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上不存在的“新时代”女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究作者:张涵頔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20年第10期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文学进入跨越式发展时代。
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写是中国文学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其中,关于女性形象的刻画与描写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文章首先对现当代文学作品与女性形象进行基本概述,然后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着重探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和审美文化意义,具体彰显女性的成长历程和女性意识的成长发展,从而引导读者从不同女性角色的分析中加强对现代社会的审视。
一、现当代文学作品与女性形象五四运动后,中国文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此之后出现的文学作品统称为“现当代文学作品”。
现当代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开始用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再加上五四文化思想启蒙作用的影响,新文学者们注重利用文学作品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社会的反思,并将文学作为改造人生甚至改造社会的重要工具。
例如,鲁迅的《呐喊》《彷徨》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理性批判精神,其中《野草》可以称得上是一部表达个性化主观情怀的著作;陈独秀创办的杂志《新青年》刊登的是批判人生、思考人生的文学作品。
总之,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影響下,中国现当代文坛逐步出现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多元化文学创作手法并存的局面。
五四文学革命以后,现当代文学舞台逐渐涌现出巴金、冰心、张爱玲、胡适、钱钟书、林徽因、朱自清等学者。
通过细细品读他们的文学作品,可以感受至纯至真的幸福与快乐,可以感受坚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可以感受作品中的忧郁愁思,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有效印证。
在现当代文学发展历史中,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凭借其独特性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鲁迅作品中的子君等个性化的女性形象展现了觉醒的女性;杨沫笔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中国女性由个性化到成熟化的转型;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的自我追求;贾平凹则通过对女性感情纠葛的细腻描写将美学理念全面表达出来……这些女性形象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引导读者自省自悟,从而使其思想境界得到不断升华。
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的体现
浅析中国现当代⽂学作品中⼥性主义的体现浅析中国现当代⽂学作品中⼥性主义的体现 在⼆⼗世纪社会变⾰的时代背景影响下,中国⽂学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以下是⼩编搜集整理的⼀篇探究中国现当代⽂学作品中⼥性主义体现的论⽂范⽂,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在中国⽂学的现代化进程中,受西⽅近代⼥权运动的影响,涌现了⼀批⼥性主义⾊彩鲜明的时代作品。
本⽂以著名作家李先⽣的经典代表作《李双双⼩传》为例,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性主义理论,分析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性思想变化。
关键词:《李双双⼩传》;⼥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妇⼥解放 在⼆⼗世纪社会变⾰的时代背景影响下,中国⽂学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先进思想在现代⽂学作品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其中,⼥权思想是摆脱封建礼教枷锁的标志,更是社会风⽓转变的典型表现。
⼥性思想的变化在她们对待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态度上都产⽣了深刻的影响,反映了新时代⼥性的⼈⽣观和价值观转变。
争取男⼥平等的思想更是渗透到了她们⽇常⾔谈和⾏为举⽌中。
下⾯将从新中国的妇⼥解放运动出发,以《李双双⼩传》为例,分析⼥权思想在中国现代⽂学作品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性主义思想简述: 马克思主义的⼥性主义者认为,妇⼥受压迫并不是个⼈蓄意⾏为的结果,⽽是个⼈⽣活于其中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的产物。
换个⾓度来说,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来阐释,即受⽗权制影响,妇⼥只能留在家中料理家务,男⼈负责外出劳动,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
没有收⼊的妇⼥们在经济上处于劣势,也就导致了她们在家庭中没有话语权和决定权,处于受压迫的地位。
⼥权主义者应该建⽴⼀种新的劳动概念,在重建劳动的过程中必须避免千篇⼀律的、⼏乎没有什么创造性的⼯作,⽽是要在⼯作环境中发展⾃我的同时也改造着外部世界。
⼆、《李双双⼩传》中⼥性主义思想的体现: 新中国建⽴以来,妇⼥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她们积极投⾝于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劳动中。
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演变
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演变自古以来,女性一直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主题。
在现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从传统的柔弱被动到现代的独立自主,女性在文学中的形象变得越来越丰满和多样化。
首先,我们来谈谈传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通常被描绘成柔弱、无力和从属的。
她们经常被赋予被动的角色,只扮演辅助男性角色的配角。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家的女性形象就展示了传统女性的特征。
她们在家庭内部扮演着被保护和依赖的角色,很少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逐渐受到了质疑和挑战。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女性地位的提高,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开始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
女性形象逐渐摆脱了传统束缚,展现出独立、聪明和有能力的一面。
例如,在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中,方鸿渐的妻子甄秀珠就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女性形象。
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展现出一种独立和自主的态度。
除了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外,现代文学中也出现了许多反传统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角色,而是在社会和职业领域中发光发热。
例如,丰子恺的小说《花鼓》中的女主人公阿梅就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冒险精神的女性形象。
她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在陌生的大城市谋生,并通过表演才艺赢得了尊重和认可。
这种自信和勇气的女性形象展示出现代女性的力量和魅力。
另一方面,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也开始涉及到社会问题和女性权益。
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将女性形象作为被压迫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象征,通过叙述她们的故事来探讨性别歧视和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例如,在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女性角色被描绘为在极端的社会环境下坚强抵抗的形象。
她们经历了战乱和苦难,却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勇敢地面对挑战。
这些女性形象展现出了现实中许多妇女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
总结起来,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从传统的柔弱被动到现代的独立自主,女性在文学中的形象变得越来越丰满和多样化。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质量监测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下册,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山乡巨变”是描述新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一个关键词。
当下文学若想有效地介入乡村现实,重获历史能动性,就需要吸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些重要历史经验,并在全新的时代语境下使其实现创造性转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参与“山乡巨变”的重要历史经验主要有三点:其一,新中国成立之前,现代文学对于乡村的表述在整体上呈现“他者化”的倾向,其文本未能深入乡村内部。
这种远距离的乡村想象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打破,赵树理、周立波等作家近距离书写“山乡巨变”,还原并介入农村革命的历史现场,发掘、利用民间话语资源,赋予农民主体性地位。
经由他们,文学完成从被动表现农村生活到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实践的转变,农民的主体性得到极大地张扬。
其二,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作家们主动进入劳动生产现场,深度参与乡村建设,逐步建构起创作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早在延安时期,一些作家就将文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在运动中写运动”的创作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模式被进一步发扬,比如周立波在参与大海棠乡农业初级合作社基层工作的过程中创作了《山乡巨变》。
其三,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作家们大都将广大农民群体作为潜在的阅读接受者,注重汲取评书、快板、戏曲等民间文化资源。
此外,文学还被改编成电影、连环画、广播剧、戏曲等艺术形式,以更加通俗的表达方式缩短文学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因此,农民也由文字的被动阅读者转变为演艺活动的参与者,其在文艺活动中的位置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今天的作家要想真正参与到“山乡巨变”的进程之中,首先应该深入农村生活现场,全方位把握乡村社会的新变化。
茅盾笔下的女性选择——以《幻灭》和《动摇》中的女性为例
562021.04茅盾的作品总是可以扣住时代的特色,展现人物的性格,他笔下的人物折射出所处时代人物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
小说《蚀》三部曲,陆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是茅盾先生在一九二七年秋至一九二八年春所作。
其中,小说《幻灭》故事的背景是即将发生革命时期的上海和已经处于火热革命中的武汉,小说中的慧女士形象是“对现实不断怀疑但却内心孤独”的女性。
小说《动摇》把故事的背景放在革命局势随时发生巨变的武汉周边的小县城,反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复杂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状况;小说中的孙舞阳虽然表面上天真活泼,可在感情上却很老练。
通过茅盾先生对《幻灭》中的慧女士和《动摇》中的孙舞阳的性格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茅盾先生给我们展现的女性形象特征以及她们的思想动态和人生经历。
茅盾其实是借助这些女性形象来表述他对大革命前后时代的变化、当时社会的认识和体验。
为此笔者意通过《幻灭》中的慧女士,《动摇》里的孙舞阳等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定位与分析,探究这些人物形象的异同,了解作者茅盾塑造这些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目的。
一、慧女士:充满怀疑而内心孤独虽然在《幻灭》中作者没有用过多的言语来描写慧女士这一女性人物,她是以静女士旧同学的身份出现的,她的出现只是为了衬托静女士,但在小说中她的位置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她的个性独特,“大胆、刚强、决断、老练”,她不像静女士那样多愁善感,她有什么话都会毫无顾忌地“蹦”出来,就犹如小说开头写的:“我讨厌上海,讨厌那些外国人,讨厌大商店里油嘴的伙计,讨厌黄包车夫,讨厌电车上的卖票,讨厌二房东,讨厌专站在马路旁水门汀上看女人的那班瘪三……真的,不知为什么,全上海成了我的仇人,想着就生气!”她表现出现代女性该有的特点和魅力。
她不像静女士那样可以生活在舒适的环境里,她没有静女士那样的自由。
她总是在为职业奔波,总要承受母亲给的压力,哥嫂“给予”的嘲笑,外界的诽谤。
在法国学习的两年间,她很在乎两性关系甚至努力为之付出,她有过孩子,结过几次婚,可到最后却弄得自己遍体鳞伤,恍然间,这些伤害让她感觉自己的未来失去了光芒、充满了迷茫,她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这让她感觉到社会的一切都是骗人的,[摘 要] 《蚀》三部曲是茅盾文学写作的起点,也是茅盾先生的处女作,奠定了他作为一名小说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
现代文学史(二)
现代文学史(二)一、选择/填空1、新月社在文艺理论与批评上的代表人物是梁实秋;在《文学与革命》一文中梁实秋明确提出:“人性是测量文学的唯一的标准”。
2、30年代中期,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阵营外,能够独树一帜并且造成较大影响的是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
在他看来,批评首先要能够“自我发现”:“批评的成就是自我的发现和价值的决定”。
3、《少年漂泊者》是蒋光慈“普罗”小说的开篇之作;中篇小说《野寂》是蒋光慈创作的第一部具有“革命+恋爱”特征的小说,出版于1927年。
4、1930年创作的《为奴隶的母亲》是柔石短篇小说的代表作,1934年曾由英国人马丁·劳伦斯编入《中国短篇小说》,美国人斯诺将其收入了《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小说描写了浙东一带农村的“典妻”风俗。
5、《子夜》中出现的人物:①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资本家朱吟秋②地主形象冯云卿③知识分子--动摇,范博文,吴芝生,张素素,某记④a.林佩瑶——吴家三少奶奶 b.周旋于资本家之间的交际花徐曼丽和寡妇刘玉英 c.与都市生活格格不入的吴家四小姐吴蕙芳6、艾芜是位著名的“漂泊作家”。
他曾用“墨水瓶挂在颈子上写作”来形容当初他“由四川到云南,由云南到缅甸”,随手“抒写些见闻和断想”的情景。
7、艾芜的《南行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特色的流浪汉小说。
8、专注于人物潜意识的开掘与心理分析,并使心理分析小说成为“新感觉派”小说中的一个独立类型的,是施蛰存。
9、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指的是完成于1933年的《雾》、《雨》、《电》;《家》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这部作品最早在1931年上海《时报》上以《激流》为题连载。
10、老舍的小说堪称典型的市民文化小说。
11、大河三部曲是指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出上、中、下三卷,第四卷因抗日战争爆发未完成)。
12、在数量众多且内涵精深博大的鲁迅杂文中,贯穿其始终的是一部活中国人的“人史”。
现当代女性文学作家
现当代的,在中国璀璨的文学长河中,闪亮的女性作家寥寥已,张爱玲、舒婷、三毛高山仰止,张爱玲,一个用刀刻般过的名字,擅长都市爱情小说,半生缘、红白玫瑰、金锁记、倾城之恋,每一篇都是经典,让人欲罢不能,身为李鸿章的曾孙女,其传奇经历与他的写作结合在一起,用犀利的笔触写衰落中的文化,乱世中的文明,文字惊心动魄。
——舒婷,知性女士,与本人同姓,甚得意,呵呵,其人经历上山下乡,经历非凡,文字清新情感细腻中又有一种幽默,致橡树和神女峰广为人传,舒婷多次强调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但是其作品,已经上升到男子的那种气魄,由小我上升为大我,十分可贵,很少女性能做到这点,强烈推荐。
——三毛,流浪文学是其标签,写剧本填词,每次出手都震撼人心,名不虚传啊,其作品率性真诚、浪漫,为中国女性文学增添了一笔绚丽浪漫的红色。
此外毕淑敏的朴实大气也值得一看哦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的女性文学是中国20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方面。
她和“五四”新文学同时诞生并共同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沧桑,涌现出五、六代女作家和丰富的创作实绩。
如果说现代性是新文学有别于传统文学的特质,那么女性文学是不是现代性的新文学,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回避得太久。
而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是我国女性文学研究的起点。
自从女性文学这个命名出现以来至今仍然自说自话的女性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也必须从界定和梳理女性文学的现代性入手。
19—20世纪:女性文学的绚丽日出伊丽莎白·詹威在《美国当代文学·妇女文学》中指出:由于女性文学来自被抹煞的人类“另一半”的生活经历,需要“用一种不同度数的镜片才能清楚地看到它们”。
〔1〕也就是说,这个“镜片”的“度数”要和女性文学的实际相符相配,就必须从女性文学的诞生说起。
无论是东方或西方的语言中,人类(humanbeing)、人(human )、历史(history)等词语都不包括女人,她们在人和历史的范畴中是不在场的缺席者。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学习参考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等主编)学习参考资料(“20年代文学”部分)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填空类知识]1、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1917年的大张旗鼓的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20年,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期。
2、1898年前后,严复翻译的几部西书将西方19世纪主要思潮的一部分介绍到中国来。
其中,《天演论》(赫胥黎原著《进化论与伦理学》)把进化论思想带进中国。
3、发生于1917年的文学革命,既是清末民初20年来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
4、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标示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
5、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辞《敬告青年》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又于1919年1月声言《新青年》同人“拥护德谟克拉西(democracy,民主)和赛恩斯(science,科学)两位先生”。
6、1917年1月,《新青年》(2卷5号)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2月的《新青年》(2卷5号)上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7、1919年1月,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办了《新潮》月刊,一起提倡白话文,一批知识分子形成了新文学的统一战线。
8、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要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十个字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稍后,周作人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两篇重要文章阐述了新文学应当具有的思想内容。
9、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
鲁迅是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时始用的笔名。
10、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在故乡绍兴积极参加宣传活动,并根据生活实感创作了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短篇文言小说《怀旧》。
11、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记录了他对先驱者命运的深刻思考;他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点染而成的。
12、鲁迅前期的杂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和《而已集》这五本杂文集中。
现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现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女性文学史不是一部断代史,从上古的人类起源神话《女娲补天》开始,从母性的角度揭示人类的起源,凸显了女性意识。
但是进入封建社会后,中国妇女就被笼罩在男权社会制度和文化的阴影中,几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的作品保留下来的很少,似乎只有三国时期的女作家蔡琰与宋代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名气盛大,其作品中女性意识之微弱也就不言而喻。
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史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年,却是中国女性文学史的真正开端,并达到鼎盛。
如冰心、庐隐、冯沅君、丁玲等,她们用自己的笔来对抗男性本位文化与父权制社会,用自己的作品争夺自己的地位,写出女人的觉醒、反抗与崛起,表现了女性意识逐渐加强的过程。
一、中国女性意识朦胧的觉醒五四时代是性别意识觉醒的时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女性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呼喊社会的变革、妇女的解放,追求女性独立,特别是婚姻的自主。
冰心是中国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在《秋风秋雨愁煞人》中,美丽好学的女学生英云怀着毕业后牺牲自己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设计着自己的未来,却被母亲强迫嫁给锦衣玉食、呼奴使婢的姨母家做媳妇,无法实现理想。
她不敢去参加毕业仪式,其实她内心十分想去,只是为自己的处境感到绝望和丢人,觉得无脸打扰向隅满座的同学,她一个人坐在廊子下吁叹,成为夫家的摆设和玩具,最后女主人公只能在秋风秋雨愁煞中无奈地憔悴。
英云对自己的生活千百个不愿意,内心惆怅至极,这篇作品对准的是中国男权文化,是冰心站在女性立场上对封建包办婚姻提出的质疑。
冰心还以母爱的名义来写作,她歌颂母爱,从而凸显出她的女性意识。
创造社的女性作家却和冰心不同,她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知识女性,描写她们追求、失望、苦闷、压抑等的新旧观念和情感理智的心灵冲突。
庐隐的文学是软弱的觉醒者的文学。
第一代现代女性面对强大男权世界的生命无力感,对婚姻的迷惘、对人生哲理的困惑,对青春女性情谊的留恋,均是庐隐笔下五四女性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关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论文
关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论文从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来看,性别的差别和对女性的歧视,从先秦两汉就已经存在,尤其是在汉朝独尊儒术开始,女性更是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束缚和捆绑。
因此当五四送来解放的曙光之后,这些女性便以飞蛾扑火的决绝,来换取生命的自由和尊严。
但社会对女性的宽容并未达到其所宣称的那样,女性在出走之后,依旧面临着十分尴尬的性别困境,从而也就谱写出了现代文学史上多姿多彩,但又饱含血泪的女性生命抗争之歌。
一、家庭中的逃离在古代封建大家庭中,女性是没有其独立的地位的。
她们在为出嫁之前,要听从父母的安排,而在出嫁之后,要遵从夫家的礼仪规范。
因此,在个性解放的号角吹响之后,这些女子上演了一幕幕的家庭逃离剧。
作为五四时期女性逃离的代表,萧红、卢隐她们自身及其作品都是值得探究的。
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另类存在,在这些叛逆的女儿中,她最勇敢,最富才情也最让人心疼。
她以逃离家庭来获取自由,并走向了自我流浪和放逐的道路。
这种逃离和行走的,在她的作品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以自己为素材,描写行走在人生中的孤独与凄凉,从而使得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有着独特的色彩与意味。
例如当时的独幕剧《终身大事》中,描写出了一个走出家庭,不顾父母反对的追求自由恋爱的女性形象,并影响了中国文学史上一批娜拉的出现,但同时也要看到,虽然在对这些家庭逃离中女性的书写作品增多,但对女性在家庭逃离后如何生存却未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因此在现代文学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逃出去的女性形象,但其命运多是颠沛流离。
二、夹缝中的生存女性的生存困境,一直是作家笔下所描写的主要内容,这在现当代文学史中也是如此。
从现代文学中的作品来看,很多女性作家都表达了其与男性话语平等的渴望。
舒婷在其《致橡树》中写道“:肩并肩”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但在大多数的作家笔下,女性却是作为夹缝中生存在状态而出现的。
在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成为了至今说不尽的话题。
她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女性,曾经的祥林嫂有幸福的家庭,但当丈夫死亡之后,家里的顶梁柱到下了,祥林嫂被迫改嫁,并在其额头上留下了被人称之为“耻辱”的伤疤,与此同时,唯一的儿子也死于意外,至此祥林嫂所有的寄托全都破灭,她为了获取心灵的安宁,在夹缝中挣扎生存,并将内心的所有痛苦寄托于神灵,以此来赎罪。
为什么女性文学作家在历史上经常被忽视或边缘化?
为什么女性文学作家在历史上经常被忽视或边缘化?一、历史偏见导致女性文学作家被忽视历史上,男性占据着社会的主导地位,其文学作品往往被视为更有价值和重要。
这种偏见使得女性文学作家的作品常常被忽视。
首先,古代社会对女性产生了诸多限制,使得女性缺乏接受教育的机会。
缺乏教育限制了女性文学才能的发展,也使得她们的声音无法得到传播和关注。
其次,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女性文学作品被认为是次要的、情感化的产物,而非真正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这种刻板印象进一步削弱了女性文学作家的影响力和地位。
二、文学市场机制对女性文学作家存在偏见和障碍文学市场机制中的种种偏见和障碍也导致女性文学作家难以获得公平的待遇。
首先,出版界的男性主导地位限制了女性作家的作品被广泛出版和推广。
因为出版商更倾向于选择男性作家的作品,认为其更具商业价值。
其次,市场需求偏好男性主题和视角的作品,而对女性主题的作品相对冷淡。
这使得女性文学作家的作品往往被忽略或边缘化。
最后,文学评论界对于女性文学作品的评价也存在偏见。
女性作家常被贴以“女性化”、“情感化”等标签,削弱了作品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三、女性文学创作与社会反应的相互制约女性文学作家在写作时的创作环境与社会反应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首先,受到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拖累,女性作家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创作状态中。
这种情况使得她们在时间和精力上比男性作家更受限制,难以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才华。
其次,由于社会对女性文学作品的偏见,女性作家往往面临着更多的批评和质疑。
这种批评与不公平对待进一步压抑了她们的创作热情和决心。
四、推动女性文学作家地位提升的措施与希望为了推动女性文学作家的地位提升,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女性文学作家的研究和教育。
只有更多地了解和传承女性文学作家的作品,才能打破历史偏见,重塑公众对女性作家的认知。
其次,出版行业要给予女性文学作家更多的机会和平等的待遇。
不应将作品评价建立在性别而非质量之上,而要尊重每一位作家的独立个体性。
梳理从五四到当前的女性作家脉络
梳理从五四到当前的女性作家脉络文学院1302卞少瑾011301054 女性主义发端于19世纪中叶的欧美,在20世纪初就已传播到了中国。
对随后的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五四”女作家第一次以群体形象在平等的人的位置上言说女性心声。
她们在理性观念上自觉的妇女解放意识;而在深层心理上,其人生体验又呈丰富复杂的状态。
“五四”女作家群的出现绝非偶然现象,它是“五四”启蒙主义思想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
在五四运动时期,女作家的视角从社会转向女性自身,以陈衡哲、冰心、凌叔华、冯沅君、黄庐隐、石评梅、苏雪林以及稍后出现的林徽因等为代表的第一代现代女性作家进行人生与文学的双重探索。
陈衡哲首先提出“世上的人对于命运有三种态度,其一是安命,其二是怨命,其三是造命。
”她的文章蕴含着现代个性主义内涵的人生观,彻底否定了卑弱顺从的传统女性意识,使她的文章刚强而有哲思。
冰心、石评梅、陈学昭等“五四”女作家都在自己的创作中正面抒发了肩负社会责任的主人翁情感,彻底反叛了女性“从父”、“从夫”、“从子”的封建礼教。
同时冰心的短篇小说《离家的一年》、《寂寞》,散文《寄小读者》、《山中杂记》,陈衡哲的短篇小说《孟哥哥》等,体现了她们对童真的赞美,她们不仅从哲理和诗意的角度肯定儿童世界的纯净美好,而且还兴致勃勃地去深入探究儿童拙稚的内心世界,捕捉儿童生活中的天真童趣。
但我认为在“五四”中讨论最多的是关于爱情、婚姻问题讨论。
冰心、庐隐、冯沉君、黄白薇等女作家从不同方面强烈表达了现代女性对于自由的性爱、情爱的追求。
庐隐以《丽石的日记》、《海滨故人》、《象牙戒指》;冯玩君的《隔绝》、《隔绝之后》、《旅行》、《慈母》四篇系列小说;但是,尽管她们在尽力割断与封建的中国文化传统的联系,却始终无法从血脉中除去浸淫已久的封建余绪。
这一矛盾表现于创作当中,就形成了女性文学萌发期特有的闺阁气息。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走向消歇,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十年内战和抗日战争的相继爆发,致使中国社会的阶级、民族矛盾不断尖锐。
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当前困境
( 节学 院 中文 系 ,贵 州 毕节 5 1 0 ) 毕 5 70
摘 要: 当代 女性 文 学 的发 展是 紧跟 时代 步伐 的 。2 O世 纪 5 — 0年 代 , 强 大政 治话 语 的干预 下 , 07 在 女 性 文 学逐 渐 走 向政 治 化 、 边缘 化 。 0年代 , 8 伴随 着 思想 解放 的热 潮 。 女性 文 学呈现 出多元发 展 的 态势 。 0 9
几 十个 妇 女 团体 ,创 办 了一批 女 性 刊 物 和报 纸 ,这 样 的历史 文 化 氛 围 ,唤 醒 了沉 睡几 千年 的女性 意
识 ,女性 从遥 远 的地方 ,从 各 种藩 篱 中挣脱 出来 ,慢慢 浮 出 “ 历史 的地 表 ” “ O世 纪是 被压 迫 阶级 。 2 底解 放 ,亦 是妇女 的时代 ;是 妇 女寻 觅伊 们 自己的 时代 ,亦是 男子 发 现妇 女 的意 义 的时代 。”] 四新 【 1 五 文化 运 动 的重 要 成果 之 一 是 “ 的 发 现 ” 人 ,而 “ 的发现 ” 中贡献 最 大 的便 是 “ 人 女性 的发 现 ” 。人 性 的解放 ,个 性 的张 扬成 为 当时人 们 普遍 的精 神 追求 。
2 O世 纪 三 四十 年代 女性 文 学话 语 的 流变 。在 启 蒙 主义 的 背景 下 ,她 着力 于女 性 自我空 间 的 书写 ,在
《 珂 》 《 梦 、 莎菲 女 士 的 日记 》等 小说 中 自觉 地 表 达女 性 的 自我体 验 ,并 将 男 性 作 为观 照 对 象 。其笔
下 的新 女 性形 象 都具 有 鲜 明 的女 性 意 识 , 《 菲 女士 的 日记》 便 是 这种 意 识 的集 中反 映 。作 者将 笔 莎
在 “ 个性 解 放 ” 思潮 的 影 响下 ,女作 家 们 开 始关 注 妇 女解 放 的 问题 ,寻 求 自我 存 在 的 意义 和价 值 ,争取 初 步 的人 格 自由 和话 语 言说 的权 利 。她 们 开始 意识 到肩 负 的社 会责 任 、历史 使 命 。努 力 寻 找 改 造社 会 的 良方 。把 批 判 的矛 头 指 向 了封 建 礼 教 和包 办婚 姻 ,为 争 取恋 爱婚 姻 自由 而奔 走 呼 号 , 大胆 地表 露对 真爱 的渴望 ,书写人 性 的正 常 欲望 。并 探讨 现代 婚姻 何 去何 从 的问题 。 五 四时期 成 长起 来 的新 女 性 作 家 中 ,丁 玲 的创 作 很 有典 型 意 义 。其 创作 历程 ,涵 盖 了从 五 四到
现代文学女性形象演绎的时代轨迹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现代文学女性形象演绎的时代轨迹吴静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李莉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中国的现代文学著作众多,都是出博学的作家,在这些著作中,故事丰富且精彩,其中大部分都有女性形象的描写,关乎女性命运的发展与变迁。
对现代文学史进行简要概括,其中女性形象有美满家庭中的女性、职场奋斗的女性,婚姻束缚的女性等。
在被现代文学丰富的故事吸引的基础上,还深刻的被著作中不同的女性形象的时代变化所吸引,被起女性魅力所折服。
关键词:现代文学;女性形象;演绎;时代轨迹作者简介:吴静(1972-),女,辽宁省盖州市人,现于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任教,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李莉(1974-),女,辽宁大连庄河人,现于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任教,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58-01引言: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社会生活不断发生变化,人们的思想继而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传统的男尊女卑也渐渐使得女性意识觉醒,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演绎发生着大的变化,本文就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文学作品中不同的女性形象进行探究,分析女性形象性格、命运的变化,在中国现代文学著作中发展过程。
一、现代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是紧紧与中国革命及中国现代社会时代变革联系在一起的。
它摆脱旧时代的束缚,在“五四”运动成果下以一种新时代的姿态在中国文坛出现,现代文学建立了新世界,彻底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废除旧思想,以这些作为文学作品的主题,提倡“自由,自主”、将白话文替代文言文的繁琐,出现的文学新形式,让现代文学发展更顺畅[1]。
现代文学作品发展的大背景下,文学创作者们享受着新时代的气息,努力将开创、发展新文学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留学归来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倡导着以文救国,在“五四”青年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等革命下不断发展新思想,新文学,文学体现民生疾苦,关注着女性形象,命运发展,极力揭露社会最本质。
论老舍小说中“新女性”形象缺失原因
论老舍小说中“新女性”形象缺失原因作者:王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6期摘要:老舍小说中鲜有同时代其他作家常塑造的自由浪漫、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形象,却有一批自私、残忍、虚荣的“伪新女性”。
特殊的家庭背景对老舍的女性观的影响及老舍以男性作家的立场对作品中女性的规范是其成因之一;平民出身对社会现实的深切透彻的体悟和洞悉,对精英知识分子改造国民方式的反思得出的“简捷改造论”是老舍不塑造“新女性”形象更深层次的原因。
关键词:“新女性”;平民意识;“简捷改造论”[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6-0-02老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传统温婉型,她们贤淑温顺,如《骆驼祥子》里的小福子,《四世同堂》里的韵梅;一是悍妇型,她们自私、霸道、贪婪,如《牛天赐传》里的牛太太,《正红旗下》里的姑母和大姐婆婆;另一类女性,标榜新潮时髦,烫卷发,穿高跟鞋,以露出多半条大腿为荣,借“解放、自由”的旗帜来满足虚荣心,她们自私自利,霸道甚至不通人性,我称之为“伪新女性”,如《四世同堂》里的大赤包、胖菊子。
五四之后,女性解放成为很多作家着力表现的主题,独立、自由、革命、浪漫的“新女性”成为作家们热衷于刻画的对象,新女性形象群成为当时文学作品中一道突出的风景线。
但老舍并未顺应时代潮流,小说中并没有出现“新女性”形象,“伪新女性”形象却并不罕见。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析其原因。
一、男性立场对女性的规范和塑造在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女性一直以来都被看做是男性的附庸。
在文学世界里,男作家不知不觉就会对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一定的规范,这是对社会习俗的认同,更是一种加强。
17世纪的女权主义者普兰·德·拉·巴雷指出:“男人写的所有关于女人的书都值得怀疑,因为他们既是法官,又是诉讼当事人。
[1]男性书写必然会带有男性规范的痕迹,会自觉不自觉地在文本中表露出男权意识。
现代文学史上不存在的“新时代”女性
现代文学史上不存在的“新时代”女性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时代女性”似乎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大小作品,“新时代女性”总会在其中出现,不然是被赞颂的对象,不然是为了烘托对比的配角。
而“新时代女性”只是一种标签式的存在,而没有做到“我是一个人”①关键词:社会背景文化对比女性本质“新时代女性”形象是五四时代以来文学中着力描绘的新女性,他们均是一批接受了近现代知识,文化思想的由新式教育生产出来的知识女性的自我镜像。
他们的特征体现在有“知识”引发的私人空间(家)与公共空间(事业社会)的身份焦虑。
②而“焦虑”正是因为这些传统的中国女性在穿上洋装,说上英文后便硬要宣称自己“获得平等”而不得的彷徨,她们高喊“恋爱自由”却为自己的幼稚而后悔,她们要脱离封建传统的家庭,而所用方法只是在找另一个封建传统的家庭,她们说“不进革命党,便往读几年书”③而革命对于他们,却只是一场虚幻的嘉年华,这样的“她们”并不是“新时代女性”,现代文学作品并不存在“新时代女性”。
一,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压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政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思想,宗教信仰快速传入中国。
中国逐渐班直面地板封建化,资本主义开始涌现。
当时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若想富强,必须要启迪人们封闭的思想,新文化运动将此发展到高潮,于是涌现了大量的“五四青年”“新青年”。
一是学习新思想,新文化成为年轻人潮流。
“新时代女性”似乎也应运而生。
她们被告知“我是一个人”“我务必努力做一个人”。
“离家出走”“自由恋爱”也成为她宣称新女性诞生的仪式。
④但这些都不足以动摇封建主义在中国社会占据的主体地位,封建伦理道德的整体观念却始终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她们“离家”,却无处可去。
于是只能选择把自己嫁得好一点。
她知道自己不幸福,却只能背板“父本位”“夫本位”甚至“子本位”于是,过去的“理想”终究成为“理想”。
“相夫教子”仍然是她们的职责。
论孙舞阳“新时代女性”形象完整版
试论“新时代女性”孙舞阳形象摘要:在《动摇》中,茅盾成功的塑造了两位“时代女性”,孙舞阳和陆梅丽。
但这两位“时代女性”,却是相差甚异的。
陆梅丽这位“时代女性”与孙舞阳相比,就显得更传统一些。
而孙舞阳称得上是真真实实的“新时代女性”了,如她对待革命的态度,对待爱情的主动,对待自己身体的开放态度等等,都让我们看到一个卓然不群,充满魅力的“新时代女性”。
关键词:孙舞阳新时代女性革命爱情Abstract:In "shake", Mao Dun created successfully two "era of women",Sun Wuyang and Lu Meili.But the two "era of women", was very different.Lu Meili the "era of women" compared with Sun Wuyang, becomes more traditional.But Sun Wuyang called a real "a new era of women", as she treats revolutionary attitudes towards love, active, treat their bodies and open attitude and so on, we have seen a remarkable, full of the charm "the new era of women".Key words: Sun Wuyang A new era of women Revolution Love目录中文摘要 (I)中文关键词 (I)英文摘要 (Ⅲ)英文关键词 (Ⅲ)绪论 (1)一、政治舞台上的孙舞阳 (3)二、生活中的孙舞阳 (7)三、在今天的地位结语 (10)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是擅长于刻画女性形象的小说家之一,尤其以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形象的塑造誉满文坛。
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随着社会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描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现代文学中,女性形象也开始不断地呈现出新的面貌和特点。
首先,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开始更加真实和具有代表性。
在过去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往往只是男性的背景或默默无闻的配角,而现代的女性作家则开始着眼于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
例如,小说《拖鞋》中的女主角阿珍,虽然是个普通的平民百姓,但她的生活和情感却深深地触动了读者。
这种真实和可感性的女性形象,让读者更能够找到与作者和作品的共鸣。
其次,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正在逐渐从单一的角色转化为多元化的形象。
以往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往往是柔弱无助或温柔体贴的代表。
而现在,女性的形象可以是独立自主的职业女性、坚强勇敢的军人、顽强不屈的战斗者等等。
例如,小说《女特工》中的女主角朱莉娅,不仅具备了敏锐的反应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还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和勇气。
这种多元化的形象呈现,让女性的形象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深度。
第三,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也逐渐呈现出强烈的政治意味和社会关注。
许多女性作家不仅在作品中探讨了女性的内在情感和生活状态,还借此探讨了社会所存在的性别歧视和不平等。
如葛依波的小说《三只白痴》中,女主角苦菜因为丈夫轻薄而受尽苦难,最终却因为自我觉醒而展露了强大的斗志。
这种呈现方式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政治意义,也使女性形象更加珍贵和有力。
最后,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还在不断洗练和升华之中,这是一种幸福和希望的状态。
透过作品,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女性不断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和实力,同时也看到了社会对于女性的认同和关注。
这种多样化和丰富化的女性形象,既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沉淀,也充分反映了当代女性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正在不断地崭新展现,呈现出真实、多元化、政治化、洗练升华等特点。
这些形象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女性的特质和存在意义,也让人们看到了女性所承载的社会和历史意义。
高中素材现当代女性作家的介绍
现当代女性作家的介绍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很经典李轻松《心碎》,也很经典,但很少有人看过当代80后明晓溪《泡沫之夏》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擅长背景刻画与环境白描,以受到现代文明侵袭的大都市为背景,透露了闺阁妇女的凄凉、痛苦与悲哀,深深分析了她们身上无形的精神枷锁给她们带来的惨痛伤害。
文字秀美,如密线刺绣,如工笔细绘。
作品读后常有一种无奈、悲凉的感觉,还有着些许的感伤。
冰心:作品以蕴涵哲理为主,如徐来掠面的轻风,把“形散神不散”的表现手法运用到极至,没有特别鲜明的人物或重大事件,与同时期众多现实主义作品相比,她更多地是用一种刻画“真、善、美”的理想状态反衬出现实的昏聩与局限性。
铁凝:一个经历了“转型”的当代女作家。
早期作品沉浸在“白洋淀”的清新和对进步文明生活的向往中;后期作品重新扎根乡镇农村,刻画人物的“野性”与自然力,体现出一群曾受精神奴役者思想解放的强烈要求,从而表现出关注精神创伤与治疗的思考。
毕淑敏:一个学者型作家,文风平实,讲究情节的合理性,注重叙述的照应,心理描写为主,在个人思想、伦理道德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的复杂性,夹杂部分学术性观点。
所以作品紧凑但激情稍逊。
陈丹燕:1958年12月18日生于北京协和医院,祖籍广西平乐。
1966年移居上海,因为口吃极少有朋友。
上中学开始写作并开始在《上海少年》上发表少年习作。
1978年2月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
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论文是关于西方儿童幻想文学的研究,获文学学士学位,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同时开始小说和散文创作和儿童文学翻译。
1991年访问日本,第一次看到了中国以外的世界,受到极大的吸引。
1992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德国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向国际书展推荐介绍中文图书,并演讲中国独生子女问题。
三个月的欧洲生活,极大地冲击和开阔了思想。
写作长篇小说《一个女孩》,对自己的童年时代做第一次全面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
写作一系列欧洲的生活,知识分子采访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学史上不存在的新时代女性
内容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时代女性似乎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大小作品,新时代女性总会在其中出现,不然是被赞颂的对象,不然是为了烘托对比的配角。
而新时代女性只是一种标签式的存在,而没有做到我是一个人①
关键词:社会背景文化对比女性本质
新时代女性形象是五四时代以来文学中着力描绘的新女性,他们均是一批接受了近现代知识,文化思想的由新式教育生产出来的知识女性的自我镜像。
他们的特征体现在有知识引发的私人空间(家)与公共空间(事业社会)的身份焦虑。
②而焦虑正是因为这些传统的中国女性在穿上洋装,说上英文后便硬要宣称自己获得平等而不得的彷徨,她们高喊恋爱自由却为自己的幼稚而后悔,她们要脱离封建传统的家庭,而所用方法只是在找另一个封建传统的家庭,她们说不进革命党,便往读几年书③而革命对于他们,却只是一场虚幻的嘉年华,这样的她们并不是新时代女性,现代文学作品并不存在新时代女性。
一,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压制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政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思想,宗教信仰快速传入中国。
中国逐渐班直面地板封建化,资本主义开始涌现。
当时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若想富强,必须要启迪人们封闭的思想,新文化运动将此发展到高潮,于是涌现了大量的五四青年新青年。
一是学习新思想,新文化成为年轻人潮流。
新时代女性似乎也应运而生。
她们被告知我是一个人我务必努力做一个人。
离家出走自由恋爱也成为她宣称新女性诞生的仪式。
④
但这些都不足以动摇封建主义在中国社会占据的主体地位,封建伦理道德的整体观念却始终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她们离家,却无处可去。
于是只能选择把自己嫁得好一点。
她知道自己不幸福,却只能背板父本位夫本位甚至子本位于是,过去的理想终究成为理想。
相夫教子仍然是她们的职责。
同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在收到本国的封建统治与西方殖民者的双重压迫下畸形成长。
而作为资产阶级的附属品,新时代女性则更是如此,在一个被封将思想统治了两千多年的土地上,是不允许有变的,他们害怕变,而社会上的巨大变化让他们无所适从,于是将所有的恐惧,愤怒几乎都放在了他们可以控制的女性的变化上,她们是弱小的,无力的,甚至是软弱的,只能任其压制,在有限的空间内呐喊着。
而西方殖民者当然也不愿看到她们真正的觉醒,他们需要笨,需要愚蠢,永远不会将真正的思想方法力量给中国,而只是漂亮的洋装,虚幻的浪漫。
同时,新时代女性所依赖的看眼看世界的人自身也不知道路在哪里,力量何来。
蘩漪就是最好的例子,她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
又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三个时期都在她身上打下了自己的烙印。
她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点心得教育。
⑤这样的她性格非常复杂。
而他同时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新女性的代表。
她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作为周朴园的妻子,他不为人摆布。
敢于反抗周朴园。
面对周朴园的训斥,敢于说出不,我不愿意⑥他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用了几近变态的方式来解放自己,将周朴园的最圆满,最有秩序⑦的封建家庭劈的粉碎。
而这样的她,使出一切力量进行反抗,却从未想要与周朴园彻底决裂,带外面去释放自己。
她追求爱情,却在一开始做了最错的选择。
选择了门当户对,忘记爱情。
她选择反抗,却利用传统。
这是中国传统女性的悲剧,而蘩漪的悲剧似乎更具悲剧性,只因为她看不清自己旧式女性的身份。
同时,周朴园这个有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
不允许在家开窗,逼蘩漪和药,甚至
将她只是作为摆设一样的东西放在家里,完全忘记了蘩漪作为人的存在,将一个明朗的少女变成像死一样的女人。
⑧在这样的压迫下,不允许她,也不可能让她去追求所谓的自由,爱情!
二、文化根源的植入
在西方,现代女性形象是近代社会化大生产,城市化和相应的文化变迁的产物。
⑨同时,在我看来,现代女性是时代推动女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西方,推崇人的原欲是古希腊的精神。
而中世纪,禁欲则是做为推崇的反面存在着。
文艺复兴后,人们重新拾起知识,性别,革命,欲望。
于是,娜拉出走安娜背叛简爱宣言是她们的必然。
在中国,深深植入中国女性的文化根源则在相夫教子,贤妻良母,忠贞烈女,这样的她们将她们所有的价值都要通过男人来体现。
于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为人妇最大的任务就是生的一儿半女,若丈夫不幸早逝,就要收着一块贞节牌坊一辈子当然,她们同样学习。
家务,伦理,实质都是让她们家的更好的工具。
五四后,最好的工具就是新思想。
这些被传统文化植入的女性,用新思想这个好用的标签为自己提高身份。
曾树生,现代文学史上国内最具新时代女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
大学时,与汪文宣相识相爱,他们有共同的理想,最终用在自己的方式结合,可是一切到此为止。
婚后,两人因生活只能放弃理想,忙于奔命。
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则是曾树生与汪母之间的斗争。
到最后抛夫弃子的行为,因为这才是真正体现了与传统女性的斗争。
确实这可以鲜明的体现出两种观念的冲突。
而作者却只能采用婆媳关系样的方式来体现。
这无疑体现出新时代女性的悲哀,只有面对无力的婆婆,才可表现出新女性的一面。
而对外,只是男人的花瓶,即便出走,也只是打扮的花枝招展的银行夫人⑩他确实带着新女性的标签为自己买了一个好价钱。
如此叛逆的她,仍然是逃不开这样的命运,只因深深植入的文化根源吧!
二,女人的命运
也许这不能成为一个单独的命题,而在此我将它单独罗列出来。
只因为这是一个不可忽视,也不能不重视的因素。
女人辈子都摆脱不了情感的束缚,最直接的是爱情的左右,剩下的还有家庭,子女等社会关系。
女人面对现实面对金钱同样是无力的。
⑾她们用自己的方法来保护自己。
一天,她们看到了救命的稻草新女性。
于是,拼了命的去夺,去抢。
强盗最后发现真的只是一根稻草,无力给她们可依靠的力量。
于是拿着稻草,仍然用自己的方法来保护自己。
葛薇龙,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为了完成学业而投靠姑妈,她一心认为只是毕业,就可以养活自己,脱离姑妈。
脱离那个半死的家庭,脱离这腐蚀这一切的大染缸。
最后,她明白了,毕业了又怎样,无非是家人,而又能嫁什么样的人呢?三宫六缤的老爷还是不愿同黄种人打交道的英国佬⑿他最终只能选择花花公子乔琪,她把所有的希望放在他身上。
只因自己脱离不开女人的爱,为了单纯的爱,为了自己的所爱。
这是女人,她们也许一辈子都无法放弃一切,而去追求。
爱家也许就是她们追求的所有,没有人可以冲突。
五四以后,手心思潮影响的女性越来越多,这在单调沉寂的女性的形象上是一个可能被作者忽视的群体,他们抱着满腔的热情想要赞颂她们。
可是,事实上连作家自己都已不自觉的为她们铺了一条旧式女性的悲剧之路,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可奈何的。
中国没有新女性滋长的土壤。
因此,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并不存在简爱式的不做家里的天使的新时代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