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6张PPT 内嵌视频)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6张PPT 内嵌视频)

200年官渡之战结束后的形势图
袁曹绍操 曹操
曹操诗篇之统一北方后
壮 心 不 已 。
烈 士 暮 年 ,
志 在 千 里 。
老 骥 伏 枥 ,
曹操的政治抱负是什么?
2、赤壁之战:背景、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影响;
背景: ①208年,曹操挥师南下, 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 (刘备、孙权),统一全国。 ②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派 诸葛亮联络孙权,孙权听从 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 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官渡之战
1、官渡之战:背景①-④、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影响;
①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 ②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采 用屯田措施,势力逐渐壮大; ③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 足,实力强大。 ④曹操和袁绍都想称雄北方。
本名:曹操 字号:孟德(小名阿瞒) 所处时代:东汉末年 出生地: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生卒年:公元155~220年 地位: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三国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时间、地点: 200年,官渡。
交战双方: 曹操军队和袁绍军队。
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军主力。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东官

西、 渡

个之
击 破、 偷
战 经
袭、 过


袁绍
公元200年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乌巢
袁绍拥兵10万,战马万匹,曹
曹 操 军仅三、四万人。官渡相持时,袁 绍谋士许攸降曹,告之袁军粮草辎 重屯于乌巢。曹操便率精兵偷袭乌 巢,烧掉袁军粮草,进而大破袁军。
(2)孙吴: ①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②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三国鼎立》ppt课件(30张PPT)

《三国鼎立》ppt课件(30张PPT)

时间 交战双方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作用
孙刘联军胜利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分析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 胜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人和)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地利)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天时)
曹操 败
①北方官兵,不习水战(客观) ②连环战船,战术失误(主观) ③骄傲自满,松懈轻敌(主观)
根本原因:统一的条件不成熟。
分析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取胜原因:
曹操方面: 1、官兵多是北方人,水土不服,不习水战。 2、因实力强大而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孙刘联军方面: 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策略得当)。
客观方面:南北统一的条件不成熟。
战争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原因
影响
官渡之战
曹操统一全国的壮志
课后活动
1.阅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 他实现了吗? 没有 原因又是什么? 因为随着刘备、孙权势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 败,最终形成的是三分天下的局面。 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 发了他统一国家的豪情壮志。
3.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湖 南、湖北。
三、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三方都
பைடு நூலகம்赤壁 之战
孙权---巩固江南
不具备 统一全 国的条
刘备---巩固与发展

直接原因: 赤壁之战
根本原因: 魏、蜀、吴三国经济、军事实力势均 力敌,缺乏统一全国的条件。

(部编版)三国鼎立PPT课件1

(部编版)三国鼎立PPT课件1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B、208年 D、222年
) D
二、快速抢答(第二关)
胜 利 就 在 前 方 !
1、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 2、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3、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攻打曹操,曹操 率军迎战。这句话有没有错误?为什么? 4、221年蜀国的建立者是诸葛亮,对吗? 5、三国时期的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1.曹魏重视农耕 广屯田 修水利 造翻车 2.诸葛亮治蜀 州
轻松闯三关
相信自己!
一、选择题(第一关)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C)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 )
A、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A、220年 C、221年
B、昆阳之战 D、巨鹿之战
刘璋据长江上 游益州地区
刘表据长江中 游荆州地区
孙权据长江中 下游扬州地区
图中的人物 都是谁? 这幅图反映 了一个什么成语 故事?
三顾茅庐
二 、 赤 壁 之 战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08年,曹军同孙权和刘备联军 在赤壁对峙。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 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 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最终曹军大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天时 地利 人和
三、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魏 蜀
220年 221年
曹丕
(pī)
洛阳
成都
刘备

222年
孙权 建业(南京)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ppt (29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ppt (29张PPT)

——
汉跨土“
室有,益
《 可荆高州
三 兴、祖险
国 矣益因塞
志 。,之,
……··” 以沃蜀成野志 则帝千
霸业里
诸 业。,
……
葛 可天
亮 成府
传 ,若之

三、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建立魏国, 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汉, 定都成都。
229年,孙权建立吴国,
定都建业。
➢229年,三国鼎立局面
正式形成。
翻 车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虽没有 改变政权割据的状况,但它形成局 部性统一,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 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为后来的全国 统一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东 曹操 官渡之战(200年) 统一北方
汉 末 年 军 阀
孙权
魏 赤壁之战(208年) 蜀
官渡之战
一、官渡之战(公元200年)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 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 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曹操《述志令》
经过
袁绍
十万人
延津
● 曹操
三四万人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 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 奠定了基础。
2070年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 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兵马沿江西 进。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 败,退至乌林,会合陆 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 峙。
赤壁之战概况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曹操败(孙刘出奇制胜,火烧赤壁)

16课 三国鼎立课件 (共35张PPT)

16课 三国鼎立课件 (共35张PPT)


222年,孙权称王,229年, 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 建业。
3、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
(1)魏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建立之前,曹操就重视农耕,大兴屯田,使流
民生活稳定下来。魏国建立之后,统治者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
魏国的“马钧”改进翻
翻车
车,制成提水工具翻车。
又名龙骨水车。是一种
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
问题思考: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其中作 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适当地进行文学创作, 这些内容当然不会见于史书记载。但是,这些内容 在另一方面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某些史事。我们既要将三国历史 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了解真实的历史。
例如对曹操的评价,历史上的曹操统军30余年,手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关史事:
知识拓展:

顾 茅 庐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曹 刘 刘 刘 20万大军



孙刘联军 不足5万
208年 赤壁之战
战 役 时 间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袁军(袁绍) 曹军(曹操)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 曹军
作 战 双 方 简单经过
结 果 特 点 影 响
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3、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结果: 曹操胜利 特点: 以少胜多 意义: 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东汉末年军阀 割据形势图
相关史事
匈 奴 袁绍
曹操 刘璋 刘表 袁术
相关史事官渡之战 袁 十万人 曹 公元200年 绍
操 迎 许 攸
白马津 延津
官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质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质课件(共26张PPT)

草船借箭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史学著作 《三国志》的记载
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的 描述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 (孙)权乘大船来观军, 公(曹操)使弓弩乱发, 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 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 箭,箭均船平,乃还。
孙刘联军火攻战术 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的 描述
结果 影响
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 …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 2、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三国志》 “……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 3、曹操自持兵强,骄傲轻敌 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翻车

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3、蜀汉
建立:221年,刘备称帝,定 都成都,国号汉 措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影响:加速西南地区的发展

诸葛亮
“三顾频频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4、吴国
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 的最早记录。

建立:222年,孙权称王,后定都建业 (南京),国号吴 措施:开发江东,发展了造船业、海外 贸易;230年,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 洲(台湾) 影响: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材料二:提倡“唯才是举”,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 用人上: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材料三:曹操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除了民屯还有军屯,兵士平时屯 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为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共27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共27张PPT)

赤壁之战过程
战役 时间 作战双方 力量对比 战争特点 战术 结果 影响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军
孙刘联军
兵力20余万
兵力约5万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不习水战,连接船舰 黄盖诈降,借东风,火烧赤壁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败兵北撤。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思考在赤壁之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为 何会战败?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
战的局面,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的
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
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而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和发展常态。
图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图二:三国鼎立形势图
课堂小结
为曹操统 一北方奠
孙刘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联军采用火攻, 战术得当
官兵来自北方,不习 水战,水土不服 曹操实力强大而骄傲 自满轻敌
三、三分天下谋发展——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形成背景
刘备占领荆州南 部以后,又向西 南发展,占取益 州。(巩固和发 展西南)
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割据势力,完成 了北方的统一。(占 领北方,无力南下)
16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料实证,能够说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提升 运用表格整理、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史料实证)
2 . 立足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能够理 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认识三国鼎立局面的进步性。(历史解释)
(结合教材97、98页回答)
魏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 产,大力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 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讲解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讲解教学课件
----诸葛亮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曹操:
(xié)
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
(2)“唯才是举”,重用人才
经济上:实行屯田、发展经济
军事上:战术得当,出奇制胜
袁绍:
为人多疑、优柔寡断、治军不严 骄傲轻敌,一意孤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 的残余力量及其他的一些军阀,基本上统 一了北方。207年,当曹操得胜还朝途径 渤海边时,曾留下了这样的诗句:“老骥 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
一种局面: 三国鼎立 两大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三国名称、建立者 四个人物: 袁绍、曹操、孙权、刘备 五个时间: 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9年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测评反馈
1.在一次讲故事的比赛中,小李犯了一个历史
知识方面的错误,请你把它找出来( A )
材料二 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 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 操成就大业。
材料三 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 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 实力不断增强。
以上三段材料分别体现曹操在哪些方面取得的优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曹曹操操率取军胜约, 2率万军驻向扎北于追 官击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第16课
三国鼎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前置性学习
1.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壮大的 2.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影响 3.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影响 4.三国的成立状况 5.三国在建国后是如何加强统治的

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吴国在科技文化方面的贡献
科技成就
吴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如数学家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 、医学家华佗发明麻沸散等。
文化繁荣
吴国文化繁荣,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等。 如陆机、陆云兄弟的文学创作、书法家钟繇的书法艺术等。
佛教传播
吴国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地区之一。孙权时期,佛教在吴国得到 广泛传播和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吴国经济崛起和海外交往
农业发展
01
吴国重视农业发展,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生
产力的提高。
商业繁荣
02

吴国地处江南水乡,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吴国积极开展海外
贸易,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商业联系。
造船业发达
03
吴国造船业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能制造大型海船,为海上交
通和贸易提供了有力支持。
刘备为夺回荆州,亲率大军进攻东吴,在夷陵地区与陆逊 率领的东吴军队展开激战,最终刘备败退。
荆州争夺战
赤壁之战后,荆州成为孙刘争夺的焦点。经过多次战役, 双方互有胜负,最终孙权通过外交手段取得荆州的控制权 。
战争影响
夷陵之战和荆州争夺战进一步巩固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孙 权和刘备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东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地位得到加强。
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CONTENCT

• 三国鼎立背景与形势 • 魏国政权建设与成就 • 蜀汉政权特色及历史地位 • 吴国发展历程与重要贡献 • 三国间战争与战略格局演变 • 三国时期文化艺术成就概览
01
三国鼎立背景与形势
东汉末年政治动荡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势力膨胀,导致政治腐败, 民不聊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绍(?~202年)东汉末 年汝南汝阳人,字本初。 占据河北一带,由于战乱 较少。人口众多,粮食丰 足,其势力在各军阀中是 最强大的一个。随着曹操 实力的不断壮大,袁绍越 发恐慌,急于消灭曹操。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袁绍
刘璋
曹操
刘表
袁术


公元200年
袁绍
十万人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3、通过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 时,主要应该看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一、自主预习 简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结果、作用。
战役 名称
时间
结果
作用
官渡 公元 曹操以少胜多, 为曹操统一北方
之战 200年 大败袁绍。
奠定了基础
赤壁 公元 孙刘联军以少胜 为三国鼎立局面 之战 208年 多,大败曹操 形成奠定基础
袁绍失败的原因:
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从比较战 前双方实 力和战争 中两人的 所作所为
分析
请思考:
曹操是不是就满足于统一 北方呢? 他下一步又会怎么做呢?
赤壁之战
刘备(161~223年)字玄 德。涿郡涿县人。在东汉 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先后 投奔公孙瓒、陶谦等人。 后采用诸葛亮的主张联孙 抗曹,在赤壁大败曹操后 占领荆州,势力不断壮大。 221年称帝,都成都,国 号汉,222年彝陵之战中 失败,不久病死。
内地和 台的湾联系。
230年,孙权派卫温 率船队到达夷洲,这 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 最早记录。同时也说 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 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
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
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1、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2、因为东汉中期以来,统治黑暗;
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军阀割据混战,人民处在水 深火热之中。 3、而魏、蜀、吴统治者在完成了各自境内的相对 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 措施后,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促进了民族 的融合。 4、从这些史实看,这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 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民族的融合。 因此,我们说这是历史的进步。
分析赤壁之战[阅读75——76页] 孙刘联军胜利原因: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战败的原因 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战术失误 我们要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培养 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孙权(182~252年)字 仲谋,吴郡富春人。由 于他善于用人,军纪严 明,受到百姓欢迎,势 力不断壮大,孙策死后, 继续经营江东。208年 联刘抗曹,在赤壁之战 中获胜。229年称帝于 武昌,国号吴。不久迁 都建业。
周瑜(175~210年)字公 瑾,庐江舒县人。少时 与孙策为友,帮助孙策 在江东创建孙氏政权。 孙策死后,与张昭一起 辅佐孙权。208年,曹操 率军南下,他坚决主战 并亲率吴军大破曹兵于 赤壁。后病死。
孙刘联合
曹操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地点
赤壁
结果
孙刘联军战胜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影响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曹操
刘备 孙权
分析赤壁之战[阅读75到76页]” 为什么呢?
1、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 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2、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 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 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三国鼎立的形成
220年,曹丕自 称皇帝,国号魏, 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 称皇,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蜀吴
222年,孙权称 王,国号吴,
定都建业。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220年
创建者 都城(今名) (pī)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南京)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三国形势图
乌巢
官渡
曹操
三、四万人
以少胜多
阅读74页第二段,完成表格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袁绍
地点
官渡
结果
曹战胜袁。为曹操统一北方 奠定了基础。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阅读“官渡之战”一目,思考:
曹操取胜的原因:
经济上: 采用屯田措施,
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务农
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
图中的人物 都是谁?
这幅图反映 了一个什么成语 故事?
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前形势图
假设你是当年三国时期的一位谋士,你会辅助谁一同天下呢? 如果你是刘备的谋臣,你会怎样出谋划策,让刘备不被强大的曹操 势力消灭呢?
赤壁
曹操 二十万 刘

刘刘
赤壁之战 208年
以少胜多

曹军
赤壁 之战
孙孙、刘
联军
五万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曹操: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和诗人。
从诗句中我 们可以看出 曹操有什么 志向呢?
曹操《龟虽寿》 老骥(jì)伏枥(lì),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怀有雄心壮志, 他要统一天下
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
政治上: (1)“挟天子以令诸侯”, 取得政治上的主动。
(2)重视人才。 经济上: 采用屯田措施,组织军队和 流亡民众务农,势力壮大。
一、 东汉末年的形势
东汉末年的景象!!!
1、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 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 只剩下760万······ 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 出现了“白骨露于骨,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 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争,过上和平 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利历史的潮流,结束了 这种战乱局面呢?
第16课三国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和历史作用;曹操统 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 面形成的原因。
2、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 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对 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吴 蜀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假如你是魏蜀吴 三国的国务院发言 人,能否介绍本国 的经济发展状况?
[阅读77页第二段]
国家 经济发展情况

修建 水利工程,北方生产明显恢 复和发展起来
蜀 蜀国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 关系

展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 230年孙权派 卫温到 夷洲,加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