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最新)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类型: A类课课程属性:公共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学时: 2学分/ 32学时适用对象:大学一年级一、制订依据本标准依据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教思政厅[2011]5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国发〔2019〕4号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等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和课程教学。

二、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公共必修课之一。

课程共计32学时,2学分。

(二)课程作用为了培养身心健康、信念坚定、德技并修,能胜任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课程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在学生通用能力、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起到明显促进作用。

本课程通过知识传授、心理体验、行为训练,培养并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岗位需要的认识自我、管理自我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抗压与应对挫折等能力。

三、课程目标四、课程教学单元(项目)及学时安排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

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活动实践8学时。

活动实践课主要针对重点章节在理论讲述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式活动,让学生进五、课程教学实施条件(一)师资要求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主讲教师应为心理学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熟悉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健康等相关知识,具备一定团体辅导与心理咨询经验,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职业教学方法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

(二)教学硬件设施及配备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七、课程考核。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合用专业】商品经营专业前言1.1课程性质《心理健康教育》是商品经营专业的选修课程。

该课程强调教师运用心理健康的知识和理论,提高分析、指导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实践中自觉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任务,采用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2设计思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内容、方法、方法和技术。

让学生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并掌握其应对措施。

能独立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课程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的普通内容介绍有所影响;识记: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要“知道是什么”有较清晰的记忆,能够较准确的描述;理解: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领略与认识,“知道为什么”,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职业能力目标:指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并能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这些知识、理论,解释、论述和分析问题。

3、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工作任务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 参考课时1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概述一、心理健康概念的演变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类型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类型第二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一、现代健康观和教育观的影响和要求现代健康观、现代教育观二、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第三节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一、我国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二、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三、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第四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与任务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讲授,谈话,讨论,演示,读书指导,练习,2 第二章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及其发生作用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课程编号:10505‎12110‎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学分:1学时:16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开课学期:第一学期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心理健康教‎育》属德育类,人文科学课‎程。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1.让所有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概念,关注心理健‎康,了解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服务体系‎。

了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能识别他人‎显著心理危‎机状态。

2.了解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有关知识‎,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塑造意识‎。

3.了解情绪形‎成机制,学会情绪自‎我调节方法‎,提高挫折应‎对能力。

4.掌握人际交‎往基本原则‎,学习人际交‎往基本技能‎,提高实际人‎际交往能力‎。

5.了解两性情‎感,树立良好爱‎情观,掌握异性交‎往原则,学会应对爱‎情挫折。

(三)重点和难点‎1.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寻求心‎理援助。

2.正确认识和‎对待人际交‎往,学会人际交‎往基本技能‎。

3.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提高挫折应‎对能力。

4.树立良好爱‎情观,正确处理爱‎情关系,能够应对爱‎情挫折。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与《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的关系:关于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共同的。

医护心理学‎侧重研究工‎作服务对象‎的心理及心‎理服务,而《心理健康教‎育》则着重传输‎自身心理健‎康理念,提高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幸福度,避免因心理‎问题造成人‎身伤害。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胡凯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左泽文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版;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心理健康与‎心理求助【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健康新‎概念(含心理健康‎),关注心理健‎康。

2.了解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正确对待心‎理问题。

3.熟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积极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课程信息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面向全院各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本课程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心理学、教育学和团体动力学的有关原理,把抽象的心理知识和生动活泼的操作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情境中体验、领悟其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提高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的一种新型课程.三、课程设计思路教学设计上分8个专题展开,每一专题有突出的主题,通过案例、故事、图片、测试、访谈节目等进行,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让学生在探索心理学奥秘的同时掌握心理知识,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

四、课程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二)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三)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

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四)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自觉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训练与优化,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实现与环境、社会的积极适应。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师任职要求七、教学条件与设施要求须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有简单实用的团体辅导游戏用具,无其他设施要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2. 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有效沟通与合作。

4. 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保持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重要性。

2. 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和技巧。

3. 人际交往与合作:教授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帮助学生学会有效沟通与合作。

4. 情绪调节与压力应对:介绍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

5. 心理危机干预:介绍心理危机的基本概念和应对方法,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机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心理健康知识。

2. 实践训练: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参与互动式学习,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心理测评:利用心理测评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

4. 讲座与互动:邀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学生互动交流,增强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小组活动参与度等,占总成绩的30%。

2. 作业:完成心理健康相关作业,占总成绩的20%。

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察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50%。

六、课程资源1. 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2.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网站、公众号等,供学生自主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3. 实践教学:组织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活动,提供实践机会。

七、课程设置原则1. 科学性原则:课程内容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规律,准确无误地传达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XL00001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授课系(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部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一、课程定位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而开设的一门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学生众多关键能力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的成人成才成长,关系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幸福。

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在适应、学习、人际交往、恋爱与性、情绪管理、自我认知、生涯规划等方面正确认知,学会珍爱生命,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应对心理危机,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成人成才成长教育中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本课程标准的编写依据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二、课程基本目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

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知识目标1.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2.认识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能够识别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原因,并能够对其进行调适,建立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识;3.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特点及类型,理解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因素,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技巧;4.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恋爱的利与弊,形成对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5.了解大学学习的基本特点与学习心理特点,了解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学会调适学习心理障碍,使自己拥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6.了解情绪的产生、情绪的内涵,了解负面情绪的积极作用,掌握情绪调适的方法,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7.了解常见的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原因,了解不同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8.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帮助大学生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9.了解在大学期间需要发展的能力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规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更好适应大学生活,获得自我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本教材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心灵导航》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建议学时: 32学时,(理论2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适用专业:学院各专业高职学生一、前言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

学业压力、人际交往问题、升学就业问题以及青春期的烦恼等方面的困扰,无不影响着高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尤其是部分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有助于提高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心灵导航》课程教学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高职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为宗旨,依次从快乐体验、特别呈现、芝麻开门、领悟空间四个教学设计过程出发,在活动训练中产生体验,对案例分析进行谈论、解惑,对理论知识进行探究、分享,在领悟空间中已发思考、反馈,力图把心理学抽象的理论变为心灵的体验。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教学中的真知灼见,使高职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不断完善自我。

(一)课程定位《心灵导航--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高职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指导大学生树立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心理活动的规律与自身个性特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学会化解心理困扰;指导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和挫折应对等方面的困惑,化解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和危机事件发生,促进健康成长;指导大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悦纳自我,增强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压力管理能力、学习发展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科学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人生。

引导他们拥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会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训练坚强意志,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全面成才。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蕴含的成长意义。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情感态度观念:关注自己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追求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运用:能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现实的人。

教学内容1.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1)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

了解心理健康对于成长的意义。

(2)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勇于面对自我、面对现实。

2.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1)了解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逐步培养自己成熟、理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2)体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开发心理潜能。

3.中职生自我心理调适方法(1)了解引起心理困扰的原因,掌握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2)运用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养成积极自我心理调适的习惯。

(二)悦纳自我,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悦纳自我对于健康成长的价值,了解悦纳自我、直面人生挫折和困难的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自我,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应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掌握自我认知、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压力应对等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应学会自我评估,制定心理健康计划,通过积极思考、行为调整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自我认知与自我探索、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与沟通、压力应对、心理危机应对、心理疾病预防与康复等。

三、教学要求与方法1.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反思。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2.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心理测验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同时,应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与评估1.考核方式:考核应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可以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来评定;期末考试可以采用笔试、口试或操作等形式进行。

2.评估标准:评估标准应包括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度和积极性等方面。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有改善,是否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五、师资要求与资源条件1.师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背景,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同时,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禁毒与防艾)》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禁毒与防艾)》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禁毒与防艾)》课程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禁毒与防艾)》课程标准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分析1.1 教学对象调研分析通过调查法,文献综述法和对以往工作总结等方式归纳总结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学内容去学科化的过程受到教学课时限制,所能提供的活动空间和实践机会极其有限,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课程中一些非知识性的内容,很难从自身的实践及体验中获得,这极大的减弱了学生对于心理知识的内化和提升心理素质的能力;(2)、课程目标中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矫治工作的机制不健全,未能发挥更好的作用;(3)、教学辅助工具不足,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涉及的道具和场地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教学效果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预期;(4)、教材中活动设计未能恨好的满足特殊教育的需求,部分活动设计对于特殊学生不具有可操性,未达到教学要求,需提高活动设计的特殊性及可操作性。

1.2 岗位分析及职业能力分析本课程属于德育课程,适用于各个专业的学生,关于岗位分析及职业能力分析,更多的是从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提高就业竞争力这一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化,各个阶段的学生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就业压力,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能够在就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一方面,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强烈意识到健康不仅是躯体上无病,体格健壮,更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只有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保持健康的行为。

这样的人即便面对就业压力,也会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能够从容面对就业困境。

另外一方面,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健全人格。

加强中职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使学生从依附于家庭到独立于学校的成长阶段转变;增强中职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使学生具备合作性工作的思维;引导学生追求正确的人生价值,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以他人、社会的需要选择价值目标。

最新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最新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1]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功能和形式(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借鉴近年来有关此类课程的论证,并依据我国的学校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团体辅导和活动课的特点。

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命名,包括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也明确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与学校教育这一特殊情景相结合的性质,平衡了辅导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直接而且高效率地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

其功能可以总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团体干预的功能,目标是心理障碍的缓解或消除;二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维护心理健康的功能,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充分发挥潜能的功能,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1.科普性质的讲座科普性质的讲座主要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以系列讲座的形式普及心理学常识,从心理学的规律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的角度讲授有关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课程编号:1050512110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学分:1学时:16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开课学期:第一学期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心理健康教育》属德育类,人文科学课程。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1.让所有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概念,关注心理健康,了解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服务体系。

了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能识别他人显著心理危机状态。

2.了解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有关知识,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塑造意识。

3.了解情绪形成机制,学会情绪自我调节方法,提高挫折应对能力。

4.掌握人际交往基本原则,学习人际交往基本技能,提高实际人际交往能力。

5.了解两性情感,树立良好爱情观,掌握异性交往原则,学会应对爱情挫折。

(三)重点和难点1.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寻求心理援助。

2.正确认识和对待人际交往,学会人际交往基本技能。

3.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提高挫折应对能力。

4.树立良好爱情观,正确处理爱情关系,能够应对爱情挫折。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与《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的关系:关于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共同的。

医护心理学侧重研究工作服务对象的心理及心理服务,而《心理健康教育》则着重传输自身心理健康理念,提高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幸福度,避免因心理问题造成人身伤害。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胡凯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左泽文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版;二、学时分配第一章心理健康与心理求助【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健康新概念(含心理健康),关注心理健康。

2.了解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正确对待心理问题。

3.熟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积极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熟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能顺利寻求心理援助。

【重点和难点】:1.正确认识、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做到有问题时能主动寻求心理援助。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部分前言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

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课程性质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掌握心理健康保健常识,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过程;又是他们不断开发自我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二、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

同时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本课程倡导活动型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活动体验,帮助学生澄清问题,找到自我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提高学生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部份前言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与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殊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与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与问题,影响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

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课程性质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掌握心理健康保健常识,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过程;又是他们不断开辟自我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与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与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二、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

同时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性的教育与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以学生为主体,启示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身心与谐的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出发点与归宿。

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示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预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预。

本课程倡导活动型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活动体验,匡助学生澄清问题,找到自我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提高学生心理品质。

三、设计思路《标准》的确立是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需求与特点确定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开设学期:第3学期总学时:32(2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心理健康教育教程》是一门结合艺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理论实践课程。

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和心理调适技能,促进个人成长,为以后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二)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能够具有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心理活动的规律与自身个性特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学会化解心理困扰,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本课程在设计理念上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核心,以提升高素质艺术人才心理健康素质为目标,以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为主线,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提升维护和增进自身心理健康能力,应对心理危机,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在设计思路上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课堂行为训练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典型案例、心理测试和课堂活动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切实提高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理论适度,内容洗练,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情理性、针对性、生动性、可读性和实践性并重视方法论指导,以实现本课程培养目标。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通过课程教学,使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具有正确的自我观念、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情绪,不断增强自信心、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整体心理素养。

(二)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能正确面对生活中出现的自我意识、学习、人格、情绪、挫折、人际关系、恋爱、职业选择等心理问题,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能够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能够预防和缓解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升增强心理健康水平的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一、教学目的和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应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其最终的目的是:开发智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谐的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心理发展机制、特点及规律,掌握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理论与方法,提高自身应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顺利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和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努力推进学生健康成才,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门课程通过理论授课、心理测试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人类健康新理念、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

理解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掌握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试、青春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以及挫折应对方式等适应方面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模块一说说心理健康(4个课时)任务一认识心理健康任务二认识心理咨询任务三认识心理资讯室模块二成长的秘密活动一青春期的困惑(2个课时)任务一我是谁任务二悦纳自我任务三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活动二认识青春期(2个课时)任务一青春期我们的心理变化任务二认识我们的青春期心理活动三花开的声音(2个课时)任务一认识我们的性心理任务二正确面对性心理模块三人际在线活动一人际交往(2个课时)任务一认识人际交往任务二做受人欢迎的中职生活动二同学和我们(2个课时)任务一认识同学交往原则任务二与异性交往之道活动三老师、父母和我们(2个课时)任务一与老师相处任务二感恩父母模块四我要做朵向阳花(一)活动一调适情绪(2个课时)任务一认识情绪任务二认识几种常见的情绪活动二树立积极理念(2个课时)任务一理性情绪调节法任务二做情绪的主人(管理我们的情绪)模块五我要做朵向阳花(二)活动一成功管理(2个课时)任务一改善不良行为任务二管理时间、任务三管理金钱任务四正确使用网络活动二珍爱我们的生命(2个课时)任务一反对校园暴力任务二爱护我们的生命模块六提升自身促就业活动一爱学习(2个课时)任务一了解学校任务二了解职校任务三终身学习活动二职业综合素质的养成(2个课时)任务一认识职业综合素质任务二中职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活动三中职生职业素质养成训练(2个课时)任务一认识团队任务二呼唤诚信任务三承担责任任务四职业礼仪附录心理健康教育测试表系列(4个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心灵导航》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建议学时: 32学时,(理论2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适用专业:学院各专业高职学生一、前言作为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

学业压力、人际交往问题、升学就业问题以及青春期的烦恼等方面的困扰,无不影响着高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尤其是部分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有助于提高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心灵导航》课程教学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高职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为宗旨,依次从快乐体验、特别呈现、芝麻开门、领悟空间四个教学设计过程出发,在活动训练中产生体验,对案例分析进行谈论、解惑,对理论知识进行探究、分享,在领悟空间中已发思考、反馈,力图把心理学抽象的理论变为心灵的体验。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教学中的真知灼见,使高职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不断完善自我。

(一)课程定位《心灵导航--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高职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指导大学生树立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心理活动的规律与自身个性特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学会化解心理困扰;指导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和挫折应对等方面的困惑,化解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和危机事件发生,促进健康成长;指导大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悦纳自我,增强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压力管理能力、学习发展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科学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人生。

引导他们拥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会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训练坚强意志,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全面成才。

(二)教学设计思路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探究、分享,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

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课程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

二、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中的心理素养。

具体表述如下:(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

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三)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灵导航》教学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心灵导航》课程标准中授课内容与要求我的心理健康吗?响因素;3.心理咨询的对象与任务、意义与特点、内容与类型技能:1.能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做初步评估;2.为自己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专业途径。

http://www.xjjtedu.com/sz/szxlsk/5.院本教材《学生素质教育手册》6.陈天星《童年就是硬道理》素质:培养阳光、积极的心态,增强心理能量,提高心理素质。

2知识:1.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1.A.阿德勒《超越自卑》2.卡尔.道森《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情境二我是我的人格我完善点及易产生的两种偏差;2.了解大学生人格的特点及常见的发展缺陷技能:1.正确的认识与评价自我,并不断学会完善自己;2.掌握塑造健全自我意识、人格塑3.气质测试量表4.卡耐基著《人性的弱点》5.潘东麟著《性格决定命运》6.电影《致命ID》、《美丽心灵》人格特质自我分析2谁?造的途径。

素质:1.培养积极悦纳自己的良好心态;2.能对自我人格进行调适;培养健全人格的能力。

探索我的心路历程4我的快乐我来找知识:1.了解大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冲突及产生因素;2.了解解决心理困惑和冲突的方一切从“新”开始21.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2.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量表(UPI)3.网络成瘾(IAD)自测量表4.《开讲了》系列电视讲座法。

技能:1.学会正确评估学习、人际交往、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困惑和冲突;2.掌握分析、解决心理困惑和冲突的途径、策略、技巧。

素质:快乐学习 25.学院网站:心灵时空http://www.xjjtedu.com/sz/szxlsk/6.院本教材《学生素质教育手册》7.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8.霍兰德职业类型特征对照表我的情绪我做主2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心理困惑和冲突的能力;2.培养学生心理调适的能力。

学会与人打交道2团队建设 2 恋爱需要学习2提高抗压力2应对心理危机24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四、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1.教材选用《心灵导航—心理健康教育》院本教材,刘幼群主编,虎法梅、张之琼副主编。

2.教材编写原则与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的编写要求:兼顾教材的理论性与应用性、注重内容的完整性与时代性、把握体例的结构性与丰富性、体现教材的适教性和宜学性,从而兼顾心理学专家与大学生的要求,从理论与应用的角度,既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的需要又满足其现实化、外显化、操作化的需要。

3.教学参考资料使用建议(1)《高职心理健康--阳光教育》,聂振伟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心理健康》,詹万生主编.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8,(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的研究与实验”研究成果--高等职业院校德育课程教材)(3)《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樊富珉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4)《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王登峰.张伯源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5)《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用教程》,欧阳辉等主编,辽宁:辽宁出版社(二)教学建议1、课程要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

2、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利用相关的图书资料、影视资料、心理测评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

也可以调动社会资源,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各类活动补充教学形式。

(三)教学考核评价建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

采用过程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自主考核。

考查成绩由二部分组成:1、过程评价占60%。

其中,出勤10%、学习态度10%、课堂参与20%、作业20%。

2、课程结束综合考核占40%(采用开卷形式,如实践性作业、学习总结、学习心得、案例分析、心理剧展示等均可),试卷纸最好统一,试卷暂由授课教师保管)。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硬件条件1.学院有课程活动必须的团体活动室和常用的团体活动器材,可满足一般的活动课程要求;2.有“个体咨询室”、“团体沙盘室”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面询;(二)推荐教材《心灵导航--心理健康教育》,院本教材,刘幼群主编,虎法梅、张之琼副主编。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自制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电子图书、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

六.其它说明(一)本课标制定依据:2011年5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二)建议:《心理健康教育》于大学一年级第一、二学期开设;(三)本课程不同专业开设的学期不一样,请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社会热点和节日特点,有所针对调整或压缩教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