影通过深情的镜头和细腻的剧情,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让我在回忆中找到了珍贵的情感纽带。

二另一部电影《小偷家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讲述了一个窃贼家族的生活,他们贫穷但幸福,自由但被束缚。

这部电影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群的际遇,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社会不公与个人尊严之间的冲突。

影片中的主人公饭田小偷当父亲,不仅教导孩子偷窃手法,还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价值。

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令人不解,然而却也引发人们对于家庭与亲情根基的思考。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困境和道德碰撞,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积极思考和勇敢面对。

三除了青春与家庭题材的电影,今年的早春二月还有一部新片《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延续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

这部片子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充满奇幻和想象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纯粹的童真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片中的主角纽特·斯卡曼德是一位爱护动物的魔法师,他不辞辛劳地去拯救那些被误解和遗弃的生物。

他的善良和无私让我仰慕,也使我思考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和伟大。

无论是在魔法世界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关心和保护动物都是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目标。

四早春二月的电影市场,还有一部备受瞩目的作品《流浪地球》。

午 后(四首)

午 后(四首)

眩 惑早春二月,乍暖还寒。

岩石上两只海鸥抱紧了身子。

迷茫的眼神,在汹涌的波涛上东张西望。

不是所有的事,努力就能办到。

在这茫茫的海上就算你把心淘出了血也别指望能把大海淘干。

欲望是一头永远吃不饱的野兽到了晚年,才想起禅师说过的谶语。

欠债总是要还的。

熬成白骨李先锋午后(四首)四月的桑园:实力诗人诗歌原创也要把骨头与汤一块喝了。

自己熬的,爱不爱喝都得喝。

春天就是那个抱刀问斩的人。

其实春天又有什么了不起身体里已经罹难的部分纵然千刀万剐也没有办法让它开花结果。

岩石上两只海鸥,抱紧的身子在晚风中微微摇晃。

选 择我不会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读书,画画,写作。

比如这个寂静的夜晚大海隐隐送来的暗香。

选择简单平凡的生活,没有错其实都是骗人的鬼话。

惧怕死亡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多少回。

一个玩不了魔方的人,最好不要试着去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

死过一万回也白搭。

一次邂逅艳遇,不可能为你守望一生。

能在海岛上做做梦就不错了还奢侈什么呢?你有足够的梦,生长不用担心在这个荒芜的岛上会饿死。

有梦,才算活着。

没梦跟死了差不多。

如果你投鼠忌器,选择放手那你就是又一次选择了死亡。

午 后拖鞋还在,咖啡杯还在。

落满了隔夜尘埃的窗台上蘸水画下的小鸟呢?还在吗?谁是我们之间那个带着宿命色彩的信使?在黑暗里诞生的厄洛斯①不是。

长着一双小翅膀的厄洛斯呢?②四月的桑园:实力诗人诗歌原创应该也不是,他金羽折镞的浅滩早被海水淹没。

在这个慵懒的午后缓慢散乱的日子,像一把不停打开又合拢的伞。

我身体里最柔软的东西正被反复搓揉。

注解①:希腊神话中的卡俄斯之子。

是爱欲、性欲的化身。

注解②:罗马神话中的爱神,又叫丘比特。

主管爱情与婚姻。

迷 月总会有一个月光撩人的夜晚总会有一些风,总会有涛声从大洋深处赶来唤醒这沉睡的大海。

唤醒海面上那些跳跃的小精灵。

它们在寂寞的时光中扇动着翅膀变换着各种飞翔的姿势。

它们在水床上蹦迪在月光下喝酒。

它们是些细碎的银子。

是堆积的泡沫破碎后遗留下的宁寂。

早春二月

早春二月

读书笔记
早春二月是非多,芙蓉镇上多坎坷,悲伤彷徨何求解,芙蓉镇外去求索。 早春二月是非多,芙蓉镇上多坎坷,悲伤彷徨何求解,芙蓉镇外去求索。 早春二月是非多,芙蓉镇上多坎坷,悲伤彷徨何求解,芙蓉镇外去求索。
目录分析
主创人员
剧情说明
演员表
作者介绍
这是《早春二月》的读书笔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早春二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剧情
萧涧秋
演员表
主创人员
陶岚
陶慕侃
小镇
文嫂
内容摘要
《早春二月》是由谢铁骊执导,孙道临、上官云珠主演的一部剧情片,于1963年上映。影片讲述1926年前后, 为追寻革命真理而苦闷彷徨的知识青年萧涧秋,应好友小学校长陶慕侃邀请,来到江南小镇芙蓉镇教书。萧涧秋 了解到自己的老同学李志豪牺牲在战场上,留下寡妻文嫂和一双儿女,便主动承担起照顾他们的责任,不仅在经 济上资助,还帮助她的小女儿上了学。同时,萧涧秋也认识了陶慕侃的妹妹陶岚,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产 生了爱意,也引起小镇的富家子弟、一直追求陶岚的钱正兴的嫉恨。萧涧秋帮助文嫂的行为引起了镇上的流言蜚 语,萧涧秋气愤至极。后来,文嫂的儿子因病去世,使她失去了生存的欲望。出于对极度悲痛和无所依托的文嫂 的同情,萧涧秋为了帮助她,决定娶她为妻,而放弃他与陶岚的爱情。然而,这件事招来了非议和攻击,文嫂因 此而自杀,萧涧秋也很受刺激。最后,萧涧秋毅然离开芙蓉镇,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陶岚也追随他而去。本 书以连环画的形式,重现经典电影《早春二月》的故事。

镜与窗——《早春二月》中知识分子的视界

镜与窗——《早春二月》中知识分子的视界

作者: 孙柏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影视与新媒体艺术教研室
出版物刊名: 艺苑
页码: 25-30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3期
主题词: 知识分子 《早春二月》 镜与窗 场面调度 镜头语言
摘要:�早春二月》是一部重要的知识分子主题影片:左联作家柔石的小说原作就是在表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时代社会的洪流如何做出选择,1965年的电影改编更是在特定的历史氛围里,重新探讨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以及投身社会现实的问题。

镜与窗是影片文本中一组核心的造型元素,也是知识分子双重视界的像喻式表达。

本文尝试通过对镜头语言、场景调度的分析,来深入阐发这部影片中知识分子改造的主题。

中心论点是:影片表层的意义表述一直试图把知识分子的自我观照(镜)改造为朝向社会生活的现实关注(窗),但从影片文本的隐含表意来看这种努力最终并没有真正实现。

《早春二月》对十七年电影中知识分子形象的拯救

《早春二月》对十七年电影中知识分子形象的拯救

《早春二月》对十七年电影中知识分子形象的拯救
谭晓明
【期刊名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1
【总页数】3页(P87-88)
【关键词】知识分子形象;十七年电影;新中国电影;毛泽东文艺思想;萧涧秋;主流话语;乌托邦;主流意识形态;《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作者】谭晓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意识形态化的人物脸谱--“十七年”电影中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 [J], 杨亮
2.中国电影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裂变分析--以1992~2005年中国知识分子题材的电影为例 [J], 王晓旭
3.浅论中国十七年电影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 [J], 董婉驰
4.遮蔽的人性——十七年电影《林家铺子》《早春二月》《北国江南》再思考 [J], 唐雅琴
5.知识分子心理的镜像旋转及对个人自我追求的再认识——评电影《早春二月》[J], 杨雨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63年,导演谢铁骊拍了《早春二月》,因内容问题,被雪藏多年

1963年,导演谢铁骊拍了《早春二月》,因内容问题,被雪藏多年

1963年,导演谢铁骊拍了《早春二月》,因内容问题,被雪藏多年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皮皮电影/ 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今年是新中国的70华诞,七十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电影自然也不例外。

回望在新中国刚刚起步之时,一切都百废待兴,新旧交替的电影行业也面临着各种技术、物资等方面的考验。

即便在技术水平和创作环境遭遇重重阻碍的条件下,仍然诞生了像《祝福》、《舞台姐妹》、《小兵张嘎》等经典电影,涌现了许多影史留名的电影艺术家。

谢晋、崔嵬、水华、谢铁骊、李俊、成荫······这些老一辈导演共同书写着新中国电影的新风貌,缔造了新中国电影的初步辉煌。

今天皮哥推荐的这部作品正是谢铁骊导演最知名的代表作,它以其独具韵味的诗情画意被誉为“新中国电影史的一朵奇葩”——《早春二月》丨1963Early spring导演:谢铁骊主演:孙道临 / 谢芳 / 上官云珠 / 高博 / 韩焱 / 俞平 / 范雪朋在那个电影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年代里,以“小资”知识青年为主角的《早春二月》无疑是个异类,备受主流舆论的抨击和贬斥。

没有慷慨激昂的革命口号,没有视死如归的英雄儿女,《早春二月》抒情诗般的韵味无疑与红旗飘飘的时代格格不入。

但正是这抹诗意,让《早春二月》在56年后的今天仍然被广为传颂,成为新中国电影里最亮眼的存在。

1926年,彼时的中国军阀割据、民不聊生,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刚刚拉开大幕。

心怀理想却受困于现实的知识青年肖涧秋应昔日好友、如今已是小学校长的陶慕侃邀请,前往其所在的芙蓉镇教书。

小桥流水、垂柳依依,如诗如画的芙蓉镇驱散了肖涧秋长久以来的苦闷惆怅,与多年未见的老友陶慕侃相聚更是让他为之兴奋不已。

欣喜之余肖涧秋似乎看到一丝希望:或许在这无处施展抱负的乱世,从事教育会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在陶慕侃的家里,肖涧秋结识了陶慕侃开朗活泼的妹妹陶岚,两人相谈甚欢,让这对有着共同语言的青年男女不由得互相产生了倾慕之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
——从影视心理学的角度简析《早春二月》的艺术特色
摘要:著名电影导演谢铁骊在文革时期拍摄的《早春二月》,以深刻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五四运动”退潮后苦闷彷徨的知识分子的一段心路历程。

揭示了诸多社会现实问题。

导演用独特的视角,清新隽永的风格为中国电影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么《早春二月》这部名垂青史的“样板戏”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艺术魅力呢?本文将从影视心理学的角度,从艺术层面对本片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出本片“如何能够将观众吸引进去,并最终让观众达到移情如梦的效果”这一主题。

关键词:《早春二月》,“移情如梦”,影视心理学,观影体验,故事表达,艺术特色
一、影视心理学与本片的关系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研究的内容大概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等方面”○1。

影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电影和电视剧。

简而言之,就是研究观众为什么会对电影或者电视剧产生深刻印
象的一门学问。

具体到《早春二月》这部片子中,影视心理学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观众能够融入到“早春二月”中,让观众仿佛就生活在那个年代,可以亲身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细腻温润,亲自踏过那座独木桥,手摸传道解惑的粉笔,分泌知识分子的书香气,融入大革命的洪流中。

本片不仅是“十七年电影”的重要代表作,更是中国电影史的经典传奇。

毫无疑问,此片既然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那么他肯定是成功的,肯定就会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观众。

下面本文就将通过对本片艺术层面的深入分析,探讨出本片“如何能够将观众吸引进去,并最终让观众达到移情如梦的效果”这一主题。

二、“移情如梦”的基础——本片故事的有效表达
“一部影片的成功与否,或者说能不能吸引观众,使观众达到“移情如梦的效果”最基础的一点,在于这部电影的故事精彩程度如何,具不具备感同身受的观影体验”○2。

具体到本片而言,本片改编自作家柔石的小说《二月》,它以20年代的江南水乡为背景,披露了“五四”运动退潮后苦闷彷徨的知识分子的一段心路历程。

主人公萧涧秋是“五四”运动唤醒的青年,但革命风暴的洗礼并没有使他成为坚定的革命者,随着“五四”运动退潮,他又陷入痛苦迷茫之中。

为了让疲倦的心灵得到安宁,他应老同学陶慕侃之邀,到芙蓉镇中学任教,希望在这世外桃源般的水乡小镇过一段清静的生活,在美丽的自然和
纯朴的乡民中间忘却烦恼,疗救心灵的创伤。

在这小镇上,陶慕侃的妹妹陶岚对他展开了极为热烈的追求,这让萧涧秋苦闷的心情得到极大的舒解。

然而在此同时,他却陷入了对自己昔日同学的遗孀文嫂和他的两个孩子的深切同情之中,甚至为了“彻底的解救他们”要与寡妇重新组合家庭。

他的一系列清白正义的行为虽然得到陶岚的同情却不为小镇上的封建势力所容,谣言中伤纷至沓来,竟至寡妇自尽,萧涧秋的人道主义理想也就此破灭。

事隔不久,他倾注一腔心血的贫苦学生王海福的退学又给了他当头一棒,棒杀了他教育救世的理想。

他终于明白过来,任凭自己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这些人的悲苦命运,他必须寻求另外的道路。

于是,在逃避了两个多月以后,他离开芙蓉镇,重又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

本片是文革中的八部“样板戏”之一,“十七年电影”的代表作。

“同时也是20世纪20年代“小资电影”的代表作,在其中蕴含了大量人文情怀和内敛精神,是全体中国人的精神象征,这其中还掺杂了太多的个人感悟。

○3”所以说本片不仅仅是中国电影史的经典,更是全体中国人的“集体怀旧”,即本片是一个造梦的空间,能够唤起中国人的集体回忆。

本片的故事极其精彩,风格清新隽永。

为此在本片观影的过程中,观众积极主动的帮助影片中的主人翁完成该完成的任务,由此主动帮助影片创作者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与要求。

这就是影视心理学中观众主动承担的对“故事的有效表达”。

三、“移情如梦”的渲染——本片的艺术特色
“移情如梦”,即是说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被电影所吸引。

观众被电影所吸引,这种原因各个方面都有,但是很多电影如果要单独从某一方面进行分析确实很难,这是因为电影的各种艺术元素在进入电影之后都与进入电影之前有了本质的改变。

这种改变,简而言之,就是艺术特色。

本片从整体视觉感觉来说,当时大颗粒胶片(其成像特点是相对模糊和疏淡)的使用和江南水乡背景的选择使该片的画面极具透气感,相对于时代和当时大多数影片的浓墨重彩,犹如一阵扑面而来的清风,颇具影片题目中夏衍特意添加的“早春”之气。

在影像内部,清新的风格、舒徐的节奏在第一个镜头中就可以初步感受到。

定位拍摄中,一堵木板墙占满了整个银幕,墙的左上角是一个小小的窗口,在出字幕的同时,窗口缓缓掠过岸边的景色,虽然远景不很清晰,但江南水乡的特色还是十分明显的。

字幕出完以后,镜头摇向货舱与客舱连接的窗口,从窗口慢慢推向客舱,最后以近景停留在侧对镜头的萧涧秋身上。

镜头的这种巧妙设计不仅点明了故事所发生的环境,避免了单纯出字幕的单调,而且具有由远及近、由动到静的层次感。

接下来的镜头以中景展示客舱,萧涧秋处于画面中央,从他的穿着打扮以及面貌神情不难看出,他和这个嘈杂的环境是格格不入的。

要命的地方就在这里,影片在这里特别突出了一个细节,暗示萧涧秋与环境的不协调。

旁边的一个农民打瞌睡把头靠在萧涧秋的肩上,他皱起眉头露出厌恶的表情,推开那人站起来走了出去。

萧涧秋这一近乎本能
的举动,形象地揭示出他这一类知识分子与农村下层民众的隔膜——或许正是这个艺术上的巨大成功最先给这部影片惹来了意识形态方面的麻烦。

优美的意境,细腻的抒情,可以看出影片深得传统美学之妙,这一点还表现在情与景的交融上。

在这部影片中,写景的镜头随处可见,从开始展示萧涧秋内心的波澜到结尾预示未来的希望,写景的镜头在影片中占了较大比重。

这些镜头与人物的心理、情感、环境气氛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传情达意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萧涧秋七次经过通往西村的拱桥为例,七种心境各不相同,由喜悦到愤怒到最后的悲哀,景物也随之变化,景以情生,情以景浓,情景相辅相成,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早春二月》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抛弃戏剧化的结构原则而代之以多场景组合的方法来进行叙事。

戏剧化的结构往往把影片分为几个矛盾冲突相对集中的段落,段落与段落之间用渐隐、渐显连接,类似舞台上的分幕分场。

而该片所独创的多场景组合则明快洗炼,意蕴丰厚。

例如陶岚与萧涧秋初识,陶家、萧涧秋在学校的客房、西村文嫂家几个场景直接组合在一起。

陶家,萧涧秋听了文嫂的遭遇陷入沉思,他的神情引起陶岚的注意,陶岚若有所思地注视着萧涧秋,这时影片从陶岚的近景直接切到萧涧秋的客房,陶岚进来,萧涧秋不在,镜头以陶岚的视角扫过桌子上的书、杂志,陶岚接下来做什么影片没有再交代,而是从书、杂志一下切到西村文嫂家,从文嫂家出来,萧涧秋兴奋异常,按通常的处理,镜头应随萧涧秋的行踪回到客房,而影片从外景直接切回客房,让陶岚反客为主,等待萧涧秋回来。

仔细分析
这个段落三个场景间的四次转换,虽都是直接切换,但由于镜头与镜头之间相互暗示、相互补充,所以并没有生硬的感觉,与渐隐、渐显相比,这种多场景组合使得影片结构更紧凑,意蕴更丰厚,也彰显出这部影片的散文化特色。

四、总结
本片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原因固然是是多方面的。

但是从本质上而言,则在于本片的创作者们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理需求,从观众的视角出发,按照影视心理学的规律,从艺术的角度出发为观众创造了一个“早春二月”。

参考文献:
○1胡连玉:《心理学导读》,第1页,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2何刚:《何为“戏”》,第23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洋:《老电影之早春二月》,第135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