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使用特点
亲属称谓的分类及与宗法制的关系以及中英对比

(一)汉英称谓差异
4、汉语亲属称谓男女分明,而英语中有的男女不分。 堂(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英
语通用“cousin”。
5、英汉亲属称谓中敬称和谦称的使用差异。 汉语中谦称与敬称并重,谦称如: 在下、犬子;敬称
如:令尊、令堂; 而西方人崇尚自信,一方面要对别人有礼貌,另一方
嫂:《尔雅义疏》云:“然则妇为卑服之称,嫂是 尊老之号。”
弟:《白虎通义·三纲六纪》:“弟者,悌也。心 顺行笃也。”
第三 ,亲疏有别 同辈亲属因父系母系亲疏,如伯(叔)—舅;父— 岳父;堂兄—表兄。
同辈亲属因直系旁系亲疏,如父—叔叔,子—侄、 甥。
一些区别词素通常来体现亲属间的亲疏远近关系, 如:堂、表、外。
面要求自己不卑不亢,所以.英语中很少有谦称。Miss、I
(二)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因素
1、英、汉民族社会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差异所致
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是专制的封建宗法等 级社会,显著特点就是:重男轻女、内外有别,长幼有序;
而西方受资本主义自由平等思想的洗礼,强调个人权 利,追求个人幸福,而不注重家庭血缘关系的加强。
(二)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因素
2、英、汉民族政治生活的差异所致
中国是大陆文化、封闭文化,古代宗法血缘关系与 政治关系高度结合;
而西方受资本主义自由、平等的影响较深,认为每 个人生而平等,不分贵贱,有利于形成家庭中的平等关 系、平等权利和民主气氛。
(二)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因素
3、英、汉民族经济生活的差异所致
外孙 外孙媳妇
外孙女 外孙女婿
孙子 孙媳
孙女 孙女婿
父 系 称 谓 分 类
谈敬谦词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

谈敬谦词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在汉教部给少数民族学生上阅读课讲到敬谦词这一内容时,同学们个个兴奋不已,都十分渴望了解这些新鲜的知识,因为少数民族语言里敬谦词不像在汉语里那样丰富。
笔者决心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整理出有关敬谦词的内容,以便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并拓宽少数民族学生的视野。
一、敬谦词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在交际中历来擅长用敬谦词来表达“自卑而尊人”的礼貌原则。
敬称和谦称也是汉语称谓中最重要的一类。
敬词是在交际中用以称呼对方及和对方有关的任何事(有时可指第三人称的尊敬的词语)。
谦词则相反,是用以称呼自己及和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的谦卑的词语。
敬、谦词在古代使用范围极广,有相当一部分敬谦词在当今的社交场合仍具有生命力。
如何谦称自己和敬称对方,这要视自己和对方的关系、身份、地位定,如果把握不当,轻则贻笑于人,重则得罪他人。
二、敬谦词用法的总体表现1.尊人贬己在人际交往中,“自卑而尊人”是礼的基本原则,在语言交际中则表现为:指对听者或与听者有关的事物时要“抬”、要“尊”,指对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
如,同是意见,对人敬称“尊意”,对己谦称“鄙意”;同是生病,对人敬称是“尊恙”,自称是“贱恙”;称对方为“尊处”,称己方为“敝方”。
用敬词褒扬别人,用谦词贬低自己,显得谦和有礼,文雅得体,富有言语修养。
2.等级有序中国长期形成的尊卑有序的思维定势,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言语表达,按照“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的等级规则,对人用敬语、对己用谦语,对上者、贵者、长者不直呼其名,而用职务称呼、亲属称谓,用“老+姓”或“姓+老”表示敬称,成为交际双方共同拥有和遵守的语言规则,影响着交际目的的有效实现。
3.彬彬有礼为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交际双方须彬彬有礼,遵守礼貌原则,总是把自己与对方放在尊卑的地位关系上,要么有意贬低说话人自己,无形之中,抬升对方的地位;要么有意赞美对方,维护他人脸面。
敬词和谦词的意思 用法

敬词和谦词的意思用法敬词是用来表示对对方尊敬、尊贵的词语,常常用于向长辈、上级或客人表示尊敬的场合中。
而谦词则是用来表示自谦、谦逊的词语,常用于谦虚、客套的场合。
正确地运用敬词和谦词不仅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表现,也是一种礼貌和尊重的体现。
下面将分别介绍敬词和谦词的意思、用法和例句。
一、敬词1. 敬词的意思敬词是指用来表示对对方尊敬、尊贵的词语,是一种社交礼仪的表现。
在社会交往中,正确地使用敬词可以展现出尊重他人、尊重传统的态度,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2. 敬词的用法敬词主要用于表示对长辈、上级、客人等尊敬的场合,比如在与长辈交谈、与上级沟通、拜访客户等情况下。
在写作中,也常常使用敬词来表示对读者的尊重态度。
使用敬词时要注意根据对方的身份和地位选择合适的敬词,避免不当使用或过分使用。
3. 敬词的例句(1) 对长辈的敬词:- 谢谢您给我这次机会。
- 爷爷,您身体还好吗?(2) 对上级的敬词:- 董事长,我来汇报一下最新的情况。
- 领导,我对新项目有一些想法。
(3) 对客人的敬词:- 小姐,您今天想尝试一下我们的新产品吗?- 先生,您需要什么服务?(4) 在写作中的敬词:- 敬启者:尊敬的领导,我谨代表全体员工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二、谦词1. 谦词的意思谦词是用来表示自谦、谦逊的词语,是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谦虚是一种美德,而正确地使用谦词可以显得有礼貌、有教养。
2. 谦词的用法谦词常常用于谦虚、客套、礼貌的场合。
比如在与他人交流时,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态度;在给别人赞美或感谢时,为了显得谦虚;在接受别人的赞美或感谢时,为了客套礼貌等。
在使用谦词时,要掌握适当的度,不能过分谦虚,也不能显得自大。
3. 谦词的例句(1) 表示自谦的谦词:- 我哪里敢当!- 实在是应该的。
(2) 表示客套的谦词:- 这点小事,不用客气。
- 没有您的帮助,我也做不成。
(3) 在接受赞美或感谢时的谦词:- 这只是我应该做的。
称呼的名词解释

称呼的名词解释人类社会中,称呼是人们日常交往中的一种语言行为。
通过称呼,人们可以表达出对他人的尊重、亲近、疏远等情感和态度。
称呼的形式多种多样,每个社会都有其独特的称呼习俗和文化背景。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一些常见的称呼名词,并探讨它们在社会中的含义与用途。
1. 亲属称谓在家庭中,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方式往往反映了人们尊重和亲近程度的差异。
父母亲被尊称为“爸爸”、“妈妈”,兄弟姐妹之间互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这种称谓带有亲情和亲近的味道,传递出家庭的温馨与和谐。
2. 敬称社交场合中的敬称是人们表达对他人尊重的一种方式。
比如,年长者通常被称为“老师”、“先生”、“女士”等,这是一种礼貌和尊重的表示。
在职场中,上级被下属称为“老板”或者职位名称,表达了对权威与尊敬的态度。
3. 祖国和民族称呼作为一个民族的一员,人们也常常用称呼表达对祖国的敬爱和忠诚。
中国人通常以“祖国”、“国家”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来称呼自己的国家。
同时,民族称呼也是表达身份认同与归属感的重要方式。
中国传统的民族称谓有“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每个民族的称呼带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族群特征。
4. 社交称呼在日常社交交往中,人们会用称呼来表达友好与亲近。
如朋友之间常互称“朋友”、“好友”、“兄弟”、“姐妹”等,带有亲昵感与亲近情谊。
此外,也有因职业、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共同点而产生的特殊称呼,如“战友”、“球友”、“书友”,这种称呼也体现出人们在特定社交群体中的归属感。
5. 尊称和谦称有时候,在表达对他人尊重时,人们会使用尊称来增加礼貌和恭敬的程度。
比如,对长辈、名人、尊贵的职位等尊称更多地被使用。
与之相反,谦称则是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和客套,对自己的地位或者贡献进行适度的贬低。
尊称和谦称的使用都是一种言语上的修饰,以营造和谐的社交氛围。
6. 称呼的变化随着文化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称呼也有所改变。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婚姻关系的称谓从古代的“丈夫”、“妻子”演变为了现代的“老公”、“老婆”。
谈敬谦词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

反,是用以称呼自己及和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的谦卑的词语。 无论辈份大小,男女老少,都加“令”字以示尊敬。如称对
敬、谦词在古代使用范围极广,有相当一部分敬谦词在当今 方的父亲为令尊,称对方的母亲为令堂,称对方的哥哥为令
的社交场合仍具有生命力。如何谦称自己和敬称对方,这要 兄,称对方的弟弟为令弟,称对方的儿子为令郎,称对方的
在现代社会中,要做到说话文雅大方而又庄重得体,就
表达“自卑而尊人”的礼貌原则。敬称和谦称也是汉语称谓 要掌握一些最常见的敬谦词的基本意思及其用法,根据收集
中最重要的一类。敬词是在交际中用以称呼对方及和对方有 的资料整理如下:
关的任何事(有时可指第三人称的尊敬的词语)。谦词则相
令:美好的。用于尊称别人,凡是称呼别人家中的人,
者决心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整理出有关敬谦词的内容,以便 益;对自己用贬语表示自谦,尽量贬低自己,少使自己受
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并拓宽少 益。这样,从情感上取悦对方,有利于听话人对话语的接
数民族学生的视野。
受,保证交际目标顺利实现。
一、敬谦词
三、常见的敬谦词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在交际中历来擅长用敬谦词来
“舍”,如舍弟、舍妹等;在称呼对方亲属时,多用“令”
字,表示敬重,如指称对方的父母用“令尊”“令堂”,
等。除“家”“舍”“令”外,还有“小”,如小女,谦称
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作,谦
称自己的文章;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鄙”,如
鄙见,谦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谦称自己的家。
Modern chinese
XIANDAI YUWEN
现代 语文
2007.06
语言应用研究
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

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称谓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古代称谓语1.直称姓名称自己的时候直称姓名,表示谦卑。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不然籍何以至此?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2.称字、号、谥号为表尊敬一般称对方时以字、号来代,有时也用谥号。
子犯请击之。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
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被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
3.称官名、爵名如果觉得还不够尊敬,就以其官职来呼。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称地望杜少陵(杜甫)韩昌黎(韩愈)现代称谓语1.亲属称谓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旁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伯、叔、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姐、嫂子)。
2.社交称谓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教授、讲师等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年龄:老王、小张泛称:同志、师傅、先生、女士谦称与敬称提到自己要用谦称(卑称)称呼对方用敬称(尊称)“家大舍小令外人”A.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B.对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舍,舍间,含有家里的意思。
)C.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嫒等。
常用谦辞“拙”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敬辞谦辞——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懂得在交际中如何正确使用称谓语,委婉语。
2、通过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提高交际能力,了解传统的一些文化。
学习重点:1、了解说话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婉言”说话的场合、作用、方法。
主要内容:一、称谓语(1).亲属称谓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傍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
(2)社交称谓(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只要有衔头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
如石班长、张助理、吴科长、陈会计等。
所有的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高工、教授、讲师、编审等;学位:博士;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3)敬语和谦语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
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
如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家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
以上为谦称。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
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
A。
“家大舍小令外人”a.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b.对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舍,舍间,含有家里的意思。
)c.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B。
另外还可用“犬子”、“小女”“足下”等表示谦逊。
例如:年龄称谓趣谈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幼年泛称——总角;男孩8岁——龆年; 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汉语亲属称谓与文化

汉语亲属称谓与文化【摘要】亲属称谓不只是一种相互的称呼,在社会文化和家庭急剧演变的今天,对它的研究更有着现实的意义。
综观当今亲属称谓,在短短的二十几年中,其发展和演变是迅速的。
尤其是近几年,变化非常快。
本文通过对汉语亲属称谓的定义解读、类型分析、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与英文亲属称谓的比较分析,探讨语言对文化的映现作用及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关键词】汉语;亲属称谓;分类;特点;文化一、亲属称谓的定义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同时,亲属称谓是对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是语言的基本词汇,在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属于使用频率很高、稳定性很强的基本词汇,因而对于它们的研究也颇显重要。
二、亲属关系的分类1、《尔雅·释亲》将亲属称谓分为四类:宗族、母党、妻党和婚姻。
2、现代汉语的亲属称谓几乎沿袭了古代的亲属称谓体系,分为三类: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和夫妻系称谓。
(主讲此种分类)3、直系与旁系。
具有血缘联系的亲属称为血亲。
血亲还可以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前者是指生育自己的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后者是指彼此间具有间接的血缘联系,除直系血亲以外的亲属。
4、汉语的亲属称谓,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五种分类法。
第一,从语体来分析,有书面语称谓和口语称谓两大类。
书面语称谓全国一致,口语称谓因方言不同有可能不同。
如父亲,北京话叫“爸爸”,上海话叫“爹爹”(面称)、“爷”(叙称),广州话叫“老豆”。
第二,从听话对象分析,有面称、叙称之分。
“面称”又叫“直称”或“对称”,用于听话人和被称呼人为同一个人时。
“叙称”又叫“背称”或“旁称”,用于被称呼人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第三个人时。
例如对丈夫的母亲,北京话面称是“妈”叙称是“婆婆”。
在多数情况下,用叙称时,被称呼人不在场。
当要将第三者当面介绍给听话人时,也用叙称。
常用谦敬词语分类及用法概述

常用谦敬词语概述对人尊敬,对己谦恭,这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礼仪。
敬称,是用以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以表示敬重;谦称,是对人称呼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以表谦恭。
“家大舍小令外人”是对谦敬词语的最好概括,即在别人面前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字,如“家父”“家兄”;在别人面前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字,如“舍弟”“舍侄”;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字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
在谦称中,除“家”“舍”二字外,还常用“愚”“贱”“拙”“敝”“寒”“小”等谦辞。
在敬称中,除“令”字外,还常用“尊”“贵”“贤”“高”“大”“玉”“宝”等敬辞。
在使用谦敬语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尊重对方,二是要注意分寸。
一、常用谦辞1、“家”。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亲戚。
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家姐”“家姊”(称哥、姐),家叔(称叔叔)、家累(称自己的眷属)等。
2、“舍”。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
如“舍弟”(弟弟)、“舍妹”(妹妹)、“舍侄”(侄儿)、“舍亲”(亲戚)等。
3、“小”。
称自己和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自称)、“小儿”“小顽”“小犬”(称自己的儿子)、“小女”(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生”(青年读书人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今已不用)、“小可”(自称)、“小店”“小肆”(称自己的店铺)、“小照”(称自己的照片)等。
4、“老”。
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老粗”(称自己没文化)、“老朽”(老年人自称)、“老脸”(老年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自称)等。
5、“敢”。
表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敢问”(问对方问题)、“敢请”(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麻烦对方做某事)等。
6、“拙”。
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
如“拙笔”(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称自己的文章)、“拙见”(称自己的见解)、“拙荆”(称自己的妻子,也可称“内人”)等。
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突破专题03表达得体之谦敬词汇总含解析

表达得体之谦敬词汇总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高考在语言得体的考查中也会出现这方面的内容。
谦称指含降卑口吻它们在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高考在语言得体的考查中也会出现这方面的内容。
本篇将谦敬词加以整理,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正确地应用。
一、常见谦辞1.“家”字一族。
用于对别人谦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
家父、家严: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称自己的兄长。
2.“舍”字一族。
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同辈年龄小的亲属。
舍间、寒舍、敝舍:谦称自己的家。
舍亲:称自己的亲戚。
舍弟、舍妹:称自己的弟弟、妹妹。
舍侄:称自己的侄子。
3.“鄙”字一族。
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鄙人:谦称自己。
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
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4.“愚”字一族。
用于谦称自己不聪明。
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
愚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5.“敝”字一族。
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敝人:谦称自己。
敝姓:谦称自己的姓。
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住处。
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6.“拙”字一族。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
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
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
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7.“小”字一族。
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小人:旧时地位低的人的自称。
小生(晚生、晚学):青年读书人的自称。
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
2.“奉”字一族。
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
奉告:告诉对方。
奉还:归还对方。
奉送、奉赠:赠送。
奉达:告诉,表达(多用于书信)。
奉复:回复(多用于书信)。
奉托:拜托。
奉劝:劝告。
奉陪:陪伴、陪同对方做某事。
3.“高”字一族。
用于尊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
高龄、高寿:问老人的年龄。
高见:高明的见解(尊称对方的见解)。
高攀:和对方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中国的称呼礼仪

中国的称呼礼仪中国的称呼礼仪:尊重、亲切与多样的表达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其称呼礼仪自然也是丰富多彩、富有内涵的。
称呼不仅代表了对他人的尊重与关心,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讨中国的称呼礼仪,感受其中的韵味与智慧。
一、尊称与谦称:尊重与谦逊的交织在中国的称呼体系中,尊称与谦称是最为基本、也是最为核心的要素。
尊称用于称呼地位、辈分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人,如“先生”、“女士”、“老师”等。
这些称呼不仅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也体现了自己的谦逊。
而谦称则是用于自称,如“在下”、“鄙人”、“晚辈”等,表示自己的谦虚和低调。
二、亲属称呼:亲情的细腻表达在中国,亲属之间的称呼非常讲究,每一种称呼都代表着特定的血缘关系和亲情纽带。
例如,称呼父亲为“爸爸”或“父亲”,母亲为“妈妈”或“母亲”,称呼爷爷为“爷爷”,奶奶为“奶奶”等。
这些称呼不仅体现了家族关系的层次,也传递了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职业与身份称呼:尊重与专业的象征在职业与身份方面,中国的称呼礼仪同样丰富多彩。
对于医生,我们尊称为“大夫”或“医生”;对于教师,我们尊称为“老师”;对于领导或长辈,我们尊称为“领导”、“老板”或“前辈”等。
这些称呼不仅表示了对对方职业或身份的尊重,也体现了对其专业能力和地位的认可。
四、社交场合的称呼:多样与灵活的应用在社交场合,中国的称呼礼仪同样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在正式场合,我们通常使用“先生”、“女士”等称呼;而在亲密的社交环境中,我们可能会使用更为亲切、随意的称呼,如“朋友”、“兄弟”、“姐妹”等。
此外,在称呼陌生人时,我们通常使用“先生”、“女士”或“师傅”等,以示尊重和礼貌。
五、称呼礼仪的变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国的称呼礼仪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更新。
一方面,传统的称呼礼仪仍然被广泛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一些新的、更为简洁和现代的称呼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使用。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综述一、引言1.1 称谓语的定义与分类称谓语是日常交流中用以指称他人或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它承载着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情感态度和文化认同。
在汉语中,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语、社交称谓语和职业称谓语三大类。
亲属称谓语用以指称家庭成员和血缘关系,社交称谓语则涵盖了非亲属关系的社会交往,职业称谓语则是对人们职业身份的一种标识。
亲属称谓语如“爸爸”、“妈妈”、“哥哥”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血缘的重视。
社交称谓语如“先生”、“女士”、“同志”等,既反映了对他人的尊重,也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
职业称谓语如“医生”、“教师”、“工程师”等,是对个人职业技能和身份的认可。
1.2 研究现代汉语称谓语的意义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称谓语是语言系统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变化反映了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称谓语是人际交往的桥梁,它不仅传递了基本信息,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态度。
研究现代汉语称谓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揭示社会变迁在语言中的体现,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际交往的差异。
1.3 研究综述的目的与结构安排本文旨在对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梳理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全文共分为七个章节,引言部分对称谓语的定义和分类进行概述,接下来从分类与特点、使用现状、文化内涵、变迁与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对研究方法与展望进行总结。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旨在为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提供全面的参考和指导。
二、现代汉语称谓语的分类与特点2.1 称谓语的分类现代汉语称谓语复杂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首先,按照使用范围可分为亲属称谓语、社交称谓语和职业称谓语。
亲属称谓语是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称呼,如爸爸、妈妈、哥哥等;社交称谓语则是在社交场合中使用的称呼,如先生、女士、同志等;职业称谓语则是表示人们职业或职务的称呼,如医生、教授、经理等。
谦称和敬称的文化内涵

谦称和敬称的文化内涵谦称和敬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体现了尊重和礼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社会中,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经常使用谦称和敬称,以示尊重和礼貌。
谦称和敬称的使用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社会礼仪的体现。
下面我们将从谦称和敬称的定义、使用场合、文化内涵以及现代社会中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谦称和敬称分别指的是在称呼他人时所使用的谦虚的称呼和尊敬的称呼。
谦称是指在称呼他人时使用比对方地位高或者年龄大的称呼,以示自己的谦逊和尊重。
比如在称呼长辈或者上级领导时使用“老师”、“阿姨”、“叔叔”等称呼,这些都是表示尊重和谦卑的谦称。
而敬称则是指在称呼他人时使用比对方地位低或者年龄小的称呼,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比如在称呼晚辈或者下属时使用“先生”、“小姐”、“同学”等称呼,这些都是表示尊重和礼貌的敬称。
其次,谦称和敬称在中国社会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场合。
在家庭中,长辈和晚辈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都会使用谦称和敬称来彰显家庭中的尊重和礼貌。
在工作场合中,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客户和服务人员之间也会使用谦称和敬称来维护工作中的秩序和礼仪。
在社交场合中,朋友之间、陌生人之间也会使用谦称和敬称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此外,谦称和敬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尊重师长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美德,而谦称和敬称正是这一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通过使用谦称和敬称,人们能够传递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善,表达出自己的谦逊和礼貌。
同时,谦称和敬称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德服人”的价值观念,即通过言行举止来展现自己的修养和品德,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谦称和敬称在现代社会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一些年轻人群体中,对于传统的谦称和敬称并不那么看重,甚至有些人认为过分讲究这些礼节已经过时。
在一些特定场合下,人们更倾向于直接使用对方的姓名来进行称呼,认为这样更加自然和亲近。
现代汉语敬谦辞

现代汉语敬谦辞摘要:敬谦辞是汉语词汇中极富表现力的一个词群。
现代汉语敬谦辞既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又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诸多方面。
学习和研究现代汉语敬谦辞,是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一条门径。
关键词:敬谦辞界定分类语用分析一、敬谦辞的界定敬谦辞,顾名思义,含恭凡是敬或谦逊的基本意义或附属意义(色彩)的词语都是敬谦辞。
由其基本定义可将其分为敬辞和谦辞两类,其中“敬”和“谦”是一种对立的感情和态度,而“敬人”和“谦己”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两者是密切相关的。
敬谦辞是在一定前提下从礼貌词语中分离出来并加以专门研究,因此,敬谦辞是礼貌词语的一部分。
敬辞大致可分为四种界说。
一是“恭敬”说。
它着眼于“恭敬”、“尊敬”、“敬意”。
二是“礼貌”说,它着眼于“礼貌”,例如:“指用于语言交际中用于礼貌的套语”(王宗炎主编《英汉应用语言学词典》)。
三是“敬谦礼”说,即兼顾恭敬(尊敬、敬意等)和礼貌的说法。
例如:“表示恭敬和礼貌的用语,如‘请’、‘对不起’等(王德春主编《修辞学词典》)。
”四是“社会地位”说,认为敬辞的运用受人们所居的社会地位的支配。
由敬谦辞的定义我们把是否含敬谦意义或色彩作为评判敬谦辞的标准,坚持以下几条鉴别标准。
一是语素准则,根据敬谦语素判断,如“贵”、“贱”、“尊”等,但并非所有由敬谦语素组成的词都是敬谦辞。
如“尊容”多含厌恶意,讽刺意味,不被看做敬谦辞。
二是义素准则,如一个不含敬谦语素的词语,其义位中含有敬谦义素,则此词是敬谦辞。
如[遗体]:所尊敬的人(义素一)的尸体(义素二)(《现代汉语》),它的两个语素都不表敬义,不是敬语素。
义位中含有两个义素,第一个表敬义,由此可判断“遗体”是敬谦辞。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词的义位中的每一义素都不含明显谦敬义,但所有义素组合起来表谦敬义,这类词也属谦敬辞。
[绵薄]:自己薄弱的能力。
三是语用准则。
有些词语素、义素都不含敬谦成分,但人们习惯上唱吧它们用作敬谦辞,如“滥竽”(自谦)、“见笑”等。
亲属敬谦称在近现代的语用差异

亲属敬谦称在近现代的语用差异无论在近代还是现代,亲属敬谦称都是常见的敬谦辞。
但从近代到现代,亲属敬谦称的语用状况已经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尤以语用搭配和语序两个方面的变化最为明显,这导致了语用差异的产生。
了解这些语用差异,是现代交际中得体运用亲属敬谦称的重要前提。
标签:亲属敬谦称近代现代语用差异无论是近代还是现代,亲属敬谦称都是常见的敬谦辞。
但从近代到现代,亲属敬谦称的语用状况已经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在语用搭配和语序两个方面的变化所导致的差异最为明显。
一、语用搭配上的差异在近代,亲属敬谦称前时常附有人称代词、姓名等指代成分,构成“人称代词/姓名等称代成分+亲属敬谦语素+N”的较特别的语用结构。
近代汉语话语中关涉第三方的亲属时,其用法往往要在亲属敬称前加上第三人称指代词或姓名。
例如:(1)他令尊也曾下死苔抽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
(《红楼梦》第二回)(2)高老先生道:“诸位才说的,可就是赣州太守的乃郎?”(《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3)只这申老爹的令郎,就是夏老爹的令婿。
(《儒林外史》第二回)倘若将上例中的指代成分“他”“赣州太守的”“申老爹的”“夏老爹的”去掉,就会被误认为指称的是对方的父亲、儿子、女婿,而非第三方的亲属关系,所以,这种情况下的指代成分去不得,这不难理解。
其他用例如:“他令夫人”(《红楼梦》第二回)、“施御史的令孙老爷”(《儒林外史》第二回)、“他令徒”(《歧路灯》第三十七回)等。
而现代汉语中几乎见不到对第三方的亲属用敬语的现象,这类搭配自然就不存在了。
近代汉语话语中敬称对方的亲属或谦称己方的亲属时,在亲属敬谦称前加上人称指代词或姓名,这样的情况也很普遍。
例如:(4)雷亨道:“你的令甥拿着朴刀赶来问我取银子。
”(《水浒全传》第十四回)(5)只是我家嫂也是个糊涂人,几个舍侄,就像生狼一般,一总也不听教训。
(《儒林外史》第五回)(6)倒没有什么新闻,倒是老先生你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特点(人教版)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特点 (人教版)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与传统的汉文化关系密切,或者说,传统的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汉语亲属称谓的价值取向,而敬谦称就是这种影响的表现之一。
了解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使用这些敬谦称。
一、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1)“嗯,仁者,求仁得仁;恕者,犯而不校。
好名字,谁给你起的?”“家父所赐。
”“令尊是……”“家父易元杰,曾在中堂大人麾下为国效力。
”(霍达《补天裂》第一章)(2)健生说道:“令兄出去了吗?”燕秋道:“程先生带他去拜访一个人去了。
”健生道:“这样早,程先生就来过了吗?”燕秋道:“是的,他来过了。
因为我没有起来,他没有惊动我,就同家兄出去了。
”(张恨水《雁归来》第四十二回)“家父”、“令尊”虽然都是对“父亲”的称谓,但是他们所具体使用的场合不同。
“家父”只用于对自己父亲的称呼,而“令尊”用于对对方父亲的称呼,就是说,一个指向内,一个指向外。
如果对它们不加以区别,甚至颠倒使用,就只会闹出笑话了。
除了“家父”和“令尊”以外,其他的如“家母”和“令堂”,“贱内”和“尊夫人”,“家兄”和“令兄”,“舍妹”和“令妹”,“小儿”和“令郎”,“小女”和“令爱”等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家母、贱内、家兄、舍妹、小儿”等都是内向性的,只能用于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而“令堂、尊夫人、令兄、令妹、令郎、令爱”等都是外指性的,只能用于对方或与对方相关的人。
对“尊”、“贤”、“令”、“家”、“舍”等敬谦语素的使用,除了要注意内外指向性,还要注意上下指向性。
有些语素只可用于长辈或平辈,而有些必须用于平辈或晚辈。
“令”是通用于他人亲属的敬语素,无年龄和辈分之分,而“尊”、“家”一般用于长辈和平辈,“贤”、“舍”、“小”则用于平辈或晚辈。
二、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具有独特的民族性。
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是汉语称谓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部分。
例如同是对父亲的称呼,汉语中有“尊公、尊甫、尊翁、尊君、令尊、家父、家严、家公、家君、家尊”等不同的叫法,而在英语中,往往只是最简单的“your father”或“my father”,不象汉语称谓这样丰富且具有表情性。
敬辞谦辞的特点及一览表

敬辞谦辞的特点及一览表敬辞和谦辞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单向性。
所谓“敬”,当然是对别人而言的,而“谦”,则是用于自己的,两者不能混用,这一点本应十分明白。
但事实上有些词还存在着用反的现象。
如“我明天一定光临”、“我贵姓王”、“请你拜读一下我的大作”、“这是我的高见”……例句中原应该用于对方的“光临”、“贵姓”、“大作”、“高见”等敬辞都用到自己头上去了,不免太妄自尊大。
同理,谦辞就不能用到对方身上。
特点之二是有些词在年龄长幼、地位高低等不同情况下用法有所区别。
如问人的年龄,问老人,宜用“高寿”,问年轻姑娘,宜用“芳龄”,一般的,可用“贵庚”。
如果向老人问“芳龄”,当然是万万使不得的。
又如同是谦辞,兄长可向弟妹自称“愚兄”,而弟弟却不应对兄长自称“愚弟”。
因为照理说弟不如兄,兄自称“愚”可谓客气,弟自称“愚”又算什么呢?弟本来就是愚的嘛。
同理,学生向老师自称“愚生”,也是不适当的。
要防止出现错误,除了了解敬辞谦辞的特点之外,最根本的是要了解这个词的本来意义。
如“拙作”和“大作”,如果知道了“拙”是“笨”的意思,“大”则是表示赞颂,那么当然知道前者用于自己而后者用于对方了。
又如“惠赠”的“惠”是指别人给自己以好处,所以送东西一般用“×××(对方)惠存”,意即请对方保存是给了我好处的。
这个“惠”字就有客气意味。
如果写“×××(自己)惠赠”,则表示我送你东西是我对你施以恩惠了,岂不过于自矜!再如“笑纳”,“纳”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哂笑(所以也有作“哂纳的”)”之意。
“笑纳”的意思是我送你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你笑话了。
所以应是“我送礼物请你笑纳”。
而有人把“笑”理解为“高兴”,是因为高兴而笑,所以会说“你送的礼物我笑纳了”。
这样,在别人看来,便是说“你送的东西我带着嘲笑的态度收下了”。
这对别人是多么的不尊重!【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使用特点
【摘要】传统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汉语亲属称谓的价值取向,了解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使用这些敬谦称。
【关键词】亲属称谓;敬称;谦称;使用特点
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与传统的汉文化关系密切,或者说,传统的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汉语亲属称谓的价值取向,而敬谦称就是这种影响的表现之一。
了解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使用这些敬谦称。
一、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1)“嗯,仁者,求仁得仁;恕者,犯而不校。
好名字,谁给你起的?”
“家父所赐。
”
“令尊是……”
“家父易元杰,曾在中堂大人麾下为国效力。
”
(霍达《补天裂》第一章)
(2)健生说道:“令兄出去了吗?”
燕秋道:“程先生带他去拜访一个人去了。
”
健生道:“这样早,程先生就来过了吗?”
燕秋道:“是的,他来过了。
因为我没有起来,他没有惊动我,就同家兄出去了。
”
(张恨水《雁归来》第四十二回)
“家父”、“令尊”虽然都是对“父亲”的称谓,但是他们所具体使用的场合不同。
“家父”只用于对自己父亲的称呼,而“令尊”用于对对方父亲的称呼,就是说,一个指向内,一个指向外。
如果对它们不加以区别,甚至颠倒使用,就只会闹出笑话了。
除了“家父”和“令尊”以外,其他的如“家母”和“令堂”,“贱内”和“尊夫人”,“家兄”和“令兄”,“舍妹”和“令妹”,“小儿”和“令郎”,“小女”和“令爱”等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家母、贱内、家兄、舍妹、小儿”等都是内向性的,只能用于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而“令堂、尊夫人、令兄、令妹、令郎、令爱”等都是外指性的,只能用于对方或与对方相关的人。
对“尊”、“贤”、“令”、“家”、“舍”等敬谦语素的使用,除了要注意内外指向性,还要注意上下指向性。
有些语素只可用于长辈或平辈,而有些必须用于平辈或晚辈。
“令”是通用于他人亲属的敬语素,无年龄和辈分之分,而“尊”、“家”一般用于长辈和平辈,“贤”、“舍”、“小”则用于平辈或晚辈。
二、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具有独特的民族性。
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是汉语称谓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部分。
例如同是对父亲的称呼,汉语中有“尊公、尊甫、尊翁、尊君、令尊、家父、家严、家公、家君、家尊” 等不同的叫法,而在英语中,往往只是最简单的“your father”或“my father”,不象汉语称谓这样丰富且具有表情性。
使用不同的称谓显示说话者的感情好恶和尊恭谦卑,这是汉语敬谦称中才具有的独特的民族性。
再将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和英语中的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家父、家严、家公、家君、家尊 my father
家母、家慈、家堂、家夫人 my mother
家兄、愚兄、小兄 my elder brother
贱房、贱荆、贱内、贱妻、贱累、贱室 my wife
小儿、小犬、小豚、贱息、贱子、犬子 my son
小女、拙女 my daughter
……
尊慈、尊堂、尊母、尊萱 your mother
尊公、尊甫、尊翁、尊君、令尊 your father
令兄、令兄大人、尊兄、贤兄 your elder brother
令阁、令妻、令攸、令室、令阃、令正 your wife
令郎、令公子、令嗣、令子、贤子、贤息、贤郎 your son
令爱、令媛、令闺爱、令千金、令淑 your daughter
……
三、亲属称谓中敬谦称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是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的产物。
古代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深受礼教束缚的人们形成了强烈的尊卑等级观念。
国家之中,君君臣臣界限不可僭越,而在家庭之中,尊卑长幼之序严格有别,敬谦称谓随之产生,而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谓也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伴随而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许多敬谦称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举例说来,在封建社会里,一个男人往往三妻四妾,“尊宠”、“令宠”都是对他人姬妾的敬称,而“贱妾”、“小妾”是对自己姬妾的谦称,而这些敬谦称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复存在了。
由于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子在封建社会是没有地位的,而到了现代,男女平等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所以那些体现男尊女卑思想的敬谦称也不能在现代汉语中存在。
在封建社会中,“小婢子”是对女儿的谦称,而“箕帚之使”是对妻子的谦称,这些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
(1)“姬妾是扬州土产,小弟替年兄觅个尊宠何如?”(清·李渔《怜香伴·斋访》)
(2)“只见他令宠把奉承他的一套本事,多使出来奉承那番兵。
”(《续金瓶梅》第十一回)
(3)“女迎笑曰:‘花城娘子,贵趾久弗步……小哥子抱得来?’曰:‘又一小婢子。
’”(蒲松龄《聊斋志异·翩翩》)
(4)“楚庄王使使赍金百斤,聘北郭先生,先生曰:‘已有箕帚之使,愿入记之。
’”(《韩诗外传》卷九)
在封建制度下,等级森严,对别人家的子女,尤其是富贵人家的子女,往往尊称为“少爷”、“公子”“小姐”、“千金”,对富贵人家的儿媳称作“少奶奶”,在现代汉语中,“少爷”、“公子”、“千金”还在使用,“少奶奶”已基本不用了,而“小姐”的含义变得复杂了,也基本不用于称呼别人的女儿。
(1)“李先生的少爷病得很重,李太太催李先生赶快回去。
”(曹禺《日出》第四幕)
(2)“她的公子,这一会烧得更重了,我没敢多问话。
”(曹禺《蜕变》第四幕)
(3)“你应该先去看看你的千金小姐,她吃亏了!”(茅盾《子夜》八)
(4)“要是太太还在,看见你们长大了,该多喜欢!还有我们少奶奶,公馆里哪个不喜欢她?”(巴金《家》十四)
现代家庭关系的变化导致现代亲属称谓的简化,许多古代称谓在现代汉语中保留得已不多,大致局限于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孙侄等,现今用得较多的有
:家父、家母、家严、家慈、家姊、家兄、尊府、尊堂、令尊、令堂、令慈、令郎、令嫒、令爱、令孙、贤侄、贤婿、小女、小犬、犬子、小侄、舍弟、舍妹等。
四、亲属称谓中敬谦称具有很强的书面性。
现代汉语敬谦称主要源于古汉语,所以这些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一般不用于口语,而更多地使用在书面语,尤其是雅体书信、文人书札中。
因此,我们在使用这些敬谦称时,要注意一定的选择性,要特别注意使这些敬谦称与随意的口语保持协调。
正确使用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是现代文明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但是在使用时,不能为了使用而滥用,一定要注意这些敬谦称的使用场合和范围,注意对方的身份。
如果向一个小孩子问起“令尊”,由于知识的局限,小孩子可能会不理解,反而没有问“你的爸爸”来得通俗易懂。
【参考文献】
[1] 梁章钜.称谓录[M]. 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出版,1987.
[2] 蔡希芹.中国称谓辞典[Z].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3] 韩省之.称谓大辞典[Z].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1.
[4] 刘宏丽.现代汉语敬谦辞[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
社,2001.
[5] 马宏基,常庆丰.称谓语[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6] 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1998.
[7] 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 周一良.郊叟曝言[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1.
[9] 陈原.社会语言学[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
[10] 陈松岑.礼貌语言初探[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