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doc
初二历史提高教学质量的八项措施
初二历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八项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教师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少,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有时找不到学生感兴趣的点,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
3、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4、教师性格缺陷:温和有耐心,但心太软,不严厉,对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要求太宽容,导致个别班级课堂秩序不够好。
5、教师课件制作费时费力,但文字和幅数过多(超过20张),不简练,学生活动仅限于看、听、背,游戏、活动少,学生不耐烦。
6、教师讲解内容理论性强,有时说话较生硬,缺少轻松、幽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7、教师被旧的教学模式所束缚,不敢创新,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大胆放手。
8、学生答题不规范,书写不认真,尤其是错别字现象严重。
二、具体改进措施:1、提高兴趣。
对于一件历史事件我们的教材交待得很简单而且不是很连贯,比如,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经常具有跳跃性,学生就会问“这一期间孙中山做什么去了?”如果我们适当的补充一些历史事件,比如孙中山的“第二次护法运动”,不但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而且填补了教材的空缺、增加内容的连贯性。
2、联系时事。
今天是历史的延续,我们可以在今天找到历史的影子,比如,香港问题,我们可以把它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及后来的瓜分狂潮联系起来;我们还可以把日本侵略台湾、“大陆政策”与今天台湾问题结合起来。
总之,我们可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让学生感到历史离我们并不是很遥远。
3、学法指导。
学生对近代史中频繁的战争的分析能力不够,不理解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条件,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战争这一类历史事件放在一起,让学生从中找到相同之处。
比如,我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我把甲午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美伊战争放在一起比较着学,使学生认识到一场战争的爆发它需要交战双方原因、国际环境、导火线等几个方面的原因。
初三历史教学措施_整改措施_
初三历史教学措施初三历史面临结业学习复习任务都较重,而学生学习历史的时间主要依赖于课堂,历史老师要整理好一套好的教学措施方法,帮助学生复习。
下面是小编整理初三历史教学措施的范文,欢迎阅读!初三历史教学措施篇一近年来,历史学科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考题灵活,联系实际,淡化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这也体现了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给我们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加之历史学科内容,既有中国史,还有世界史、乡土史,复习时间短,初三历史复习课应该有规划、有系统地进行。
多年来,我一向把中考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读课文,拓宽知识,打牢基础。
我们学习历史,目的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要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这样就能系统地从历史事实出发,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知道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局、影响等基本概念、基本史实是提升能力的基础。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课本为材料,教会学生阅读和理解,帮助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每个知识点,尤其是主干知识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
如《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一课中,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两个知识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理解下列问题:什么是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14——16世纪又怎样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取得了哪些成就?又如何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所产生的影响?还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这两大事件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去归纳整理,形成历史知识的结构体系,这对融会贯通历史知识,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很重要。
第二阶段:专题归类,比较对照,纵横联系。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还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
第二阶段,老师可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列成专题归类总结,纵横串联,比较对照,辨其异同,形成知识网络。
初中历史教学措施_整改措施_
初中历史教学措施通过历史教学,不仅能够传递给初中学生大量的历史基础知识,还能够初步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下面是小编整理初中历史教学措施的范文,欢迎阅读!初中历史教学措施篇一一、存在的问题:1、教师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少,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有时找不到学生感兴趣的点,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
3、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4、教师性格缺陷:温和有耐心,但心太软,不严厉,对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要求太宽容,导致个别班级课堂秩序不够好。
5、教师制作费时费力,但文字和幅数过多(超过20张),不简练,学生活动仅限于看、听、背,游戏、活动少,学生不耐烦。
6、教师讲解内容理论性强,有时说话较生硬,缺少轻松、幽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7、教师被旧的教学模式所束缚,不敢创新,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大胆放手。
8、学生答题不规范,书写不认真,尤其是错别字现象严重。
二、具体改进措施:1、提高兴趣。
对于一件历史事件我们的教材交待得很简单而且不是很连贯,比如,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经常具有跳跃性,学生就会问“这一期间孙中山做什么去了?”如果我们适当的补充一些历史事件,比如孙中山的“第二次护法运动”,不但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而且填补了教材的空缺、增加内容的连贯性。
2、联系时事。
今天是历史的延续,我们可以在今天找到历史的影子,比如,香港问题,我们可以把它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及后来的瓜分狂潮联系起来;我们还可以把日本侵略中国台湾、“大陆政策”与今天中国台湾问题结合起来。
总之,我们可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让学生感到历史离我们并不是很遥远。
3、学法指导。
学生对近代史中频繁的战争的分析能力不够,不理解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条件,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战争这一类历史事件放在一起,让学生从中找到相同之处。
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改进措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初中历史教学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社会变革的发展,历史教学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现状分析1.教材过于笼统目前的初中历史教材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案例和细节描写,往往只是简单的列举重大事件和人物,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广度。
这种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只是机械性的记忆知识点,难以形成对历史的全面认识。
2.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形式较为传统,教师以讲解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不足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只是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层面,缺乏分析和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改进措施1.更新教材内容针对目前教材内容过于笼统的问题,需要进行教材内容的更新和完善。
在编写教材内容时,可以增加一些具体的历史案例和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多样化教学方法针对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的问题,可以多样化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历史地图、图片、影视资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合作,共同解决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在课堂教学之外,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和探究。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历史课题的调研和研究,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和深度,锻炼他们的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
5.重视历史文化教育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改进措施1. 引言1.1 现状分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现状:1. 教学内容单一化:目前的历史教学内容大多围绕教科书内容展开,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缺乏启发学生思考和拓展知识的教学方式。
2. 缺乏互动性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偏向于单向传授,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度不高。
学生缺乏与历史内容的互动,容易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和学习效果的降低。
3. 历史教学资源不足:学校的历史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学设备陈旧,教师教学支持工具不足。
缺乏生动的故事、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影响了教学效果。
4.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当前社会信息多元化和碎片化,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很多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缺乏兴趣,难以主动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课是枯燥乏味的,缺乏吸引力。
历史教学内容单一化严重,大多数学校侧重于传统教材和死记硬背,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
历史教学缺乏足够的互动性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考和参与的机会。
由于历史教学资源不足,教师无法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导致教学效果受限。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对历史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学习效果和成绩提升。
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亟待改进和完善,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和学生动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调整。
只有充分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历史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这一部分需要继续扩充,重点展开讨论问题意识的深刻分析和思考,引出正文部分的讨论内容。
】2. 正文2.1 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内容单一化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一、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
综观我市历史教育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不少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要么墨守成规,要么矫枉过正。
所谓“墨守成规”,就是我们一些历史教师,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思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他们看来,历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因此,“不管白猫黑猫,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我就是好猫”。
所谓“矫枉过正”,就是我们有些教师一方面对传统教育理念缺乏辩证分析,对所有的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简单的全面否定;另一方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教育理念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囫囵吞枣,生搬硬套。
于是出现弄巧成拙,形成矫枉过正的现象。
如目前不少老师把接受性学习方式等同为“灌输教学”,将其视为糟粕,置如弃履。
过于单一地强调、突出研究性学习,就会有意无意地放弃对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它的直接后果是弱化了基础知识。
实际上,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和接受性学习等,都是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有不同的作用,无所谓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
接受性学习只要运用得当,它在提高知识的传授速度和增加知识传授量方面,自有它独特的用武之地。
(二)历史课堂教学“创新”的失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相当多的历史教师所接受,并不断深入人心。
“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成为不少历史教师说课、上课、赛课、评课的基本思想。
应该说这是一件可喜的事。
但在欣喜之余,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三)重知识能力教育,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的历史课堂有了明显的变化,老师讲的少了,学生动的多了。
但三维目标中情感教育目标因缺乏考试评价体系和可信度而被淡化,历史教学仍未走出应付功利性考试的圈圈而正逐渐丧失历史教育精神培养的本义。
二、对策建议第一,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是什么”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看法,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完成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1. 教学方法单一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授,学生听讲。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甚至对历史学科产生抵触情绪。
2. 学生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历史是一门记忆性学科,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取得好成绩。
因此,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往往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而没有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导致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
3. 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缺乏互动性。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1.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2. 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3. 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首先,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中学历史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中学历史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为了提高中学历史的教学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与方法:
1. 多元化教学方法: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历
史学科的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故事讲述、辩论、角色扮演等方法,
让学生更加参与其中,提高研究效果。
2. 创造性的评估方式:传统的考试形式可能无法充分评估学生
的历史知识和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使用创造性的评估方式,如项目
作业、研究报告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
3.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资源可以使历史
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提高研究效果。
4. 引入实地考察:通过组织历史实地考察活动,学生可以亲身
体验历史现场,增强对历史的实际感受和理解。
这样的活动可以开
拓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5. 培养批判性思维:历史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评价不同历史观点和解释,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在历史研究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6. 激发研究动力: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研究动力往往受到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设置个性化研究目标,提供积极的反馈等方式,增加学生对历史的热情和投入度。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措施与方法。
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改善评估方式、运用多媒体资源、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激发学习动力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和兴趣。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3篇)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3篇)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精选3篇)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篇1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历史课程是一门由原来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课程,这就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学生勇于质疑、敢于争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8年时间里,我从自身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反思,从中感触很大,具体如下。
一、老师应该做到的1、重视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技巧性确严谨、精练简洁、通俗生动、语言幽默、声情并茂、生动有趣的讲述能拨动人的心弦,陶冶人的情操,使听者乐此不疲。
一个合格的教师在不断钻研历史专业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著名历史教育家赵恒烈教授毕生研究历史教学,他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分出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把你所想的东西能如实表达出来,使学生听了,也如你所想的那样想得清楚、说得明白,能完整地表达思想。
第二境界是声情并茂,使语言、表情、动作配合起来,表达得活灵活现,使之传神而动听。
第三境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教师的讲述,如带领学生到了历史现场,入其境、见其人、闻其声;选词有方,文有限而意无穷;点拨着力,思路清晰而受益不尽。
我们教师不妨对号入座,按照这三个境界的标准进行自我检测,明确自己已达到的境界,而后继续努力,向更高境界前进。
2、改变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总是以语言文字贯穿始终,顶多再有一副历史地图。
而不善言辞的学生在这里只会更加沉默。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仅限于一张大卷。
学生的个性受到了禁锢,他们特有的专长无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历史课堂,因其枯燥无趣而在历史课上做其他科作业。
而这次的课改,恰恰要求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
于是,在历史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旁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的现象。
如,有些学生在画房屋,这是学生根据书中文字介绍进行再创造所描绘的半坡聚落的村庄,河姆渡人的房子。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历史是一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现实中,初中历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师资水平不高等,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更新教学内容首先,要更新教学内容,使之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
可以通过引入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还可以将历史事件与当前的社会热点和时事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还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除了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还可以加入一些新的领域,如环境史、社会史等,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多个方面和角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阅读原始史料、观看历史纪录片等方式,让学生直接接触历史,感受历史的真实和生动。
二、改进教学方法其次,要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
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表达能力。
此外,还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还可以组织一些探究式学习活动,如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历史,增强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三、加强师资培训教师是历史教学的主体,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果。
因此,要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定期的培训、研讨会等活动,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还可以通过评选优秀教师、推广先进教学经验等方式,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
此外,还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初中历史教师如何进行历史教材的创新与改进
初中历史教师如何进行历史教材的创新与改进历史教材的创新与改进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采取的方式来进行教材的创新与改进。
1. 挖掘真实历史资料教师可以积极搜集一些真实的历史资料,如文献、口述资料、图片、地图等。
这些资源可以作为教学材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观博物馆、展览,并与当地历史专家交流来引导学生感受历史。
2. 采用多媒体教学历史教学需要生动有趣,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和解释。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教师可以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意见,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问题和引导,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历史问题,并形成独立的观点。
4. 利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中各个角色的思考和行动过程。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
同时,学生也能够从中感受到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5.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选取感兴趣的历史课题进行深入学习。
学生可以借助书籍、网络、研究报告等资源进行研究,然后撰写论文或制作展板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独立研究,学生可以提高自主学习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并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6. 教材“瘦身”与前瞻性内容历史教材过于冗长和纷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瘦身”,删除或精简一些内容,使教材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加入一些前瞻性的内容,如当前的历史事件或问题,以及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改进措施【摘要】初中历史教学在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意识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的现状分析显示,历史教学存在课程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需要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更新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形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以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也是关键,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互动环节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未来,历史教学将朝着更加多元化、趣味化的方向发展。
要重视并改进初中历史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未来发展趋势、总结反思1. 引言1.1 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初中历史教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过去的文明和历史事件,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还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国家精神,增强对民族、文化、历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还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历史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我提高。
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加强初中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初中历史教学的挑战由于初中历史知识体系繁杂,教师往往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大量内容的传授,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的抽象性和抽象性,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初中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普遍不高,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科枯燥乏味、令人难以理解。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身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提高认识、加强自身素质、改进历史教学方法,适应时代的变革,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历史。
下面是橙子整理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的范文,欢迎阅读!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篇一一、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育理念的墨守成规与矫枉过正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
综观我市历史教育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不少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要么墨守成规,要么矫枉过正。
所谓“墨守成规”,就是我们一些历史教师,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思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他们看来,历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因此,“不管白猫黑猫,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我就是好猫”。
至于历史教育众多功能在学生身上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似乎与其无关。
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知识来源,忽略了教材仅仅是“学本”这一事实。
他们的历史教学,无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都死死围绕教材知识,反复讲练,并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如何记住有可能考试的重点知识,如何应对各种考试。
学生所谓的“动”也是围绕着教材知识记忆练习,思考的空间很小,“灌输”的意味很浓。
这样的历史教学结果,学生当然对所学习历史毫无兴趣,学习历史的唯一目标,就是死记硬背历史教材或资料,争取考出好成绩,向教师和家长“报喜”。
学生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
所谓“矫枉过正”,就是我们有些教师一方面对传统教育理念缺乏辩证分析,对所有的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简单的全面否定;另一方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教育理念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囫囵吞枣,生搬硬套。
于是出现弄巧成拙,形成矫枉过正的现象。
如目前不少老师把接受性学习方式等同为“灌输教学”,将其视为糟粕,置如弃履。
过于单一地强调、突出研究性学习,就会有意无意地放弃对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它的直接后果是弱化了基础知识。
实际上,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和接受性学习等,都是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有不同的作用,无所谓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措施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措施一、提高教师专业素质1. 增加教师的历史学习时间,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素质。
2. 开展教师专业培训,让教师学习最新的历史教学方法和理论。
3. 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论坛,让教师与专家学者交流,学习先进经验。
二、优化教学内容1. 注重历史事件的联系和转折,让学生学会分析和总结。
2. 关注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为,让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究。
3. 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
三、改进教学方式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探究、模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 利用网络和教学软件,让学生学习更有趣、更方便。
3. 开展校外教学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古迹、文化遗址等,让学生直接感受历史。
四、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1.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
2. 适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卷面考试、口试、模拟考试、课堂表现等,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3. 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五、培养学生的历史感1.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让他们明白历史是人类进步的长廊。
2.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善于探究。
3. 加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让他们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
六、加强与家庭的联系1. 与家长开展历史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2. 开展家庭教育讲座,让家长了解最新的历史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3. 开展家庭教育培训,让家长学会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七、加强校外合作1. 与有关单位和机构开展历史教育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去参观博物馆、古迹、文化遗址等,直接感受历史。
2. 与企业和社会团体开展联合培训,让学生学习企业文化和社会实践。
3. 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教学研究,让教师学习最新的历史教学方法和理论。
八、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1. 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历史人物的伟大与顽强,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改进(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改进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课程改进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历史教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本文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课程内容的改进1.增加课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历史事件、人物以故事化的形式呈现,增强历史课程的吸引力。
通过引入历史小说、电影、纪录片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历史事件的联系与比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历史观念。
3.强调历史观念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包括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4.融入乡土历史教学: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乡土历史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时,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纪录片,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就历史事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评价体系的改进1.多元化评价方式:将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的历史素养。
2.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将日常作业、课堂讨论、历史小论文等纳入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3.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引入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初中历史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初中历史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问题初中历史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实验设计不合理: 某些实验设计过于简单,缺乏深度和挑战性。
这导致学生在实验中未能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和思考机会。
1.实验设计不合理: 某些实验设计过于简单,缺乏深度和挑战性。
这导致学生在实验中未能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和思考机会。
1.实验设计不合理: 某些实验设计过于简单,缺乏深度和挑战性。
这导致学生在实验中未能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和思考机会。
2.实验设备不足: 一些学校在实验教学方面的资源投入不够,缺乏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这限制了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实验设备不足: 一些学校在实验教学方面的资源投入不够,缺乏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这限制了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实验设备不足: 一些学校在实验教学方面的资源投入不够,缺乏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这限制了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实验指导不到位: 学生在实验中缺乏明确的指导和引导,容易出现困惑和误解。
老师对于实验目的和操作方法的解释不够清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实验指导不到位: 学生在实验中缺乏明确的指导和引导,容易出现困惑和误解。
老师对于实验目的和操作方法的解释不够清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实验指导不到位: 学生在实验中缺乏明确的指导和引导,容易出现困惑和误解。
老师对于实验目的和操作方法的解释不够清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改进措施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以提高初中历史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优化实验设计: 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实验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思维。
通过引入更多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1.优化实验设计: 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实验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思维。
历史课堂教学改进的几点措施
历史课堂教学改进的几点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一、科学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教材观,具备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课程开发意识。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在认真研究、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对教学内容作出一定的调整。
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充实科学、典型、生动、详略得当的历史材料,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结合各类相关课程资源,以实现课程的再开发。
教师还应该深刻理解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与要求,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这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
基础型课程的教学,除了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以丰富、典型的史料(材料),通过归纳或演绎,使学生掌握基本观点和方法,逐步养成历史研究中史料、史实和史观的证据意识、逻辑意识和科学意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改革研究方法,提升研究能力。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方法,这是提升学史能力的前提,同时也是教师的重要责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接受性研究与研究性研究的关系。
要充分认识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最基础的历史知识是学生学史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石。
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出发,适当而必要地传授历史知识。
同时,教师要充分重视历史研究过程中学生内心感受和自我体验的客观影响,着力培养学生的研究性研究方式,要创设机会,设置情景是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历史研究的实践活动,通过自主搜集史料、提取信息、交流成果等实践活动,体验研究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研究历史的方法。
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领悟研究的方法,通过合作、实践、探究与作业、练等途径,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会自主研究的一般方法,养成良好的研究惯,进一步提升史学意识,为终身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历史组教研活动整改(3篇)
第1篇一、背景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本教研组针对近期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特制定本整改方案。
二、存在问题1. 教研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长期以来,教研活动以教师讲座、经验交流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难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2. 教研内容与实际教学脱节。
部分教研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教学需求不符,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难以运用。
3. 教研成果转化率低。
教研活动结束后,部分教师未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效果,导致教研成果难以发挥实效。
4. 教师参与度不高。
部分教师对教研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整体效果。
三、整改措施1. 创新教研活动形式(1)开展“历史故事会”活动,让教师们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历史故事,激发教师的兴趣。
(2)组织“历史课堂观察”活动,让教师们互相观摩、评课,提高教学水平。
(3)开展“历史教学设计”比赛,鼓励教师设计出更具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案。
2. 优化教研内容(1)结合新课程标准,更新教研内容,使之更贴近实际教学需求。
(2)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3)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
3. 提高教研成果转化率(1)建立教研成果库,对优秀教研成果进行整理和推广。
(2)开展“教学案例”分享活动,让教师将教研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3)定期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4. 提高教师参与度(1)加强教师对教研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2)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3)关注教师需求,开展个性化教研活动,满足不同教师的发展需求。
四、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第1-2周):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
2. 第二阶段(第3-4周):开展教研活动,实施整改措施。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材缺乏时代性和地域性:部分初中历史教材缺乏时代性和地域性,导致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入。
2、教学过于理论化:初中历史教学过于注重理论性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性和实践性。
3、教学注重知识记忆:初中历史教学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缺乏对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4、教学缺乏互动性:初中历史教学缺乏互动性,学生缺乏参与和互动的机会,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5、缺乏对学生不同学习特点的关注:初中历史教学缺乏对学生不同学习特点的关注,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改进措施如下:
1、加强教材编写:提高教材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2、注重实际性和实践性:增加历史实验、考察和模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3、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4、增加互动性:增加学生参与和互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篇一一、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育理念的墨守成规与矫枉过正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
综观我市历史教育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不少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要么墨守成规,要么矫枉过正。
所谓“墨守成规〞,就是我们一些历史教师,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思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他们看来,历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因此,“不管白猫黑猫,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我就是好猫〞。
所谓“矫枉过正〞,就是我们有些教师一方面对传统教育理念缺乏辩证分析,对所有的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简单的全面否认;另一方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教育理念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囫囵吞枣,生搬硬套。
于是出现弄巧成拙,形成矫枉过正的现象。
如目前不少老师把接受性学习方式等同为“灌输教学〞,将其视为糟粕,置如弃履。
过于单一地强调、突出研究性学习,就会有意无意地放弃对根底知识的系统传授,它的直接后果是弱化了根底知识。
实际上,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和接受性学习等,都是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有不同的作用,无所谓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
接受性学习只要运用得当,它在提高知识的传授速度和增加知识传授量方面,自有它独特的用武之地。
(二)历史课堂教学“创新〞的失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相当多的历史教师所接受,并不断深入人心。
“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成为不少历史教师说课、上课、赛课、评课的根本思想。
应该说这是一件可喜的事。
但在欣喜之余,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第一,创新活动,不顾对象。
一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不考虑教材的难易度,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整个教学设计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活动:阅读、讨论、辩论、观察、表演、分析……忙得学生焦头烂额。
在教师的牵制下,学生一会儿看书,一会儿前后讨论、一会儿角色表演、一会儿展开辩论,而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身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提高认识、加强自身素质、改进历史教学方法,适应时代的变革,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历史。
下面是我整理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的范文,欢迎阅读!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篇一一、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育理念的墨守成规与矫枉过正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
综观我市历史教育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不少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要么墨守成规,要么矫枉过正。
所谓"墨守成规",就是我们一些历史教师,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思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他们看来,历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因此,"不管白猫黑猫,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我就是好猫"。
至于历史教育众多功能在学生身上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似乎与其无关。
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知识来源,忽略了教材仅仅是"学本"这一事实。
他们的历史教学,无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都死死围绕教材知识,反复讲练,并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如何记住有可能考试的重点知识,如何应对各种考试。
学生所谓的"动"也是围绕着教材知识记忆练习,思考的空间很小,"灌输"的意味很浓。
这样的历史教学结果,学生当然对所学习历史毫无兴趣,学习历史的唯一目标,就是死记硬背历史教材或资料,争取考出好成绩,向教师和家长"报喜"。
学生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
所谓"矫枉过正",就是我们有些教师一方面对传统教育理念缺乏辩证分析,对所有的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简单的全面否定;另一方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教育理念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囫囵吞枣,生搬硬套。
于是出现弄巧成拙,形成矫枉过正的现象。
如目前不少老师把接受性学习方式等同为"灌输教学",将其视为糟粕,置如弃履。
过于单一地强调、突出研究性学习,就会有意无意地放弃对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它的直接后果是弱化了基础知识。
实际上,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和接受性学习等,都是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有不同的作用,无所谓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
接受性学习只要运用得当,它在提高知识的传授速度和增加知识传授量方面,自有它独特的用武之地。
(二)历史课堂教学"创新"的失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相当多的历史教师所接受,并不断深入人心。
"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成为不少历史教师说课、上课、赛课、评课的基本思想。
应该说这是一件可喜的事。
但在欣喜之余,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第一,创新活动,不顾对象。
一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不考虑教材的难易度,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整个教学设计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活动:阅读、讨论、辩论、观察、表演、分析„„忙得学生焦头烂额。
在教师的牵制下,学生一会儿看书,一会儿前后讨论、一会儿角色表演、一会儿展开辩论,而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
于是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懒的学生是一点事情也没有,而想动脑筋的学生感觉忙不过来。
同时,教师所设置的活动或问题,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复杂。
设计简单时学生轻易就找出了答案,就会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渐渐会对参与活动失去兴趣,对以后的教学产生不良后果,而设计复杂时,学生自己解决不了,难免会垂头丧气,对以后的教学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说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心理耐挫能力,但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对这些人生经历不多的孩子来说,容易使他们失去自信心。
因此不论是过于简单还是过于复杂设计课堂活动,就必然使大部分学生闲置,局限了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不能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也就谈不上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标新立异,忽视科学。
一些历史教师为了达到"创新"的目的,往往不顾历史科学性原则,任意标新立异。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讲红军长征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到达陕北,除了教材地图中所标的红军长征路线外,你认为红军到达陕北是否还有更好的行军路线?"教师设计这一问题的本意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
可以说,学生可以给我们无数个答案,也可以从瑞金画一条直线到达陕北,因为连接两点之间的距离直线最短。
如果学生一旦设计出高明的行军路线,教师为学生的"聪明才智"感到高兴,还是为红军的"愚不可及"而遗憾?如果按照学生的"路线"行军,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事迹与精神还有意义吗?在这里,教师忽视了一个基本的历史真实——红军长征所走的路线是种种历史因素决定的,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它是最佳路线。
长征路线不是哪个人随心所欲能任意改变的。
第三,严守预案,应变不足。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指导者、组织者,课前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设想得自以为尽善尽美,是无可厚非的。
但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课前设想那样发展。
由于一些教师在基本功和教学技能方面的不足,往往出现与"创新"教育相去甚远之事。
其主要表现:一是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因势利导,一切教学活动惟教案为是,不敢超越一步,严格要求学生探究的结论必须与教师的预设重合。
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思维个性的扼杀。
二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缺乏科学的评判。
当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见,且相持不下时,有些老师在关键时刻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一句"大家的想法都很好",还美谓之"教师不当裁判"、"不打击学生思维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教师教学可以存疑,但不能稀泥,沦为学生思维的尾巴。
否则,我们倡导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启发者、促进者",就变了成名存实亡。
(三)重知识能力教育,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的历史课堂有了明显的变化,老师讲的少了,学生动的多了。
但三维目标中情感教育目标因缺乏考试评价体系和可信度而被淡化,历史教学仍未走出应付功利性考试的圈圈而正逐渐丧失历史教育精神培养的本义。
第一,以知识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问题,不考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讲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段历史时,为整合学科知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特意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个是:"假如董存瑞拉开的火药包没有炸,那会是什么原因,怎么办?"另一个是:"你能为董存瑞设计出一个更好的炸碉堡方案吗?"应该说,这两个问题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的确是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老师却显然忘记了讲这段历史的主旨是什么。
试想,假如(仅仅是假如)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终于找到了一种两全的炸碉堡的方法,那么,那位老师究竟是为学生的"聪明创意"而赞赏有加呢,还是为董存瑞的"思维迟钝"而喟然长叹呢?这不得不让人反思隐藏在案例背后的更深层次的教育问题: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情感教育的严重缺失。
历史课当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历史教育的使命,直接关系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二,历史教学活动成为掌握历史知识和提高应试能力的训练场。
属于人文学科的历史学科,说到底,历史教育的本质也就是人文素质教育。
从历史学科内容的包容性看,历史几乎包括了人的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历史教育的素材应该是最丰富的,而其中情感因素是历史素材中固有的丰富的资源。
历史中,有悲,有喜,有美,有丑,也有真有假。
在某种程度上,学习历史,需要用心用情感去体会,去体验。
因而,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可以如诗般抒情,可以如画般绚烂,也可以如歌般动听。
但由于传统的教学习惯和当前功利性考试的需求,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历史教师自觉不自觉绞尽了脑汁,想了种种办法,花样翻新,设计了种种题型,来对学生进行一遍又一遍的"强化训练",以达到最终记住书本上的知识、结论,或者多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等等之目的。
这种向学生大脑皮层反复地施以简单的信号刺激的做法与马戏团里训练猴子实际上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于是有人戏称这种课堂为"训兽场"。
这种说法听着刺耳,实际上毫不夸张。
我们的历史课堂太漠视"生命"的存在了。
有人曾一针见血的指出,今日中学的历史教育,讲屈原只知《离骚》名,不知《离骚》事。
当然,这里更别奢望《离骚》情了。
没有情感的教育不是对人的教育,情感教育应该成为历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二、对策建议第一,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是什么"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看法,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完成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种种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
我们教师在面对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时,一是要积极学习;二是要全面准确理解;三是要有科学批判精神,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吸纳,不要盲目模仿。
第二,历史教学活动所追寻的是学生对历史的建构和认识,因此教学的整体目标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础,并把历史思维能力视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从而把历史教学的基本模式由传授知识的类型转变为发展思维的类型。
第三,历史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而这种活动不应该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机械记诵的模式,而应该是学生对历史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的模式,侧重于学生正确地建构其心目中的历史,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对历史的解释,并提出他们自己的历史解释。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
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
第四,历史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主要是围绕使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了解和认识,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透过师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运用,培养学生在掌握证据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