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医学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战伤创伤救治新进展与展望

战伤创伤救治新进展与展望

战伤创伤救治新进展与展望蒋建新;李磊【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战伤和创伤救治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其发展趋势,提出未来战创伤救治的研究方向、目标和重点.方法采用情报调研方法,检索近5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战创伤方面的论著、文献综述、研究报告等.结果欧美军事强国提出了"医疗与士兵"同在的理念,尤为重视战场前沿大批量伤员快速救治新技术与急救器材的研究,将医疗救援尽量前伸,加强建立无缝隙的医疗救援体系.重视严重战伤院内并发症发生机制与防治、高新武器致伤特点与机制、颅脑伤、损伤组织修复与再生等研究.我军分别在战创伤急救、损伤控制外科、休克复苏、并发症防治以及组织再生修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提升我军现代战争条件下卫勤保障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结论我军未来在战创伤领域应以适应现代战争和执行多种非军事行动条件下卫勤保障需求为立足点,以显著降低战创伤死亡率和伤残率、全面提升军人健康为目标,大力加强战场前沿大批量伤员的快速救治能力,以及三军联合作战条件下战伤救治组织、救治技术和战创伤救治的转化医学研究,不断提升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卫勤保障能力.【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35)007【总页数】4页(P781-784)【关键词】战伤;创伤和损伤;急救【作者】蒋建新;李磊【作者单位】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26.1;R826.61 “十一五”以来国外战伤创伤救治新进展“伤”是导致部队减员、部队战斗力削弱的重要原因,因而战创伤防治研究一直是军事医学领域的核心内容,备受各国军队重视。

近5年来,其国外发展状况是:1.1 高度重视战伤早期急救治疗研究据文献[1-3]报道,因大量失血、颅脑伤等阵亡的人数占所有伤亡人数的50%以上,阵亡者中,86%死于伤后30min内。

创伤医学研究进展ppt课件

创伤医学研究进展ppt课件

微创技术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
内窥镜技术
通过微创技术引导下的内窥 镜检查和手术,可减少创伤 并提高患者康复速度。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通过经血管、经皮 肤等方式,对创伤进行封闭、 修复和治疗。
机器人手术
先进的机器人技术为创伤救 治提供更高精度、更稳定的 操作手段。
创伤后合并症的防治
1 疼痛管理
创伤后疼痛是患者康复和恢复的主要难点, 合理的疼痛管理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恢复。
创伤医学研究进展
探索伤害类型与机制、临床诊断与鉴定、创伤救治原则以及创伤医学未来的 前景和挑战。
伤害类型与机制
1 机械性创伤
如撞击、割伤、骨折等,了解创伤类型对应 的机制可指导有效的救治和恢复措施。
2 烧伤与烫伤
不同程度的烧伤与烫伤,应注意分类、治疗 和预防炎症、感染等并发症。
3 化学与放射性损伤
多学科团队
组建由外科医生、急诊医生、放 射科医生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 提供综合性的诊断与鉴定服务。
创伤救治原则
1
生命优先
迅速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保证生命的持续。
2
止血与缝合
有效的止血方法和缝合技术,是创伤救治中的重要环节。
3
控制感染
科学的感染控制手段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创伤后的感染并发症。
应认识化学品和放射线对人体的损害机制, 充分了解相关救治方法与预防措施。
4 损伤后的炎症反应
了解创伤激发的炎症反应,对药物治疗和恢 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诊断与鉴定
准确诊断
通过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医学 影像等技术手段,快速准确判断 患者的损伤程度和类型。
影像技术
X射线、CT、MRI等先进的医学影 像技术能为医生提供详尽的解剖 结构和病理信息。

上颈椎损伤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上颈椎损伤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上颈椎损伤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上颈椎损伤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首先从背景介绍和研究目的入手,介绍了上颈椎损伤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讨论了上颈椎损伤的分类、现有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手术治疗的最新进展。

重点关注了保守治疗研究和新技术在治疗上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在总结了当前临床治疗研究的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整理和分析,有助于促进上颈椎损伤的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上颈椎损伤、临床治疗、分类、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新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总结、展望、未来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上颈椎损伤是一种常见的颈部创伤,通常由于剧烈的车祸、摔倒或运动活动导致。

上颈椎由第一颈椎(寰枢椎)和第二颈椎(轴椎)组成,是颈部最重要的部位之一。

上颈椎损伤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如颈部疼痛、神经损伤甚至瘫痪。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上颈椎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新技术在上颈椎损伤的治疗中也逐渐得到应用。

本文将对上颈椎损伤的分类、现有临床治疗方法、手术治疗进展、保守治疗研究以及新技术在治疗上颈椎损伤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上颈椎损伤的治疗现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探讨上颈椎损伤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总结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现有治疗方法的回顾和分析,进一步探讨新技术在治疗上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促进上颈椎损伤治疗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上颈椎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医学界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2. 正文2.1 上颈椎损伤的分类上颈椎损伤的分类是指根据损伤程度和类型将上颈椎损伤进行分类,这有助于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世界大战下的医学进步与创伤治疗

世界大战下的医学进步与创伤治疗

世界大战下的医学进步与创伤治疗随着历史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破坏与伤亡。

特别是在世界大战期间,大规模冲突导致了大量的创伤患者。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学界不断取得了重要的进步,并且推动了创伤治疗领域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世界大战期间的医学进步,并重点关注创伤治疗方面的突破。

一、战争创伤给医学进步带来的挑战世界大战期间,大规模冲突导致了前所未有的伤亡。

大量的士兵和平民在战场上受伤,如何高效地治疗这些创伤成为了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此外,战争还带来了严重的传染病威胁,使得传染病防控也成为了医学界面临的重要挑战。

二、战争创伤治疗的突破在世界大战期间,医学界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

首先,在创伤外科方面,战场上的手术创新迅速推动了外科技术的进步。

医生们在医疗设备和方法上做出了重大创新,比如开展手术房和手术流程的改进,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此外,血管外科、矫形外科和整形外科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使得更多战伤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三、伤员后方医护保障体系的建立为了更好地治疗创伤患者,各国纷纷建立了完善的伤员后方医护保障体系。

在这些体系中,医疗营地、医院和护理机构被组织起来,为伤员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

此外,疗养院和复健中心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创伤患者提供完整的康复服务。

四、创伤治疗领域的技术突破在世界大战期间,医学界不断实验和研究新的技术,以提高创伤治疗的效果。

例如,X射线和紫外线的应用使得创伤患者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此外,显微外科、缝合技术和放射治疗等新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创伤治疗领域,使得创伤患者的康复速度大大加快。

五、创伤治疗领域的知识积累和分享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大战期间,医学界加强了知识积累和分享的机制。

战时医疗紧急情况迫使医生们更多地进行实践探索,并及时总结经验,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应对类似的伤员。

国际医学会议和出版物的兴起也有助于医学界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医学进步。

创伤性脑损伤保护性治疗的研究进展

创伤性脑损伤保护性治疗的研究进展

・综述・创伤性脑损伤保护性治疗的研究进展都爱莲 丁新生 摘要 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性治疗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它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病情发展和转归。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脑保护性药物和物理疗法对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和疗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者单位:21002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创伤性脑损伤包括创伤部位的直接损伤和创伤后缺血缺氧、钙通道异常和脂质过氧化等病理过程所介导的继发性损伤。

有研究表明,创伤发生后数天甚至数月内,继发性损伤仍在进行。

因此,防止创伤后继发性损伤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脑保护性治疗的目标。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脑损伤的保护性治疗及其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1 药物治疗111 钙通道阻滞剂钙超载是脑损伤早期神经元损害的关键因素之一。

钙通道阻滞剂能选择性地阻滞病理状态下的钙通道,防止继发性血管痉挛,减少自由基生成。

其代表药物尼莫地平已广泛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它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 AH )的治疗作用也已得到肯定[1]。

最近,有人把它用于重型脑损伤[3]和原发性脑干损伤[2],发现它能缩短昏迷时间、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

但是,尼莫地平有可能增加颅内压,而且它扩张血管的同时影响了脑血管对PaC O 2的敏感性而不利于脑水肿的减轻,因此,应注意掌握适应证。

一些新型钙拮抗剂如isradipine 、flunarizine 、尼卡地平也在临床验证之中。

112 自由基清除剂脑损伤后,钙内流增加,脑代谢改变导致氧自由基(OFR )大量产生。

OFR 攻击并破坏细胞膜,加重细胞内钙超载,同时诱导DNA 、RNA 和蛋白质的交联和氧化反应[4],进而介导神经元损伤。

但OFR 的半衰期短,扩散范围有限,故要求药物能及时、足量地达到目标部位,尤其应易于通过血脑屏障。

具有自由基清除作用的药物较多,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 OD )和212氨基类固醇近几年颇受关注。

创面修复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创面修复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创面修复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是医学领域最古老的问题之一。

随着分子生物学等高新技术的渗透,创伤修复的研究也进入到一个更新和更高的阶段。

人体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获得了很强的抵抗疾病和修复创伤的潜力,发生创伤后,机体会调动一切可能的手段,使损伤组织通过再生或增生而得到修复。

但是,这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常常受到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制约,甚至干扰。

下面就影响创面修复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局部因素1.1 创面感染:创面感染是导致创面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1],主要是由于感染区中性白细胞吞噬细菌后,释放的蛋白酶和氧自由基可破坏组织,使胶原溶解超过沉积,引起创面延迟愈合。

感染存在时,细菌和炎症细胞增加了氧和其它养料的消耗,纤维母细胞代谢受损,而且感染后渗出物多,加大了创面局部张力,常致伤口裂开。

同时,伤口感染后的大量内毒素、外毒素和蛋白水解酶的综合作用引起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效应及自由基损伤,致使组织水肿出血、脓性分泌物增多及蛋白质水解,使肉芽组织生长充填伤腔变慢或因肉芽的过度增生严重影响上皮形成,影响创伤修复的速度[2]。

1.2 缺氧、低灌流量:良好的血运是创面修复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丰富的局部血液循环,既能保证创面修复所需要的营养和氧,也有利于坏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控制局部感染。

经研究结果发现,创面胶原含量和创面强度,与创面组织氧张力及组织灌注呈正相关。

1.3 过早活动:固定的体位对于骨、神经、血管、肌腱的修复非常重要。

邻近关节的伤口过早活动容易加重炎症过程中的渗出反应,加剧局部肿胀,影响供血,而且新生肉芽组织非常脆弱,牵扯易致损伤出血,影响纤维母细胞分化和瘢痕组织的形成[3]。

2 全身因素2.1 年龄:老年创伤者较年轻人伤口愈合缓慢,这与许多因素有关。

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随年龄增大而降低,老年人的成纤维细胞移行能力差,其特点为细胞支架肌动蛋白结构破坏,整合素α2β1的功能降低[4]。

创伤性脑损伤中“脑-肠轴”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创伤性脑损伤中“脑-肠轴”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肠轴;创伤性颅脑损伤;肠道微生物群
中图分类号 R741;R741.02;R6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780/ki.sjssgncj.20221136
武汉 430015
本文引用格式:胡博玄, 刘子华, 赵小云, 刘红朝. 创伤性脑损伤中“脑-肠轴”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J]. 神经损伤
@
of TBI, there exists a brain-gut axis with bidirectional regulation affecting the progression and prognosis of TBI,
but the functional and mechanistic aspects of the brain-gut axis after TBI have not yet been fully clarified. This review will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the bidirectional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the
释放出的氧自由基也同样进一步加重黏膜损伤[10-12]。此外,过量
被下丘脑神经元直接感受到[23]。
的儿茶酚胺还可导致胃肠道运动障碍,包括胃轻瘫和食物不耐
受[11]。免疫反应也是造成肠道损伤的因素之一。TBI 激活免疫
3 肠道变化对 TBI 的影响
系统,导致炎症介质如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
2.3 TBI 后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
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基础[25]。
[10]
肠道微生物群是近来许多医学学科研究的热点,指的是定

创伤医学领域年终总结

创伤医学领域年终总结

创伤医学领域年终总结一、研究与创新1. 新技术的应用微创手术技术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康复速度。

3D 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取得了突破,为复杂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更精准的解决方案。

介入治疗在创伤性血管损伤中的应用日益成熟,有效降低了截肢率和死亡率。

2. 药物研发新型止血药物的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提高了创伤出血的控制效果。

抗炎药物的研究为创伤后的炎症反应控制提供了新的选择。

3. 基础研究对创伤后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为创伤治疗的靶点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创伤后免疫功能的研究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临床治疗成果1. 创伤急救体系的完善建立了更加高效的创伤急救网络,缩短了患者从受伤到接受治疗的时间。

加强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衔接,提高了创伤患者的生存率。

2. 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的优化创伤外科、重症医学、麻醉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更加紧密,为患者提供了全程、全方位的治疗服务。

定期举行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提高了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治疗效果的提升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较去年有所下降。

创伤后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教育培训1. 专业培训课程举办了多场创伤医学专业培训课程,包括创伤急救技术、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处理等,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和手术演示,拓宽了医务人员的视野。

2. 模拟训练建立了创伤模拟训练中心,开展了模拟创伤场景的培训和演练,提高了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3. 继续教育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在线学习课程,及时了解创伤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创伤预防工作有待加强虽然在创伤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创伤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需要进一步加强创伤预防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2.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创伤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影响了创伤患者的及时救治和治疗效果。

创伤医学研究进展

创伤医学研究进展

创伤医学研究进展创伤医学是研究和应对各种创伤引起的伤害和疾病的领域。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创伤医学在急救、外科治疗、康复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文将介绍几个创伤医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进展。

一、创伤检测与评估创伤检测和评估对创伤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许多新型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创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例如,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预测创伤后的疾病发展趋势,进而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创伤再修复技术创伤再修复技术是创伤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随着生物材料和再生医学的不断发展,新型再修复材料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例如,干细胞疗法可以促进组织再生,有助于创伤愈合和功能恢复。

三、创伤后疼痛管理创伤患者常常伴随着剧烈的疼痛,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因此,创伤后疼痛管理成为了创伤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多种疼痛管理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和物理疗法等。

四、创伤心理治疗创伤不仅对身体造成伤害,还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创伤心理治疗是创伤医学中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平衡。

心理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和支持性治疗等。

五、创伤预防与教育创伤预防是创伤医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教育宣传和预防措施的推广,可以有效减少创伤发生的机会。

例如,安全出行宣传可以提醒人们在驾车或步行时注意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六、多学科合作创伤医学研究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不仅仅是医生和外科医生,还需要护士、康复师、药剂师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参与。

这种多学科合作可以在创伤治疗和康复中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总结:本文简要介绍了创伤医学研究的几个新领域和新进展。

创伤检测与评估、创伤再修复技术、创伤后疼痛管理、创伤心理治疗、创伤预防与教育以及多学科合作是当前创伤医学研究的热点内容。

通过持续努力和创新,创伤医学的发展必将为创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

创伤急救的研究新进展PPT医学课件

创伤急救的研究新进展PPT医学课件

创伤的分类



创伤可以根据发生地点、受伤部位、受伤 组织、致伤因素及皮肤完整程度进行分类。 按发生地点分为战争伤、工业伤、农业伤、 交通伤、体育伤、生活伤等;按受伤部位 分为颅脑创伤、胸部创伤、腹部创伤、各 部位的骨折和关节脱位、手部伤等。 按受伤类型分为骨折、脱位、脑震荡、器
创伤发生的原因

胸部损伤
创伤性血胸出血量多少对治疗的选择至 关重要。CT较卧位胸片能准确反映胸内积 血量,认为CT显示胸腔积液深度大于5cm, 应积极考虑剖胸探查,当深度不足3 cm, 可采用保守的治疗措施。心脏大血管损伤 出血往往较为凶险,应用紧急体外循环抢 救大血管损伤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术野
腹部损伤
结直肠损伤处理是采用Ⅰ期手术还是 Ⅱ期手术修复仍有争论。结直肠损伤Ⅰ期 修复(采用破裂修补、远端造瘘)具有缩 短治愈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可避免二次 手术,但病例选择要适合;Ⅰ期修复的处 理原则是,局部较好地清创,彻底作腹腔 冲洗,必 随着创伤院前急救 系统(EMSS)的完善和创伤复苏技术的提 高,严重创伤院前死亡率大大减低,但表 现出一系列既往很少见到的严重的病理生 理紊乱,部分严重创伤病人难以承受广泛 的切除重建手术,即使勉强手术,术后并 发症发生率 很高。这促使人们改变传统的 早期行确定性手术的观念,采用一些临时 性措施尽快结束手术,结果发现病人死亡 率明显降低,在此基础,提出了“损害控
EMSS的构成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指在院外对急危重症病人 的急救,广义的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在发病 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在现场进行的紧急 抢救,而狭义的院前急救是指具有通讯器 材、运输工具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 业急救机构,在病人到达医院前所实施的 现场抢救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 医院急诊科的救治

严重创伤救治进展

严重创伤救治进展

现场初步处理方法及原则
评估现场安全
确保救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员及伤者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伤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 吸或心肺复苏。
初步检查伤情
快速评估伤者意识、呼吸、循环等生命体 征。
疼痛控制与固定
对疼痛部位进行固定,减轻疼痛,防止进 一步损伤。
止血与包扎
对出血部位进行迅速、有效的止血和包扎 。
应用于创伤评分、预后预测、 治疗决策支持等
3D打印技术
定制个性化医疗器械、修复复 杂骨折等
远程医疗技术
实现远程会诊、实时监控、数 据传输等,提高救治效率
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
提高手术精准度、减少并发症
政策法规对严重创伤救治影响分析
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政策
推动区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提升基层救治 能力
医保政策与支付制度改革
提前与接收医院沟通伤者情况,做好 接收准备。
并发症预防
采取措施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 感染、休克等。
04 院内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 探讨
多学科团队组建与协作流程优化
组建包括急诊医学、创伤外科、 重症医学、影像学、输血科等在
内的多学科团队。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团队成 员在接到通知后能够迅速到位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 严重程度评估,有助于制定合理的 救治方案,提高救治成功率。
02 救治体系建设与发展
国内外救治体系现状
国内救治体系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创伤中心为核心 ,涵盖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专科救 治的创伤救治体系。但仍存在地区发 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骨科创伤治疗技术的研究

骨科创伤治疗技术的研究

骨科创伤治疗技术的研究骨科创伤治疗技术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医学科学,它主要研究治疗骨折,关节脱位等骨科创伤以及运动系统的疾病。

过去,骨科医生只能利用简单的带托带石膏等方式来固定骨折部位,这对于治疗创伤性骨折来说已经非常有效了。

但是,现代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为骨科创伤治疗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首先,目前常用的骨科创伤治疗技术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将骨头重新复位,然后使用内固定器材将骨骼固定,促进骨头愈合。

而非手术治疗则主要是通过石膏固定、用吊带等简单的治疗方式来缓解患处的疼痛和肿胀。

不过由于非手术治疗需要较长时间的固定,很难确保患部的稳定性,因此比起手术治疗来说,它更容易复发。

其次,在现代医学科技的帮助下,骨科创伤治疗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和设备,如超声波治疗、生物修复技术、3D打印技术等。

以生物修复技术为例,它主要利用患者自身体内的细胞来增加骨的再生能力,这种技术可以避免一些手术引起的感染和排异等风险。

而3D打印技术也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手术定位和材料选择,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此外,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增加,骨科医生也开始更加注重手术后的康复治疗,以及如何在手术中减少组织损伤的技术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是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验模型来验证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以帮助骨科医生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在骨科创伤治疗技术的研究中,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领域,比如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这些技术迅速发展,它们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更为精准的手术规划和控制。

综上所述,骨科创伤治疗技术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和广泛的领域,它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医学科技的支持和不断创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我们可以用更加安全、有效和舒适的方式来治疗骨科创伤,帮助更多的患者恢复健康。

面部创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面部创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2021年1月第11卷第1期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1 No.1 January 202143·综 述·面部创伤修复的研究进展王寒飞 张 旭 佟海滨 高艺恬▲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摘要] 创伤修复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受机体的精密调控。

面部创伤会对患者的交际和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针对面部创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面部创伤修复的研究发展迅速,包括改进临床治疗手术方法、开发新型促进创伤修复类药物以及研究新型材料在包扎敷料中的应用以减少愈后瘢痕的形成。

本文对面部创伤修复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概括,并对国内外面部创伤修复的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讨论,以期为面部创伤修复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创伤修复;面部创伤;药物;敷料[中图分类号] R6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1)01-0043-05Research progress of facial wound repairWANG Hanfei ZHANG Xu TONG Haibin GAO YitianSchool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Wenzhou University, Zhejiang, Wenzhou 325035, China[Abstract] Wound repair is a complex and orderly process, which is precisely regulated by the body. Facial trauma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social intercourse and psychology of patients, so its treatment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the medical field.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on facial wound repair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cluding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treatment and surgical methods,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that promote wound repair, and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aterials in dressings to reduce the formation of scars after healing.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mechanism of facial wound repair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further discussed the treatment methods of facial wound repair at home and abroad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acial wound repair.[Key words] Wound repair; Facial trauma; Drugs; Dressings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不仅在保持水分及维持体温上起重要作用,而且能帮助机体抵御外界的有害环境。

国内外创伤护理管理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创伤护理管理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创伤护理管理的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以及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创伤护理管理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们围绕创伤护理管理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旨在提高创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国内外创伤护理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并分享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1. 创伤护理管理的定义及背景从定义上来说,创伤护理管理是指在创伤事件发生后,通过系统性的评估、干预和监测,为创伤患者提供全面且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创伤护理管理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减少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并提高其恢复和康复的机会。

背景上来说,创伤护理管理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卫生部门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特别是在国际上,创伤护理管理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议题,被列为全球损伤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

国内外学者和专家们纷纷开始研究创伤护理管理,以期为创伤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

2. 国内创伤护理管理的研究现状在国内,创伤护理管理的研究逐渐得到了认可和重视。

国内的学者们通过临床观察、数据分析和实践探索等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项目,以提高创伤护理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在创伤护理管理的评估方面,国内学者们注重通过创伤评分系统来评估创伤患者的病情和危险程度。

GCS评分系统和ISS评分系统等被广泛应用于创伤护理领域,为医务人员提供了科学、准确的评估工具。

在创伤护理管理的干预方面,国内学者们探索了多种有效的干预措施。

在创伤抢救中,早期血管活性药物和早期气管插管等措施被广泛应用,以提高创伤抢救的成功率。

创伤护理管理中还注重重症监护室环境和围手术期护理等方面的干预,以保证创伤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3. 国际创伤护理管理的研究现状在国际上,创伤护理管理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许多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致力于推动创伤护理管理的发展和创新。

以美国为例,美国创伤协会和创伤护理学会等组织,通过制定创伤患者评估与干预指南,并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为全球创伤护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创伤中心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研究进展

创伤中心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研究进展

创伤中心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研究进展作者:黄远剑黄承夸杨伟康谭爽来源:《右江医学》2024年第01期【关键词】创伤中心;严重多发伤;创伤治疗模式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4.01.016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多发性创伤是45岁以下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同时,创伤也是我国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首要死因,致残率较高,系统、专业的创伤治疗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件乃至世界迫切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1]。

目前我国严重多发伤救治规范和体系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社会的救治需求难以满足,特别是边远地区因为交通的原因无法及时救治,因此我国严重多发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

创伤救治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19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立国家创伤中心,在全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引领创伤中心建设进入新台阶,推动我国严重多发伤救治迈向新台阶新征程,创伤救治的中国模式诞生。

对严重多发伤的最佳治疗需要一个具有完整系统的创伤中心。

与传统模式相比,使用创伤中心救治患者所需的院前干预时间、急诊室留置时间更少,救治成功率高,病死率低。

本文综述了创伤中心在多发性损伤治疗方面的进展。

1 创伤中心成立的背景Tscherne于1966年首次提出了多发性创伤的概念,即头部、胸部和腹部至少存在两处严重损伤,随后又有学者将多发性创伤的概念进行更新,即由同一种损伤因素导致身体两处或两处以上的严重创伤,至少有一处创伤可严重威胁生命安全,此概念一直沿用至今[1]。

多发伤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脂肪栓塞综合征、应激性溃疡、凝血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休克等[2]。

多发性创伤的患者一般损伤严重、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创伤相关的并发症较多,机体内环境严重失调,伤后容易发生感染,休克率、死亡率均较高[3]。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等重大灾难事故,迫切需要一个引领、辐射、带动、提升创伤救治相关专科医疗服务能力机构,进而提高我国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水平,2019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国家创伤中心成立解决了这样的燃眉之急,中心建立中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一二三工程”,通过建立“1个区域”,强化“2个链接”,组建“3个团队”,转变了救治模式,实现了创伤院前、院内救治一体化和救治时间的有效缩短。

创伤医学的新进展与应急救援技术

创伤医学的新进展与应急救援技术

创伤医学的新进展与应急救援技术近年来,创伤医学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新进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应急救援技术也不断涌现,为创伤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更加全面和高效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创伤医学的新进展与应急救援技术的应用,展示其在救治创伤患者中的重要性和潜力。

一、创伤医学的新进展在创伤医学领域,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的出现为救治创伤患者创造了更多机会。

首先,基因治疗的应用为创伤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研究患者的基因组信息,医生可以针对个体的遗传特点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以提高康复效果。

其次,再生医学的进步使得损伤组织的修复成为可能。

干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有望实现创伤患者组织和器官功能的恢复,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此外,神经重建和再生领域的研究也带来了新的希望,有助于创伤患者的神经系统恢复功能。

二、应急救援技术在创伤救治中的重要性应急救援技术在创伤救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及时、准确的救援措施是创伤医学成功的第一步。

在事故或灾难发生后,应急救援人员的快速响应和专业的操作可以将创伤患者的生命风险降至最低。

例如,紧急止血技术的应用可以防止大量失血导致的休克状态,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此外,应急救援人员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基础救治技术,以保证患者的心跳和呼吸得到及时恢复。

而现代技术的发展,如远程医疗和无人机救援等,进一步提升了救援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了创伤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三、新进展与救援技术的应用案例以下是一些创伤医学新进展与应急救援技术应用的案例,以突出其在救治创伤患者中的重要性和效果。

1. 心脏自动除颤器(AED)的广泛普及:AED是一种能够自动检测心跳骤停并进行除颤的医疗设备。

它的普及使得非专业人士也能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2. 智能护具的应用:智能护具利用传感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够实时监测创伤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运动状态。

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战争的医学进展创伤治疗与战争外科

战争的医学进展创伤治疗与战争外科

战争的医学进展创伤治疗与战争外科战争的医学进展:创伤治疗与战争外科战争是人类社会最残酷的现象之一。

在战争中,受伤的士兵们往往需要接受紧急的医疗救治,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和恢复战斗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的不断革新,战争的医疗手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本文将探讨战争中创伤治疗和战争外科方面的医学进展。

一、战时创伤治疗的现状战争中的创伤治疗是一项高风险和高需求的任务。

战场上,爆炸、枪弹等武器所造成的创伤多种多样,其复杂性和严重程度给医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然而,随着医学的进步,现代战场上的创伤治疗手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首先,现代战争医学注重快速和准确的伤员筛查。

通过使用现代影像学技术如CT扫描,医务人员可以快速确定伤员的伤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大大提高了伤员的生存几率。

其次,现代创伤治疗注重多学科的合作。

战场上通常配备了外科医生、麻醉师、急诊医生等各类专业人员,他们形成医疗团队,以确保伤员能够及时接受最佳的治疗。

此外,在一些重要的战时医疗设施中,还可能配备神经外科医生、骨科专家等,以处理更加复杂和严重的伤情。

另外,现代创伤治疗强调早期的干预和稳定。

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通常会进行止血、骨折固定、疼痛管理等基本处理,以稳定伤员的情况。

这样既可以减少伤员在运输过程中的进一步伤害,也为后续医疗救治提供了更好的时机。

二、战争外科的创新进展战争外科是一门专门针对战时创伤的外科学科,其目标是使用现代外科技术和手段来救治战伤患者。

在战时,战争外科医生需要面对各种各样严重的创伤,并在最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手术。

目前,在战争外科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进展。

一方面,外科手术器械的发展为战争外科医生提供了更好的工具。

现代外科器械如电动手术刀、骨科钢板和螺钉等都大大简化了手术过程,并使其更加安全和可靠。

此外,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战时手术成为可能,从而减少了切口和出血,加快了伤员的康复。

另一方面,现代战争外科注重创伤救治的每个环节,包括患者的转运和后续康复。

法医学中的创伤学研究伤害机制与伤害鉴定

法医学中的创伤学研究伤害机制与伤害鉴定

法医学中的创伤学研究伤害机制与伤害鉴定在法医学中,创伤学是对各类伤害的机制和鉴定进行研究的学科。

创伤学致力于通过对伤害的原因、性质和机制的分析,从而能够确定伤害的类型、程度和发生的时间。

创伤学的研究对于法庭的刑事和民事审判、保险索赔以及医疗纠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伤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创伤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外伤(如创伤、损伤等)、烧伤、炸伤、溺水、电击等各类非自然死亡,以及一些自然死亡的病理变化和异常情况。

而创伤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侦破犯罪案件:创伤学在犯罪侦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伤害的分析、判断和鉴定,可以确定伤害的发生过程、方式以及作案者的手段。

2. 保险索赔:创伤学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为了判断保险事故的真实性和事故责任的界定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方向。

3. 伤情鉴定:在司法鉴定中,创伤学可以为法医科学鉴定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对伤害的机制和特点进行研究,可以确定受害人的伤情程度和其与被告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创伤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创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勘查、尸检、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验和医学影像学等多种手段。

1. 现场勘查:通过对犯罪现场或者事故现场的勘查,可以获取现场的具体情况、现场遗留痕迹的收集以及现场环境的勘查等信息。

2. 尸检:尸检是创伤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尸体进行解剖和检查,可以获取伤害发生时的具体情况、伤害的部位、深度以及组织损伤的程度等信息。

3. 病理学检查:通过对组织和细胞的显微观察、切片检查以及病理学分析等,可以帮助确定伤害的性质、过程和机制。

4. 实验室检验:通过对血液、尿液、毒物等的化学分析进行实验室检验,可以获取有关伤害的时间、原因和结果等信息。

5. 医学影像学:利用放射科学原理,通过X光、CT、MRI等医学影像学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可以发现或确定创伤的部位、情况和损伤的范围等。

三、创伤学的若干研究方向1. 创伤机制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伤害的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的伤害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磺胺嘧啶银治疗对照组
17
在成人皮肤组织内, bFGF 、 cfos和c-myc三种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增 强与伤口愈合形成瘢痕相关,而胎 儿皮肤中这三种基因的 mRNA 和蛋 白含量低则是胎儿创面无瘢痕愈合 的机制之一。
2018/11/16
18
外源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 剂 (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可促进损伤表皮基 底细胞的迁移,有利于皮肤创面愈 合。
创伤已被认为是发达社会疾
病,全球每年因创伤死亡数百万
人,伤数千万。我国每年因创伤
死亡二、三十万人,伤数百万, 其发生率与日俱增 。
2018/11/16
2
创伤研究发展方向
预防(流行病学、数据库等)
基础(组织修复、并发症等)
诊疗技术(影像学、微创外科等)
2018/11/16
3
创伤流行病学
2018/11/16
刺激前 刺激后 1h
2018/11/16
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刺激, p38激酶激活伴核转位 11
失血性休克时血管平滑肌细胞BKCa 通道 亚基酪氨酸磷酸化是引起血管低 反应性的重要原因。烧伤后早期组织内 (心、肠)热休克蛋白 70 ( HSP70 )的 表达显著增强,这对缺血缺氧性损害有 保护作用。甘氨酸可减轻心肌钙超载, 因而有心肌保护作用。
4
事故倾向性 部分驾驶员存在事故 倾向性,约有6%~8%的司机可造成30% ~40%的车祸(金会庆)。 死因 道路交通伤的死亡原因主要 为颅脑伤(约占 50% ~ 70% ),其次为 失血性休克(约占 20% 以上)和其他内 脏并发症(约占10%)。
2018/11/16 5
死亡时间 院前死亡者约占死亡总 数的2/3或更多。一系列研究显示,如 能做到及时而合理的救治, 35% 的院 前死亡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可能 救活的。
2018/11/16
16
初步观察证明了表皮细胞逆分化现象 的存在,并观察到细胞分化的紊乱可能是 发生瘢痕疙瘩的重要细胞学基础。瘢痕增 生挛缩与细胞骨架运动的相关基因存在密 切关系,抑制肌钙蛋白基因的表达,可减 轻瘢痕增生与挛缩。
正常皮肤
2018/11/16
EGF 治 疗 14 天 后 ,棘 细胞 和颗粒细胞层中出现 β1 整 合素和K19免疫阳性
2018/11/16
19
难愈创面与瘢痕过度增生 难愈创面的发生机制
证明炎细胞对修复细胞反应的驱动减 弱,射线对修复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细 胞外基质和生长因子对细胞的正向反馈作 用削弱。创面难愈的机制是“以细胞损害 为关键环节的愈合诸因素失调”。
2018/11/16
20
研究确认了 c-ski 是成纤维细 胞促增殖和抗凋亡因子,又是成 纤维细胞胶原分泌的调节因子。
2018/11/16 9
应激反应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
炎性细胞因子TNF-; IL-1β、IL-6↑↑
血液中糖皮质激素 (GC)↑↑(最高达160倍);糖皮 质激素受体(GR)转录 ↓↓ NF-B过度活化
级联式放大效应 应激功能紊乱和全身损害
2018/11/16
10
缺血缺氧的损伤作用
缺血可促进内源性缺氧诱导因子1(HIF1)表达,使细胞内糖孝解酶活性显著增高, 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可激活核因子 -B ( NF-B ),导致一氧化氮( NO )和前列腺 素等炎性因子过度产生,进而启动炎症反应。 p38激酶对心肌有损害作用,在体抑制p38 激酶活化可减轻烧伤后心肌损害。
2018/11/16
21
糖尿病创面 bFGF 表达要显著高于对 照组,在 bFGF 大量表达的同一部位,出 现大量的糖基化产物( AGEs )堆积,形 成 bFGF-AGEs 复合物,此时 bFGF 已被糖 基化,失去促愈合功能。应用外源性 bFGF ,伤后 14 天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 组,可明显促进愈合。
2018/11/16
6
59例摩托车手死亡地点分布
死亡地点 当场死亡 发现时活着,但死在现场 途中 医院内 死亡人数 38 6 2 13 % 64.4 10.2 3.4 20.0
2018/11/16
7
基础研究
2018/11/16
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 规划( 973 )项目 ——“ 严重创 伤早期全身性损害与组织修复 的基础研究” 已结题。 2004 年出版了国内外第一本《分子 创伤学》(王正国、付小兵、 周元国主编, 160 余万字)标 志着我国创伤基础研究已取得 一定的进展。
2018/11/16 14
迟发性炎性细胞因子高迁移率簇蛋白 1 ( HMG-1 ) mRNA 的表达在腹腔感染时可明显上 调。严重腹腔感染刺激可通过 JAK/STAT 途径诱 导 HMGB1 合成和释放,并造成 MODS 。生物喋 呤(BH4)参与了LPS介导HMGB1基因表达的调 控过程,其抑制剂DAHP和己酮可可碱(PTX) 有治疗作用。
2018/11/16
糖尿病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 FGF糖基化的证据(伤后14天)
存活率 TNF- IL-1β HMGB1源自246 8
24
72
120 (小时)
2018/11/16
LPS、烧伤、腹腔感染等
15
组织修复的分子基础 在创面微环境作用下,骨髓间充质 干细胞(MSCs)可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 胞,参与创面修复过程中肉芽组织小血 管 的 形 成 ; 用 含 EGF 等 不 同 介 质 诱 导 MSCs 后,其中部分 MSCs 表达角蛋白, MSCs在体外诱导下可能分化为皮肤表皮 细胞,参与皮脂腺导管细胞的构成。
2018/11/16
12
携带肉毒碱脂酰基转移酶(CAT)基因 的重组逆转录病毒 pcDNA4/TO 载体,转染 到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后,显示CAT基因显 著表达,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抑制 得到显著改善,缺氧 / 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 凋亡也得到有效抑制。
2018/11/16
13
失控性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 创伤感染时细胞表面防御性受体( 如清道夫受体SR)下调、兴奋性受体( 如CD14,TLR2,TLR4)上调可能是LPS诱 导细胞炎症级联反应的受体机制。内毒 素肺损伤后致炎与抗炎相继产生,两者 相互作用的失衡是导致内毒素肺损伤的 重要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