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复习[先秦时期上课1分析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
• 吉祥物和吉祥图案可以说是吉祥观念的具体表现──为了表达对 幸福、欢乐喜庆的向往,人们便把事物固有的属性予以加工,或 加上艺术的象征意义,例如把某个事物附会神话传说或取其名称 的谐音,并视为吉兆,或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图像。 • 吉祥物表现了人类与生俱来趋吉避凶的本性,撇除迷信的成分, 我们可尝试细味由追求吉祥而衍生的动人故事和艺术成就。就是 现今的许多体育盛会之中,亦常有 「吉祥物」的出现,其他诸 如建筑雕塑、木器文饰、陶瓷描绘、窗花剪纸、壁画挂历乃至商 标城徽或广告宣传等各方面,均反映了这种对生活的企盼。 • 吉祥两字的组合使用,据认为最早出于《庄子· 人间世》:“虚 室生白,吉祥止止。”唐人成玄英对此有个疏解:“吉者,福善 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试以这条疏解来说明众多吉祥纹图的 生成,就是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图像,用来表达求吉 驱凶观念;可以是自身祈愿的,也可以是相互祝颂的。反过来讲 ,就是许多吉祥纹图的题材和构图,都有“福善之事”和“嘉庆 之征”作为创作的素材。
新课标高中历史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先秦
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教学目标:强化时序、牢记关联、把握特征、 厚积薄发,构建横向知识结构体系。 课程链接: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 治制度的特点》、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 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节 《百家争鸣》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 先秦: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 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时期三个阶段)
封建制不等于封建社会 • 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即封邦建国,以 藩屏周,是由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 对周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建立 诸侯国,形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严格等级 关系,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 的封建社会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 建社会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社会历史阶 段。
中国古代通史复习
进一步巩固。
一、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
时期 政治 经济 文化 选修
远古
禅让制、 公天下
耒耜、刀耕 火种、制陶
、养蚕
原始文字 、绘画
土地制度:井田
夏商西 周
世袭制、分 封制、宗法
制
制;耕作方式: 奴隶集体耕作; 生产工具:金石 并用;手工业: 青铜;商业“工
(2)中国的农耕文明开始衰落,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 对外关系 (1)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中西差距进一步拉大。 (2)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 4. 文化 (1)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距拉大。 (2)儒家思想活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带有 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3. 文化上 (1)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发明与外传。 (2)宋代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 (3)宋词、元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4)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 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五、明清时期(从公元1368年至公元1840年)
经》
唐太宗
[阶段特征] 1.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2.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1.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1)政治上,南方士族地主占有特殊地位,是南方割据政权的社会基础;北方少 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地区并建立政权,民族融合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 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经济上,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但也有短暂恢复期;北方大批农民南迁, 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使南方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长期分裂、战乱导 致商品经济水平低。 (3)文化上,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在农学、数学、思 想、书法、绘画方面都有突出成就。 2.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1)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进完善, 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经济上,隋和唐前期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曲辕犁出现,生产技 术水平提高;手工业和商业繁荣。 (3)文化上,隋唐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 兼收并蓄。
【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教学讲义:专题一 第1课时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先秦时期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二、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第1课时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先秦时期[考纲要求] 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商鞅变法 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科技成就;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文学成就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商鞅变法[学生用书P2]1.西周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经牧野一战,灭商后建立周朝。
(2)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3)权利与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要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
(4)评价: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但后来出现诸侯国之间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权威削弱。
2.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制度。
(2)内容①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大宗。
②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是小宗,在本国则是大宗,其地位由嫡长子继承。
③从卿大夫到士,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结果:根据血缘关系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
(5)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是巩固分封制和加强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工具。
★3.商鞅变法(1)背景①政治: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割据混战,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瓦解。
②经济: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
③思想: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④条件:秦国国君的大力支持;商鞅个人的才能和主观努力。
(2)措施①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6年)a.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第1讲先秦时期
经济
2.农业: 神农传说(制耒耜,教民劳作)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文化
3.手工业:纺织业(葛、麻、丝织出现) 青铜制造技术 陶瓷业(陶器,如彩陶、白陶、黑陶)
4.商业: 以物易物
文字: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被认为是文字的起源
表二
政治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
1.王位继承:世袭、“家天下”
经济 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
印象西周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左传》
材料二 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
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三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
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 : 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 评价史实—— 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 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 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 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 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 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如何评价秦始皇 要知道秦始皇的主要作为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根据题意,分析材料
功评价:
一)、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材料二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 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 (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史记》
材料三 代表各阶级(层)的学者或思想家,企图按照本阶级(层)的利益和要求,
对宇宙、社会及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 互相辩难,有儒、法、道、墨等家。
二轮通史复习
历史通史复习课件:先秦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由官府垄断。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精 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丝织业产生并发展起来。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进行集中的大作 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官府供给 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中国的官 营手工业素称发达。
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贵 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贵族保守势力唆使太子故意触 犯法禁。商鞅严惩太子的老师和一些违法的旧贵族。 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为秦惠文王,曾受到商 鞅惩罚的惠文王的亲信诬告商鞅谋反,惠文王下令捉 拿商鞅。商鞅被迫起兵自卫,兵败被杀。 商鞅虽死,但他“废井田”“、”开阡陌“、” 重农桑“以及设县、什伍户籍等改革措施保留下来。 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 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 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 用。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 建设从此开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在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 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富者田 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面对土地高度集中,历 朝政府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 统治。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进行集中 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官 府供给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中 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 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 生了更本性变化。( 1 )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并逐步推广,加上兴修水利、农田施肥等措施,大量 荒地得到开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 的确立。旧贵族势力开始分化,有的没落,有的向新 型地主转变;( 2 )政治上,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 来改革世卿世禄,以实行俸禄制来取代城邑制,以中 央集权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 对象,各国纷纷改革变法。
通史复习:先秦时期[人教版][课件]完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早期政治制度中权力分散的原因 • 1. 生产力落后,交通、通讯手段无法支持 中央对庞大地区的直接管理 • 2. 诸侯国由血缘部落转化而来,以血缘为 中心,中央无法派遣官员直管理 • 3. 行政技术和人才储备无法支持中央集权
子曰:“殷因于夏 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 可知也。”
③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2.商朝:
(1)王位世袭制: 基本方式: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制度:(内外服制度) 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 征伐。 (3)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 具有神权色彩 商朝政治制度特点: 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②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奠基 ——先秦时期
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 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 段,是国家产生和制度初创的重要时期,是中 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精耕细作的农 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 精神基本奠定,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 朝代更替: • 1.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实行禅让制 2.夏代(约前2070~前1600年),统治中心大致在河南西部· 山西南
——《论语· 为政》
“三代”制度的演变 夏 王位世袭 制 商 周 王位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因”) (“因”) 兄终弟及(“损”) 宗法制(“益”) 内外“服” 内外“服” 内外“服”制 制 制(“因”) (“损”)分封制 (“益”) 商人尚鬼 商人尚鬼(“损”) (“益”) 礼乐制(“益”)
• 二、夏商西周的经济
•一·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
1.夏朝:
高三一轮通史复习先秦时期
第一部分专题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考试大纲】(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阶段特征】先秦是秦朝统一前的历史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1、政治上——经历从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到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再到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到前227年)的发展过程;2、经济上——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3、思想文化上——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课时冲关】课时1 政治1.商人的宗教观念是万物有灵论,甲骨文卜辞中有祈祷仪式与祭祀仪式的记录……诸神中有帝或上帝,此外有日神、月神……山神、河神等。
帝或上帝主要具有自然权能与战争权能,在人事权能上仅作用于商王本身,而不作用于王以外的其他人。
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商人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B.商人的宗教观念形成了理论体系C.商朝的教权高于世俗王权D.甲骨文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2.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
其主要目的是( )A.监督商族残余势力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
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邦国”指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4.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先秦时期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提纲第一讲【先秦时期】第一课时一、夏商西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夏朝存在约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存在于约BC1600-BC1046;西周存在于BC1046-BC771)※阶段特征1、政治:早期国家产生并初步完善;以血缘为纽带的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确立,但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夏商周被成为“青铜时代”,盛行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农业生产以奴隶集体劳动为主;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工商业基本为官府所垄断。
3、文化:商朝的神本文化;西周的礼乐文化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核心主干知识政治【夏商政治制度】1、夏朝(1)“家天下”制度的确立:夏朝国君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禹的地位。
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变为“传子”,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姓中世袭,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中央官制:王下有“三正”和“六事之人”。
三正主管政事,六事之人经常在王左右,有戎事时候,可以代王统率军队。
(3)地方官制:夏王统治下,任然存在许多部落。
这些部落首领大多称“伯”。
伯是一方之长,有相对的独立性。
2、商朝政治制度(1)商朝实行内服和外服管理制度。
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利。
(2)中央官制(内服官):分内廷官和外廷官,内廷官负责商王私人事务,外廷官负责处理国家事务。
(3)地方行政制度(外服官):实行分封制,地方由诸侯统治(称方国),多由商王诸妻、诸子、功臣以及臣服于商的部族首领担任。
地方诸侯有侯、伯、男、甸不同称号。
地方诸侯对商王承担一定的义务,平时为商王守边,有戎事听调随征,同时还有为王室服役、进贡。
(4)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5)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甲骨刻辞)进行决策,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历史古代先秦知识点总结
历史古代先秦知识点总结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包括了周朝的末期和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萌芽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重要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等,他们的思想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政治事件和军事事件,如春秋时期的国家纷争和战国时期的七雄相争。
一、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03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周朝的权力逐渐衰落,诸侯国开始逐渐独立,并相互争斗。
春秋时期主要的政治实体是诸侯国,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君和贵族阶层,他们之间相互争斗,展开了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这场争斗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他们之间的斗争最终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在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是非常激烈的,国君之间进行了多次的战争,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联盟和分裂。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齐国的庄公和晋国的狱阳氏之战,这场战役被认为是春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次战争。
在这个时期里,也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变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孔子和孟子的思想。
二、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位伟大思想家,他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孔子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包括仁、礼、义、智等等,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系统,它主张仁、礼、义、智等道德观念,并强调理性思维、人伦关系、治国安邦等问题。
在儒家思想中,孔子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提倡“仁爱”之道,认为“仁”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
儒家思想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原则,主张君子治国,君子本心,使之做到「好爵自貴,好婚自正,好言自得,好色自远,好信自耄」。
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的主流。
古代史通史复习课件1先秦演示文稿
第一单元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先秦: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 整体结构:
原始社会:从远古人类到氏族公社
先秦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过渡时期:春秋战国〔东周〕
3
图表一:先秦社会的政治制度
夏朝确立
根底:
王位世袭制
商朝:兄终弟及 周朝:嫡长子继承制
井田制
目的 稳固周朝统治,拓展疆域
夏
分封制
内容
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和先代贵族; 分封土地和人口及物资、武装和人口
9
三:先秦社会的思想文化
2、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3、百家争鸣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 统文化体系的根底
四、文学和艺术
〔1〕文学:
现实主义源头——?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离骚?〔楚辞体〕
〔2〕文字: 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文字
〔3〕科技
10
1)古代的天文学成就
1、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是在_殷__商___出现.
12
[思维延伸]
〔2021高考广东单科〕“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
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2021高考江苏单科)“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 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 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 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农业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地位
立国之本。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 据主导地位,是封建社会的统治 根底,它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社 会的稳定
【2020通史复习】先秦时期
【突破难点】 对宗法制的认识
一、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大宗、小宗在亲缘 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二、与分封制相辅相成,宗法制可以解决诸侯之间在 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三、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严格嫡庶长幼之分,亲疏 之别。继承原则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四、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 五、族权与王权统一,家与国同构,周天子确立天下
总体结构
一. 时间范围 距今约170万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
二. 阶段划分 六个时期
中国古代政权(王朝)演变
东周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前2070) (前1600) (前1046-前771) (前770-前475) (前475)
秦 (楚汉战争)
(前221) (前206-前202)
西汉 新
(前202) (公元9)
中国古代有哪些主要的土地制度? 如何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与调整?
一.原始氏族:土地公有制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食品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 有,公社长远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二.夏商西周: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土地归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 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享 用,但无权转让买卖,且需要想国王交纳贡赋。
诸侯继续分封,层层分封下去,形成 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 森严等级。 4.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 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一)。前提。武王伐纣,西周建立。
(二)。目的:巩固周的统治,以藩屏周。(三) 。内容:1.周天子将土地封给:王族,功臣,先代 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2.被分封诸 侯的义务:服从,纳贡,提供军赋力役。3被分封诸 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 员,建立武装,征赋役。(四)。主要封国:主要 王族:燕 鲁功臣:齐先代贵族:宋(五)作用:1 :起初起到加强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周享国 800年)2:后期:诸侯争霸,王权衰微,分封制逐 渐瓦解。(六):春秋末期分封制瓦解:原因:经 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政治:诸侯国强大王 室衰微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
古代中国文明通史复习讲义之先秦时期
、
1 . 分封制 : 含义: 分 封制又 称封邦 建 国。 周 王 把 土 地 和 人 民 分 别授 予 王 族 、 功 臣 和 先代 贵族 , 让 他 们 建立 诸 侯 国 。 目的 : 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 巩 固 周 王朝 的统 治 。 内容 : 三种对象 ; 三种权利 ; 三种义务 。 作用: 前期有利 于稳定统 治秩 序 , 扩 大 了 统 治 区域 , 巩 固 了周王室的统治 . 但 是 随 着 诸 侯 国势 力 壮 大 , 兼并战争开始 了 削 弱 了周 王室 的地 位 . 分 封制 遭 到 了破 坏 。 2 . 宗法制 : 目的 : 巩 固分封 制形成 的统治 秩序 , 解 决 贵 族 之 间 在权 力 、 财 产 和 土 地 继 承 等方 面 的矛 盾 。 含义 : 用 父系血缘 的亲疏维系政 治等级 . 分配政 治权利 。 巩 固 国 家 统 治 的制 度 。 实质: 按 血缘 关 系 分 配 政 治 权 力 ,形 成 天 子 一 诸侯一 卿 大 夫一 士 的等 级 秩 序 。 最 大 特点 : 嫡 长 子继 承 制 。 影响: 保 证 了贵 族 在 政 治 上 的 垄 断 和 特 权 地 位 , 有 利 于 统 治 集 团 内 部 的 稳定 和 团结 。 分封 制 与 宗法 制 的关 系 : 二者互为表里 , 宗 法 制 是 分 封 制 的基础 、 内核和纽带 , 维护贵族 统治集 团内部的稳定 与团结 ; 分 封 制 是 宗 法 制 在 政 治 上 的 具 体 体 现 。是 按 照 宗 法 制 的 等 级 秩 序 严格 进行 的 。 3 . 西 周 时期 政 治 制 度 的 特 点 : 神 权 与 王权 相 结 合 ; 最 高 执 政 集 团 尚 未 实 现权 力 的 高 度 集 中 。 以 血 缘 关 系 为 纽 带 形 成 国 家政治结构。( 最基本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二阶段: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 年—公元前771年)。
【阶段特征】
1.政治上:国家产生,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确立,最高执政集团 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和政权的结合 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资料 相关内容强调:影响和演变
加强、扩大、扩散、形成、不足
2).宗法制:
⑴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⑵特点:
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
②嫡长子(大宗)与庶子(小宗)的关系,既是 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家国一体)资料上
图示
先
秦
时
期
原始社会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前21世纪 前770年 前221年
先秦时期,起于远古人类产生时期,止于公
元前221年,秦统一。期间经历了原始时代、夏商 西周时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
课程链接
• 必修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 必修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必修三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古代
⑶实质:
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
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世卿世禄)
(4)影响
积极: ①有利于强化王权,保障贵族 “世卿世禄” 特权; ②有利于家庭建设,凝聚宗族; ③有利于社会安定,凝聚民族;把“国”和“家”密切结合 在一起。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 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社会的平等 和法制意识相违背。
2、政治:形成了以王权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内容: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 (2)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 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文化: ①夏历,服务于农业生产 ②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商代甲骨文和金文; ③礼乐制度(周代统治阶级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④舞蹈:夏商时期,产生了宫廷舞。
1、经济: (1)农业:
①土地制度: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②生产方式:集体耕作(千耦其耘)
③生产工具:耒耜(松土)耕作,石器为主,金( 少)石并用; ④生产技术:除草培土、施肥、治虫灭害;(精耕细作)
⑤水利工程:(大禹治水),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工程。 (2)手工业: ①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著名;冶铜。 ②商代养蚕缫丝,出现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西周妇工。 ③商朝发明原始瓷器。 (3)商业: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流通骨贝、铜贝,西周实行 工商食官制度。
手工业形态;冶金业;陶瓷业。
3.中国古代的商业
西周工商食官制度;春秋战国的商
业。
文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化 2.汉字的起源与书画的发展
3.中国古代的文学
百家争鸣的背景、主要流派和意义; 儒家思想的创立与发展。
甲骨文、金文和篆文。 《诗经》;屈原和《楚辞》。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
• 第一阶段: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以前)
• 要求:同学按照计划事先做好相关基础知识的课前准备,课 后及时巩固。
• 资料:教材、教辅资料。 • 目标:建立“时间廊”概念,准确理解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断限
一、按社会形态划分: 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1年 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
王位世袭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是私有
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 发展,因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进步)
西周的分封制
• 以藩屏周
从《西周分封示意图》中能看出哪些问题? (1)分封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 后代;同姓子弟是分封的主体,大多被分 封到重要地区。 (2)地缘政治:同姓与异姓诸侯的封国交错 在一起,用同姓诸侯来控制异姓诸侯,达 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之目的。 (3)分封的诸侯国名成为今天的地名。如山 东省称“齐鲁”或“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二、按朝代划分 1、先秦时期(原始社会、三代、春秋战国):170万年前——公
元前221年 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 4、隋唐时期:581年——960年 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 6、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鸦战前
通史复习
通史与断代史相对,指记述由远古到现代各时代历史的史书, 以时间为主线,连贯地叙述各个时代的一种记史方式。包括 该时代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复习说明
• 主题:以时间为线索,以时代特征为中心,串联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的基本特征及重要事件。
鲁、燕、卫、晋、吴
齐(姜)、秦(嬴),不过秦是西周灭亡才受 封为诸侯。
楚(颛顼之后)、宋(商汤之后)
从《西周分封示意图》中能看出哪些问题?
(1)分封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同姓子弟是 分封的主体,大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 (2)地缘政治:同姓与异姓诸侯的封国交错在一起,用同姓诸 侯来控制异姓诸侯,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之目的。 (3)分封的诸侯国名成为今天的地名。如山东省称“齐鲁”或 “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2.经济上: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3.思想文化上: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为中国文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奠基时期
朝代更替: 夏:公元前21C--17C,起于启,亡于桀。 商:公元前17C--11C年,起于汤,亡于纣。前14C,盘庚迁 都于殷(今河南)。 西周:公元前11C--8C,起于武王,止于幽王。都城设于镐 京(今陕西)。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 选修《商鞅变法》
复习目标
考纲
对应知识点
政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治 2.商鞅变法
分封制;宗法制;早期政治制度的 特点;
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特点和作 用
经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 铁犁牛耕;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
济
制度
制;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政策。
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